登錄???|???注冊
輝煌時代傳奇人生——他先后參加過迎接美國總統福特、南斯拉夫總統鐵托、朝鮮主席金日成等一百多次迎接外賓的大型儀仗任務;他擔負過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法警任務;他親歷了1981年“802”演習閱兵、成都閱兵、新疆演習閱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等大型閱兵活動,每次都擔任空降兵方隊的總教練工作;他組織了空軍駐港部隊的先期訓練工作。他用傳奇式的人生譜寫出一個個大國儀兵的傳奇故事!
路興錄 ·紀實文學 ·29.1萬字
亨利·H·阿諾德將軍,歷任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主管航空兵事務的陸軍副參謀長、陸軍航空隊司令等職,空軍五星上將,被稱為“美國現代空軍之父”。《全球使命》是阿諾德將軍的回憶錄,也是美國空軍的建立和發展史。1911年阿諾德向萊特兄弟學習飛行,是美國空軍的首批飛行員之一。阿諾德將軍長期堅定地為組建獨立空軍而努力,經歷了一戰和二戰,親身參與了美國空軍的組建和發展,主張實施“戰略轟炸”,對盟軍和世界軍事戰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美)亨利·H·阿諾德 ·紀實文學 ·48萬字
很少有人從數百萬普通美國民眾的角度來講述2008年的金融危機,然而正是這些人,最大程度地承受著經濟崩盤帶來的苦痛。因為在這樣的體系下,人們所得到的對待,取決于他們的財富和權力。自2009年起,三個普通的美國人,決定揭開這個謎團,厘清華爾街的罪行,并探究個中原因。他們分別是癌癥護理護士、汽車銷售員和保險欺詐方面的專家。他們都是止贖受害者,他們通常被稱為“老賴”或房奴。他們發現,整個抵押貸款行業從根本上破壞了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美國不動產法律體系;那些使人們失去房屋贖回權的幾百萬份文件,統統都是假的;所有辦理了抵押貸款的美國人,都在進行一場豪賭,他們極有可能被一無所有地趕出家門,即使他們遵規守法,每次都如期還款。這是公共政策的重大失敗。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在止贖危機中失去了住房,估計最少接近600萬。大量研究表明,居住在止贖地區的人們遭受了更多的身體和心理疾病。2014年《美國公共衛生雜志》的一份報告認為,止贖率與自殺人數相關。止贖危機是近一個世紀來對美國中產家庭財富傷害最大的一次危機。
(美)戴維·戴恩 ·紀實文學 ·26.8萬字
在美國,窮是一種原罪。為什么人們越窮越忙,越忙越窮?教育、醫療和住房,就業、稅收和福利,乃至性別、地域和文化。窮,永遠都是一個“系統”問題。普利策獎得主,聚焦美國“窮忙族”,看見“看不見的美國”。這是被人們遺忘了的美國。洗車工無車可開,銀行職員的戶頭只有2.02美元,醫學教科書女編輯十年的收入,也趕不上一個牙醫。這本書講述的就是他們其中一些人的故事:他們的家人,他們夢想,他們的失敗。而比他們更失敗的,是他們的國家。盡管美國的富裕程度前所未有,盡管美國宣揚“勞動致富”的信條,低收入人群的問題卻令這一切飽受質疑。對于書中寫到的大部分人來說,憤怒是一種奢侈。他們苦苦掙扎,筋疲力盡,找不到出路。他們的工資沒有改善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脫離貧困,相反,他們為生活所累。人們常常用“窮忙族”來形容他們,而這個詞本身就是個矛盾。在美國,辛勤工作的人不應該是窮人。美國的經濟起起落落,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貧困人口的生活除了更顯艱辛之外,基本沒有改變。最富有的和最貧窮的家庭之間的資產凈值差異加大,形成兩級分化的局面。富人學區與其他學區的資源差距進一步擴大。因哮喘缺課的孩子更多了,享受不到醫療保險的人更多了,忍饑挨餓的人更多了,遭受牢獄之災的人更多了,做底層工作的非法移民更多了。美國人普遍不了解貧困的成因,因此也不清楚該如何解決貧困問題。他們信仰美國夢,認為即使是出身最貧寒的人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這也讓人們找到了責備窮人的借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資低是工人本身的錯,因為工資低不過就是說明他的勞動價值低。在美國的大環境中,貧窮總是帶有原罪的氣息。的確,在一個富有的國家當一個窮人,要比在一個貧困的國度當一個窮人,難熬得多。
(美)戴維·希普勒 ·紀實文學 ·26.2萬字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紐約客》駐北京記者。這本書講述了我駕車漫游中國大陸的經歷。《尋路中國》是我的中國紀實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討經濟,追蹤發展的源頭,探究個人對變革的應對。如前兩本書那樣,它研究中國的核心議題,但并不通過解讀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來實現這個目的,也不做宏觀的大而無當的分析。它相信通過敘述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來展現中國變革的實質。我經常在一地連續呆上數月、甚至數年,跟蹤變化。我不會僅僅聽主人公自己講述,我會睜大眼睛,看著他們的故事在我面前一點點展開。
(美)彼得·海斯勒 ·紀實文學 ·30.6萬字
生命中最簡單的事——呼吸,都成了威脅。美國國家圖書獎非虛構作品獎獲獎作品美國西部大開發的親歷者口述史,內附1930年代珍貴歷史圖片。本書通過幸存人口的聲音和歷史圖片,再現了一段即將被親歷者帶進墳墓的1930年代的記憶。一戰期間及之后狂飆突進的美國西部大開發,推行了錯誤的宅地政策,再加上戰時需求推高了小麥價格,刺激人們不計后果地翻耕大平原,剝光了那里千百年來固定土壤、抵御風蝕的植被。最終,前所未見的沙塵暴席卷美國西部,還波及了芝加哥甚至紐約。與此同時,美國陷入大蕭條,經濟不振,過度種植帶來的高產糧食無人問津。作者通過十幾個家庭及其所在社區和地區的興衰,揭開了塵封往事,展現了骯臟的三十年代的悲慘景象:沙塵暴讓人們如同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土地荒蕪,莊稼歉收,親人死于塵肺疾病……10年間,承載著未來的宅地變成了黃沙覆蓋的墓地。書中有艱難時刻美國人的勇氣與悲哀,有與大自然抗爭的堅韌與頑強,有政客的無恥與欺詐,而歸根結底是人類對于環境的無知所招致的毀滅性噩運。
(美)蒂莫西·伊根 ·紀實文學 ·21萬字
收錄大量第一手資料,再現六十年世界諜戰風云,告訴你真正的詹姆斯?邦德是如何練成的。公開鮮為人知的組織秘密。套裝包含:《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黑手黨》。
洪堡 羅塵 徐希 ·紀實文學 ·35萬字
本書是《中國高考報告》出版15周年的紀念版。作者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經過多年深入廣泛的調查采訪,以充滿激情的筆墨,對這場備受關注的“戰爭”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中國高考報告》首次深入這樁可謂“家國第一事”的深層內核,考察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高考大戰,考察在風光無限、意氣飛揚的“天之驕子”背后,隱含著怎樣的悲憤、悲哀與悲涼,放眼這樁對國家而言可謂是發展支點的緊要事務,又無奈地顯露出了什么樣的短視、短板與異化……盡管過去了15年,這部具有史詩風范的《中國高考報告》,依然對當今的“高考之戰”具有高指數的參考、警戒意義:15年來,有些狀況有所緩解,日漸“良性”了,有些依然如故,有些已膨脹、變質,而有些,則形成了堅實的惡性循環……全社會,依然需要對中國當今的高考、教育體系等保持宏觀、清醒、深入的思考,這些,正是我們的社會(考生、教師、家長、教育部門……)在今天仍需要這部大書的主要原因。
何建明 ·紀實文學 ·32.2萬字
本書是一份關于陜西當代文化的最真實底稿,是一部陜西當代文化名人和大家的口述紀實。作者通過面對面的深度訪談,深層次的發掘,以新聞手法的敏銳,以文學筆法的厚實,展現了賈平凹、陳忠實、劉文西、趙季平、張豈之等陜西當代文化大家、學者不同尋常的人生履歷和多彩的心靈世界,給大眾的人生以真實的參照和省悟。
黎峰 沙莎 ·紀實文學 ·23.9萬字
本書包括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事業的初步探索、“文化大革命”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以改革精神推進黨建工程、十六大召開與建設小康社會、十七大召開與構建和諧社會等。
田菊芳主編 ·紀實文學 ·21.2萬字
本書收錄了曹妃甸開放建設回憶文章百余篇。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眸改革開放走過的發展歷程,總結歷史的經驗,鑒往知來,意義重大。曹妃甸歷時40年開發建設,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百余名曹妃甸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的發展變遷,親歷者中有的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有的已是花甲老人,雖然40年過去了,回憶起親身經歷的重大事件,回顧改革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仍然激情滿懷、記憶猶新,作品客觀地反映了曹妃甸建設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對于存史資政、傳承文明意義重大。
政協唐山市曹妃甸區委員會 ·紀實文學 ·36.3萬字
本書稿是一部新聞紀實文學作品集,作者為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從軍和從事軍事報道10余年。從2007年建軍80周年到2017年建軍90周年,軍隊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也是軍改深入之年,那些活躍在軍隊各崗位上的軍人,以其鮮活生動的故事詮釋了忠誠與信仰;圍繞重要紀念活動、搶險救災、科技強軍等主題,本書稿也以新華社記者得天獨厚的條件,記錄了時代的風云,記錄了軍隊發展的足跡。
王玉山 ·紀實文學 ·29.4萬字
為什么在當今的美國,教師同時被看成超級英雄和流氓惡棍?“偉大的教師每天都在創造奇跡”VS“無能者才會教別人”——深陷公共教育改革旋渦的老師們何去何從?涉及性別、種族、經濟、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問題:教育是藥方還是幫兇?深入探討教職女性化、教師待遇、教學評估體系、教育改革問題,倡導授予教師改革教育的權利。其他國家的教師普遍受人尊重。在韓國,人們把教師稱為“立國者”。在芬蘭,男人和女人都把教師放到配偶最理想職業的前三名。然而美國有句老話——“無能者才會教別人”,這反映出美國人對于教育工作者居高臨下的態度。要了解美國人對教師的看法,就必須了解美國教育的歷史:對公共教育抱有過高期望,將其視為英才教育,但同時又不愿大力投資其中涉及的公共組織、教師和學校。這兩者之間的沖突也許與美國人對教師的看法有一定關系。誰應該在公立學校中擔任教職;應該教什么內容;如何教育、培訓、雇用教師;如何支付教師薪酬;怎樣評價和解雇教師:美國人為所有這些問題爭論了兩個世紀,但是基本上還未能達成共識。《好老師,壞老師》一書回顧了175年的美國教育史,從過往經驗中找到了美國當前公共教育面臨諸多困境的根源。
(美)達娜·戈德斯坦 ·紀實文學 ·20.4萬字
一代名記筆下的世紀末圖景,日本新聞協會獎獲獎作品,被巖波書店評為“了解現代的100冊非虛構作品”之一,影響日本戰后的非虛構系列代表作,暢銷日本多年。《妻子們的思秋期》不僅描寫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業社會問題,還引入了心理咨詢師的精神分析,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幾位采訪對象婚姻危機的成因,包括婆媳關系、親子關系等問題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飽食窮民》是日本著名記者齋藤茂男的代表作,被認為是描寫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社會問題的經典之作。隨著經濟的高度發展,日本終于走出了戰后在生存線上掙扎的饑荒時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沒有減少人們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僅僅是從“貧困中的貧困”轉變為“繁榮中的貧困”。在這個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新時代依然陷入窮忙和債務纏身的極限狀態的人們,被稱為“飽食窮民”。他們既是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企業戰士”,又是這個殘酷競爭社會的犧牲品。
(日)齋藤茂男 ·紀實文學 ·26.6萬字
這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通過豐富的資料、精彩的描寫,全景展現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的發展歷程,描寫了其在二戰期間的獨特作用,用克格勃百年歷史中的經典案例,為讀者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級間諜組織的神奇往事。本書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細致地再現了經典諜報事件、天才諜報人物驚心動魄的故事。作者文筆妙趣橫生,讀來令人不忍釋手。
程景 ·紀實文學 ·25.3萬字
《掃地出門: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聚焦美國愈演愈烈的住房問題——房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收入卻停滯不前、甚至不增反減——馬修·德斯蒙德決意深入貧困社區,一探問題的核心。讀者將直面貧窮帶來的流離失所,見證匱乏者拒絕屈從的優雅身影。這是一本關于貧窮和驅逐的啟蒙之書,也是一部呼吁行動與改變的作品。
(美)馬修·德斯蒙德 ·紀實文學 ·28.9萬字
這是著名作家高洪雷的新作。該書在《另一半中國史》《大寫西域》《樓蘭啊樓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民族史、西域史的研究,將絲綢之路作為經濟之路,文化之路的前世今生,書寫出來,相對于市場上已有的同類圖書,該書更多地從中國古代典籍中找尋資料支撐,更多地吸取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并且立足于西部的現實。把歷史變成美文一直是作者的追求,而不留知識上的硬傷,則是高洪雷的書能夠得到專家讀者認可的基本價值所在。
高洪雷 ·紀實文學 ·22.9萬字
這是一部致力于深挖黃河的命運和時代境遇的現場調查文本。作者溯源而上,又從黃河源頭出發,穿越大河上下,并迂回穿插到黃河的眾多支流、湖泊,歷盡艱險,上下求索,把所聞所見所思所行都一一記錄。隨著一條長河層層遞進,從源頭、上游、中游和下游,橫跨各個文化層次,作者一路上感悟著大河山下的自然與生命、地域與人文之間的血脈關系,細述滄桑流年,并通過對一條歲月長河的溯源,引出中華民族在滄桑歲月中的演變軌跡,試圖對一個偉大民族的源頭、嬗變、崛起與興盛及其精神內核進行了一次必要的清理,力求準確地呈現中華文化所隱含的深層動機,揭示她所折射出的精神情懷。
陳啟文 ·紀實文學 ·37.7萬字
本書以袁隆平的人生經歷和科學探索之路為線索,多次采訪袁隆平和他的實驗基地,并遠赴菲律賓采訪國際水稻研究中心等,獲得大量第一手資料,深入觸及了袁隆平生活中的各個側面以及每一個關鍵時期、關鍵環節,力圖呈現出“袁隆平的世界”,并從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學世界和精神世界來揭示和描述這樣一位從中國稻田里走向世界的農業科學家。作者全面寫出了一位鮮活的、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學世界和精神世界。
陳啟文 ·紀實文學 ·38.8萬字
這是第一部以紀實文學體寫作的中國百年疫苗史,展示了中國疫苗從無到有、從落后到進入世界第一方陣的宏偉畫卷,是一部中國疫苗志,每一個疫苗都是一個傳奇,都承載著疫苗科學家感天動地的事跡。
江永紅 ·紀實文學 ·4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