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學不會死”,是白先勇就文學之未來做出的擲地有聲的預言。本書是白先勇閱讀其他文學、藝術文本之后,洞幽燭微而得的思考和研究結晶:第一部分從港臺文學入手,探尋當代文學作品不朽的美學價值;第二部分深情回憶文學前輩與同輩的創作故事;最后,作者重返古典文學世界,蓋因這里有著真正保證文學永恒性的活水源頭。
白先勇 ·現當代隨筆 ·15.5萬字
當代文學大師、觀察與內省的天才卡爾·奧韋·克瑙斯高,四季文學創作計劃最終卷。為了完成這部四季系列的收官之作,克瑙斯高向身邊所有人收集了他們對于夏天的印象:冰塊、草坪、醋栗、燒烤、蝴蝶、冰淇淋……對它們進行了生動的闡釋,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文學意義上的世界。這些思考與記錄女兒成長和一家人日常生活的日記穿插在一起,就像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夜空里點綴上滿天星斗,熠熠生光。克瑙斯高以廣闊的筆觸和親密而真摯的情感表述,重新挖掘了自己的童年回憶,反思自身與父親、家庭乃至整個世界之間的關系,與前三卷形成巧妙的呼應,在所有細節的描述里,喚起我們對于世界的共鳴。
(挪威)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外國隨筆 ·15.4萬字
地主瀕臨破產,櫻桃園不久將被拍賣。唯一的搶救措施是砍掉所有櫻桃樹,蓋起別墅,收取租金。地主從小在此長大,眷戀故土,不忍砍掉櫻桃樹,遲遲不下決心。最終櫻桃園被昔日仆人買下。地主一家永遠離開,流落他鄉。結尾傳來伐木聲。這部戲劇集收錄了契訶夫代表作《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和獨幕劇《天鵝之歌》。契訶夫的戲劇更像散文,這里沒有沖突,沒有立場,也沒有結局。對話是無效的,獨白也往往顧左右而言他。這里的人物善良高尚,卻全都耽于幻想,在飛速變化的生活里跌跌絆絆、滑稽可笑。但只要他們仍然存在著,這個世界就還有變好的希望,因為在殘酷的自然法則中最令人敬慕的,恰恰是“弱者生存”。
(俄羅斯)安東·契訶夫 ·名家作品 ·15.3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了錢玄同的散文創作經典,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錢玄同其人其文的品格和風貌。
錢玄同 ·名家作品 ·15.3萬字
該書收錄凌越創作的二十四篇評論作品,作者承襲自特里林、威爾遜而來的批評傳統,關注與社會現實關系密切的文學作品,探索文學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本書可視為對本世紀前20年的文化側記,也是凌越作為一位有強烈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在文學上的深刻思考。全書共分為三輯,第一輯《從道德看文學》以小說評論為主,既有新近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作品《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也有如《蠅王》這樣經典名作;第二輯《不死的俄羅斯之魂》聚焦白銀時代的詩人們,阿赫瑪托娃、布羅茨基、茨維塔耶娃等人的往事,伯林與這些詩人的交際,對奧登、齊奧朗等作家評論亦歸在此輯。第三輯以詩歌評論為主,包括對策蘭、狄金森、馬斯特斯、中國詩人藍藍、黃燦然、余秀華以及工人詩歌等當代詩壇的新動向的批評。
凌越 ·現當代隨筆 ·15.3萬字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字德潛,又號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將號綴于名字之前,稱為疑古玄同。五四運動前夕改名玄同。漢族,浙江吳興(現浙江湖州市)人。1887年9月12日(農歷清光緒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之后。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
錢玄同 ·名家作品 ·15.2萬字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之一。阿廖沙三歲喪父,與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在那個充滿仇恨、小市民氣息濃厚、令人窒息的家庭里,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與外祖父大打出手,母親因忍受不了壓迫而離家出走。外祖父時而善良仁慈,時而暴力冷血,但是教會了他做人和立足社會的道理。外祖母對阿廖沙和顏悅色,常給他講傳說、歷史故事等,給了他應對困苦生活的源源不絕的勇氣。不久母親離世,外祖父家也因種種原因而破產,外祖父對他說:“你自己出去混口飯吃吧!”他便獨自走上了社會。
(蘇聯)高爾基 ·名家作品 ·15.2萬字
1979年出生的萊亞·烏皮在阿爾巴尼亞長大,一個擁有獨特歷史又鮮為外人知的東歐國家。那些年,那里的人們懷揣著烏托邦理想,外人幾乎無法訪問,而生活于其中的人幾乎無法離開。它是一個物質匱乏、買東西需要排隊的地方,一個充滿秘密和不可說的地方。對萊亞而言,那里是家,鄰里之間互助,長輩期待孩子們能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共同體和希望。在1990年12月,在柏林墻倒塌后的一年,一切都變了。幾乎在一夜之間,人們可以自由投票、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再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但是,工廠關閉,工作機會消失,許多人乘坐擁擠的船只逃往意大利,最后又被送回。掠奪性的金字塔騙局最終使這個國家破產,導致暴力沖突。當一代人的宏愿變成另一代人的幻覺,家族的秘密被揭露,萊亞開始追尋自由的真正含義。
(英)萊亞·烏皮 ·紀實文學 ·15.2萬字
《莎士比亞書店》是創辦者西爾維亞·畢奇的親筆回憶錄,她以率直風趣的文筆,將繁華熱鬧的巴黎左岸風景徐徐展開:《尤利西斯》的出版盛況;恐高但是愛貓的喬伊斯;出于對畢奇的友誼,第一個跑來填寫《尤利西斯》預訂單的紀德;勇敢解放劇院街的海明威;忘帶鑰匙,順著書店招牌爬上自己公寓的喬治·安太爾;醉酒差點跳下樓的菲茲杰拉德……單純的愛書人畢奇守著這座書本砌成的城堡,斗轉星移間,見證一段以書結緣的文壇傳奇。譯者愷蒂的三百條注釋、萬字長文導讀,與正文相輔相成,側面勾勒出立體鮮活的大師群像。本版還特別收錄《尤利西斯》手稿、出版合同等珍貴影像資料。
(美)西爾維亞·畢奇 ·外國隨筆 ·15.2萬字
《愛的分析》是批評家岳雯的最新文學評論集,分為三輯。輯一從宏觀角度描繪了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來的長篇小說景觀,研究了新時代的女性意識與女性書寫、“好人”定義的變遷、長篇小說開頭的變化等,由此折射出小說家對于世界、對于我們所處這個時代的理解的更易。輯二是作家作品分析,聚焦馮驥才、梁曉聲、金宇澄、王安憶、鄧一光、阿來、馮良、葉舟八位作家,展現了岳雯近年來鮮活的文學批評風貌。輯三是靈動的小品文,談《紅樓夢》,談她愛的文學體裁,談她與文學的相逢……由巨至微,完成一次對批評家岳雯文學生活的完整說明。
岳雯 ·文學評論 ·15.1萬字
1623年,演員約翰·赫明和亨利·康德爾結集出版了他們能找到的所有莎士比亞劇作,也就是舉世聞名的《第一對開本》,使得英語文學中最具活力、詩意的寶藏流傳至今。幾個世紀以來,莎士比亞的這些劇作雖然經過了無數次的出版、解讀、批評、改編、表演,卻依然魅力不減。每當人們需要思考良知與道德、愛情與死亡、政治與戰爭等問題時,目光都會不約而同地投向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換言之投向莎翁,仿佛他擁有一切答案。牛津大學文學教授康拉德從文本分析角度為我們深度解讀莎翁現象的流行密碼,向我們揭示這位劇作家對后世文化、政治、道德產生的巨大影響,詳盡分析世界各地的作家、畫家、音樂人、電影人如何重新詮釋他們,由此揭示現代社會的人性變化。
(澳)彼得·康拉德 ·文學評論 ·15.1萬字
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錢秀玲,一個出身江南望族的女子,在二戰期間于納粹槍口下挽救了110名比利時人質的生命,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比利時國王授予她“國家英雄”勛章。她出身名門為何遠赴歐洲求學,魯汶大學雙博士畢業為何隱居村落行醫救人,錢氏兄妹如何聯袂德國將軍譜寫一樁讓世界驚嘆的英雄壯舉,當榮譽紛至沓來,她留給世間的遺言為什么是“忘記我”?著名作家徐風,歷時十六年追尋這段塵封往事,曾赴比利時、臺灣地區,遍訪當事人后代、故舊和唯一存世的獲救人質,獨家獲取大量未為人知的故事細節,搶救挖掘被時光湮沒的珍貴史料,以非虛構的筆法重返歷史現場,還原一個時代的波詭云譎和一位女性傳奇人生背后的中國精神。
徐風 ·紀實文學 ·15.1萬字
布爾喬亞,或曰中產階級,曾被描繪成現代人生活乃至思想變革的標桿。如今,布爾喬亞的人格化身似乎面臨著全球化地斷裂、衰退和萎縮。中產的幻象正籠罩于時代的焦慮中。面對身份認同和意識形態的錯亂,人們不禁會問:究竟何為布爾喬亞?布爾喬亞原初的“理想”是什么?布爾喬亞是隨著現代社會興起而形成的一個重要社會階層,也體現著一種文化、格調和趣味,不僅深刻地影響了歐美歷史進程,而且也為歐美文學留下了獨特的韻律與節奏。《布爾喬亞:在歷史和文學之間》是研究這一問題的力作。作者按時間脈絡,從分析布爾喬亞在18世紀的自我理解,到19世紀的嚴肅小說、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保守主義霸權、歐洲半邊緣地區的資產階級,以及易卜生時代布爾喬亞生活的自我批判,描繪了布爾喬亞文化的興衰,并以批判的眼光,輔之以對歷史的敏銳理解,剖析了布爾喬亞衰弱背后的結構性矛盾。
(意)弗朗哥?·?莫萊蒂 ·文學理論 ·15萬字
《四季之歌》是梭羅日記選。本書按照春夏秋冬四時更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流轉的順序編排,擇取了梭羅日記手稿中的精華篇章。這是梭羅于19世紀40和50年代棲居在康科德瓦爾登湖畔,日常交游遠足,觀察大自然的風物、景致、節候變換的心得,不僅包括了他對天地間萬物的細致記錄,也包含著他對人生、心靈、真理的感悟。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15萬字
本書是祝羽捷與朋友們的日常通信合集。祝羽捷從自己的困惑出發,以書信方式向朋友們發問,提問及回答皆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包括愛與孤獨、個體價值、藝術與寫作、匠人精神、身份焦慮、理想主義等。祝羽捷坦誠書寫了自己的困惑,把書信變成自己的方法,將提問化為篤定的回答。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好地讀懂人生,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
祝羽捷編著 ·文集 ·15萬字
在這本出版于1920年的故事集中,詹姆斯·斯蒂芬斯為我們精心挑選了十個經典愛爾蘭神話,以想象為翼,帶著讀者穿行在人世與異界之間,引領我們隨著圖安來到無人棲息的愛爾蘭,為費奧納勇士們與異界女巫的搏斗而心驚,為芬恩失去愛人后的失魂落魄而哀傷。在這些傳奇英雄的身上,我們既能看到勇敢與忠誠的高貴品質,也能窺得善妒與執拗的真實人性。
詹姆斯·斯蒂芬斯 ·民間文學 ·15萬字
這是失智癥患者與其照護者的故事。作者從身患失智癥的父親講起,延伸到處于失智癥不同階段的人、作為伴侶或子女的照護者,以及科學家、心理治療師和醫生,以細膩的對話、深入的調查講述失智癥是如何逐漸帶走一切的,并探討不同形式的專業干預。這也是我們的故事。失智癥造成的記憶、語言喪失以及帶來的羞恥感同樣可能發生在不可避免走向衰老的我們身上。深入失智癥內部,作者帶我們走進隱秘之地,思考如何更好地面對衰老與死亡。
(英)尼奇·杰勒德 ·紀實文學 ·15萬字
《墓中回憶錄》是法國浪漫派先驅夏多布里昂的回憶錄。作者在書中全面回顧自己動蕩的一生,描寫童年回憶,表達文學見解,并對當時社會的重要事件,如法國大革命等進行了精彩的描摹,構成“我生活的時代之史詩”。《墓中回憶錄》不但具有史詩的規模,而且具有史詩的氣魄,更具有史詩的神髓。夏多布里昂不是在講他個人的故事,他的痛苦,他的歡樂,他的憂郁,他的激情,他的沉思冥想,都是在法國、歐洲,甚至世界的宏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示的,具有一種遼遠深沉的時空感。
(法)夏多布里昂 ·外國隨筆 ·14.9萬字
院前急救的世界,是街頭突發心臟停搏時的分秒必爭,是午夜把墜落者抬出迷宮般的工地,是在六平方米的斗室里現場接生并緊急救治無呼吸新生兒(還要應付只會添亂的準爸爸);也是反復給執拗的病人講解吃止疼片無害,被情緒激動的精神障礙患者刁難、咒罵乃至毆打;甚至還有調度的奇怪分診和流程中的制度性荒誕……朝九晚五的辦公室職員,為何轉投了這個路上行當,不分晝夜地拼命?這份職業又給人怎樣的紛繁經歷和內心體驗?文字間洋溢“笑氣”,倫敦纖毫畢現——英國醫療系統竟是培養作家的搖籃?
(英)杰克·瓊斯 ·紀實文學 ·14.9萬字
“我坐下、傾聽,我書寫聽到的一切。”聲音,是打開“福瑟宇宙”的鎖鑰。大海,雨,或暗流潛動或靜水流深的內心,回環往復與變奏的話語,或長或短的靜場,一切循聲而建,又應聲流轉。九個故事,九段平行的人生。地鐵里日復一日賣唱的吉他男,秋日教堂墓園里偶遇的“男人”與“女人”,遠離城市、不期望有人將至的“他”與“她”,一個夏日里出海未歸的丈夫與飽受記憶糾纏的妻子……一個個無名之人,鮮有性格或背景提示,只有寥寥幾筆的速寫,我們在想象中描摹他們的面容,傾聽他們此生的經歷。我們發現,“福瑟宇宙”中上演的故事,是每一個普通人的人生,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無所依憑的孤獨,無法交流的挫敗,無可挽回的心之所愛的喪失……生命的喜怒哀樂全然濃縮于福瑟蘊含著巨大情感張力的洗練語言中,字里行間是他對所有在時間荒原上相遇的我們所懷有的無限悲憫之情。
(挪威) 約恩·福瑟 ·文集 ·14.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