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散文是文學殿堂中一種影響廣泛、備受廣大讀者青睞的文體。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師們,以其洞幽入微的觀察力、超凡塵世的秉性、細膩激揚的情愫,憑借生花的妙筆,寫下了無數文采斐然、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這些經歷了時間考驗的散文佳作,不僅豐富了世界文學寶庫,而且還感染和影響了成干上萬的人們,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上的熏陶。
朱自清 琢言 ·現當代隨筆 ·41.9萬字
像許多現代作家一樣,丁玲的文學創造后期以散文創造為主。這個體裁更適合經歷過滄桑憂患的人們抒發情感,他的散文的語言自然、樸素、雄健酣暢。作者丁玲在《我是一棵小草》中講述了她的創作、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深切感受,展現了丁玲同志充滿激情的內心世界和人格魅力,給廣大文學青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記憶。要走進丁玲的散文世界,不可不讀她這篇《我是一棵小草》。
丁玲 ·文集 ·20.1萬字
馬基雅維利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劇作家。歷史哲學的奠基人之一,近代西方政治學的奠基人。馬基雅維利超乎眾人之處在于:他既是天才的劇作家,又是卓絕的思想家,被他的作品逗得會心微笑的嚴肅讀者必定會追問:這些喜劇與他的政治著作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本書就馬基雅維利的文學作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馬基雅維利超乎眾人之處在于:他既是天才的劇作家,又是卓絕的思想家,被他的作品逗得會心微笑的嚴肅讀者必定會追問:這些喜劇與他的政治著作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劉小楓 陳少明 ·外國隨筆 ·25.5萬字
《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比較研究了莫言長篇小說與中外文學的相同或相似之處及不同之處,頗為客觀、平實、全面而又精準地揭示了莫言長篇小說對中外文學的繼承與超越以及莫言長篇小說的獨特價值,不失為一部莫言研究及讀者鬩讀和理解莫言長篇小說的參考書。
廖四平 ·文學理論 ·32.7萬字
《斯人記》以文人梁寒山與女詩人張梅仙由詩互傾,由詩相識的故事,根據“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意,描寫北洋政府時期,所謂首善之區北京的“士”階,“捧戲子,逛窯子,酒肉征逐”,“弄弄風月文藝”的頹廢生活,一面是正直清,一面是荒淫奢侈,形成鮮明的對照。
張恨水 ·名家作品 ·32.1萬字
孟子學是指以《孟子》為文獻基礎,對孟子的理論學說進行闡釋、研究或繼承的論說或者學術活動。在孟子學的斷代研究中,人們更多著眼于宋代以后,學界對唐代孟子學的關注相對不夠,本書以唐代士人特別是文人關于孟子的引述、評價、闡釋、繼承等內容作為研究對象,較為全面地收集與梳理了散見于唐代文獻中涉及孟子的資料,較為細致地分析了不同時代學術背景下,唐代士人對孟子思想的繼承、發揮乃至批判,總結他們對孟子的態度,較詳細地揭示了唐代孟子學的面貌。
蘭翠 ·文學理論 ·24.4萬字
讀書是人類智慧生活的重要內容。有筆記的讀書即有思想的讀書,是激勵增進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曾康霖讀書筆記》,作者曾康霖教授從教以來,數十年中,涵泳書海,不懈思考,閱讀馬恩經典著作,學習外國名著、權威文件、專業文件,認知理論,評價學說,解讀社會經濟、金融、法律、歷史、文化等信息,以其有思想的讀書,拓展視角,啟迪后學,交流思想,耕耘業。
繆明楊 ·現當代隨筆 ·40.9萬字
古代小說歷來是古代文學中的重要一支,而相對于古代詩詞研究而言,對古代小說的研究稍顯薄弱。本書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劉勇強、潘建國和李鵬飛三位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在《北京大學學報》連續十年開設的《古代小說前沿問題叢談》的欄目整理而成,以對話形式探討古代小說研究的基本問題,包括文體、風格、結構、情節等,生發出諸多新的思路和觀點,富有啟發意義,對古代文學研究有一定的前沿借鑒價值。所謂前沿問題不一定是當下的熱點和新銳的研究,同樣可以是對基本問題的反思與開掘,而且經過這樣的反思與開掘,我們也許可以發現這些錯綜復雜但內涵豐富的基本問題仍然可能是小說研究的出發點甚至制高點。
劉勇強 潘建國 李鵬飛 ·文學評論 ·27.3萬字
什么是經典?常念為經,常數為典。經典就是經得起重復。常被人想起,不會忘記。依照我對經典的理解,在寫作中,我總是努力選擇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紅色經典脠月留痕》的時間跨度有近百年,贊頌的是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犧牲和貢獻的人,他們堪稱不朽;《藍色經典仰望星空》的時間跨度以千年計,記述的是一大批為中國和世界文化作出貢獻的文化名人及經典名作,他(它)們已經退入歷史成為深邃的藍色星空中的星辰;《綠色經典名山大川》的時間跨度有上萬年,描寫的是祖國大地上的名山秀水,歷代以來它們已不知為多少人所吟誦。希望這些從過去歲月中打撈出來的經典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并由此享受文學的美感。
梁衡 ·現當代隨筆 ·20.7萬字
人生多歧路,當青少年初踏入社會之時,是非,善惡,美丑蜂擁而至,會有迷茫不知所措,在這個人生可塑性最強的階段,他們的人生道路又該怎樣走呢?本書記錄了多個案例,傾聽來自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
海劍 ·紀實文學 ·22.9萬字
數千年來,儒學經籍浩繁,汗牛充棟,人們要想一窺堂奧,殊屬不易。除鴻儒學者外,一般人對儒學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學經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書五經為首。儒學的經典名句,具有能傳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受其熏陶教育,從而使整個儒學的傳承,像浩浩長江,永不衰竭,且歷久常新。
盛慶斌編著 ·文學評論 ·32.1萬字
《納蘭詞全編箋注》是由蘇纓箋注、收錄了納蘭容若全部詞作的一部作品。清代詞壇中興,納蘭容若作為梁啟超盛贊的“清初第一才士”,其詞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學術大師王國維更在《人間詞話》中譽其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歿后,平生師友為其編刻《通志堂集》,錄詞四卷,共三百首,皆為顧貞觀手訂,張純修亦編刻有《飲水詩詞集》。其后納蘭詞迭有刊刻,校勘日精,現可確定納蘭詞共三百四十八首,于本書全部收錄。另精選納蘭代表詩作十一首,以期更完整呈現納蘭詩詞創作風貌。納蘭詞雖素以明白如話著稱,因其學養深富,實則用典精深、含義幽微、婉轉曲折。前人釋讀注本很多,但仍有很多漏釋、誤讀,由此產生對詞作主題理解的偏差。蘇纓廣采眾家之長,精心考訂材料,從創作背景、文字訓詁、古事今典、史料知識、修辭章法等方面增補糾謬,更對相關重要文獻如顧貞觀、吳綺兩篇《飲水詞序》與魯超《今詞初集題辭》做了箋注。透過蘇纓新注,我們更能感受納蘭詞深情婉約的風致,更能接近他至真至性的精魂。
(清)納蘭容若 蘇纓箋注 ·古詩詞 ·21.3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本書分為四卷,所收的文章全部在國內外的學術刊物或學術演講中公開發表過。其中,關于《三國志演義》朝鮮銅活字本的論文是2010年韓國國際學術會議中的主題論文。該論文填補了國內學術界的空白。《“捉放曹”——從〈三國志〉到〈三國志演義〉》是在韓國高麗大學、日本三國志學會趁里大會上的演講稿。《〈三國志演義〉醉耕堂刊本排印本前言》、《紅樓夢提要》兩篇長文全面、系統、深入地介紹和論述了《三》、《紅》二書的作者、版本、內容、藝術特點等,其中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見解和論點。作者有自己的行文風格和特點。既有深度,可讀性也很強。書中既有闡述作者自己觀點的論文,也有和論敵辯論的文章,例如關于《紅樓夢》眉本真偽問題的爭論。作者出版過專著《曹雪芹祖籍辨證》、《紅樓夢版本探微》、《紅學探索——劉世德論紅樓夢》、《紅樓夢之謎——劉世德學術演講錄》、《明清小說——劉世德學術演講錄》、《劉世德話三國》、《三國志演義作者及版本考論》。本書所收的文章以近年發表的文章為主,而且都是以上幾部專著中沒有收錄過的。作者行文有自己的風格,沒有深拗難懂的字句,說理性、邏輯性極強,文字簡潔明快。
劉世德 ·文學理論 ·29.3萬字
《伊利亞特》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堪稱西方人類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詩分24卷,15693行,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了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本書是希臘文—中文對照本,為“日知古典叢書”之最新一種。
(古希臘)荷馬 ·外國詩歌 ·23.2萬字
汪暉“魯迅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時期以來從內在視野重新理解魯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頗具開創性的研究視角和理論范式,通過對魯迅的思想與文學世界及其相互關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魯迅精神結構的矛盾性、復雜性和悖論性特征,及其歷史“中間物”意識的深刻內涵和“反抗絕望”的人生哲學;并以此呈現魯迅小說在敘事原則、敘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內容。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訂版,首次補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論文所附參考資料,還一并呈現了前三版的序、導論、后記和跋語等。
汪暉 ·文學理論 ·27.8萬字
本書名之曰王夫之詩歌創作考論,特別注重文獻材料的搜集,注重講求證據的文本分析,其主要內容為回顧學界關于王夫之詩歌的研究,探討王夫之詩集的編撰及其王夫之編撰思想,考證王夫之詩歌作品創作年份與文學交游,以《廣落花詩》為個案進行文本分析,揭示王夫之詩歌史學、教育教學之關系以及湖湘傳統對王夫之詩歌創作的影響。由此,本書稽考了王夫之與哪些人有文學交往并受其影響,揭橥了王夫之詩歌創作中的史學修養、教師情懷的個人特殊因素的影響,尋繹出湖湘傳統與王夫之詩歌創作中的內在因緣。
朱迪光 ·文學理論 ·24.5萬字
本系列是著名媒體人、騰訊讀書主編張英的作家訪談錄。其中,《文學仍然在場》收錄張英對王蒙、金庸、陳忠實、賈平凹、劉震云、劉恒、楊爭光、盧新華、祝勇、張煒等10位作家的訪談;《只為內心寫作》收錄張英對馬原、洪峰、余華、蘇童、格非、潘軍、遲子建、王剛、虹影、畢淑敏等10位作家的訪談。跟隨文學逐夢者張英,與中國當代文學代表作家對話。讀懂作家的創作歷程、初心與理念,還原文學攀登者的前行之路。
張英 ·文集 ·22.7萬字
此書特色有五:一,書中所介紹的篇什均為美國自建國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可讀性較強,其中不少且屬于第一次譯出;二,譯文特重視各原作者風格的傳達與再現;三,譯筆堪稱審慎精練,雋美考究;四,注釋亦頗認真負責,剴切詳明;五,書前導言與各篇篇首的風格解析對美國散文發展的源流、趨向與各家風格的特點等均有較扼要的說明,從中不難窺見該國散文自成長至全盛的一個總的發展軌跡與概貌。本書為北岳文藝出版社所刊印的《英國散文精選》(1996)的重印本。
高健 ·外國隨筆 ·31.9萬字
本書選錄宋、遼、金三代詩歌四百余首,分別由專家學者鑒賞、評析,揭示其主題思想與藝術特色,探求其審美價值;書中還有對宋、遼、金三代詩歌風貌的概述,以及每個作家生平、創作特征的簡介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詩詞 ·44.3萬字
《我為論語講故事》是一部以《論語》和《孔子家語》為基礎,由作者匠心獨運編著而成的書。作者借圣人孔子之口講其人其事,把《論語》由語錄體轉變為生動的故事,可以說既是一部解讀《論語》的入門之書,又是一部研究《論語》的創新之書。說它是“入門之書”是因為本書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了《論語》中每則話語之后的背景故事,讓讀者可以更加具體、全面、系統地了解《論語》,讀懂《論語》;說它是“創新之書”是因為作者把相關的事件聯系起來,不僅連接了故事情節,豐滿了人物形象,還恰到好處地詮釋了《論語》的內容,可謂曲盡其美,直盡其妙。本書分為三部分,分別命名為“經歷篇”“誨人篇”和“成長篇”,文末附有《論語》全文,以便讀者對照研讀。經歷篇寫圣人一生的經歷,讓我們對孔子其人其事做全面細致的了解;誨人篇敘述圣人教授弟子的故事,具體到弟子其人,可以說教育的智慧富含其中;成長篇講解圣人學樂一生的收獲,包括學習認知、體道悟道、立德樹人、言行禮儀等。雖道不盡圣人的“言性與天道”,但也可窺豹一斑,圣人的睿智之心、仁愛之心、賢德之心、堅韌之心、期許之心,輝耀千古!
飛紅霞編著 ·現當代隨筆 ·2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