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描寫了一個叫喜寶的孩子和小伙伴之間的故事,一個個故事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作者用近100幅生動的圖畫,40余篇精彩的故事,把喜寶做過的趣事、糗事一一展現出來,讓人忍俊不禁。故事是喜寶的,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插畫風格獨特,有著濃郁的超現實的裝飾意味。語言清新質樸,妙趣橫生。書中著意描繪的是童年時代的各種小心思、小情趣,表現的卻是人性中的大善大美……
儀國卿 ·現當代隨筆 ·6.7萬字
本書是王光明先生輯錄寫過的序跋博士論文評語、國家和教育部課題評語等。全書分三輯,第一輯是序,包括“《張棗詩歌研究》序等”共計48篇;第二輯是后記,共計21篇;第三輯是論文點評、課題審批評語及會議論文講評。本書除常見的序跋外,輯錄論文評語、課題評語等,不但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可作為博士研究生及課題申報人員的參考資料。
王光明 ·文集 ·25.6萬字
這是一本精彩的世界童書創作者訪談錄。本書通過采訪11位入選“愛閱童書100”書目的童書創作者,揭秘優秀童書背后的故事,剖析創作者的創作理念和兒童文學觀。視角新穎、挖掘深入的提問與蘊藏智慧和獨特思考的回答,帶領讀者親近作者、理解作品。本書也為讀者全面了解當下的童書創作和出版生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人文視角。
王欣婷 ·文學理論 ·10.9萬字
長篇史詩《神曲》(約1307—1313)是但丁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歐洲和世界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偉大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給中古文化領域以藝術性的總結,也隱約可見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此前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中僅收入《神曲·地獄篇》,本次將在新的叢書中補齊另外兩本。
(意)但丁 ·外國隨筆 ·69.9萬字
本書是針對日本和歌《萬葉集》的大眾插圖版選編。《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早的一部和歌集,享有“日本《詩經》”的美譽。全本收錄了從公元四世紀到八世紀六十年代末400余年間長短詩歌4500余首。翻譯家錢稻孫從中選出800余首,并加上詳盡的注釋和評語。以精準優美的語言重現了這一古典文化寶藏,深入淺出地介紹日本古代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等。此譯本兼美信達雅,被公認為日本文學翻譯史上的經典。本書邀請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宋再新教授擔任文學顧問,搭配吉田博、川賴巴水等日本國寶級畫匠的畫作,兼具文學體驗和美學享受。
(日)佚名 ·外國詩歌 ·3萬字
(日)佚名 ·外國詩歌 ·1.4萬字
(日)佚名 ·外國詩歌 ·1.6萬字
《怡園藝話》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叢”之一種,收錄了作者郭怡孮有關回憶畫家、記錄寫生、談論畫藝的37篇文章,書題取自作者畫集的一篇自序。郭怡孮先生為著名畫家郭味蕖之子,自幼受父母熏陶,耳濡目染,繼承家學,擅長花鳥畫。作品淳樸含蓄,富有生機。回憶畫家部分,作者主要回憶了自己的父母師友,他們多為畫家,對作者的繪畫生涯有深刻的影響。記錄寫生部分,作者以游記的方式,主要記錄了前往巴黎、琉球、非洲、漓江、潿洲島、廬山、雁蕩山等地的寫生經歷。談論畫藝部分,是作者對繪畫藝術的理論概括,尤其是對中國花鳥畫的理論概括。
郭怡孮 ·文集 ·22萬字
這是一本超正經、超神秘、超硬核、超有趣的破案科普書!如果你對世界上所有神秘的案件都充滿好奇,不妨來看看現實中的法醫是如何破解兇案的!法醫秦明將與你一起,從案發的那一刻開始,逐步調查案件的來龍去脈,直到揭開讓人唏噓的真相!本書收錄了9樁神秘的兇案,每樁兇案都包含了3層解讀:第1層:超正經調查每個兇案的檔案名,都仿佛一道謎題,每章開始前,你會得到一份簡單的“調查提示”,幫你更快進入探案的角色。這些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兇案故事,一旦開始閱讀,就根本停不下來。你將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每一樁案件的調查當中,直觀地感受到“排除所有可能,最不可能的也是真相”!第2層:超硬核索引每個檔案的開頭,你將得到一份本章核心知識點的提示,在兇案調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份索引僅僅只是本書科普內容的冰山一角。第3層:法醫手記兇案破解之后,你也可以翻翻老秦的法醫手記,看看他對案件的想法,是否會引起你的共鳴。兇案已經發生,生命無法挽回,但我們是否能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一些啟示,避免悲劇的重演呢?畢竟,我們與惡的距離,有時候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遙遠。
法醫秦明 ·紀實文學 ·13.7萬字
印度、土耳其、復活節島、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加蓬、萊索托、加拉帕戈斯,這些年我一直在行走,新手常見的新鮮感已經逐漸讓位于對陌生世界的冷靜的好奇心。多年的經歷讓我變得更加中立,不再被一些聽起來政治正確的概念所左右,學會了以更平和的心態看待世間百態,細心探究其中的規律。一句話,當我知道的人類故事越多,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小。
袁越 ·現當代隨筆 ·22萬字
本書是日本畫家鳥山石燕的第一作系列作品,完成于安永5年(1776年)。《百鬼夜行》由“前篇陰”、“前篇陽”、“前篇風”3部構成,各篇名取自六氣。這一系列主要描繪了一些超自然的對象,收錄范圍包括了鬼怪、鬼魂、幽靈以及妖怪,其中很多都是鳥山石燕根據日本文學、日本民間傳說以及日本傳統藝術而創作的。這些作品給后來的日本妖怪文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日)鳥山石燕繪 希年編著 ·名家作品 ·5.3萬字
《眾志成城防疫抗疫》一書收錄新華社近期播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重點稿件80余篇、圖片百余幅,包括戰“疫”直擊、與武漢在一起、逆行的戰士自帶光環和權威專家談疫情防控四個部分,生動講述了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展現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
《眾志成城防疫抗疫》編寫組 ·紀實文學 ·14.5萬字
一路走,一路尋覓,雪月風花,千山暮靄,一草一木,皆有故事。在這次古典散文的閱讀之旅中,我們可以體味先秦之時的長篇大論;漢代騷人的雄壯大賦;魏晉南北朝文人如雨后的春筍的創作;唐宋文人一池春水、一剪斜風、一樹碧柳、一片落紅的詩情;明清之際散文的高潔、素雅,慢慢散出清香的風韻。經典,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而美,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閱讀經典,或許相知相守才是最好的結局,雖然人生逃不過死別,但在天涯海角的另一端,在遙遠得一生也無從觸碰的彼岸,有經典相伴,不問世間滄桑,不計歲月流逝,想來最是妥帖。
姜波 ·古詩詞 ·8.7萬字
樸素的言辭,還原激揚悲慨的民風;敬畏的情思,激蕩豪邁徜徉的英歌;旖旎的心緒,歌詠唯美溫柔的多情。這便是楚辭,這便是品過生命的苦酒,嘗過人生的復雜滋味后,在遼闊大地上唱響的一支孤獨的曲。它帶著楚人的聲韻、歌調、思想乃至精神風貌,在幾千年的風霜雪雨中,記下生命里驚鴻一瞥的美麗與哀愁,幻化出極致的悲哀之美。楚辭源遠流長,既輕盈靈動又深厚博大,其橫亙千古的文化意蘊以及文學價值賦予了自身永恒的魅力。詞句里面那亂世的悲劇,懷才不遇的痛苦,忠貞見棄、清白遭逐的悲哀,揮之不去的荒謬現實,在長長的悲歌里被反復吟唱。
王光波 ·古詩詞 ·8.3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了蒼南縣文化館同名展覽的百余件書法作品,分“天下蘭亭”“與古為徒”“入古出新”三個版塊,同時穿插各個參展作者臨摹的心得感受、展覽現場的圖片以及展覽過程中社會各界對展覽的評價等材料,力求做成一本有一定影響力、有一定學術價值、獨具一格的書法臨摹集。
梁元甫編著 ·文學評論 ·1.9萬字
《安奈特·布魯肖寫給教師的101首詩》是著名教育家、暢銷書作家安奈特·布魯肖寫給所有教師最暖心的話語。作者在書中的101首詩中融入了自己的卓越教學理念和實用課堂技巧,時而以教師的口吻來講述,時而通過學生的口吻來傳達,生動、活潑地對教學進行了全景式剖析。無論你是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抑或是正處于職業黃金年齡的成熟教師,都可以從這本詩集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美)安奈特·布魯肖 ·文集 ·2.8萬字
榮新江,河北灤南人。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85年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先后訪學或講學于日本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研究會、法國高等實驗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等。研究方向是中外關系史、絲綢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亞史、敦煌吐魯番學等,著有《于闐史叢考》(合著)、《歸義軍史研究》《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敦煌學十八講》《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敦煌學新論》《中國中古史研究十論》《隋唐長安:性別、記憶及其他》《辨偽與存真——敦煌學論集》《學理與學誼——榮新江序跋集》《三升齋隨筆》等。
榮新江 ·現當代隨筆 ·13.9萬字
七十三通手札首次全彩影印,一手詞學研究資料高清呈現兩位詞壇曙星,一段生死交誼;滿山舊時月色,幾點鴻爪雪泥內附信札全部釋文,重溫黃金十年民國文壇舊貌,領略民國學人的學識、風度、胸襟與情懷。夏承燾與謝玉岑1926-1927年間同在浙江省立十中執教,遂成一生莫逆。本書收錄1927-1935年間夏承燾致謝玉岑信札六十二封,另有致錢名山四封,致張孟劬、胡小石、顧頡剛、容庚、鄭曼青、劉節、錢仲聯各一封,共計七十三封。此批極富文獻與藝術價值的信札,幾經劫難得以完整保存,洵為珍貴。沈迦先生為此做了全部釋文,并就其中相關人物、典故、作品箋釋本事,以便讀者于燈下把卷觸摸遙遠但有溫度的民國文壇。
沈迦編撰 ·名家作品 ·7.5萬字
本書所寫為一個江湖醫生鐵英(也被稱為老殘)在游歷途中的見聞與作為。老殘行醫以糊口,搖著串鈴浪跡江湖。其人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卻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又是非分明而俠肝義膽,同情民間疾苦,盡其所能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隨老殘的足跡所至,我們可以在書中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也能發現發現舊時的一些社會矛盾。
劉鶚 ·古代隨筆 ·19.3萬字
《紅樓夢》成書二百余年以來,有關它的話題與討論經久不息,逐漸發展為“紅學”一門。著名作家劉心武從秦可卿入手,考證了賈元春、妙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等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原型、家世及命運結局,揭開了籠罩在他們身上的重重迷霧;更對《紅樓夢》八十回后真故事進行推演求證,探佚出《紅樓夢》八十回后全部謎底,將紅學研究推向了一個全新境界。劉心武此次將畢生嘔心瀝血研究《紅樓夢》的獨特成果和全部體悟,著成《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全五冊),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廣大讀者。
劉心武 ·文學評論 ·1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