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摩洛哥是一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不論人文、氣候還是地形地貌均多姿多彩。這本書會帶著你,慢慢地去感受一個古老神秘的國度,請你跟隨我的腳步,去欣賞大自然的瑰寶,去了解世俗化的伊斯蘭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去了解異域的生活風俗,感受不一樣的美。中世紀風貌的建筑,或尖拱或尖頂的穹隆。用陶瓷或玻璃拼成的幾何圖案,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特色鮮明的異域風情會吸引你嗎?
楊曉榮 ·隨筆 ·1.7萬字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主人公執著近于狂熱的精神,足以烘烤每個人潛藏于心靈深處的神經。一個月前,我跟隨一個勘路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忘的塔克拉瑪干的越野之旅,而手頭邊“不離不棄”的就是這本書。在若羌河的篝火旁,在泊米爾的冰雪大坂上,在初冬刮過葉爾羌河的寒風中,她給了我一種無法言說的溫暖。這同樣是一本跨越時空的書。對羅布泊的第一次科學勘查,在塔里木河上的處女航,發現樓蘭古域,進入神秘的雪域凈土......你很難相信,這所有的一切發生在19世紀末,就算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頗為不易。國人對斯坦因這些國外探險家一直存有爭議,認為他們是無恥的盜賊。但對斯文·赫定如苦僧修行一般的孤旅,眼里有的只是崇敬。
(瑞典)斯文·赫定 ·隨筆 ·12.9萬字
《尋路英國》是作者“走讀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流連大英博物館,徜徉伊頓公學,沉思西敏寺,體驗倫敦塔,漫步圣詹姆斯大街,在歷史與現實間穿行,鉤沉亨利八世、伊麗莎白女王、克倫威爾、光榮革命遺事,反思英國現代之路?!秾ぢ酚芬部烧f是博物館之旅,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到約克的城堡博物館,再到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等等。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國家歷史、風俗、文化和今天的方便法門,也是一個國家文明高低的指標。眾多博物館呈現的,不僅僅是看得到的歷史,更是源源不斷的文化創新。
張志雄 ·隨筆 ·26.4萬字
到歐洲旅游就是要看“宮保雞丁”,“宮”指的是皇宮,“保”是堡的諧音,城堡?!半u”是“基”的諧音,基督教堂;“丁”是從“廳”字取出來的,即市政廳,也即歐洲美麗的特色城市風景。
陶尚蕓 ·隨筆 ·24.6萬字
《摩托日記:拉丁美洲游記》是一本旅行日記,也是一部心靈自傳,記述了“浪漫冒險家”靈魂人物切·格瓦拉年輕時環游拉丁美洲的旅行。1951年12月,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阿爾維托·格拉納多從科爾多瓦出發,騎一輛破舊的摩托車,開始了他們向往已久的旅行。這次旅行歷時9個月,橫跨拉丁美洲大陸8000千米,旅行途中,他們飽覽了拉丁美洲大陸壯美的風光,包括安第斯山脈、阿塔卡馬沙漠和亞馬孫河,還見識了令人贊嘆的印第安文化遺產。本書文字通俗流暢,時而詩意盎然,時而詼諧幽默,帶給讀者美妙的閱讀體驗。書中的故事描寫緊湊動人,場景刻畫鮮活形象,具有電影般的畫面感。書中還穿插了許多有趣的小插曲,讀起來生動活潑,令人忍俊不禁。切·格瓦拉對拉丁美洲文化的深度探索,對拉丁美洲歷史和時局的反思,又為本書增添了濃厚的思想性。
(古巴)切·格瓦拉 ·隨筆 ·8.5萬字
阿來,被譽為“作家中的植物學家”,《去有風的曠野》是他最新游記散文。作品以游記形式,展現中國西北高地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萬物生靈和深厚獨特的人文景觀。作家以靈動細致的筆觸,深情地記錄下自由頑強地生活在高原上的無處不在的動植物,獨特的地質地貌,山脈水文。從米倉山到貢嘎山,從金沙江到卓瑪拉措,萬類霜天競自由,勃發出令人敬仰的生命禮贊。這些散文涉及地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等多方面學科,展示了博物的視野,致力帶大家走入一個豐美的生命世界。
阿來 ·隨筆 ·12萬字
潘婷,1980年出生于南京,籍貫上海。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從事專業音樂工作多年。2013年獲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樂組合金獎,2016年入選南京市委宣傳部第二批“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2019年在環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并發行個人演奏專輯《憶雪》。她熱愛音樂,喜愛閱讀、旅行和攝影,愛世間生靈萬物。桀驁爛漫、無拘無束的性格賦予她對未知事物不斷探索的熱情。無論她的音樂抑或文字,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如沐春風般的愛與自由。
潘婷 ·隨筆 ·9.7萬字
從意國的雪山到法國的城堡群,一路跋涉的大美山水,一路掀起的波瀾逸事,一路目睹的新舊碰撞,無不動人心魄。透過他的車窗,我們看到了南德啤酒館的蒂羅爾顫音歌手,看到了凱瑟琳皇后微笑而攝人的面容,看到了身著寬大燈籠馬褲的佐阿夫兵,看到了露德蒼白憔悴的朝圣者隊伍,還有阿維尼翁那段老橋,人們在上面跳著圓圈舞,不醉不休。而旅途中的點滴思考才是真正貫穿這本書的核心。此書可謂是最初的自駕游記,而又因處在那個特殊的戰前黃昏,擁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
(美)羅素·理查森等 ·隨筆 ·7萬字
“一帶一路”必讀書,對話千年行者,重返學術歷史現場,重走真實的絲綢之路,打破現代人的想象力邊界,侯楊方帶我們穿越歷史,找尋1400年前玄奘所見之景色,用腳步去驗證歷史的足跡,在行走間體驗文明的演進。葛劍雄作序推薦。2014年5月19日,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侯楊方教授開發的《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利用研究團隊幾次前往帕米爾地區實地考察所獲成果,精確呈現了包括商隊經常通行的玄奘東歸路、卡拉其古路和19世紀“大博弈”時英國探險隊經過的納茲塔什路,以及東下蔥嶺到喀什方向的喀什-英吉沙路和到葉爾羌方向的蒲犁驛路。侯教授為何要精準復原絲綢之路?為何首先選擇如此具有難度的帕米爾地段進行考察?怎樣在復雜的地理環境中實現路線的精準復原?侯教授在他的新作《重返帕米爾:追尋玄奘與絲綢之路》中對這些疑問一一作了解答。
侯楊方 ·隨筆 ·8.7萬字
本書是一本旅游隨筆集。作者將旅行途中對自然景觀的生動描寫巧妙地與景點的歷史文化雜糅起來,讓讀者在了解造物主的神奇偉岸時,更能感悟歷史的厚重。
胡祖義 ·隨筆 ·16.3萬字
攜帶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87名水手,駕三艘快船揚帆探索世界。他羨慕權勢,渴求財富,具備多方面的打件和世間少有的才干,有豐富的天文地理知識,相信地圓說。1493年4月,海軍元帥唐·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返回西班牙后,受到西班牙王室的隆重歡迎,在盛大的慶?;顒由?,他向王后伊莎貝拉獻上這部《航海日記》。對于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于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了......
(意)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隨筆 ·9.4萬字
本書是一個女孩人生10年的海邊游記。從18歲到28歲,這個簡單直率的女孩生活過許多城市,因為喜歡海,也游玩了大大小小的許多海邊,從青島、大連、廈門,到香港、臺灣,再到更遠的巴厘島、加拿大和日本,身邊常有美好相伴。經歷友情、親情、愛情的修煉,在做真實自己的道路上持續成長。
黨小熊 ·隨筆 ·8.6萬字
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行。那些遇見的人,走過的路,停留的車站,看見的彩虹……轉眼之間都成了美好的記憶。當我們老了,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我仍然會認為:我在世上行走,記憶是唯一的行囊。這是一本游記,更是一本私人旅行記錄本。記錄了這些年來,作者從未停止的腳步。本書是作者近十年來去過的印度、尼泊爾、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美國、肯尼亞等的旅行記錄。
三石頭 ·隨筆 ·8.3萬字
全新視角下的環球旅行游記隨筆集,記錄渡邊淳一受邀去各地訪問和演講途中發生的趣事,以及種種感思。既有對日本各地櫻花之美的情趣賞析,也有對非洲大草原獅群別樣的觀察,既有對日本社會現實的獨到見解,也有知名作家風光背后,充滿壓力與艱辛的內心剖白……
(日)渡邊淳一 ·隨筆 ·8.7萬字
希臘,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早期的希臘文明面臨過多次入侵,這些異文化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于其建筑、烹飪和習俗中。內容概要:旅行計劃、希臘簡史、希臘大陸-雅典及周邊、希臘島嶼-克里特島,圣托里尼島等、小貼士。
勒巴楠·瑞戈姆 ·隨筆 ·3.4萬字
1920年的中國算不上平和,“五四”尚未遠離,《華盛頓公約》后的異國人卻已紛至沓來。英國作家毛姆便是在這時游歷中國的。自海港華都到內陸鄉鎮,順黃河而下或跋涉山間,途中信手寫就的這些文字,與其說是游記,不如說是中國背景下的浮生錄。借著英國小說家的視角走近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那是當時的另一番景象,所得的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多。
(英)毛姆 ·隨筆 ·8.3萬字
長期以來,有關慈禧的老照片基本上是1903年隆裕勛齡等人拍攝的,之前的則幾乎沒有。1900年庚子年,慈禧一路西逃。1901年慈禧由西安返回北京。這次回鑾前后竟持續了三個月的之久,特別是在洛陽、開封兩地駐留了較長時間,與庚子年倉皇西逃時不同,此次辛丑回鑾堪稱一次特殊的長途旅行,作者手頭有一套60張反映慈禧辛丑回鑾沿途所路過地方情形的照片(約8寸),為目前國內所僅見,系負責打前站的官員請照相館拍攝的。這些照片的內容,既有洛陽、開封等地預先為慈禧興建的行宮、牌樓,也有河南、直隸各地慈禧駕臨過的名勝古跡,還有地方官員們準備迎駕時的情形。
楊紅林 ·隨筆 ·9.6萬字
從阿姆斯特丹到柬埔寨,從羅馬到印度尼西亞,從利比亞到黑石沙漠的火人節,短暫的超然的平靜是生活在永恒的運動狀態中給予他的唯一回報。即使是敘述自己在這些地方所發生的不幸遭遇時,他也總是能夠悄悄接近你,用他對更嚴肅的事情的體察帶來驚喜,用滿世界游走的方式反觀個人生活的意義。本書窺見了大部分人心中對外部和內心之旅的渴求,使我們成為這些奇異旅途上的同伴,同時也悄悄變成了尋找某種存在或并不存在的事物計劃的共謀者。
(英)杰夫·戴爾 ·隨筆 ·12.1萬字
人與人的,人與城市的,包括人與自然的,它是冥冥中似有神意安排的默契,緣分來到的時刻,就像有一只無形大手推著你向前走,哪怕情怯,哪怕猶豫。作者帶你走過15個美麗的歐洲城鎮。在路上,與自己相遇。
壞藍眼睛 ·隨筆 ·7.8萬字
一部關于日本三大古都——奈良、京都和鐮倉的圖文游記。不同于一般的旅行攻略手札和隨筆,本書以歷史進程和文化融合為出發點,從鑒真東渡開始,貫穿日本歷史,結合時代背景記錄旅行途中作者的觀感。文中關于景點的相關介紹,均為作者個人在旅游過程中的所見感悟。早先陸續發布在個人的一些自媒體平臺,現將部分內容匯編整理,結合史實重新介紹,希望能讓更多人領略到日本古都的魅力。
簡陌 ·隨筆 ·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