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攀西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特色發展路徑研究
會員

本書從資源環境基礎、地理開發條件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對鄉村振興的影響,評價攀西地區鄉村振興資源環境開發條件對人口、經濟要素集聚及康養小鎮建設的作用機制,揭示影響攀西地區產業振興的關鍵制約要素,為探索產業振興合理的發展路徑。首先,分析攀西地區產業振興面臨的困難。全面分析當前階段造成攀西地區產業振興的困難之處。從農業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產業轉化動力、人力資源供給、社會發育程度低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分析攀西地區產業振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其次,結合攀西地區農業產業基礎情況,制定農業產業發展策略,鞏固優勢、發展適合攀西地區特色種養業,確定主導產業,整合優勢資源,為特色種養產業發展開路;探索引導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進而實現雙贏、共同進步;發展農產品加工、農村新型服務行業等,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發展新農村經濟;完善現代農業產業與經營體系,從而構成多元化的規模經營模式。再次,對攀西地區的資源環境基礎及其壓力的測算,確定攀西地區資源環境的開發利用強度及總體特征,以此判斷未來攀西地區資源環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走向與鄉村振興的目標選擇。最后,探索攀西地區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特色發展路徑的設定,從優格局、調方式、落空間和保制度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優格局即通過構建合理的城鄉區域空間格局,從地理空間上總體布局攀西地區農業農村發展大格局,以康養小鎮為抓手,構建“康養小鎮農村新型社區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調方式即通過改革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扶持培育新型農地經營主體優化現有農業規模化經營方式;落空間即運用空間規劃的手段,構建攀西地區鄉村振興特色發展基本格局,引導農村人口、產業集聚發展。保制度即以農村土地交易制度改革為根本路徑,建立攀西地區農業農村空間發展的制度保障。

羅春秋 陳江 ·部門經濟 ·10.4萬字

明清以來美洲糧食作物經濟地理研究
會員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玉米、番薯在南方山區推廣最快的階段,之后才作為主要糧食作物發揮了巨大功用,在南方平原地帶,則一直建樹不多;最終在南方形成了西部山區玉米種植帶和東南丘陵番薯種植帶,雖有交匯,分庭抗禮,邊界在湖廣、廣西。北方玉米、番薯推廣更晚,光緒以降的清末民國時期才有較大發展,最終奠定了一般糧食作物的地位,然地位仍并無二者在南方山區之地位,玉米勝于番薯,尤其在春麥區番薯幾無蹤跡,玉米在北方山區值得一書,在平原也有所發展,在總產量上得以超越南方。美洲作物推廣作為技術革新之一,是由人口增長決定,不能倒因為果。實際上美洲糧食作物價值凸顯的時間在19世紀中期之后,且主要在山區緩解人口壓力。玉米恐怕并非“可以解釋(清代)人口增長的23%”,至遲在19世紀中期,玉米、番薯提供人均糧食占有量43.83市斤、供養2473~2798萬人。至少太平天國(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壓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即美洲作物不是刺激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就全國而言美洲作物發揮更大功用的時間在近代以來,已經錯過了人口激增的階段。依然是傳統糧食作物在中國人口增長的問題上居功至偉。也證明,博賽拉普的反馬爾薩斯理論,人口壓力決定食物生產,更加符合傳統中國國情。

李昕升 ·部門經濟 ·17.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突泉县| 门源| 江北区| 台北县| 开封市| 乌拉特后旗| 嘉祥县| 西青区| 唐海县| 惠水县| 大余县| 黄浦区| 桂平市| 娱乐| 平定县| 商河县| 梧州市| 洛浦县| 济源市| 永川市| 天等县| 正安县| 郴州市| 邵武市| 安庆市| 隆昌县| 丁青县| 辽阳县| 泰安市| 宜兰县| 临汾市| 原阳县| 茶陵县| 儋州市| 达拉特旗| 两当县| 石门县| 安陆市| 涿州市|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