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本文集,收錄了貴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有關講話、文稿以及直接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文件資料編輯成冊,反映了其多年來對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如何建設生態文明、相關的政策措施等的思考、探索,并介紹了貴陽市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等方面的經驗、創新。
本書編輯組 ·區域 ·53萬字
本書對國家中心城市的內涵、特征、功能和機制進行了創新性的理論構建,并根據理論機理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評價視角和評價指標。通過對樣本城市客觀數據的深度挖掘,詳細分析了樣本城市在政治、金融、科技、交通、文化、貿易、信息、對外交往、教育、醫療十大功能上的總體格局。根據計算結果對樣本城市進行了層級劃分,提出了不同層級的城市與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差距,給出了每個樣本城市未來發展的精準定位。與此同時,本書還以鄭州為重點研究對象,客觀評價了鄭州在國家中心城市坐標上的具體方位,全面剖析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優勢和短板,并給出了具體建議。
倪鵬飛 楊東方 王雨飛等 ·區域 ·17.2萬字
本書是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經過深入仔細的調研分析,對2022年重慶經濟運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且通過區縣信息系統等交流渠道,邀請市內部分中心城市和經濟開發區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組織市內外有關經濟專家和學者展開研討,將成果結集出版。本書是社會各界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把握重慶市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和行業發展動態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本書整體結構內容包括:綜合卷(宏觀篇;比較篇;專題篇)、產業卷(第一產業篇;第二產業篇;第三產業篇)、區域卷。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等編著 ·區域 ·56.4萬字
本書總結了牟定縣新農村建設中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內容涉及領導講話、工作文件、調研文章、媒體報道、工作簡報、工作成效、指導員風采、光榮榜、典型示范等。
王琿 ·區域 ·51.8萬字
《2021年重慶經濟展望》是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經過深入仔細的調研分析,對2020年重慶經濟運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且通過區縣信息系統等交流渠道,邀請市內部分中心城市和經濟開發區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組織市內外有關經濟專家和學者展開研討,將成果結集出版。本書是社會各界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把握重慶市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和行業發展動態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本書的內容包括:綜合卷(宏觀篇、比較篇、專題篇);產業卷(第一產業篇、第二產業篇、第三產業篇);區域卷。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等編著 ·區域 ·55萬字
本書以作者十年調研經歷為基礎,結合國家發展形勢,從水源保護、灌溉飲用水資源、黃金水道、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和流域經濟發展六個方面,闡述江河保護利用與中國發展間關系。在調研過程中,作者深入調研區域一線,與當地政府群眾開展訪談,實地查看項目運行狀態及其對地方區域經濟的影響,收集了大量一手的調研數據資料,并查閱相關文獻報道,從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撰寫整理相關調研報告,思考探討現階段各項目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為國家宏觀管理獻計獻策。
楊邦杰 嚴以新 安雪暉 ·區域 ·16.3萬字
本書在闡述共享發展意義、淵源、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調研,系統總結湖南省四個縣(區、市)共享發展實踐的做法、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還通過構建指標體系,評估了湖南省各地級市(州)的共享發展水平。
李平 劉建武 張友國 吳濱 ·區域 ·16.6萬字
本文從空間、演化和網絡維度探討了溫州產業區重構問題。溫州產業區重構是一個多尺度的空間過程;溫州水頭皮革產業區的重構展現了“適應性重構”的過程機制;而汽車零部件產業區則擺脫相對封閉的本地生產網絡,謀求對全球汽車生產網絡的鑲嵌,以獲取更多價值。
徐劍光 ·區域 ·17萬字
本書是在2008年以來作者有關西藏對外貿易和口岸發展的若干研究工作,以及幾年中先后進行了西藏對外貿易發展戰略、西藏樟木口岸發展規劃、西藏日屋口岸發展規劃、西藏普蘭口岸發展規劃的研究和編制的基礎上寫作而成的,涉及對對西藏貿易歷史的介紹,對西藏當今外貿發展的研究,對西藏主要邊貿口岸的詳細介紹,并針對西藏外貿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強的對策建議。
李青等 ·區域 ·16.8萬字
本書以南京為例,就南京的產業現狀和主要問題進行了透徹的分析,重點考察分析了南京農業集約化問題、裝備制造業問題、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并就南京的工業結構和能源消費以及產業發展戰略提出了總體思路和具體對策,是和現實結合緊密的具有重要現實價值的研究。
黃南等 ·區域 ·15.9萬字
本書以青海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圍繞優勢產業與特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農牧民增收、生態補償以及新農村建設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事關青海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綜合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生態學等學科理論及研究方法剖析問題本質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該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學術性、實用性、資料性于一體,對青海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較好的指導價值。
王健等 ·區域 ·26.6萬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秉持“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切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麗江擁有建設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的獨特資源優勢。那么,如何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把麗江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努力打造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亮點、新動能和重要增長極呢?在如此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本書系統展望了著名旅游城市麗江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旅游行業的整體布局及改觀,對麗江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進行了全面探索。
楊琦 ·區域 ·22.3萬字
本書是鄭州市軟科學研究項目(12PRKXF656,20131177)結項研究成果。得到了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支持計劃(2013-CXTD-08)和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社科學者支持計劃(2014-YXXZ-32)的資助。作者嘗試提出鄭州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的理論框架,確定戰略目標、思路、發展路徑,構建戰略實施體系,并為戰略實施提出若干對策和建議,力求準確地把握了開放和創新以及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的本質特性及其作用規律,全面反映了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和現實需求,并在理論和實踐上尋求新的突破。
王延榮等 ·區域 ·15.3萬字
該書以生態經濟矛盾上極富典型性的怒江流域為例,對發展權與可持續性統一進行了理論分析,對怒江流域顯赫的生態地位進行了評估,對怒江流域經濟發展與環境沖突進行了實證分析,在借鑒國內外破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難經驗的基礎上,探討了發展權與可持續性兼顧的開發模式,并提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與措施。
蔡定昆 ·區域 ·15.3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湖北省襄陽市及隨州市任職期間公開發表的講話、報告、隨筆集,內容包括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及社會治理、文化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本書對讀者了解地級城市政府工作創新及地方經濟社會如何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傅振邦 ·區域 ·37萬字
中國及東亞已聚集起全球規模效應最為巨大的生產制造群落及龐大的潛在消費能力,這為中國抓住新科技革命浪潮,充分利用北美、歐洲中心市場需求之外,更多依托東亞的市場潛力,來重構生產、服務、消費體系,走上自主驅動的轉型升級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十八大以來,中國強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此同時,以數字、網絡、智能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興起,中美經貿摩擦頻頻帶來外部環境和關系深刻變革,為實現“一帶一路”的可持續推進,轉向“高質量建設”成為越趨重要的戰略使命。
馬莉莉 ·區域 ·24.3萬字
本書依托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項實踐活動的報告,從經濟建設、社會民生、文化發展三個維度,系統研究了紅色革命老區踐行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對各省各傳統革命老區依托當地紅色資源,在產業發展、旅游創新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客觀問題進行了詳盡研究;對革命老區基礎教育發展、交通網絡建設、落實“三孩”政策等關系民生的方面,進行了系統調研,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對保護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擦亮紅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革命老區,作者進行了重點論述,以期使各老區踐行高質量發展有所借鑒。
秦淑娟 劉海泉主編 ·區域 ·38萬字
本書研究珠三角區域的發展問題,分多個層面系統地分析了珠三角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預測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發展趨勢,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與建議。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報告系列中的一本。由中山大學梁慶寅教授和陳廣漢教授著。
梁慶寅 陳廣漢 ·區域 ·36.6萬字
本書為“閩都文叢“系列叢書之一。本書對福州自然地理與城市形態演變、城市化、城市發展進行綜合研究,主要內容包括福州的自然環境,福州的自然資源,福州的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福州的城市空間形態演變,福州的城市化進程,水環境、綠地與福州城市景觀,福州宜居城市與生態城市,福州智慧城市,福州的旅游形象與旅游品牌,福州的城市綜合交通,福州的區域發展戰略。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外城市空間形態演變、城市化及福州自然環境、宜居城市、生態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發展研究方面的資料。
吳炳玉編著 ·區域 ·23萬字
在“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圖譜的不斷演進中,中國正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進質量革命、效率提升、動力變革。佛山,作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孕育了美的、格蘭仕、海天等名企。在此背景下,《財經》智庫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的多位專家成立課題組,對佛山展開了為期半年的調研,并撰寫了《中國制造2025-佛山樣本》研究報告。專家的研究不代表機構,只代表個人
戴小京主編 ·區域 ·2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