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由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從主題為“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第22次年會入選論文中精選的52篇力作匯集而成,分為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研究、西方經濟理論研究、當代世界經濟問題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與深化改革研究四個部分,內容涉及中外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比較和新發展、近現代外國經濟理論及其研究新動向、中外經濟“新常態”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前沿問題。
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 ·理論 ·34萬字
孫健文集-第三卷-中國經濟通史,1840-1949年:本書分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出現(1840年-1894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形成與發展(1894年-1927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崩潰與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1927年-1949年)三編。
孫健 ·理論 ·41.6萬字
土庫曼斯坦位于中亞西南部,瀕里海,屬于典型的沙漠綠洲國家。該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不論是其現有生產量和探明儲量、遠景儲量,都翹首世界。這也是土庫曼斯坦吸引投資與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的重點領域。在世界能源日益重要的今天,土庫曼斯坦的重要意義愈發顯現。中國與土庫曼斯坦沒有共同邊界,但兩國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汗血寶馬、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這些似乎遙遠又非常親近的內涵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回蕩。隨著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的不斷建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使用到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隨著合作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土庫曼人有機會來到中國,了解中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譜寫新時代合作共贏的華美樂章。本書稿分七大部分,分別從歷史、自然環境、政治體制、科教文衛、社會發展、油氣資源、中土友誼進行了分析介紹。
石嵐 劉賽編著 ·理論 ·9.2萬字
本書揭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結合部的奧秘——有組織市場的原理和機制;反映了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相結合的過程——組織市場的方法和實例,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書中提出的生產力的兩重性質、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具有理論上的獨創性。闡述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下的廣義市場,構造了利益目標、杠桿協調、有組織市場的運行機制,具有管理上的操作性。并由此提出了解決中央與地方關系、農村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難題的途徑。
四川省計劃經濟研究所體制室編著 ·理論 ·15.4萬字
《政治經濟學報》創辦于2013年,旨在推進國內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并鼓勵以多學科視角進行經濟問題的研究。近年來,國內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呈現出學派化、數理化、跨學科的多樣態勢,研究水平和研究實力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本專輯旨在系統地展示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優秀研究成果,是了解國內政治經濟學研究進展的一個重要的窗口。
龔剛 孟捷 ·理論 ·17.1萬字
本書以國家創新戰略為背景,圍繞“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這個主題,詮釋了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演進過程、構成要件與功能結構等,在對生物醫藥、“環同濟”、新能源汽車三個案例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三元結構概念模型——產業特征、市場要素和非市場要素,并揭示了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過程實質,即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是三元要素在系統內凝聚力和發散力作用下不斷發展、不斷相互融合的過程。本書可供政府政策制定、產業創新規劃、創新創業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和決策者參考,也可用于創新創業相關的科研、教學與培訓使用。
尤建新 邵魯寧 薛奕曦 宋燕飛 ·理論 ·7.8萬字
本書把經濟學原理運用于對中國經濟的現實分析,剖析了中國經濟現存的問題并試圖找出解決途經,是一本與以往相比,有很大突破的經濟學入門教材。全書包括價值論、產權論、中國經濟結構、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整五個部分。
劉偉 黃桂田 李紹榮 ·理論 ·34.1萬字
本書闡述金融科技和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的最新發展,從供應鏈金融中的信息不對稱這一根源性問題出發,以數字化技術破解這一根源性問題;分析數字供應鏈金融平臺的特點與商業模式,以及技術平臺的云計算、零信任技術、物聯網與邊緣計算等架構;分析主要的數據處理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技術、隱私計算、零知識證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對數字供應鏈金融的高級形式——數字孿生,提出系統構架和構建方法;最后,分析微分格等公司的行業領先解決方案。
段偉常等 ·理論 ·11.1萬字
本書從經濟學的層面回答全要素生產率的有關基本問題。本書重點是在經濟學的框架內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基本理論進行論述與研究,而不是對現實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實際測算。只有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基本理論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科學、正確地測算現實經濟中的全要素生產率。其中,從全要素生產率定義的源頭出發,深入研究相關基礎性問題,以及采用數學方法解析全要素生產率構成與決定的機理,并以此為基礎推導出相關測算公式,這些是本書的重要特色。
李軍 ·理論 ·13.3萬字
本書內容分為三個組織部分:第一部分闡釋古典經濟學悖論,重點解構價值悖論、經濟人悖論、投票悖論、伯川德悖論、阿萊悖論等。主要采用數理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方法、辯證分析方法來解析悖論或矛盾,借以揭示這些悖論的謎團、疑義或矛盾等。第二部分闡述傳統經濟學悖論,重點解構商品悖論、貨幣悖論、資本悖論、價值悖論、私人勞動悖論、虛擬資本悖論等,主要采用辯證思維分析法、抽象與具體的分析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分析法,解析這些悖論或矛盾的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第三部分闡釋現代經濟學悖論,重點解構市場悖論、“看不見的手”悖論、公平與效率悖論、杠桿化悖論、私有制悖論、赤字經濟悖論等,主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方式,用思辯法、證偽法,對各種當今現存的經濟悖論進行現象與本質、相對與絕對、時間與空間、靜態與動態、歷史與現實的深刻解析,以求達到至真至善的結論。本書以解構經濟學若干悖論為理論平臺,以辯證法思維方式為理論推手和方法進行論證,試圖證明經濟學是辯證的經濟學。
周揚明 ·理論 ·26.4萬字
《徐惟誠文集(第2卷):經濟建設·企業文化》共收入190篇文稿,分經濟建設、企業文化兩部分。作者圍繞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取向的經濟變革,面向農村、企業、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實際,以百姓身邊事、身邊情為事例,從各個角度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知識,用以釋疑解惑,幫助人們凝聚共識。作者特別關注經濟現象中的思想道德因素,如市場經濟為什么要大力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守信為什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規范,為什么權錢交易不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色情服務與投資環境,以奉獻作為企業經營之道的內涵,等等。
徐惟誠 ·理論 ·33.4萬字
本書作者注意到生產力不平衡結構下經濟特征的重大變化,并由此帶來的理論研究對象、問題和方法的變化。按照實證研究的一般邏輯結構,提出并分析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態及其演變的基本特征正是研究我國經濟理論的基本假設條件。本書作者認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態及過程特征的本質區別不宜從其政治經濟制度的類型來劃分,而應該從其社會經濟的基礎——生產力的狀態入手。全市共憤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國宏觀經濟學方法論的若干研究。第二部分:生產力不平衡結構下宏觀經濟問題研究。第三部分:生產力不平衡結構下宏觀經濟調控體系研究。
陳璋 ·理論 ·22.9萬字
本書是山東省特色名校建設和山東省專業基礎課程建設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的研究成果,也是聊城大學精品課程建設成果,是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本書是在吸收國內外同類教材共同優點的基礎上,本著“既要突出基礎知識傳授,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主要按照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發展和產業管理的邏輯架構組織而成。本書共有十五章內容,包括導論、理論演進、企業組織、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寡頭博弈、新經濟與產業組織變革、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布局、產業集群、產業競爭力,政府規制與產業結構政策等。既考慮到了產業經濟學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又考慮到了課程內容的創新性及其對中國產業經濟發展實踐的應用指導性;既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又體現了中國特色。另外,本書結構合理,綱目清晰,還提供了大量實際案例與思考題,既便于教師結合案例和我國產業經濟發展實踐進行課堂教學,也便于學生結合案例掌握課程基本理論、分析實際問題,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王丙毅 ·理論 ·34萬字
本書是對2013年以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進過程形成的理論和最優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全書分為3篇,其中:1.背景篇主要分析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探討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基本內涵和戰略定位,回顧我國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總體工作歷程,論述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實施價值與成效;2.理論篇主要分析了新時期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理論框架,包括六個導向、九大管理原則與3個循環機制;3.實踐篇著重闡釋了近年來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優秀企業的典型創新實踐,分別介紹了打造網絡化協同能力、數字化管理能力、智能化制造能力、服務化延伸能力等四類能力的30家代表性龍頭企業,詳細分析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差異化需求、核心競爭能力的識別與打造過程與數字化轉型取得的確實成效。
李君等編著 ·理論 ·23.9萬字
本書以城市產業集聚為研究對象,以城市產業集聚的動力與模式為核心研究內容。本書首先在國內外產業集聚動力與模式研究進展與評價基礎上,系統分析了產業集聚與城市發展的互動關系;然后對城市產業集聚進行識別與測度,歸納出城市的優勢產業及其集聚特征;繼而在對城市產業集聚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構建PAF模型,定量分析城市產業集聚的動力與模式,以及產業集聚的發展態勢;最后,根據動力與模式研究,提出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基本軌跡、一般思路、基本路徑、原則和動力調控措施,并以鄭州市的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實證分析。
吳豐林 ·理論 ·13.5萬字
本書通過挖掘科技發展史和經濟史中的相關史料提煉觀點和路徑,而不依靠深奧的數學模型和精深的計量分析得出結論。本書認為,就經濟增長而言,僅僅有技術是不夠的。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在技術創新方面走在前沿的國家并未因此而實現大發展。技術創新,尤其是突破型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觀原動力,而市場容量則是經濟增長的客觀原動力。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本書主要是描述性的,意圖通過梳理歷史上一些國家的發展歷程,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許濤 ·理論 ·29.7萬字
當前國際商務專業使用的教材多采用原版引進教材;教材的學術與知識體系構建源于西方,案例采編也主要取材于西方;因此,該類型教材的使用性與本土性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如何有效妥善的利用西方的學科知識體系又能體現中國商業參與全球貿易過程的實踐內容是本教材設計上的構思起點。本書揭示了國際商務在運行過程中的如下問題:(1)全球化的國際商業背景(2)國際商務發生的理論基礎;(3)國家間差異之識別;(4)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與投資環境分析;(5)國際金融市場條件與規則;(6)國際運營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7)國際商務新趨勢:大數據與電子商務。
何天立 ·理論 ·21.9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城市規劃病及其治理這一主題,從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批判開始論述,提出了作者本底規劃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交通擁堵原因不是什么對交通擁堵進行正確的認識,正面解析為什么我國的大城市交通擁堵如此嚴重?并最終提出了三大“規劃病”及治本之策的研究成果。該書對治理中國城市交通擁堵具有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積極探索。
王小廣 ·理論 ·13萬字
本書從經濟新常態的背景入手,對中國商業銀行此輪不良債權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和研究,結合中國金融體系自身特征對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主要特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商業銀行不良債權的具體成因。同時,圍繞不良債權處置探討制度環境的優化問題,著重選擇與不良債權處置密切相關的金融和法律制度環境展開詳細論述,并對中國商業銀行不良債權可采取的具體處置方式進行深入研究,論證不同處置方式與不同類型不良債權之間的適配性。
黃茉莉 ·理論 ·15萬字
本書基于產業集群發展的內涵,從“質”的發展和“量”的發展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了以創業人才的知識創造為核心的創新行為和學習行為對于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構建了創業人才知識創造并最終推動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的動力模型,強調了產業集群中的大企業在推動創業人才行為實踐,以紹興紡織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創業人才行為與集群發展關系的案例研究的基本理論分析進行了驗證,提出了創業人才行為推動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和規模發展的邏輯思路和影響機制。
李小康 ·理論 ·1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