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演變
會員

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是在國際制造業中心逐漸由美國向中國轉移過程中不斷演變的。回顧世界經濟發展歷史,英國和美國都先后經歷過由制造業中心國家向制造業強國的演變。英國在18世紀早期,就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紡織品、加工制造等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20世紀5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所導致的制造業轉移,適逢中國80年代的開始改革開放,自然就形成了世界制造業向中國進行轉移的現象。中國也因此有機會能夠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當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決定了以美國為首的制造業轉移的非平等性。美國是出于調整本國制造業產業結構的考慮,有計劃按步驟轉移低端制造業,而中國是要實現出口換取美元作為外匯儲備,以穩定經濟發展。這就必然形成中國對美國制造業出口的長期失衡。該研究重點探討了國際貨幣體系對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影響,特別是美元匯率波動對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危害,并根據中國實際,提出了國際制造業中心轉移過程中,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演變的政策建議。首先,要多途徑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尤其是利用“一帶一路”國際政策帶動人民幣國際化;其次,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通過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擺脫美元匯率變動對中國主權財富減損;再者,加大“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力度,通過上下游產業技術擴散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最后,鼓勵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促進制造業技術創新

李新功 ·部門經濟 ·18.9萬字

轉型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會員

在發展實踐中,經濟增長動力來源既有規模因素,也有結構變動因素,但長期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結構變動獲得。經濟發展有不同階段,有低收入階段、中等收入階段、高收入階段。不同收入階段,結構變動有不同特點。世界各國在從低收入向高收入階段邁進過程中,只有極少數國家順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了結構成功轉型,比如日本、韓國,而多數國家始終徘徊在“陷阱”中,比如巴西、阿根廷。1978年以前,中國的結構轉型與經濟發展是依靠計劃經濟制度,超越經濟發展階段,選擇重化工業優先發展,推動結構強制轉型,實現“貧困式”增長。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引入市場經濟,選擇投資帶動、出口導向、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連續跨越兩個臺階,邁向比較富裕的中高收入階段。目前,中國已經處于中等收入階段的中高收入區域,且十分臨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值,中國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嗎?筆者從結構轉型視角認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有較大的可能性,也面臨諸多困境,只有重新選擇新的發展方式,用改革開放推擠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體制結構向高一級轉型,中國才有希望實現中等跨越和向發達的高收入國家行列攀升。

馬曉河 ·中國經濟 ·18.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城固县| 江永县| 湘乡市| 普陀区| 石门县| 昭苏县| 乐山市| 梧州市| 绿春县| 吐鲁番市| 台南县| 三江| 永春县| 榆中县| 乌鲁木齐县| 大安市| 清水河县| 泉州市| 班戈县| 孟津县| 邯郸县| 红河县| 开封县| 中卫市| 扶绥县| 柏乡县| 桦甸市| 桐乡市| 阿城市| 郎溪县| 视频| 马公市| 姚安县| 宁波市| 沙田区| 凤凰县| 治县。| 屏东县| 泰州市|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