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個暢銷百年的成長故事,是印第安納文學的經典代表。故事發生在美國印第安納的利姆波羅斯特濕地,由于石油開采和農田灌溉,這一地區的濕地面積劇減。剛剛升入高中的女孩受到母親的無視、同學的取笑,幾乎難以完成學業。但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她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尋找到了希望,收獲了友誼與愛情。此書曾被多次翻拍為影視作品,直至今日依然毫不過時,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讀者閱讀。
(美)吉恩·斯特拉頓-波特 ·社會 ·22.8萬字
本書是雷馬克創作巔峰期的泣血之作,照亮被殘酷時代吞沒的所有無名者。絕版40年后全新面市。本書出版于1952年,是雷馬克唯一一部以納粹集中營生活為主題的小說。1946年6月,雷馬克得知自己最小的妹妹埃弗麗德在1943年因詆毀國家的罪名被處死,于是決定創作一部獻給妹妹的作品。509,他用號碼稱呼自己,也讓別人這樣稱呼他。在納粹集中營里待了十余年,他早已不再是人,也不再想做一個人,那樣只會壓垮他的精神。這年春天,隨著炮火聲越來越近,離鐵絲網頹然倒下的時刻似乎已經不遠,也許就在明天,在竭盡全力躲避會傳染的死亡才能抵達的明天。
(德)雷馬克 ·社會 ·22.8萬字
《守望》是一部反映四川秦巴山區村莊脫貧攻堅的長篇小說。作品以剛到基層工作的年輕人銀亮為主人公,講述了他到川東北偏僻山村古井村擔任第一書記期間,被老區人民對脫貧致富、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守望深深觸動,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銀亮扎根古井村,以滿腔的熱忱,與當地的基層黨員干部一起,帶領古井村村民探索并走上了脫貧之路。在這期間,包括銀亮在內的古井村人也堅定了理想信念,實現了精神面貌的蛻變。
野果子 ·社會 ·22.7萬字
K.是受雇于城堡的土地測量員。當他抵達城堡下面的村子,想在村中留宿時,卻因沒有城堡的留宿許可而遭受冷遇。為了確認城堡對自己的任命,K.想方設法接近城堡。但面對管理制度森嚴的城堡和恪守規則的村民們,K.感到十分無奈,似乎每向前邁一步,就會堵死一條去往城堡的路。城堡雖然近在咫尺,卻是K.可望而不可即的……
(奧)弗蘭茨·卡夫卡 ·社會 ·22.7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刻畫了一位平凡又偉大的中國勞動婦女。主人公是位遺腹子,從小家境貧寒,出嫁后丈夫又出事故去世,她為了照顧三個小叔子和自己的孩子,既當嫂又當娘,為了這個不幸的家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施仁博愛的賢德伴隨著主人公的一生,無私奉獻和自我犧牲精神貫穿著主人公人生的全過程。這是一本沒有說教的思想品德教科書,通過展現主人公孝親敬老,博愛誠信,廣學無私的精神境界和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高尚品格,把道德倫理融在瑣碎的生活中,使讀者的心靈得到滋養和啟迪。
徐新民 ·社會 ·22.7萬字
《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是伊凡·蒲寧的一部自傳性的長篇小說,創作于1927年至1933年,歷時七年之久。這部小說以主人公阿爾謝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基本線索,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著重表達“我”對大自然、故鄉、親情、愛情和周圍世界的感受,表現了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和心路歷程。
(俄羅斯)伊凡·蒲寧 ·社會 ·22.7萬字
家樹到天橋游樂,認識賣藝為生的關壽峰,壽峰女秀姑更暗戀家樹。家樹卻與唱大鼓的鳳喜相互愛慕,樹更助喜擺脫賣唱生涯。家樹雖得富家女何麗娜垂青,亦專情如一。其后,鳳喜三叔貪圖富貴,使喜親近劉大帥,劉更迫喜作妾。劉大帥以殺家樹威迫鳳喜作妾,喜含淚應允。其后樹與喜重聚,二人余情未了,一次私會為大帥知悉,喜被拷打成瘋。壽峰與秀姑冒險助樹救出垂危的喜,更把大帥殺死,可惜壽鋒亦中槍而亡,臨終將秀姑托付家樹照顧。
張恨水 ·社會 ·22.7萬字
本書是韓少功系列第一卷,小說卷,收錄作者978年—1984年發表的中短篇小說十九部。《西望茅草地》獲1980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飛過藍天》獲1981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韓少功 ·社會 ·22.7萬字
倫敦附近有一處地方,與世隔絕,風景優美,靜靜流淌著一條名叫新娘的小河。建于18世紀中后期的古老豪宅布萊茲赫德莊園,歷經寂靜和悠長歲月的撫育,只是一所被鎖死在塵世中經受變遷和衰敗的房子。“樹下的美少年”塞巴斯蒂安與“魯莽的戀人”查爾斯在牛津讀書期間相識,共度了一生中很無憂無慮、天堂般的青春韶華。而后,塞巴斯蒂安在親人、愛人、路人的生命里飄過,燦爛華美,但都如肥皂泡般倏忽沒了蹤影;查爾斯經歷了一段又一段并不幸福的愛,與朱莉婭安靜而曖昧的假象幸福也很終讓位于神的恩典,為本書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伊夫林·沃著的《布園重訪——查爾斯·萊德上尉的神圣和瀆神回憶》不是愛情故事,卻講述了愛的故事。
(英)伊夫林·沃 ·社會 ·22.7萬字
登奎一進辦公室,就看見小丫辦公桌上的那束玫瑰花。花朵上還骨碌碌晃著晶瑩的水珠,就跟女人的淚蛋子一樣,一晃,又一晃,掉進紫紅色的花叢里不見了。
吟泠 ·社會 ·22.7萬字
《瓦爾登湖》一書,詳細地記錄了作家在長達兩年的時間里的日常生活狀態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開荒種地,春種秋收,自給自足。他是一個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與湖水、森林和飛鳥對話,在林中觀察動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邊釣魚,晚上,在小木屋中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關注靈魂的成長,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梭羅以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美)亨利·戴維·梭羅 ·社會 ·22.7萬字
這部以塞尚的名畫之名命名的長篇小說,是鐵凝長篇小說創作序列中的重要作品。小說以一個女兒的視角,深入一個家庭內部,講述夫妻關系、倫理親情和主體自我之間的矛盾沖突,講述親子之間的代際沖突,以及由此牽扯出來的歷史、現實問題等等。小說人物鮮活、節奏緊湊,充分體現了作家關注生活,關注家庭,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女性成長問題的藝術功力。
鐵凝 ·社會 ·22.7萬字
當賴德軍官看到那座莊園時,所有的記憶都回來了。他來過這里,他知道這里的一切。少年查爾斯·賴德在牛津大學結識了英俊的侯爵之子塞巴斯蒂安,經由塞巴斯蒂安的介紹進入布賴茲赫德莊園。此后這座莊園在查爾斯生命中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他與一對兄妹產生了不可言說的情感,還見證了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塞巴斯蒂安的父親拋下家人與情人定居海外;篤信宗教的母親日漸瘋狂,以愛之名給兒女套上沉重的枷鎖。年輕的塞巴斯蒂安渴望掙脫家庭牢籠而不得,終日酗酒,最終遠走他鄉,潦倒一生。年輕美麗的長女茱莉婭,也因無法擺脫信仰的束縛,早早斷送了愛情與幸福。
小說以孩子的全知視角,用大量真實可信的細節來呈現陷落之城的生活,淪陷區人們的生活遭際及奮勇抗爭,創造性地再現了以縣長張問德、醫生方渡等人民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抗爭以及為此付出的沉重代價,謳歌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堅強、不屈、抗爭、奮斗、拼搏精神,譜寫了一部騰沖人民浴血奮戰反抗日軍侵略的抗爭史,一曲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涅槃重生的交響樂。
趙大河 ·社會 ·22.6萬字
本書以海峽西岸為歷史大背景,以海西經濟建設為契機,描寫東南沿海某市黨政領導率領人民群眾在經濟大變革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敢、正義。謳歌了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鞭撻了那種個人利益至上、違背做人原則的庸俗觀念,歌頌了共產黨員領導干部大公無私、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小說賦予主人公高可天絕世才華、獨特的情感價值取向,在情感糾葛與大是大非面前警醒自律,陽剛正氣,不忘初心。小說細節獨特而又符合生活本真,故事曲折引人入勝,人物形象愛憎鮮明,讀后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李玉平 ·社會 ·22.6萬字
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張華強由地方青年到部隊軍人的成長故事,小說中也有自己成長的影子,每當想起那些逝去的青春歲月,心中總會浮起一些的感動和淡然。小說中從開始的校園生活到步入社會的打工經歷,再到踏入部隊的磨練為框架,加入了愛情、親情、戰友情的的感情元素。小說中間部分加入了汶川地震的故事情節,描述了當代官兵抗震救災的感人故事。《兵路》有著濃厚的青春氣息,關于成長的,親情的,愛情的,夢想的……
李國良 ·社會 ·22.6萬字
《羅亭》和《貴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大長篇中的前兩部,體現了屠格涅夫早期長篇小說創作中的語言特色和思想傾向。自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中開創“多余人”畫廊后,《羅亭》是屠格涅夫為這個人物群體的貢獻。小說主人公羅亭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多余人”,他出身于破落的貴族之家,接受過大學教育,經過了國外游歷,熱愛自由,能言善道,理想豐滿,卻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現實生活中屢屢失敗,一事無成,最后在貧困中因為傷口感染死去。《貴族之家》最大的成功在于結構,被評為作家“結構最嚴謹、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對貴族夫婦的戀愛和婚姻故事,暗喻了俄國貴族的興衰史,作家想表明:貴族這一群體的黃金時代已過,如今要面對的灰暗的現實。
屠格涅夫 ·社會 ·22.6萬字
《在路上》講述了上世紀40、50年代,一群二戰后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通過公路旅行的方式幾次穿越美國大陸的故事。他們一路向前,狂飲、聽爵士樂、談禪宗、談生活、談理想。看似荒誕不經,實則是在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我、追求精神自由。
杰克·凱魯亞克 ·社會 ·22.6萬字
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全書以川藏公路為背景,以保護歷史文物玉石榴為主線,記述了主人公譙生和好友阿輝、大鼓書藝人老闞等人西行川藏公路發生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作品通過一段旅程串起了阿輝、老闞、殷牘、恰果、劉恒、扎地、石頭兒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從故事的演繹中,可以看到奇異的風景、奇幻的傳說和傳奇的經歷,傳遞出重情重義、知恩圖報、大道無形的傳統美德,同時啟發人們敬畏自然、保護文化、守望真情的思考。
許斌 ·社會 ·22.6萬字
本書以辛亥革命陜西起義前夕之歷史事件為寫作素材,氣魄宏大,立意高遠,探微鉤沉,再現了那風云變幻、豪杰四起、國家自在十字路口、四萬萬人民茫然四顧、不知何去何從之復雜歷史局面,讀之讓人不時生出身臨其境之感。本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革命演進過程中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和日常生活,讓人感受到他們才是革命波濤高潮迭起的始作俑者。書中絕少出現領袖級人物的運籌帷幄、演講家的慷慨激昂,用大量筆墨描寫普通人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思想感情情和知行實踐,還原革命二字的應有之義、展現農工兵學商靈魂深處的革新情結。
樟葉 ·社會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