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天壤之別的兩個時代,西方人或許要經歷兩百年才能感受到,中國人只用三十年就感受到了。龍鱗城是作者所生活的小城了,他從沒有向她宣過誓,但他確實是熱愛她。他看見十五里麻石街悄然消逝,一座現代新城不知不覺慢慢就形成了。他們是怎樣走過這個過程的?他們曾經有過多少困惑,又有過多少感動?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一些什么,又得到了一些什么?
劉春來 ·社會 ·19.9萬字
原名《心臟移植》,作品以1968年札幌醫大附院進行的心臟移植手術過程為基礎而改編,為渡邊淳一首部長篇小說。主人公重藤庸介在成為心臟移植手術執行人的動力驅使下,將一位因溺水而腦死亡的青年的心臟移植到一位年輕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體內,過程中伴隨著醫院內部的反對和患者家屬的質疑。報社記者富塚健太郎敏銳嗅到這起事件背后的巨大新聞價值,費勁心思挖掘內部消息意圖采寫出轟動性的頭條。小說以雙線敘事推動,既具備半紀實的真實感,又對主角的內心世界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不同立場的人物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通過作者的生動描寫躍然紙上。通過這部作品,可以找到渡邊淳一小說敘事魅力的濫觴。
(日)渡邊淳一 ·社會 ·8.6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家庭成員之間是否應該對彼此毫無保留的諷刺小說。在所謂開誠布公的家規的遮掩下,家庭成員卻各自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外婆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母親近來一反常態,兒子面臨崩潰邊緣,女兒計劃跟蹤母親,父親和家庭教師之間有著不能開口的關系。平靜的生活表象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水面下到底還有多少見不得光的秘密?許多人都認為結婚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但結了婚,就萬事大吉了嗎?虛構的美好,宛如空中的庭園一般,高高在上,卻遙不可及。
(日)角田光代 ·社會 ·11.8萬字
氣味純正的上海敘事,延續滬上《繁花》風味;紅塵往事活色生香,講述父母一輩的選擇與愛情;回望特殊年代上海記憶,重塑被遮蔽城市場景;喚醒樸素而嘆息著的過往生活。一九九〇年代,城市的第一支柱產業悄然更迭,上海紡織業走到了破釜沉舟的破局時分,楊樹浦的一家紡織廠里的工人,亦走到了各自命運的分岔口。那個時代上海紡織工人的故事,再就業或不再就業,各種生活狀態繽紛多彩、生機勃勃一一呈現理想主義者的重生過程,回首望去,依然讓人感慨無限。
程小瑩 ·社會 ·16.7萬字
《亞洲周刊》十大好書,馬華女作家賀淑芳首部長篇小說!在星鏈般的赤道島嶼與城鎮之間,女人們所走過的五十年,幽暗,記憶微光。1969年5月1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改變了租住在沙丁魚樓的桂英一家,還有她朋友和鄰居們的生活。出生于1970年的馬來西亞華人女作家賀淑芳,以長篇小說的形式,介入發生在她出生前一年的歷史事件。書寫事件發生當日,及其后的延宕歲月中,女主人公們的生活。從1960年代末,到2010年代,她們經歷黑暗的記憶,南上北下,接受聚散浮萍的命運,堅韌求生。仿佛被迫陷于永不停歇的流浪,在膠林礦湖,和城市景貌中,逐漸衰老、出生、轉變。跨越孤立的境地和破碎的生活,緩慢自愈。
(馬來西亞)賀淑芳 ·社會 ·12.8萬字
第一部《1888年:帕瑟諾或浪漫主義》:帕瑟諾,一位貴族軍官,一個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徘徊的“夢游人”。帕瑟諾十分認同自己作為“軍官”的身份。他迷戀制服,因為制服明確了世界的等級秩序,是他擁有的最確定的東西。但他的好友伯特蘭卻中途退伍,成為玩世不恭的商人,這對崇尚傳統價值觀的帕瑟諾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同時,帕瑟諾發現自己正被生活圍困,無法從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掙脫。少年時,他遵循“次子從軍”的傳統,被迫離鄉,進入軍校;成年后又因哥哥意外離世,面臨接管莊園的艱難抉擇。他愛上了妓女魯澤娜,卻最終與門當戶對的莊園主女兒伊麗莎白結婚。但無論如何選擇,帕瑟諾都無法獲得內心真正的平靜……
(奧地利)赫爾曼·布洛赫 ·社會 ·12.4萬字
第二部《1903年:艾施或無政府主義》:艾施,一名會計,一個徒勞地想要挽救世界的“夢游人”。艾施不理解,為什么弄虛作假的同事能被委以重任,認真工作的自己卻被解雇了。在他看來,價值顛倒的世界就是一本“壞賬”,他渴望“清算”社會不公平之事。然而,在這個時代,艾施的努力顯得徒勞又矛盾。他既不滿于黑白顛倒的世界,卻又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為解救從事危險表演的女演員,艾施買下了雜技團,但很快又辦起嘩眾取寵的女子摔跤比賽;為解救入獄的朋友,艾施四處求助,但最終卻選擇舉報一個無辜之人……身處混亂的時代之中,他本就是價值崩潰的一部分。
(奧地利)赫爾曼·布洛赫 ·社會 ·14.6萬字
《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深刻地表現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國國民自輕自賤、守舊排外、逆來順受、自尊自大等劣根性,通過阿Q的“精神勝利法”,把落后農民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的精神狀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2.1萬字
《藥》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通過茶館主人華老栓夫婦為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長期的封建統治給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頌揚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貼近群眾的局限性。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4634字
《風波》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小說通過對在江南某水鄉發生的一場由辮子引起的風波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了當時封建帝制還在統治著農村、農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狀況。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4375字
《孔乙己》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2674字
《白光》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通過講述在科舉考試中一個屢屢落第的文人陳士成,聽信祖宗傳言,受白光的啟示在院子里挖銀子未果,精神迷幻,到大山里尋寶卻墜湖而死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社會病態的科考制度,揭示了十年苦讀反而無用的讀書人的悲慘命運。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2962字
《明天》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小說在兩個白天和三個黑夜的時間里展開,以魯鎮的寡婦單四嫂子痛失獨子為主線,揭示了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和人們的冷漠與麻木。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3523字
《祝?!肥囚斞竸撟鞯亩唐≌f,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里準備過“祝?!睍r,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劇。該小說通過描述祥林嫂悲慘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9255字
《故鄉》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5033字
《社戲》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小說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小說中的插畫由豐子愷所繪。魯迅的文字與豐子愷的插畫,文畫合璧,相得益彰,更傳神地呈現了魯迅筆下的人物豐采及故事情節,為當下讀者更好地讀懂魯迅,提供了特別的版本。
魯迅著 豐子愷繪 ·社會 ·5899字
美女家教陳慧遭遇騷擾,幸遇保姆施救;唐世華、蘇玲、陳慧、葉健等學業、事業兩頭忙,友情、愛情糾纏不清;蘇城兩大地產商的恩怨情仇因家教老師而風云突變;在物質至上的時代,依然有人執守良知,傳遞正能量……本書深入淺出地描繪了家教行業、家長和家庭的眾生相,揭開你不了解卻又與你利益相關的層層內幕,是一部兼具寬度、深度和溫度的現實主義佳作。
李明城 ·社會 ·18.5萬字
魯迅文學獎得主葛亮全新長篇小說。點染粵港百年風云,冷暖共跫,為迷惘的人們建筑心靈棲居的園林。一樁倫常血案,父與女,從此踏上截然不同的命途……南華大學教授連粵名,臨近退休,身陷囹圄。為人,為夫,為父,世事閱盡,何以步向孤懸之路。人生蒼茫,徐徐展開一幅跌宕的歷史圖卷。案發經年,女兒連思睿深受社會輿情沖擊,隱于塵煙,載浮載沉。在太嬤生前佛堂,遇到少年造像師段河。后者在澳門的傳奇家世,如水月之鏡,讓她彷若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執念與放下、和解與告別,度人度己,余音幽長。一人一生,需要歷經無數次的坍塌與重建。一念放下。你我心底仍有一方園林,可停駐,可靈隱。本書為葛亮繼《北鳶》《燕食記》等大熱作品之后,開啟全新“南方圖志”小說系列。
葛亮 ·社會 ·12.7萬字
她五十多歲,開始和一個比她年輕三十歲的男人約會。他離開了同齡的女朋友,并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愛著她。但這段親密的愛情插曲同時也是政治性的,在街頭、餐館和沙灘,他們總是遭受惡意的目光。她又成了青年時代的“丑聞女孩”,不過現在已完全不感到羞恥,反而有了解脫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他不再能忍受她曾經的美麗,而她只是在重復她的過去。盡管“他是她的天使,喚起了過去,讓過去永遠存在”,但這對未來有何意義?《年輕男人》不是簡單的愛情故事,而是歷經悠悠歲月,戰勝了階層歧視、年齡歧視、性別歧視之后的強大又充滿力量的哲思之作。它是作家對時間與寫作意義的叩問,如此赤裸裸,宛如一把尖刀。
(法)安妮·埃爾諾 ·社會 ·1.4萬字
“六月的一個星期日,中午剛過,我的父親想要殺死我的母親……”本書以這個在作者十二歲那年發生的駭人場景開篇。此后,在家庭中這件可怕的事情從未被提及,埃爾諾被迫在余生中獨自應對她的恐懼和羞恥。在本書中,安妮·埃爾諾以文學家的豐富情感和銳利眼光,對生活經驗和暴力記憶的力量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思,展示出對生活的洞察如何成為寫作的動力。
(法)安妮·埃爾諾 ·社會 ·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