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楊絳
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專家,錢鍾書先生的夫人。
作品粉絲 8286 人
全部作品
本書是楊絳先生的作品集,收錄了作者的7本書,分別是《我們仨》《干校六記》《“隱身”的串門兒》《將飲茶》《斐多》《雜憶與雜寫:一九三三-一九九一》《雜憶與雜寫:一九九二-二〇一三》。
楊絳 ·作品集 ·52.4萬字
《洗澡》是楊絳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以解放后知識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運動為背景,講述了北平解放初期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探索與變化。這群知識分子有解放后仍留在國內的,有從英美法俄歸來投奔光明的,有作家,有解放區來的文藝干部,還有剛大學畢業的等等,不同目的,各懷心事。楊絳用她一貫冷靜克制的筆致,描摹了他們的種種心態、情狀以及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紛爭,小說呈現出了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也寫出了世事的各種況味。
楊絳 ·社會 ·12.9萬字
本書收錄了楊絳先生的論文七篇:《菲爾丁關于小說的理論》《論薩克雷〈名利場〉》《藝術與克服困難》《李漁論戲劇結構》《事實—故事—真實》《舊書新解》《有什么好》,另有兩篇譯者前言《〈吉爾·布拉斯〉譯者前言》或序言《〈小癩子〉譯本序》,還有一篇《堂吉訶德與〈堂吉訶德〉》比較全面地呈現了楊絳先生對她翻譯的這部名著的理解,后來該文在一頭一尾為別增加了對作者塞萬提斯和翻譯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之后,作為《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序”刊行。
楊絳 ·現當代隨筆 ·11.2萬字
楊絳是著名的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楊絳散文》收入楊絳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和文藝性的隨筆作品共18篇。楊絳的散文多采用白描手法,或追憶往事,或記述親友及個人的生活經歷,清新雋永,揮灑自如,意蘊深厚。讀者可以通過楊絳散文的創作,進一步了解作家的內心世界以及她所歷經的歷史時代的特有面貌。此次出版的《楊絳散文》是楊絳生前確認并認可的一個版本,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也是比較難得的楊絳散文選本。
楊絳 ·名家作品 ·15萬字
《雜憶與雜寫》初版選收了楊絳懷人憶舊的文章三十余篇,作者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所寫的序文、前言,以及作者的講演、發言和有感而發的小品文等共二十余篇,這些文章讀來親切感人而又發人深省。這本增訂本比初版新增二十余篇文章,多為作者九十高齡以后所寫,長或方余,短則數百,無不體現了一個歷經世事的老人的寬厚睿智,而情感的蘊藉有致,文筆的自然天成更是已臻化境。
《斐多》這本并不厚重的小書,卻有著很重的分量。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與其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以及飲鴆至死的過程。蘇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緘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義前從容不懼,他與他的門生侃侃而談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可以與《斐多》相比。楊絳先生的譯文,對照多種版本和注釋,并一句句死盯著英譯本,而力求通達流暢,名作由名家翻譯,所以,這本書的分量非同一般。
楊絳 ·知識讀物 ·5萬字
這是楊絳先生懷人憶舊之作。一部分是懷念人的,“從極親到極疏”;一部分是追憶事的,“從感我至深到漠不關心”。還有一些是從舊稿中拾取的。最初由花城出版社出版,1994年增補了一些文章,由三聯書店再版。此次,根據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楊絳文集》中散文卷的《雜憶語雜寫》為底本,重新出版。那些款款道來的人和事,給人們的不僅是美文的享受,也是對一個時代各種人物一種生動的認識方式。
楊絳 ·文集 ·9.5萬字
《干校六記》的書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慶年間沈復的《浮生六記》。錢鐘書在書前小引說:“記勞”,“記閑”,記這,記那,那不過是這個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如何以小點綴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說出大故事,這也是閱讀本書的趣味所在。文革期間,政治混亂,批斗無日無之。在政治的最上層,這本來就是一場奪權的運動,彌漫全國的,就是互相猜疑、互打報告,乃至于文攻武斗的一種局面。在這場運動中,人性的尊嚴不但盡失,也受到了極大的扭曲,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最慘痛的一頁血淚史。
楊絳 ·現當代隨筆 ·2.8萬字
《洗澡》是新中國部反映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長篇小說,它借一個政治運動作背景,描寫那個時期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確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說被稱為中國現代文學中的新《儒林外史》。
楊絳先生的這本散文集,文字平滑、樸實、幽默風趣,看似生活的記錄,卻蘊含著深厚的寫作功力。本書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識界和廣大讀者喜愛,成為散文經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識》一文,同時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錄,即“申辯之中高檢長懲戒案”。
楊絳 ·現當代隨筆 ·8.5萬字
1998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楊絳 ·文學家 ·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