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性評價
本書基于博士后課題“我國東西部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比較研究”(編號145316)與中央高校“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土地配置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編號2120120279)展開。本書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先保障生態安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原則,以土地資源為載體,多角度探討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可持續性。書中通過分析資源枯竭型城市特征和存在問題,提出結構性缺損和功能性缺損概念;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生命周期理論、耗散結構理論,探討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機理;從轉型期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特征、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狀況,評價轉型發展過程中城市系統的健康性;從城市系統耗散結構特征出發,建立系統熵流模型,觀察生產力活動對城市系統熵流貢獻情況,分析轉型發展過程中城市系統有序性變化情況;剖析土地利用系統和城市發展系統耦合關系,判定城市系統協調性;并以社會調查為基礎,了解礦山關閉對社會經濟環境影響情況,收集群眾對城市轉型發展成果的感知和建議,提出可持續轉型發展對策。本書形成的研究成果可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可供研究經濟學、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讀者閱讀參考。
·9.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