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陳致虛

作品粉絲 1167

全部作品

道體論
免費

原題「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張薦明。亦有人認為此書為唐代道士張果或司馬承禎所作。宋《崇文總目》及《通志?藝文略》均著錄此書,但不題撰人姓名,現有《正統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書分為〈論老子道經〉、〈問道論〉、〈道體義〉三篇,皆自設問答,闡述「道體」之義。其思想觀點及論證方法,與唐初道教重點哲學相能。作者具有無同異生化等不同角度,反復推論道德、道物、名實、空有、假實、無名與有名、虛寂與混成等哲學范疇之相對統關系。認為道是萬物之本體,萬物與道間中有異,二位一體,即一不二。書稱:「物以道為體,道還以物為體」;「就物差而辨,道物常異;就體實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體非有非無,無始無終,妙絕形名而圓周萬類;能包萬物,能生萬物,而包無所包,生無所生,非與萬物相待者也。故道體與萬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雙非之,亦能雙是之,而非之與是,皆不得道體。所謂無名亦不得體,有名亦不得體,有無亦不得體,無有無亦不得體。「不在四者,不離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謂得者,亦竟無所得。「得無所得而不離四得矣。」此說顯然吸收佛教中理派雙是雙非,離四句,絕自非而歸無所得之辨證邏輯,書中最終以「兼忘二邊,雙泯有無」,為悟得道體之宗極玄旨。其說雖本于莊子之「坐忘」,亦有取于佛氏「雙忘」之義,是為研究唐代道教哲學之重要資料。

陳致虛 ·國學 ·1.1萬字

最新章節 第4章 道體義 2015-11-24 19:14:24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波县| 紫金县| 邹城市| 和静县| 托克逊县| 丰顺县| 河池市| 民权县| 贡嘎县| 北流市| 恭城| 信阳市| 平乡县| 江川县| 扶绥县| 库尔勒市| 武城县| 车致| 张掖市| 色达县| 龙川县| 湘乡市| 合川市| 建湖县| 京山县| 龙川县| 闽清县| 南丰县| 平和县| 和平区| 同仁县| 昌都县| 大田县| 都兰县| 宁都县| 柏乡县| 凤冈县| 宁远县| 五莲县| 山阳县|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