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部帖子 發帖
愿你“芒”有所獲,“種”有所得。
今日芒種。 芒種,五月節,晴雨初勻。 螗螂應節,反舌無聲,伯勞東來,燕子西去。 芒種一候,螳螂生。 蟬響螳螂急,魚深翡翠閑。 芒種二候,鵑始鳴。 伯勞五月鳴,其聲鵑鵑然。 芒種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宜摘杏,宜吃瓜,宜沉迷學習,宜沉迷賺錢,日漸消瘦。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今日小暑。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傍晚的雷陣雨???驅散了連日來四十多度的高溫天氣。從今日始,小熱。兩周后進入三伏天。 小暑是入伏的前奏,是苦夏的預演。 夏日悠長,小暑安康。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夏至面飄香!書友們,你家今天吃了啥面???
夏至了 !炎炎夏日,“冬至餃子夏至面” 的老話兒不能忘!?? 比起尋覓樹蔭,咱書友更關心餐桌主角——今日份的“夏至面”! 看圖說話 兩大碗拌面看著就勾人胃口 ??,旁邊備著些肉菜醬料,家常味十足!這才是咱關心的—— “夏至面”,開吃啦!
今日春分,春滿十分。人間向暖,晝夜共長。
今日春分,春滿十分。人間向暖,晝夜共長。一半春色入詩行,一半春色贈予君。 在夜最長晝最短的冬至與夜最短晝最長的夏至之間,有一個夜與晝對等的日子,把一天的二十四小時在春天里平分為二。 古人賦予了這個日子一個美好的名字----春分,并列入二十四節氣。 歐陽修《踏莎行》曰: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春分 ,向榮,花開,向上生長。 春分到,山河至此,一半春光一半詩。
夏至已至,美好始長。
今日夏至。 清代陳希齡所著《恪遵憲度》上曰: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俗話說,“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北方有句俗語“冬至餃子夏至面”。 夏至時值麥收,從老祖宗開始就吃涼面,一方面,取“喜嘗新麥,慶祝豐收”之意;另一方面,夏至陽氣旺盛,吃涼面有助于降火開胃。 人生夏至,是熾熱愛意,亦是靜候秋實。
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于中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來說,夏至過后,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于中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來說,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過后經南返,太陽再次直射后才開始逐日降低。 氣溫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后的天氣特點。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民間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習俗。此外,夏至后,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在每天的黃昏時候觀察北斗七星,人們發現在不同的季節,"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為指示季節的星空標志。如《冠子·環流篇》中寫道:"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抹地頸戰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據陳希齡《恪遵憲度》解釋[夏至]:"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在夏至這天正午時分太陽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回歸線簽棵察地區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奇景,"立竿無影"現象只發生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
二十四小時節氣中的‘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干支歷申月的結束與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陽達黃經165度;于公歷9月7-9日交節。"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有陽光尚熱,但傍晚后氣溫便很快下降,晝夜溫差大。 時至白露,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加上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光照強度減弱,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天氣漸漸轉涼,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這會兒農民也忙著收獲莊稼,正所謂"搶秋搶秋,不搶就丟"。白露期間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釀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白露表示孟秋的結束,仲秋的開始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歷書說"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進入"白露",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雖然暑熱可能不會一下子退場,但是悶熱感會逐漸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涼意。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太陽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白露,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夜晚漸涼,晝夜溫差拉大,寒生露凝,這是"白露"名由之一。 氣象變化 白露是熱與涼分水嶺,"白露"代表暑熱的結束。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因此溫度下降也逐漸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說。白露后,晝夜溫差漸漸拉大,白天中午氣溫雖較高,但早晨與夜間已有絲絲的涼意。從白露節氣開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各地陸續開始進入到秋天。這時,中國各地晝夜溫差可達8℃-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節氣。
今天是秋分 來科普一下知識吧
秋分節氣的特點包括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漸下降。從秋分這一天起,太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1。秋分節氣的風俗則有吃秋菜、粘雀子嘴、放風箏、送秋牛、祭月和豎蛋等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秋分節氣的特征有哪些秋分在每年公歷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的含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 "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 此后,陽光直射位置開始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溫降低,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 秋分節氣是植物進入休眠期的開始。隨著氣溫的下降,植物的生長活動逐漸減緩,葉子開始變黃甚至掉落。一些植物會準備過冬,將養分儲存到地下的根部,以便在來年春天重新生長。秋分節氣也是農作物收獲的時期,人們會收割莊稼,儲存糧食以備冬季使用。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二十四節氣“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農耕的重要時節。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 太陽達到黃經0度,于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農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 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中國平均地溫已穩定通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而春分節氣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送春牛圖也是春分的習俗之一。此外,祭祀百鳥、粘雀子嘴等春分習俗,也都承載著人們對于農耕時節的期盼。 春分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民間有許多習俗。比如豎蛋、吃春菜、祭祖等。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這一天,各地民間流行的“豎蛋游戲”,這個中國習俗也早已傳到國外,成為“世界游戲”。 可以看看書 多了解一下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