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中醫養生長壽經
- 章文春 胡素敏
- 4509字
- 2019-01-04 20:30:29
第一章 華佗養生之道——運動養生
了解名醫
華佗(?—208年),字元化,漢末醫學家,安徽省亳縣人。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其精于外科,被后人稱為“外科鼻祖”。他一生在民間行醫,還發明了麻醉劑“麻沸散”,創造了“五禽戲”,深受廣大人民的愛戴。
相傳華佗年輕時有一次上山采藥,爬到半山腰時發現了一個洞穴,洞內有兩位白發長須的老人正在談論醫道,他就站在洞外聽,直聽得入了神。后來兩位老人不僅向華佗傳授了許多奇妙的醫術,還傳給他一套健身方法,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醫療保健體操—五禽戲。
華佗生活在東漢末年,當時戰亂頻繁。戰爭給人民帶來了許多傷病,但由于沒有麻醉藥,患者非常痛苦。華佗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并擴大了手術治療的范圍。據日本外科學家考證,麻沸散的組成主要是: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
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并使用它進行全身麻醉的醫學家。直到1846年美國才有人開始做全身麻醉。比起華佗的麻醉術要晚一千多年。
自從有了麻醉法,華佗的外科手術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碰到那些用針灸、湯藥不能治愈的疾病,他就叫病人先用酒沖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沒有什么知覺了,就施以外科手術,割掉發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腸胃,就開腹洗滌胃腸,然后加以縫合,敷上藥膏。一般四五天,傷口愈合,一個月左右,病就全好了。華佗在當時已能做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一類的外科手術了。華佗的外科手術,得到歷代的推崇。后世尊華佗為“外科鼻祖”。
華佗把自己一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寫成了不少著作,如《華佗內事》五卷、《觀形察色與三部脈經》一卷、《老子五禽六氣訣》一卷等??上н@些著作因時代動蕩變遷失傳了。今傳《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等,皆為后世托名之作。
養生名言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后漢書·華佗傳》
這是華佗向弟子吳普傳授的強身健體之術。提示人們需要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或勞動),但應避免過于勞累。經?;顒?,可以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環暢通無阻,從而不生病。這就像門樞的軸,時常使用轉動,就不會僵澀失靈。但不要過于勞累,如現代社會屢屢出現運動員猝死的事件,就是由于他們的身體過于勞累導致的。
五禽戲是華佗所創的養生秘功。五禽戲動作是模仿虎撲動前肢、鹿伸轉頭頸、熊伏倒站起、猿腳尖縱跳、鳥展翅飛翔等動作。由于這五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活動的方式也各有特點,或雄勁豪邁、或輕捷靈敏、或沉穩厚重、或變幻無端、或獨立高飛。人們模仿它們的姿態進行運動,通過肢體運動全身得以氣血流暢、祛病長生。
史料記載,吳普依照五禽戲進行長期鍛煉,九十余歲時依然耳聰目明,牙齒完堅。華佗的另一弟子樊阿,一邊鍛煉,一邊服用華佗的良藥,竟然一直活到百余歲。
五禽戲也是中國民間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1982年,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后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養生之道—運動養生
華佗不僅是杰出的醫生,還是一位出色的養生學家。據《后漢書》記載:“他曉養生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運動養生觀就是他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
華佗一生熱愛體育鍛煉,善于總結前人關于強身保健的經驗,創編了流傳千古的醫療保健體操—五禽戲。結合五禽戲,下面介紹華佗運動養生的主張。
一、經常運動
華佗向弟子吳普傳授的強身健體術中指出運動能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預防疾病。這就告訴人們要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捌┆q戶樞,終不朽也?!比A佗用門樞在活動中不蛀不爛的現象說明了運動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現代醫學認為進行體育運動時應保持一定的頻度,頻度可根據運動后疲勞的具體恢復程度而定。一般說,上次運動的疲勞基本消除,即可進行下次運動。正常情況下,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運動安排是可行的。如果運動間隔1周或更長時間,運動不經常,就失去了強身健體的意義。
1.五禽戲的動作要領
華佗依照虎、鹿、熊、猿和鳥五種動物的習性和動作編創了五禽戲。五禽戲由五組動作組成,分別是虎戲、鹿戲、熊戲、猿戲和鳥戲。每種動作都是配合氣息調理,左右對稱地各做一次。現以左式為例,分述如下。
其一、虎戲
身體自然站立,兩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腳虛步,腳掌點地,靠于右腳內踝處,同時兩掌握拳提至腰兩側,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圖1)。

圖1
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兩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時兩拳相對翻轉變掌向前按出,高度保持與胸平齊,掌心向前,兩掌虎口相對,眼看左手(圖2)。

圖2
其二、鹿戲
身體呈站立姿勢,右腿屈膝,身體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腳虛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內側,右手掌心向左。
兩臂在身前同時逆時針方向旋轉,左手繞環較右手大些,同時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時針方向旋轉,久而久之,過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轉帶動兩臂的旋轉(圖3)。

圖3
其三、熊戲
雙臂自然下垂,兩腳平行站立,兩眼平視前方。先右腿屈膝,身體微向右轉,同時右肩向前下晃動,右臂也隨之下沉,左肩則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動作與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復晃動,次數不限(圖4)。

圖4
其四、猿戲
兩眼平視前方,兩臂自然下垂。兩腿屈膝,左腳向前輕靈邁出,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成鉤手,手腕自然下垂(圖5)。

圖5
右腳向前輕靈邁出,左腳至右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右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將達終點時,手掌成鉤手,左手同時收至左肋下。
左腳向后退步,右腳隨之退至左腳內踝處,腳掌虛步點地,同時左手沿胸前至口平處向前如取物樣探出,最終成為鉤手,右手同時收回至右肋下(圖6)。

圖6
其五、鳥戲
兩眼平視前方,兩腳平行站立。左腳向前邁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腳尖虛點地,同時兩臂慢慢從身前抬起,掌心向上,與肩平時兩臂向左右側方舉起,隨之深吸氣(圖7)。

圖7
右腳前進與左腳相并,兩臂自側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時下蹲,兩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隨之深呼氣(圖8)。

圖8
2. 五禽戲鍛煉的效果
經常練習五禽戲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每種練習,所起的功效有所側重。
●虎戲,經常練習能使人強筋健骨,精力旺盛;可以增強人體肝膽的疏泄功能,對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鹿戲,經常練習能增強體力,益腎固腰;適合中老年人長期練習,對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疾病效果較好。
●猿戲,經常練習能使頭腦靈活,增強記憶力,可以悅心情、暢心志,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夢、盜汗、四肢發冷等癥狀。
●熊戲,經常練習能增進消化,促進睡眠,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使不思飲食、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等癥狀得以改善。
●鳥戲,經常練習能調和呼吸,疏通經絡,增強肺的呼吸功能,有效緩解鼻塞、流涕、胸悶氣短等癥狀。
3. 練習環境場所
一般來說,練習五禽戲時最好在空氣新鮮,草木繁茂的場所。每天四五次,每次10分鐘即可達到鍛煉的效果。
由于華佗堅持練習五禽戲,臉如古銅,黑發滿頭,牙齒堅固,步履穩健,身體十分健康。五禽戲的顯著功效說明了生命在于運動。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五禽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它能鍛煉和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制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于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它也能提高人體的肺功能及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臟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同時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養料。
二、適度運動
1. 為什么運動要適度?
華佗指出人們的運動必須在適宜的限度內,不可過度疲勞。運動適度,可以達到氣血流通,元氣充沛的效果;運動過度,使得氣血沸騰,反而耗傷人們的真氣。五禽戲正是一種適度的運動方式,剛柔相濟,既有虎戲的剛健、鹿戲的敏捷,又有熊戲的敦實、鳥戲的飄逸、猿戲的靈動。動作在練習時,注意不要用猛勁,而是順其自然。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諸如步行這樣的適度運動,比劇烈運動更有益于心臟健康。研究發現,適度運動有效改善了參加者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身體狀況的改善主要取決于參加者運動量的大小,而不在于運動劇烈程度。
2. 運動量適度的標準如何把握?
華佗對弟子廣陵、吳普說過,運動后身上有汗出,讓皮膚濕潤,運動量就達到了。據說,有一次華佗自己因操勞過度不慎著涼得了感冒,于是他首先在自己身上采用了運動療法。開始時先做一些比較輕微緩慢的動作,然后做一些全身性的運動,最后再進行一些跳躍、攀登等稍劇烈運動。不一會兒全身出了一場透汗,身體立即感到輕快。不久,感冒果真治好了。
現代醫學理論證實,運動量以微微出汗,不覺疲乏為度。一般來說,中老年人運動時間每次不要超過1小時。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后感到輕松舒適,這就是適度的標準。
可見,不運動是不行的,過量的運動也是不科學的。長壽的人運動有一共同特點,那就是運動適度。
三、寓情于動
五禽戲尤其強調寓情于動,做戲者要把自己的意念融合到所做的動作中去。如做熊戲時要表現出熊的渾厚、沉穩,做鳥戲時要表現出鳥的悠然自得。這樣神情貫注,才能使自己有重返大自然的感覺,這就是華佗所說的“怡”。真正達到神怡忘我的境地,就能取得神奇的鍛煉效果。
近年來,研究者對五禽戲的練習方法進行研究,提出練習者要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還要注意形神兼備。
●練虎戲要表現出威武、勇猛的神態,如目光炯炯、搖頭擺尾等,動作剛柔結合,變換自如;
●練鹿戲要仿效鹿那種心靜體松的舒展姿態,要把鹿的探身、仰脖、縮頸、奔跑、回首等神態表現出來;
●練猿戲要模仿猿的敏捷好動,要表現出縱山跳澗、攀樹登枝、摘桃獻果的神態;
●練熊戲要表現出渾厚、沉穩、剛毅的神態;
●練鳥戲要仿效飛禽那樣的昂然挺拔、悠然自得,表現出亮翅、輕翔、落雁、獨立等動作神態。
因此練習五禽戲時,要排除雜念、精神專注。根據各戲不同的習練要求,將意念集中于相應的意守部位,以保證意氣相隨。同時注意要全身放松,情緒要輕松樂觀。樂觀輕松的情緒可使氣血通暢,全身放松可使動作不過分僵硬緊張。呼吸要注意平靜自然,采用腹式呼吸,均勻和緩。
可見,五禽戲不僅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練習者應做到以意引氣,氣貫全身,以氣養神,精足氣通,氣足生精。這樣,全套五禽戲做下來就可以達到氣血并行,陰陽平衡。
現在,五禽戲這種健身方法在廣大群眾中廣泛流傳,五禽戲經過長期的演化,已發展成為多種獨立的健身方法。如氣功中的鶴翔樁、大雁功就是從五禽戲中的鳥戲演化發展而成的。武術中某些拳類動作也與五禽戲有淵源關系。如猴拳模仿猿猴的騰挪閃避,即吸收了五禽猿戲的特點。太極拳中的白鶴亮翅、野馬分鬃、斜飛式等動作也都與五禽戲中的一些動作有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