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高校教學評價概述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與效果所做的價值判斷。它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各種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其成果進行檢測,并給予價值判斷。它也是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教學評價的功能
教學評價的功能主要有診斷功能、反饋功能、定向功能、判斷功能、教學功能和管理功能,如表1-3所示。
表1-3 教學評價功能

二、教學評價的類型
教學評價的分類有多種。本章所討論的主要是針對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即包括對教、學雙方的評價:教師教學評價和學生學習評價。因此,可以從不同角度予以分類,如表1-4所示。
表1-4 教學評價分類

注:由于前三類評價極其重要,表1-5列舉了這三類評價多方面的對照、比較,供參考。
表1-5 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對照

三、教學評價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從測量的標準和方法到評價態度,尤其是最終評價的結果,都應力求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摻入私情。
(2)整體性原則 即對組成教學活動的諸方面、各要素做多視角、全方位的評價,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3)科學性原則 即在評價標準、體系、程序和方法上做到科學化,不能單憑直覺和經驗。
(4)指導性原則 應把評價和指導促進結合起來,不能就事論事,為評價而評價;不僅要使被評價者了解其優缺點,更要為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
(5)一致性原則 即采用的評價標準要一致,應依據課程計劃(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作為評價教和學的質量標準;在同一范圍內(如同一地區、同一學校),對所有評價對象,應采用同一標準,做到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