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設計概述

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創造前所未有的、新穎而有益的東西”。(李斯威克:《工程設計簡介》,1965年)

1.1.1 設計的定義

今天,設計如同空氣與土壤一般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家具家電、交通工具、辦公用品、服飾妝容、美食美器、室內外空間環境、信息資訊、服務流程……不論是鍋碗瓢勺等日常小物,還是雄偉的三峽大壩;不論是喜慶的婚禮、恢弘的奧運會開幕式還是奇妙的太空之旅——從靜態的物品到動態的過程,從有形的產品到無形的服務和體驗,凡是與人相關的事物與過程,絕大多數是設計的產物。

可以說,設計無所不在,它像一種綜合性的計劃,強有力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每個人在享受別人設計的同時,自己也是“設計師”:讓生活更加符合自己的理想,并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進行。

那什么是設計呢?如果從名詞的角度解釋,設計最廣泛、基本的意義是“計劃”,即為實現某一目的而建立的方案。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Bauhaus,1919—1933)創始人、第一任校長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對設計有過如下描述:“一般來說,設計這個詞包括了我們周圍的所有物品,或者說包容了人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所有物品(從簡單的日常用具到整個城市的全部設施)的整個軌跡。”格羅皮烏斯的這個定義可以被稱為廣義的設計,它幾乎涵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切文明創造活動以及其中所蘊涵著的構思和創造性行為過程。

設計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極為廣泛,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對其認識和理解有所不同,但就本質而言,仍有相同的內涵。設計的故事發生在綜合的社會大背景下,與經濟、政治、技術、文化、社會、心理、倫理及全球生態系統等在內的各種其他力量共同塑造了現代生活。可以說,設計是現代文明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從經濟意義上來講,設計的水平和能力也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1.1.2 設計的目的

人類作為一種高級動物,擁有動物共有的各種生物性本能,然而,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人類能夠制造工具,這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赤手空拳,既不如羚羊跑得快,也沒有獅虎那么兇猛,他們在極度蠻荒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時時遭受各種威脅,不得不為生存而戰。因此,不完美的生理能力成為人類創造工具的內在驅動力,這便是設計的起源。能夠制造工具標志著人類的誕生,人類從此不斷創造各種工具改造自然、改善生活,創造工具的歷史和人類歷史不可分割。可以說,設計的目的一開始就是為人服務,如圖1-1所示。

圖1-1 舊石器時代的打砸石器

設計是人類有意識的活動,通過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設計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創造出所需要的“物”,它的最終目的是為“人”。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因此,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兩個方面,這些需求又都是多層次、復雜和動態的。設計為人,就是以設計為手段,滿足人的需求。設計創造的物,體現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和生活更新變化的過程。人是設計的核心,設計為人,就是要以人-物-環境的和諧為目的,為人創造一個更加合理、更加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明天,這是設計的最終目的,也是設計工作者必須擔當的職責。

1.1.3 設計的本質

首先,設計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預見的行為。在人們需要進行某種行為之前,在思想中就已經具有明確的目的。蜜蜂筑造的蜂巢,巧妙的結構足以令眾多建筑師深感慚愧,但是,即使最拙劣的建筑師也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因為如果讓建筑師來制造蜂房,他在著手工作之前,就會在頭腦中把蜂房的樣貌結構提前想好——蜜蜂的工作來自于遺傳的本能,而建筑師的工作則是設計——這就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馬克思在《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寫道:“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因此,可以說設計是人類一種有意識的創造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第二,設計是人類自覺的、合規律的活動。設計活動是人在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從事的高度自覺的活動。人確定設計目標和達到這個目標時的一切活動,都必須自覺地服從客觀世界和人體自身的規律。

第三,設計對實踐具有指向性和指導性。設計是設想和計劃,有其所預想的目的,必然會對人的行為產生特定的指引和指揮作用。“設計—實踐—再設計—再實踐”的反復和循環構成了人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復雜過程。

最后,設計是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設計是生產力的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最積極、最活躍的要素。勞動者、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是生產力的三個構成要素,其中,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屬于“物”的范疇,它們只有通過“人”的要素才能變成創造價值、生產財富的生產力。只能夠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者和能夠從事復雜勞動的勞動者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創造力上。富有創造力的人帶著“設計”的品格參與生產力過程,從而創造更多的財富。因此,美國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院長萊斯特·盧梭在其新著《知識經濟時代》中指出,21世紀企業成功元素已經由土地、黃金和石油轉為除文化和數碼之外的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設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設計看作是人類改變原有事物、構思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是人類一切有目的、有創造性的活動。

1.1.4 設計的類別

在設計領域,對設計分類問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通常而言,按照構成形態,可將設計分為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和時空設計;按照設計的目的,可將設計分為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

1.1.4.1 按照構成形態分類

從構成形態的角度,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和時空設計三大類。

平面設計是一門視覺藝術,研究的是二維圖形的組合問題,是點、線、面(形)等造型要素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有意識地編排、組合,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招貼、攝影、標志、字體等都屬于平面設計,見圖1-2。

圖1-2 平面圖形

立體設計是三維空間的造型活動,是一種空間藝術,它對空間各種形態和形態美要素,通過分析、分割、還原到最基本的點、線、面和塊體,然后按照一定原則重新組合成新的立體造型形態,見圖1-3。立體設計依托于立體構成,一旦構成的結果符合產品構成的要求,那么構成就是設計,包裝、陳列、展示的設計均屬于立體設計;立體構成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是造型設計的基礎訓練之一,它為空間藝術設計帶來了廣闊的創意天地(詳見第5章)。

圖1-3 各種立體形態

人類生存的空間是三維的,但如果把時間作為一種物質因素再加上,則邏輯上認為增加了一個參數面,它就是四維的時間與空間。四維時空設計既是立體的,又是設計跟隨情節的發展在時間上的延伸。時空設計是一個涉及領域廣泛,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設計類型,如展示設計(圖1-4)、服務設計、舞臺設計、電影演播、動畫、舞臺設計等。

圖1-4 展示設計

1.1.4.2 按照設計目的分類

隨著設計領域的不斷擴展,學術界更傾向于按照構成世界的3個要素“人-自然-社會”為坐標,將整個設計領域分為三大部分,即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設計,見圖1-5。

圖1-5 設計的分類

從圖1-5中可以看出,產品設計就是要制造適當的產品,作為人與自然之間的媒介;視覺傳達設計,就是要對人與人之間實現信息傳遞的信號、符號進行設計,生產媒體信息,作為人與所屬社會之間的精神媒介;環境設計,則是要通過對和諧空間的規劃,建立自然與社會之間的物質媒介。

這三大類設計的每一類子項內容豐富,進一步細分,視覺傳達設計包括包裝裝潢、廣告設計和商標標志設計等;產品設計包括手工業產品設計和工業產品設計;而環境設計包括城市規劃、建筑、室內外設計和園林設計等,見圖1-6~圖1-13。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三大應用領域的設計各有側重又彼此交叉,本書將著重介紹產品設計、產品與環境的關系以及視覺傳達設計在產業領域的應用情況。

圖1-6 產品設計

圖1-7 建筑設計

圖1-8 標志設計

圖1-9 服裝設計

圖1-10 室外設計

圖1-11 室內設計

圖1-12 廣告設計

圖1-13 機械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合水县| 汉川市| 延边| 金川县| 海门市| 金平| 友谊县| 汝阳县| 阳朔县| 荆州市| 丹东市| 瓮安县| 岐山县| 蓝田县| 肥乡县| 布尔津县| 亳州市| 汕尾市| 翁牛特旗| 萍乡市| 阿拉善盟| 开封县| 康平县| 定结县| 汝南县| 子长县| 绵竹市| 苏尼特左旗| 全州县| 衡水市| 黎川县| 夏津县| 临城县| 栖霞市| 河津市| 伊金霍洛旗| 闵行区| 东丰县| 霍邱县|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