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蒸汽動力的鐵甲艦
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是1859年法國建造的“光榮”號巡洋艦。所謂鐵甲艦,是在木質船殼外覆蓋一層鐵或鋼裝甲的軍艦。在鐵甲艦問世之前,木質軍艦已經在海洋上航行了兩千多年。鐵甲艦與此前各國海軍的風帆軍艦相比,不僅僅是增加了裝甲,更重要的是其動力系統改為蒸汽機,不依靠外力(風力)就能行駛。在“光榮”號之前,法國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機為主動力的戰列艦——“拿破侖”號。“拿破侖”號是一艘木質戰列艦,它開創了海軍蒸汽動力戰列艦的先河。1857年,得知法國正在建造鐵甲艦的英國也開始了自己的建造計劃,并于1860年建造出“勇士”號鐵甲戰列艦。
不過,無論是“拿破侖”號,還是后來的“光榮”號和“勇士”號,雖然它們都安裝了蒸汽機,但考慮到輸出動力、可靠性等因素,蒸汽機只是作為輔助動力,航行中更多使用的還是風帆。
軍艦小知識
鴉片戰爭中的英國戰艦
鴉片戰爭爆發于1839年,至1842年就已經結束,此時鐵甲艦尚未發明。英國人當時使用的戰艦是一種被稱為“飛剪式帆船”的細長木質戰艦,而不是一些影片中描述的鐵甲艦。

采用了蒸汽機作為主動力的“拿破侖”號戰列艦戰術機動更強,在遠洋機動、陣形變換、戰術迂回等方面技高一籌,深受世界各國的青睞。
1873年,英國建成“蹂躪”號戰列艦,該艦廢除了軍艦使用風帆的傳統,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第一艘純蒸汽動力戰列艦。從此之后,使用蒸汽動力的鐵甲艦成為各海軍強國的主力。

以“光榮”號為首的法國艦隊,畫面正中為“光榮”號。

“勇士”號戰列艦,在19世紀60年代,它與法國的“光榮”號堪稱當時的“雙雄”。

“蹂躪”號戰列艦,和此前的鐵甲艦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去除了風帆,完全以蒸汽機作為動力。
使用了蒸汽機作為動力以后,軍艦的噸位也大為提高。在風帆時代,作為海軍最大艦船的戰列艦噸位大多在1500噸左右,而19世紀80年代各國建造的鐵甲戰列艦排水量已經達到8000~9000噸,以“蹂躪”號為例,它的排水量為9180噸。
蒸汽機被安裝在軍艦上之后,不僅為軍艦提供了推進動力,還被用于操縱舵系統、錨泊系統、轉動裝甲系統、裝填彈藥、抽水及升降艦載小艇等用途,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力,并提高了艦上各種耗力工作的效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用途就是蒸汽機的使用令軍艦上使用旋轉炮塔成為可能,戰列艦不用再像過去幾個世紀那樣排成隊列互相射擊,而可以隨時根據目標的位置調整主炮的指向,更加快速地向敵艦射擊。

1862年的漢普頓錨地海戰,“弗吉尼亞”號(左)和“莫尼特”號(右)。
最早的鐵甲艦誕生于歐洲,但第一次蒸汽鐵甲艦之間的戰斗,卻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打響。1862年3月8日上午,漢普頓錨地,北軍派出炮艇偵察南方海軍的動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不停地冒著黑煙”的鐵甲怪物——南軍的秘密武器“弗吉尼亞”號。戰斗打響后,北方海軍密集的爆破彈打在“弗吉尼亞”號身上,彈片卻四處迸飛,對它毫無傷害,實心炮彈也只能在這個鐵家伙的身上留下一個個淺淺的凹坑,而當“弗吉尼亞”號還手后,北軍2艘大型木質戰艦相繼被擊沉。3月9日,裝備了旋轉炮塔的北軍鐵甲艦“莫尼特”號也趕到了戰場。在長達4個小時的戰斗里,兩個鐵甲怪物扭打在一起,在各種距離、各種角度展開火炮對射,但即使炮彈都全部打光,它們也無法穿透對方厚重的鋼鐵裝甲,于是各自撤退。
漢普頓錨地海戰之后,“木質戰船不敵鐵甲艦”這一觀點逐漸被各國海軍接受,鐵甲戰艦時代正式到來。各國海軍掀起了鐵甲艦建造的高潮,如英國的“不屈”號、德國的“薩克森”號、美國的“德克薩斯”號等。當時的清政府也從德國購得“定遠”號、“鎮遠”號鐵甲艦。
到1892年時,英國建成了世界上首艘全鋼質戰列艦“君主”號。從此以后,鐵甲艦逐漸被淘汰,全鋼質軍艦逐漸成為主流。

英國的“不屈”號戰列巡洋艦,被英國人稱為“理想型巡洋艦”,其特點是將戰列艦的火力和巡洋艦的速度相結合,但不具備戰列艦那樣的厚裝甲。

“薩克森”號是當時德國最大、最新的鐵甲艦,由于該級艦中部有4個并排的大煙囪,為其贏得了“水泥廠”的綽號。

美國于19世紀90年代建成的“德克薩斯”號鐵甲艦,該艦建成時英國的全鋼質戰列艦“君主”號已經服役,很快便退役。

清政府從德國購得的“定遠”號鐵甲艦,以“薩克森”號為基礎改進而成,是清政府北洋艦隊的旗艦,“鎮遠”號為其同級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