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裝甲車輛設計(輪式戰車卷)
- 馮益柏主編
- 26874字
- 2019-01-04 14:50:11
第八節 其他國家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一、奧地利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一)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車體為焊接鋼板結構,車體低矮,能防7.62mm穿甲彈射擊。必要時增厚裝甲,車前可防12.7mm或14.5mm槍彈。驅動形式為6×6,戰斗全重12t,2名乘員,可載8~10名步兵。
駕駛員位于車前左側,有1個向左打開的單扇艙蓋。艙蓋前面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被動夜視裝置。車長位于駕駛員后方,有類似的艙蓋,使用3個潛望鏡觀察。載員艙在車后,有4個頂艙蓋,每側兩個,艙蓋在中央鉸接,能垂直打開并鎖住。必要時載員艙兩側各開兩個球形射孔并有觀察鏡,步兵可在車內瞄準和射擊。車后有兩個后門,便于步兵上下車。
發動機位于駕駛員右側,為施泰爾WD612.75型6缸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傳動裝置采用阿里遜(Allison)MT-653DR型帶液力變矩器和閉鎖離合器的全自動變速箱。發動機的進、出氣口位于車頂,排氣管在右側。包括發動機、傳動、冷卻和通風系統的整個動力裝置可在30min左右取出。
該車一般公路行駛采用6×4驅動形式,為提高牽引力,在崎嶇路行駛可換成6×6驅動形式。各驅動橋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均能閉鎖。第一和第二車橋有轉向助力裝置。3個車橋都裝獨立懸掛,第一、第二車輪位置安裝螺旋彈簧,第三車輪位置安裝扭桿。各軸間距離相等,因而負荷分配均勻。輪胎安裝中央充放氣系統,駕駛員可根據路面情況在行駛中調節輪胎氣壓。
車體后部兩側各裝直徑430mm的噴水推進器,可水上行駛,為提高水上航速,采用平滑車底,減少水中阻力。
車頂可裝旋轉平臺,安裝多種武器系統。地面車型安裝的炮塔武器重量最大可達2300kg;水上車型炮塔武器重量不大于1900kg。座圈直徑最大為1600mm,炮塔吊籃的最大直徑為1300mm、深度為1000mm。
制式設備包括三防裝置、加溫器和動力艙、戰斗艙內的火災探測與滅火裝置。
潘德裝甲車族如下。
2.性能數據
(二)奧地利“劫掠者”輪式戰車
1.總體結構與特點
“劫掠者”Ⅱ的基型車是一種裝甲輸送車,因驅動形式不同,其性能也有所差異。例如,“劫掠者”Ⅱ(6×6)裝甲輸送車的戰斗全重15.5t,乘員2人,載員10人,有效載重3.5t,車長6.6m,載員室容積10m3,單位功率19.2kW/t,燃油儲量195L、發動機功率298kW,最大行程600km。而“劫掠者”Ⅱ(8×8)裝甲輸送車的戰斗全重22t,乘員2人,載員12人,車長7.54m,載員室容積13m3,單位功率15.2kW/t,燃油儲量350L,發動機功率335kW,最大行程700km。
從總體布置上看,車體前部左側為駕駛室,右側為發動機室。駕駛員上方有1扇艙門,門上有3具晝用潛望鏡,在夜間駕駛時,中間一具可換為被動式夜視儀。中部為戰斗室,車體頂部的車長手控武器站可選裝3種不同武器,即1挺12.7mm機槍、1挺7.62mm機槍和1具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車體后部的載員室的空間較大,有利于搭載較多的步兵,為載員提供較為舒適的環境。
發動機由康明斯公司研制,符合歐洲Ⅲ排放標準,為ISLe HPCR型6缸直列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其功率視車型而異:6×6型車為298kW,8×8型車為335kW。匹配ZF公司的ECOMAT6HP602C型全自動傳動裝置,帶液力變矩器和閉鎖離合器,有6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2速分動箱把發動機的動力分配到各個車輪。6×6和8×8兩種車型配用的動力傳動裝置完全相同,維修人員可在15min內,整體拆下來。
所有車輪都裝有獨立懸掛裝置,前面4個車輪有助力轉向裝置。為了減小8×8型車的轉向半徑,該車裝有一個轉向制動器,使轉向輪處于完全轉向狀態和車速足夠低時,內側轉向輪處于停止狀態。6×6和8×8車型的轉向半徑分別為9m和10m。所有車輪都采用了泄氣保用輪胎,抗毀傷能力強。輪胎氣壓中央調節系統可根據地面狀況調節輪胎氣壓,使車輛具有較低的單位壓力和較好的沙地和松軟地面行駛性能。所有車輪上都配備有液力減速器和空氣冷卻盤式制動器,可獲得最大的減速度。
自動傳動裝置管理系統(ADM)根據行駛狀況來決定是否采用全輪驅動和閉鎖全部差速器,從而減少傳動裝置部件的磨損,并降低駕駛員訓練需求,提高乘、載人員的舒適性。自動傳動裝置管理系統是一套計算機化的自動操縱系統,由電子控制裝置、傳感器、氣動執行機構和爪式離合器組成,用于對動力傳動裝置的所有變速功能進行自動控制,使之能承受全負荷。該系統通過傳感器不斷對地況、地面牽引力和駕駛狀況進行監測,然后自動接合和分離全輪驅動或徑向閉鎖裝置。當電子控制裝置向車載計算機系統發出接合閉鎖裝置的指令時,氣動系統將與爪式離合器連接,以接合全輪驅動、閉鎖裝置或某個車橋的差速閉鎖裝置。防抱死制動系統傳感器提供的所有數據不斷用轉向角度進行修正。此外,由于無論何時需要,閉鎖裝置都能100%處于閉鎖狀態,從而任何時候都能實現最大的牽引力。由于自動傳動裝置管理系統能夠自動調節驅動機構,以與實際的地形條件相適應,從而改善了越野機動性,同時也顯著減輕駕駛員的疲勞強度。需要時,駕駛員也可完全手動操縱。
車體采用全焊接熱處理鋼裝甲自立式結構,通過在其自立式結構上用螺栓固定陶瓷裝甲組件,其基本彈道防護能力可達到標準化協定4569的4級防護水平。由于采用的是特種車體設計、部件布置以及頂部懸掛式乘員座椅,該車的防雷性能可達標準化協定4569的3A級防護水平。其核生化三防裝置包括被動式超壓系統和通風防毒面具。車體內安裝防崩落襯層,從而降低了穿甲彈、破甲彈在乘、載員室的后效作用。發動機室和載員室都裝有自動滅火抑爆裝置。車體底部安裝有地雷防護層,以使車內機件免遭破壞和乘、載員避免傷害。此外,車上還裝有自救絞盤以及水上推進器,最大水上速度視車型而異,6×6型車為11km/h,8×8型車為10km/h。
該車可用C-130“大力神”運輸機空運和滿足國際標準化協定2832的鐵路運輸要求,并符合MIL-STD209J標準的裝甲車懸垂吊運標準。
2.改型車
“劫掠者”Ⅱ6×6和8×8裝甲車,有效載荷大,車體后艙空間十分寬敞,車內布置非常靈活,用戶可根據需求改裝成各種不同的變型車、包括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自行迫擊炮、裝甲指揮車、裝甲搶修車、裝甲救護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裝甲偵察車、裝甲通信車和三防偵察車等。
裝甲輸送車是其他各種變型車的基型車,安裝有車長手控武器站。武器站上可安裝1挺12.7mm機槍或1挺7.62mm機槍或1具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這幾種武器的更換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基本防護能力達到標準化協定4569的3級彈道防護水平和2A級地雷防護水平。車內可容納2名乘員(車長和駕駛員)和7名步兵。海軍陸戰隊型的車內乘員2人,載員室可容納一個9人的步兵班。
裝備有遙控武器站的裝甲輸送車,其遙控武器站由車長在車內控制,在停電的情況下,車長也可打開艙門用手操縱武器。該遙控武器可在幾分鐘內拆起來,以便于C-130運輸機運輸。
陸軍型步兵戰車安裝SP30雙人炮塔,其主武器為“毛瑟”MK30-230mm雙向穩定式機關炮。炮塔設計新穎,火控系統具有目標自動跟蹤能力。炮塔上還裝有1挺7.62mm并列機槍,車長門處還有1挺樞軸安裝的機槍。乘員3人,即駕駛員、車長和炮長。車長和炮長在炮塔內、載員室可容納4名步兵。裝甲防護能力可達標準化協定4569的4級防護水平。盡管炮塔門窗不會破壞核生化三防效果、但該車仍然配備了通風防毒面具系統,以確保在三防密封裝置出現問題時乘員免遭傷害。
海軍陸戰隊型步兵戰車的頂置式武器站上裝有1具ATKMK44型40mm雙向穩定式自動榴彈發射器,其火控系統同樣具備目標自動跟蹤能力。遙控武器站還有1挺7.62mm并列機槍和1具“長釘”反坦克導彈雙管發射器,車長門上有1挺樞軸安裝的機槍。乘員3人,載員室可容納9名步兵。裝甲防護能力可達標準化協定4569的4級防護水平。
裝甲指揮車配備有寬頻無線電裝置、數據處理器和車內通信設備,乘員包括駕駛員和車長,并可容納4名操作人員。車輛發動機停止運行時,其電子、電氣設備和空調裝置由頂置輔助動力裝置提供動力。
自行迫擊炮的120mm迫擊炮安裝在車輛后部的轉臺上,可發射各種標準的迫擊炮彈,最大射程達12000m。車載電子設備與全球定位系統和無線電設備一起將使該車成為炮兵集團軍的組成部分,形成對目標最有效的聯合攻擊。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迫擊炮操縱手和裝填手。車內配備有通風防毒面具系統,可確保乘員在打開艙蓋操縱迫擊炮時免遭傷害。
裝甲搶修車配備有起重機、頂置輔助動力裝置、焊接設備、壓縮機和標準維修工隊。維修工具存放在車載工作臺抽屜內,該工作臺上還有1個虎鉗。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和2名機械師。
裝甲救護車有兩種車型:一種車型增強了醫療能力,以便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協助地方當局的救援行動。這些救護設備足以同時對2名臥姿傷員進行特別醫療處理。另一種車型側重位于戰場救援行動的運輸能力。其救護設備包括4副擔架,其中一副擔架可改裝成座椅結構,可供4名輕傷員乘坐。這樣,該車便可運輸4名臥姿傷員或2名臥姿傷員和4名坐姿輕傷員。如果移走2副擔架,該車就像第一種車型那樣存儲醫療設備。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醫生)和護士。
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有1具“陶”式發射裝置,配備有改進型目標捕獲系統,可發射各種現有和未來的“陶”式導彈。裝甲防護能力可達標準化協定4569的4級防護水平。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炮長和裝填手。車內配備有通風防毒面具系統,可確保乘員在打開艙蓋操縱“陶”式導彈時免遭傷害。
裝甲偵察車配備有1個4m桅桿式雷達和傳感器工作站,配備有CCD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熱像儀和以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導航系統。來自傳感系統的信息可傳輸到車長和傳感系統操作員的戰術計算機,分別在各自的顯示器上顯示。它們連同地圖應用軟件、戰術調制器一起,將使乘員能夠非常方便地接收、處理有關目標信息,并將其傳輸到戰術網絡。乘員包括駕駛員、車長和操縱員。
班用工程車直接利用其機械作用力來提高戰場的戰術機動性。根據對相應設備所下達任務,用全幅寬推土鏟可清除公路和松軟地的路障,或利用安裝的輕型掃雷滾可排除地雷。乘員包括駕駛員和車長,后艙可容納7名工兵。
裝甲通信車配備有1根10m高的桅桿,其上安裝無線電天線,車內配備有寬頻無線電設備和車內通信設備。車體后部可乘坐2名操作員。當發動機停止運行時,利用頂置輔助動力裝置為其電子、電氣設備和空調裝置提供動力。乘員包括駕駛員和車長。
3.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劫掠者”Ⅱ裝甲輸送車主要性能數據

二、瑞士輪式戰車的技術分析
(一)瑞士MR8系列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1.總體結構特點
MR8-01(4×4)車車體為鋼板焊接結構,能防輕武器和彈片。駕駛員位于車前左側,車長在右側,他們前面都有擋風玻璃,戰斗時還能用頂部鉸接的裝甲蓋板防護。每個裝甲蓋板下部都有1個觀察鏡。駕駛員頂部有1個向右打開的單扇艙蓋。駕駛員和車長的左、右兩側各有1個觀察鏡。
在車體頂部緊挨駕駛員和車長之后有1個明顯的向上臺階,并在前面有1個向前觀察的觀察鏡。車頂安裝1個六邊形的指揮塔,指揮塔以中心線劃分為兩側,每側各有3個觀察鏡。車體左側有1個雙扇門,左邊開有射孔,右邊有個觀察鏡。車體右側和車后右邊也有1個類似的門。車頂開有兩個艙口。
發動機的進、出氣百葉窗位于車體左側,排氣管在后部。車體兩側、后部和頂部都有維修保養發動機的檢查窗口。
該車不能水上行駛,沒有三防裝置和夜視儀器。
莫瓦格公司還研制出多種變型車,有安裝20mm機關炮的MR8-09型,安裝梅卡(Mecar)公司90mm火炮炮塔的MR8-23型,安裝81mm多管火箭系統的MR8-30型和安裝120mm迫擊炮的MR8-32型。它們都已達到樣車階段。
聯邦德國生產的SW2車車頂形狀不同,不設臺階,采用裝有1門伊斯帕諾-絮扎(Hispano-Suiza)公司的20mm機關炮的炮塔,炮塔兩側有4具煙幕彈發射器。車體每側有1個單開門并開1個射孔。該車有4名乘員。
2.性能數據
(二)瑞士格雷納迪爾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車體為裝甲鋼板全焊接結構,可防輕武器。駕駛員位于車前左側并有1個向右打開的單扇艙蓋,共有3個潛望鏡。發動機位于駕駛員右側,與載員艙用防火隔板隔開,其進、出氣百葉窗位于車頂。
炮塔位于駕駛員之后偏左,載員艙頂部右側開有圓形艙口。步兵可通過車后兩個門上下車。基型車上,步兵不能在車內射擊,但必要時車體兩側和每個后門都可設莫瓦格式觀察鏡和射孔,以供步兵車內射擊用。
動力為1臺4沖程8V水冷汽油機,采用NP435型變速箱,有4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懸掛裝置為葉片彈簧和液壓減震器,前后軸均裝有帶自鎖機構的差速器。
車后部裝有3個葉片的螺旋槳,兩個平行的方向舵與轉向輪相連接,供水上行駛和轉向用。任選設備有空調裝置、紅外或被動夜視儀、電風扇和莫瓦格式的防彈越野輪胎,該輪胎能增強越野能力,有助于克服沙質河岸和其他自然障礙。
車上可安裝多種武器,如20mm或25mm機關炮、反坦克導彈、80mm多管火箭炮或在炮塔頂部安裝莫瓦格式7.62mm遙控機槍,炮手使用1個放大倍率為4倍的瞄準鏡。必要時,炮塔兩側還可裝煙幕彈發射器。
2.性能數據
(三)瑞士羅蘭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車體為裝甲鋼板全焊接結構,能防7.62m槍彈。駕駛員位于車前左側,并有1個向右打開的單扇艙蓋,借助3個潛望鏡可閉窗駕駛。駕駛員位置后邊的車體兩側有門,門上有1個射孔,射孔上方裝有觀察鏡。車體后部右邊開有向右打開的單扇車門,門上也裝有1個觀察鏡并有1個射孔。在駕駛員位置和側車門之間的車體兩則各裝1個觀察鏡。炮塔位于車體中部,可安裝各種武器,炮手(機槍手)座椅是可調的。炮塔能手動360°旋轉并有1個向后打開的單扇艙蓋和1個觀察鏡。它的右邊還有1個小型圓形艙口,左邊有個通風裝置。通常緊靠每側車門坐1名載員,另外2名坐在動力艙右側。
發動機位于車體后部左側,并用防火隔板同載員艙隔開。手動變速箱有4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并有1個兩速分動箱。前后懸掛裝置為葉片彈簧和液壓減震器,前后軸均裝有帶自鎖機構的差速器。
該車最后車型軸距加長,并安裝自動傳動裝置以代替手動的變速箱。
國內安全車的制式設備包括藍色信號燈、車頂電風扇、加溫器、兩種音調的警笛和前方燈用金屬網護罩。可選設備有空調裝置、紅外或被動夜視儀、清障鏟、探照燈、莫瓦格式的射孔和防彈越野車輪等。車輪在輪胎兩側有金屬圓盤,當輪胎被擊穿時,起支撐作用,在越野行駛時能提供附加牽引力。
基型車可安裝多種輕武器,包括莫瓦格公司設計的遙控7.62mm機槍架。炮手(或機槍手)使用1個放大倍率為4倍的瞄準鏡。必要時炮塔兩側還裝煙幕彈發射器。
2.性能數據
注:方括號內數據為安裝自動傳動裝置的車輛數據。
三、土耳其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土耳其奧托卡車輛制造公司和英國“大地流浪者”汽車公司聯合研制出了著名的“防衛者”90/110裝甲車。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陸續研制出了“奧托卡”、“蝎”式和“眼鏡蛇”裝甲車;土耳其努羅爾機械工業公司與羅馬尼亞Romarm公司聯合研制出了RN-94裝甲車;土耳其FNSS公司和美國通用裝甲車輛公司聯合研制了“黑豹”等多種輕型裝甲車。下面將對其中幾種車輛進行詳細介紹。
(一)“眼鏡蛇”輪式戰車
在土耳其奧托卡車輛公司研制的這些輪式裝甲車中,最成功的是“眼鏡蛇”系列裝甲車。從該車的外形設計來看,它類似于法國VBL裝甲車的設計概念,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可用作多種武器平臺,完成各種作戰任務。
“眼鏡蛇”裝甲車1997年裝備土耳其陸軍,近年來多次在世界武器裝備展上展出,其發展前景非常被看好。根據市場需求他們又推出了多種“眼鏡蛇”變型車,因此該車將有很大的出口潛力。
雖然該車擁有法國VBL裝甲車的外形,具有大傾角的車體結構和車體兩側單門和尾門的通道設計,但這純屬一種巧合,實際上該車的主要技術來自美國“漢姆威”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該車采用的發動機、懸掛裝置和操控系統都源自“漢姆威”功能強化車,只是根據土耳其炎熱的操作環境,奧托卡公司特別強化了該車的冷卻系統,在發動機室安裝了液壓風扇,將冷卻空氣送入散熱通道,以確保發動機的正常運行。
“眼鏡蛇”裝甲車采用通用機械公司的L65型V8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其最大輸出功率為140kW,匹配有4L80E型4速自動變速箱,最大公路速度可達110km/h。該車有較好的全方位防護能力,其車首和車體均采用大傾角避彈構型,車體采用防彈鋼板,可抵御7.62mm穿甲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該車的底盤還特別強化了抗地雷的結構設計,除懸掛裝置和差速器之外的機械部件均裝于車體內,以提高抵御反坦克地雷的能力。另外,“眼鏡蛇”裝甲車的車體還可根據戰術情況加裝附加裝甲組件,以進一步提高其防護能力。該車戰斗全重6t,其封閉式的車體使其能在水上浮渡,最大水上行駛速度為8km/h。
“眼鏡蛇”裝甲人員輸送車有駕駛員和車長2名乘員,車內可容納11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該車頂部的武器平臺上可安裝1挺12.7mm機槍或是40mm榴彈機槍,也可以加裝小型槍塔。“眼鏡蛇”裝甲輸送車有裝甲偵察車、三防偵察車、裝甲指揮車、“陶”式導彈發射車和野戰救護車等多種變型車,成為一個“眼鏡蛇”大家族。“眼鏡蛇”裝甲車重量輕,可用C-130進行空運和采用CH-47吊運,具有非常好的戰略機動性能。
2006年歐洲陸軍裝備展上,土耳其奧托卡車輛公司首次公開展出了2種新型“眼鏡蛇”裝甲人員輸送車:一種為配備遙控武器站的車型;另一種車型裝有20M621型20mm機關炮。前種車型的遙控武器站上裝有前視紅外熱像儀和晝間攝像儀,可選裝7.62mm、12.7mm機槍或是40mm榴彈發射器。該車有3名乘員,車內可容納6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后種車型安裝的20mm機關炮可為“眼鏡蛇”裝甲輸送車提供較強的火力,機關炮的射速為800發/min。
(二)RN-94輪式戰車
RN-94是土耳其努羅爾機械工業公司和羅馬尼亞Romarm公司聯合研發的6×6型輪式裝甲車。該車于1994年開始研發,1995年研制出3輛樣車交由土耳其陸軍測試。之后的2000年土耳其又購買了5輛用于廣泛的性能試驗,這些車裝有3種不同的炮塔和武器,分別擔任不同的任務。其中有裝“德拉加”炮塔的RN-94裝甲偵察車,炮塔上裝有1門M811型25mm機關炮和與其并列安裝的1挺7.62mm機槍以及與其配套使用的晝/夜觀瞄裝置。另外兩種車型分別是120mm迫擊炮車和裝有搜索雷達的車型。其中這兩種變型車中的120mm迫擊炮車非常引人矚目。該車裝有以色列生產的計算機自動后坐快速部署遠程迫擊炮(CARDOM),該型迫擊炮車裝有特殊的后坐系統,可大幅度降低武器平臺所承受的后坐力,發射普通迫擊炮彈時的最大射程為7.2km,發射增程彈時的最大射程為9.5km,最大射速12~15發/min,可提供可靠的火力支援。
RN-94裝甲車的整體布局為:前部為駕駛室,中部為動力室,后部為載員室,車體后部有兩扇各自獨立的艙門。該車在外形設計上比較老套,車首和車尾均為楔形,車體兩側采用傾斜式結構,該車的這種全方位傾斜車體設計,與新型裝甲車采用的簡潔線條設計明顯不同。
RN-94裝甲車采用功率為176kW的CTA8.8-10柴油發動機,也可選用同等功率的CTAA8.3-20柴油發動機。這兩種發動機均可匹配阿利森公司的全自動變速箱。該車的最大公路速度為110km/h,最大行程600km。該車采用了非等軸式底盤設計,前2軸裝有轉向機構,軸距為1.5m,后2軸之間的軸距則為1.9m。該車為6輪驅動型,采用扭桿式獨立懸掛與筒式減震器,輪胎為防彈型,被擊穿后仍能繼續行駛一段路程,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能。
RN-94裝甲車戰斗全重13t,其車體采用防彈鋼板焊接而成,可抵御7.62mm穿甲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雖然可根據任務需要安裝復合裝甲或防護等級較高的防護套件,但是若車重增加會導致喪失該車的浮渡能力。RN-94裝甲車在水中行駛時靠車尾兩側的噴水推進器推進,水上最大行駛速度為8km/h。
RN-94裝甲輸送車有2名乘員(車長和駕駛員),車內可容納11名全副武裝的步兵。目前該系列車還未批量生產。
(三)“黑豹”輪式戰車
“黑豹”裝甲車是由土耳其FNSS公司和美國通用裝甲車公司聯合研制而成。該車是在美國通用裝甲車(GPV)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裝甲車輛。按照土耳其FNSS公司的規劃,該車不僅僅針對的是土耳其陸軍的需要,也充分考慮到了出口市場需求。目前該車已裝備土耳其陸軍。
土耳其“黑豹”裝甲車是在美國通用裝甲車基礎上發展的新車型。它主要針對的是美國的整體防衛任務,除了能夠執行一般軍事任務外,還可從事本土防衛、反恐、機場安全和消防以及救災等任務。該車除了裝備美國外,還積極拓展出口市場。想要了解“黑豹”,必須先了解GPV的情況。
GPV通用裝甲車。GPV通用裝甲車采用了輪式裝甲車中少見的中置動力系統設計。該車的布局是:前部為駕駛室和乘員室、中部是動力室、后部為載員室/載貨艙。GPV系列車最突出的特點是系列化、標準化和通用化。該系列車有4×4、6×6、8×8和10×10四種驅動形式的車輛,其中4×4車型被稱為“哨兵”、6×6車型稱為“指揮官”、8×8車型稱為“上尉”(又稱“上校”)、10×10車型稱為“將軍”。這四種車型間的通用性達到了98%,其極高的通用性成為該系列車的最大賣點。另外該系列車還具有一大特色,就是可隨時變更為左駕或右駕的配置。該系列車共同的特點是寬敞的載員室/載貨艙,車尾門采用斜板式、對開式和上下開口式多種形式,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選擇。該系列車的車底距地高為可調式,可根據需要將其調整為100mm、300mm和520mm三種不同的車底距地高度。在公路上行駛時,可將車輛調整為最低的車底距地高度,而越野行駛時可將車輛調整為最高的車底距地高度,根據各種路況設定上述三種不同的車底距地高度。該車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載員量大,4×4型裝甲人員輸送車可容納12名全副武裝的步兵,而10×10型裝甲人員輸送車可容納多達18名全副武裝的步兵。
該系列車的4×4、6×6、8×8和10×10車型的外觀特征極為相似,但尺寸不同。4×4車型的車長為6.31m、6×6車型的車長是6.81m、8×8車型的車長則在7.96~10.94m之間、10×10車型的全長為10.94m,這四種車型的高度分別在2.39~2.79m之間。這些車的戰斗全重要根據用途、配備和防護等級的要求,大約在16.28~37t之間。
該車的車體由高強度防彈鋼板焊接而成,可抵御7.62mm穿甲彈的攻擊。還可根據需要掛裝附加裝甲和反應裝甲,以抵御RPG系列火箭彈的攻擊。該車的車身線條比較復雜,采用了多面體車身和深“V”字形車體設計。這種設計的主要優點是可提供較好的抵御地雷的能力。
GPV系列車均采用功率為257kW的“卡特皮勒”C7柴油發動機,匹配ZF公司的全自動變速箱,有6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根據情況來看,該系列車的動力設定顯然不足,對于25t以上的車型來說,單位功率不足12kW/t,明顯的功率偏低。據此美國通用裝甲車輛公司提出可改用功率為294kW的“卡特皮勒”C9發動機,或是改用其他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以彌補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問題。另外,GPV系列車還裝有1部功率為15.5kW的輔助電力裝置,為空調、電瓶和其他耗電裝置提供用電。
GPV系列車配裝的發動機功率相對小一些,但其最大公路速度仍可達到100km/h。另外,該車的密封性較好,具有良好的水中浮渡能力,靠車輪帶動水中浮渡最大速度達到5.6km/h,若為該車安裝噴水推進裝置后,最大水上行駛速度為10km/h。另外,該系列車還具有良好的可空運性,只是其四種驅動型式車輛的重量范圍在16~37t,根據不同運輸機空運重量的限制,4×4和部分6×6型GPV通用裝甲車可用C-130戰術運輸機進行空運,而較大重量的8×8和10×10GPV通用裝甲車只能采用C-5和C-17等重型運輸機運輸。
該車有3個儲油箱,儲油總量可達680L,使該車的最大行程可達到1600km,這是世界各國輪式裝甲車所難以達到的。但要說明的是,盡管GPV系列車具有許多特別的設計,但是重量超過30t的重型GPV車會導致其機動性能下降,尤其是在比較復雜的地形上行駛,其機動性能會更差一些。
GPV系列車采用了全輪驅動和全輪轉向機構。全輪轉向可大幅度縮小車輛的轉向半徑,同時也會減少車輛的橫向摩擦,降低輪胎磨損。該系列車還采用了獨特的梯形轉向機構,除6×6“指揮官”和8×8“上尉”車的第2根車軸和10×10“將軍”車的第3根車軸外,其他車輪都具有轉向功能。四種驅動形式車輛的轉向半徑分別為:4×4車型為5.8m、6×6車型為6.4m、8×8車型為7.8m、10×10車型為9.17m。
GPV系列車裝有中央輪胎充氣系統,采用了雙回路充、放氣裝置,使輪胎的充、放氣效率比一般的同類系統提高了1倍。駕駛員在駕駛室可根據路況調整胎壓,以達到較好的機動性能。GPV系列車可采用不同規格的防彈輪胎,并裝有防閉鎖制動系統,使車輛具有較好的機動安全性能。
GPV系列車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設計。首先是車頭和車尾都安裝有晝/夜攝像儀,能顯示在駕駛室內的綜合式儀表板上的2個大型多功能顯示器上,為車長和駕駛員執行任務提供所需要的高清晰度晝/夜影像。駕駛員位置的方向盤設計更為特別,方向盤和簡易儀表板裝在一根橫桿滑動裝置上,可根據需要將方向盤在橫桿上左右滑動,以確定左駕駛或右駕駛的位置,需要時也可在車輛行進中改變方向盤的設置。
由于“黑豹”輪式裝甲車由GPV通用裝甲車發展而來,為此我們對GPV車進行了較詳細的闡述。了解GPV車之后,再了解“黑豹”就比較容易了。
“黑豹”系列裝甲車。據土耳其FNSS公司公布的資料,“黑豹”系列裝甲車有4×4、6×6和8×8三種驅動形式的車輛,根據該系列車構型的不同,分別配備有2~4名乘員,載員室內可容納10~12名全副武裝的步兵。這3種車型與GPV通用裝甲車所不同的是配備了大功率的發動機,以滿足該系列車的動力需求。
“黑豹”(4×4)裝甲車采用符合“歐Ⅲ”標準的功率為221~331kW的“多依茨”柴油發動機,匹配全自動變速箱,有7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最大公路速度為100km/h,最大行程1000km。該車的戰斗全重13.6t,最大載重2.5t。
“黑豹”(6×6)裝甲車采用了動力為368~441kW的柴油發動機,匹配有全自動變速箱,單位功率達到20~24kW/t,其機動性能和4×4車型不相上下。該車戰斗全重18.1t,最大載重5t,車凈重13.1t。
“黑豹”(8×8)裝甲車采用的是功率為368~441kW的柴油發動機,匹配全自動變速箱,其單位功率為15~18kW/t。該車的最大公路速度和最大行程與4×4和6×6型裝甲車的不相上下。
“黑豹”系列裝甲車可采用單人、雙人和遙控武器炮塔。近年來多次參加世界陸軍武器裝備展的“黑豹”(8×8)步兵戰車裝有一座“神槍手”單人炮塔,炮塔上配裝1門M242型25mm鏈式機關炮。該車有3名乘員,車內可容納6名全副武裝的步兵。“黑豹”將有多種變型車陸續問世,其中有:裝甲人員輸送車、“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81mm迫擊炮車、裝甲搶救車、指揮觀察車和戰場救護車等。
近年來,土耳其通過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合作研發,輪式裝甲車得到了快速發展。前面談及的土耳其三種輪式裝甲車就可與歐美同級輪式裝甲車相媲美。近年來他們還積極更新服役中的裝甲車輛,以提升部隊裝甲裝備的性能。另外,根據土耳其陸軍需求,預計該國未來需要的1000輛輪式裝甲車將由土耳其自己提供。不僅如此,土耳其還積極拓寬國際市場,多次參加世界陸軍武器裝備展,以提高本國輪式裝甲車輛的知名度,使其走向世界。
四、南非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一)AC100(6×6)輪式水陸步兵戰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車體采用鋼板焊接結構,可防槍彈,其中包括7.62×54mm穿甲彈。
駕駛員位置在車體前部,其右側有1名載員。在駕駛員和該載員的前面,有1塊大的防彈擋風玻璃,以便于觀察前方。所有乘員都有1個向前開啟的頂艙蓋和1個小側門,側門上方有防彈玻璃窗。駕駛員的頂部有2個潛望鏡,而其側旁的載員只有1個。
炮塔位于車體頂部,緊靠駕駛員的后面,可安裝目前獾式(Ratel)輪式步兵戰車上的90mm火炮、60mm迫擊炮、20mm機關炮或12.7mm機槍炮塔,也可安裝76mm火炮的新型雙人炮塔。該炮是從意大利奧托·梅拉拉(OTOMelara)公司的同口徑艦炮移植過來的。此外,炮塔上還有7.62mm并列機槍和高射機槍各1挺。炮塔兩側各有1組由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3具。
在車體兩側緊挨炮塔下部各有1個安全門,門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分放下可作人員出入臺階。
8V渦輪增壓柴油機位于炮塔后面車體左側,與其匹配的是全自動傳動裝置。
行動部分采用扭桿式獨立懸掛。在前兩根軸上有液壓助力轉向裝置。泄氣保用輪胎的規格為14×20。
該車可水陸兩用,水上靠車體后部的2個螺旋槳推進,速度為15km/h。水上行駛前將車體前部的防浪板升起,排水泵工作。
載員艙在車體后部,可載10人。有4個頂艙門和兩扇后門,每扇后門上都有觀察鏡,在其下方有球形射孔。車體左側有4個防彈觀察鏡,右側有6個防彈觀察鏡,每個觀察鏡下方均有球形射孔。
該車為整個車族的基型車,車族中的AC100(4×4)裝甲輸送車的軸距為3.1m,而6×6形式的則是4.1m。
2.性能數據
(二)南非獾式(6×6)輪式步兵戰車
1.總體結構特點
獾式90步兵戰車的車體采用鋼板焊接結構,可防7.62mm槍彈和炮彈破片,前上裝甲還能防12.7mm穿甲彈。車體底部也有所增強,以防地雷破壞。
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前方視界大,通過3個較大的防彈窗口可向前方和左右觀察。當車輛通過戰斗地域時駕駛員可從車內將裝甲護板迅速關上。此時,駕駛員利用3個潛望鏡分別向前和左右觀察地形。駕駛員的座位和方向盤都是可調的,而且還可從后部進入駕駛艙,有利于替換駕駛員。
在車體頂部,駕駛員位置的后面是雙人焊接炮塔,該炮塔與大羚羊(Eland)輪式裝甲車(4×4)上的炮塔相似。車長和炮手的位置均在炮塔內,車長在左,炮手居右。
主要武器為1門90mm半自動速射炮,系大羚羊輪式裝甲車90mm火炮的改進型,俯仰范圍為-8°~+15°。炮塔可旋轉360°,但火炮只有在285°范圍內才能獲得俯角,因為載員艙正好位于炮塔后。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轉均由手動操縱。該炮可發射破甲彈、榴彈和教練彈,有效射程分別為1200m、2200m和1200m。所有這些炮彈均由南非武器制造公司(ARMSCOR)生產。炮塔內有90mm炮彈29發,車體內有40發。M2HB12.7mm機槍可安裝在90mm火炮上方,供訓練使用。
在90mm火炮左側有1挺7.62mm并列機槍,彈藥基數6000發,炮塔和車體分別有2000發和4000發。無論是主要武器還是并列武器均采用電擊發裝置。在并列機槍上方有排風扇,用以排除炮塔內廢氣。
在炮塔兩側的后部各有2個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器,口徑81mm,可由車長或炮手操作。7.62mm高射機槍安裝在炮手位置。在炮塔頂部有手工操縱的探照燈。在炮塔左側有1個向車內輸送炮彈的窗口。
獾式90型有乘員10人,比獾式20型少1人,故車體內可容納炮彈40發。這10名乘員包括車長、駕駛員、主炮手(90mm火炮)、高射機槍手、班長和5名步兵。
在駕駛員后面的車體兩側各有1個向前開啟的較大的車門,每個門上有1個觀察鏡,觀察鏡的下方有射孔。
班長靠近左側車門,5名步兵位于炮塔后面車輛的中央。2名在左,3名居右。在載員艙的兩側各有3個防彈觀察鏡,在觀察鏡的下方都有射孔。載員艙的頂部有4個艙口。其右側有通往車輛后部的通道。通道上方的2個頂艙口可向外開啟。頂艙口有單開蓋和環形槍架,槍架上有1挺7.62mm機槍。車體后部右側有出入門,門的下部分可放下作為上下車的臺階。
車長有供環形觀察的若干個觀察鏡和方向標定瞄準鏡。炮手則有4個觀察鏡和1個M494瞄準鏡,供主要武器和輔助武器瞄準用。
動力艙在車體后部左側,其頂部有檢查窗,便于乘員檢查和保養發動機。采用1臺6缸直接噴射式渦輪增壓柴油機。與之匹配的為1臺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箱,能帶負荷換擋,也可手動操縱,并備有機械式應急換擋裝置。動力經過輪轂內由行星排組成的兩級側減速器傳遞到3個橋上。每個橋都有可閉鎖的差速器和縱向差速閉鎖裝置。懸掛裝置由螺旋彈簧和液壓減震器組成。制動裝置為空氣液壓制動式,并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進行制動。
動力裝置可由2人用起重機更換,耗時不到30min。所有動力、液壓、電氣和氣壓線路的連接件均可迅速拆裝。
車上的標準設備有整套工具、鐵鍬、十字鎬、鏟斗、牽引桿和牽引繩、救生裝置、2個汽油爐、滅火瓶、應急備件、2個50L的飲水箱、車外儲物箱、電臺、車內通話器、遙控式報話機和100m線纜。
可選設備有夜視儀器、空調和通氣裝置、用于可更換制式D3256BTXF柴油機的ADE 407T1柴油機,后者功率為232kW(315馬力)。
獾式車族如下。
2.性能數據
(三)南非“大山貓”輪式戰車
1.簡介
“大山貓”輪式裝甲車是南非輪式裝甲車系列中的佼佼者。南非陸軍自1990年起開始裝備“大山貓”裝甲車,至今已裝備數百輛。“大山貓”裝甲車用于執行戰斗偵察任務,因此也被稱作輪式偵察車。它以卓越的機動性驚世。公路最大時速120km,越野行駛時也能達到60km。最大行程1000km。如此高性能指標,使現代主戰坦克或履式裝甲車難以相比。“大山貓”重達28t,算得上是世界最重的輪式裝甲車了。而輪式裝甲車每個車軸及兩個車輪,只能承受7~7.5t的重量,“大山貓”是8輪4軸,整車最大重量顯然不能越過30t。“大山貓”輪式裝甲車具備這般快速行駛能力和遠程機動能力實在是非常出色的。
“大山貓”推進系統也很有特色。它裝置1臺V形10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傳動裝置為自動變速箱,6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驅動形式有兩種:一種是8×8全輪驅動;另一種是8×4驅動。前4個輪子各備有轉向助力裝置,為轉向輪。液壓減震器采用阻尼元件,懸掛裝置使用螺旋彈簧。采用14.00×20的子午線泄氣保用輪胎,裝有輪胎氣壓中央調節系統和自救絞盤。假若每側有2個輪胎被打壞,車輛仍能低速前行。“大山貓”有較強的通行適應能力和自救能力。
“大山貓”裝甲車裝置1門76mm線膛炮,兵器專家常稱作“大山貓”76,用這種炮足可對付南非鄰國裝備的T54/55坦克了。它所帶炮彈能多達49發,這對遠距離機動作戰有利。這種炮能發射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煙幕彈和教練彈等。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有效射程最遠可達3000m,炮口初速1600m/s,能擊穿T-62和T-55坦克的主裝甲。
“大山貓”76采用了數字式火控系統,這個系統里有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火炮電動驅動系統、穩定系統及各種傳感器。炮長主瞄準鏡有夜視通道,使“大山貓”具有夜間作戰能力。
“大山貓”的炮塔和車體為裝甲鋼全焊接結構,其正面可防23mm的穿甲彈,車底有防反坦克地雷結構。炮塔兩側各有1組4聯裝煙幕彈發射器。車長指揮塔上方有1挺7.62mm高射機槍,主炮左側有1挺7.62mm并列機槍,車上備有機槍彈3600發。
從整體性能上看,4名乘員的“大山貓”76在世界8×8輪式裝甲車行列里,可稱得上先進輪式戰車了。尤其是機動性能拔頭籌,真好像高原飛獸大山貓。
2.“大山貓”105輪式戰車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南非的山野上頻繁進行著一種型號“大山貓”輪式裝甲車的試驗。這便是“大山貓”105戰斗偵察車,這種“大山貓”由于裝置了1門GT-7型105mm火炮而被稱為“大山貓”105。
“大山貓”105采用V形10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安裝了帶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箱,傳動系統以“圭”形結構布置,懸掛裝置安上了液力減震器和螺旋彈簧。它的車體長7.09m,8輪驅動,增強了在起伏地上的機動能力。公路行駛可用4輪驅動。
“大山貓”105的機動性能很令兵家稱道。它的公路最大時速可達120km。雖然車重28t多,但能跨越2m寬的壕溝。它具有抗地雷破壞的能力,即使1個輪胎漏氣了,還能繼續前進。哪怕壞了同側的2個車輪,也能緩慢駛離雷區。
“大山貓”105的機動性和可靠性達到了一流水平。樣車駕駛測試時,行駛1800km未發生故障。
它的底盤結構與坦克相仿。車體和炮塔均由鋼裝甲焊接而成,正面裝甲能抗23mm穿甲彈攻擊。車內裝有集體超壓系統,這個系統帶有過濾裝置,能保乘員免遭生、化武器的傷害。動力艙和乘員艙都有火警裝置和滅火系統。炮塔兩側各裝一組4具煙幕彈發射器。另有利用發動機廢氣來生成煙幕的發生器,說明具有良好的防護性能。
“大山貓”105的突出特征是那門GT-7型105mm低后坐力線膛炮。這種火炮比高膛壓炮更利于輪式車輛的穩定。這種火炮采用整體自緊身管,安裝液氣式駐退裝置,駐退行程達600mm,比同類型英美坦克炮駐退行程280mm要多一倍。
與前述“大山貓”76有別的是,它的炮塔頂部稍稍凸起,這是為了在105火炮向下運動時翹起的炮尾能在炮塔內。為此,“大山貓”105比“大山貓”76的俯角要少2°。火炮上安裝了低壓全電式新型炮控裝置,安裝了雙向陀螺儀,提供了穩定火炮的能力。
“大山貓”105使用了CS30型全景瞄準鏡。由電子裝置驅動,而且將它與火控、炮控裝置連在一起,使它可同炮長瞄準鏡一起使用。因為火炮口徑加大,“大山貓”105的炮彈攜帶量比“大山貓”76要少16發。另有7.62mm機槍彈3200發,供2挺機槍使用。
3.“大山貓”76(8×8)輪式戰車
“大山貓”76(8×8)輪式裝甲戰車,由南非Reumuch OMC公司負責底盤設計和車輛總裝,Denel公司負責炮塔和武器系統的設計與制造。1985年末開始進行全面的研制工作,先生產出5臺研究型樣車,供南非國防軍進行廣泛試驗和技術評定,后根據試驗結果進行改進設計。1987年生產4臺樣車,軍方用戶進行試驗,1988年正式展出。1990年開始裝備部隊,至1996年年中南非國防軍共裝備180輛。
車體由鋼裝甲焊接而成,正面可抵御前蘇式ZU-23LAA發射的23mm穿甲彈,底部增強了對反坦克地雷的防護能力。駕駛艙位于車前,駕駛員坐在車體中心線上,它的頂部有一個向左開啟的艙蓋,其上裝有3具潛望鏡。駕駛員既可由車體頂部也可由戰斗室進入駕駛艙。炮塔位于車體頂部中央。車長位于炮塔內左側,右側為炮長和裝填手,車長上方的艙蓋配有8具觀察鏡,車長位置的前方還有供車長使用的晝間瞄準鏡。裝填手上方炮塔頂部左側有1個艙蓋,這個艙蓋上裝有2具可轉動的潛望鏡,炮長使用1具在炮塔頂部安裝的潛望式瞄準鏡和1具輔助瞄準鏡。炮塔上裝有76mm口徑的火炮,射速為6發/min,最大后坐距離370mm。火炮彈藥基數48發,其中9發為待發彈,立放在炮塔座圈下面左側,火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曳光彈時,有效射程為2~3km,能夠從任何方向上擊穿T-54、T-55及T-62坦克的裝甲。發射曳光彈時,曲射時最大射程為12km,直射時有效射程為3km。火炮的左側裝有1挺7.62mm平射機槍,在車長上方炮塔頂部還裝有高低兩用的7.62mm機槍1挺。炮塔兩側后方各裝有一組4聯裝81mm煙幕彈發射器、動力艙位于車體尾都,裝有一臺414kW的V-10型的水冷柴油機和一個有6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的自動變速器。該車采用獨立懸架,前四輪助力轉向,制動系包含8個車輪上的蹄式制動器,駐車制動器和排氣制動器。該車最大公路速度為120km/h,最大越野速度為60km/h,0~30km/h的加速時間8s。最大公路行程1000km,最大爬坡度70%,最大側傾坡度30%,涉水深度1.5m,越壕寬2m(爬行速度),過垂直墻高1m,具有很好的機動性和越野性。
在此車型基礎上,1994年研制成功了反坦克自行火炮“大山貓”105(8×8)。裝有一門Denel公司LIW分部GT7105mm坦克炮,身管長度為51倍口徑。火炮采用自緊身管、立楔式半自動炮閂、半自動或手動退殼機構,并裝有熱護套及同心式玻璃纖維抽煙裝置。復進機使用了一個軟外殼蓄能器及一個后坐緩沖器套管。復進機預先沖壓到一定的壓力,以確保火炮在任何射角下都能夠復進回位。火炮最大后力為20kN,最大后坐距離600mm。發射尾翼穩定脫殼曳光穿甲彈,有效射程為4km;發射曳光榴彈,為4.5km;發射破甲彈或碎甲彈為2km。其機動性和越野性能基本于“大山貓”76(8×8)相同。
五、加拿大輪式通用裝甲車
(一)總體結構特點
1.庫加爾火力支援車
車體采用裝甲鋼板焊接,安裝鋁合金炮塔,能防輕武器和彈片。
駕駛員位于車前左側,閉窗時通過3個潛望鏡觀察。除駕駛員、車長和炮長窗口外,車后還開兩扇大門。
動力裝置為一臺6V-53T型6缸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當2800r/min時,功率為202kW(275馬力)。與之匹配的為MT-653型自動變速箱,有5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獨立懸掛,前兩軸采用螺旋彈簧,后軸采用扭桿,各車輪都裝液壓減震器,采用空氣液壓制動。安裝低壓防彈輪胎,當兩個車輪受損時該車仍能以25km/h速度行駛70km。公路最大速度100km/h,越野速度40km/h,從零加速到44km/h,需要10s時間。
該車有浮渡能力,水上行駛靠2臺噴水推進器推進,速度為7km/h。
該車安裝英國蝎式76mm炮的炮塔,武器為1門L22A1式76mm火炮和1挺7.62mm并列機槍,火炮發射榴彈、發煙彈和榴霰彈,炮彈基數40發,槍彈基數4180發。炮塔動力驅動可360°旋轉,火炮手動俯仰,俯仰范圍-8°~+35°。炮長使用晝夜瞄準鏡和2個潛望鏡,夜間觀察距離1500m;車長使用雙目潛望瞄準鏡和7個潛望鏡觀察,該車還裝AN-GVS-5激光測距儀。
炮塔兩側各裝煙幕彈發射器4具。
電氣系統有12V的蓄電池4個,炮塔內裝電臺1~2部。此外,還配備1個1301哈隆滅火器:能在幾秒鐘內撲滅火焰。
2.灰熊裝甲人員輸送車
該車安裝卡迪拉克·蓋奇(Cadillac Gage)公司的小型單人炮塔,有1挺12.7mm機槍和1挺7.62mm并列機槍。炮塔可360°旋轉,機槍俯仰范圍-8°~+55°。車后載8名步兵。車體兩側及后部均有射孔和觀察鏡。炮塔兩側各裝煙幕彈發射器4具。
3.愛斯基摩人搶救修理車
該車比上述兩車稍長、稍高,裝HIAB液壓起重機、起吊重量為4531kg。車后裝有絞盤,絞盤拉力為98kN。武器為1挺7.62mm機槍。
上述3種車輛都安裝發動機冷啟動裝置,動力艙和乘員都有加溫器;駕駛員都使用AN/VVS-501被動駕駛儀等。
(二)性能數據
六、巴西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一)巴西EE-9卡斯卡維爾輪式偵察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為全焊接車體,車體為內柔外硬的雙硬度裝甲鋼板結構。車體前部為弧狀結構。特別考慮了對陷阱、榴彈和莫洛托夫燃燒瓶的防御。
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左側,斜甲板頂部的3個潛望鏡使其視野為120°。駕駛座和方向盤可調。車長位于炮塔左側,炮長在右側,他們共用1個后開艙蓋和4個潛望鏡,炮長使用1個倍率為6倍的主炮瞄準望遠鏡。炮塔旋轉及炮的俯仰可電動。向突尼斯出口的EE-9偵察車裝備了改進的火控系統——LRS-5型。
動力艙在車后部,發動機可由頂部的2個艙蓋接近。車上安裝有前后差速器,由分動箱分開驅動,前差速器用螺栓固定在車體上將動力由主軸傳至前軸。后差速器為恩格薩飛鏢(Boomerang)擺桿懸掛的一部分,擺桿可繞中心輪轂自由旋轉,通過擺桿中的齒輪將動力傳到后4輪上。后懸掛允許后輪的垂直最大行程為0.9m,保證了后輪總是附著地面。泄氣保用輪胎可保證車輛在輪胎無氣后能行駛100km以上,裝備有中央充放氣系統。
ET-90炮塔上裝備EC-90-Ⅲ式線膛炮,可發射榴彈、破甲彈、碎甲彈和煙幕彈等。最近已研制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恩格薩還為該車研制了車長指揮塔。指揮塔可360°旋轉,并有360°觀察鏡,向后開啟的艙蓋的前支架上安裝1挺12.7mm機槍。炮塔兩側各裝備3具煙幕彈發射器,由車內電控發射。
最近為伊拉克生產的該車安裝了旋轉指示儀、傾斜儀、與瞄準系統合一的激光測距儀。主炮發射時由一擋板掩護瞄準系統。改進了乘員座位。還在防空架上安裝了1挺12.7mm FN M2 HB機槍。
該車可選擇的裝置有空調系統、加溫器、激光測距儀、自動滅火裝置和被動或主動夜視設備。
2.性能數據
(二)巴西EE-3加拉拉卡輪式偵察車
1.結構特點
該車采用經熱處理的內柔外硬軋制鋼的全焊接結構,具有很好的防護性能。
駕駛員位于前部稍偏左側。其前面有3個潛望鏡,風擋和刮水器不用時可折放在斜甲板上。機槍手在駕駛員后邊靠右側,1個360°旋轉的環形架上安裝1挺M2HB12.7mm機槍,車內無瞄準設備,車體兩側各有1個觀察鏡。
3名乘員由右側的車門上下,緊靠車門有1個觀察鏡,下方有1個射孔。車長位于后部左側,其艙蓋向后開。近來生產的EE-3,車長的艙蓋向左開,頂置整體前視潛望鏡,車體左側有1個觀察鏡。
發動機在后部,通過兩個艙蓋接近。前后懸掛為半橢圓彈簧,液壓減震器,軸上帶有偏軸傘齒輪。車輪伸出裝甲外,其上蓋有薄鋼板,如遇地雷便會被炸掉。
該車采用泄氣保用輪胎,可保證車輛在輪胎無氣時仍能運行。裝有中央充放氣系統,可根據路面情況調節輪胎壓力。
該車所能裝備的武器除了12.7mm M2HB機槍外,還有7.62mm機槍或20mm機關炮、60mm尾部裝彈迫擊炮、歐洲導彈公司的米蘭(MILAN)導彈發射器和可內操縱7.62mm機槍的指揮塔。最近恩格薩公司又研制了裝備該車的2種炮塔:恩格薩ET-MD單人炮塔,配備7.62mm北約國通用機槍和12.7mm M2HB機槍;恩格薩ET-20單人炮塔,配備20mm機關炮和7.62mm北約國通用機槍。
該車可選擇的設備有被動夜視設備和各種無線電通信設備。該車可以安裝三防裝置。
除了選擇不同的武器裝備和三防裝置外,無其他變型車。
2.性能數據
(三)巴西烏魯圖EE-11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車體、炮塔采用雙硬度軋制鋼板焊接結構,在直射距離內能防輕武器。EE-11MK5型戰斗全重14t,乘載員共13人。駕駛員位于車前左側,有3個潛望鏡裝在艙蓋前方的前上裝甲板上。駕駛椅高度可調,當座椅調高、開窗駕駛時,駕駛員面前可豎起擋風玻璃。發動機前置,在駕駛員右側,進氣百葉窗設在車頂駕駛員右方,排氣出口在車體右側。載員艙在車體后部,車體兩旁開有側門,后部開有1扇大車門。車頂中部偏左有1個圓形艙蓋,可以安裝主要武器。射孔和觀察窗呈兩種布置方式:一是5個球形射孔(每側2個,后門1個)2個觀察窗(在側門上);二是11個球形射孔(每側5個,后門1個)和5個觀察鏡(左門上1個,左側1個,右側2個和后門1個),載員艙頂部有4扇艙蓋,室內兩側各有1排供步兵乘坐的長椅,駕駛員后方通到載員艙的地方還有1個座椅。
MK5型的動力裝置為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公司6V-53T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匹配阿里遜(Allison)MT-643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并有1個兩速的分動箱。前差速器有1對單級減速螺旋傘齒輪,需要時可閉鎖;后差速器為常閉鎖式,有1對兩級減速螺旋傘齒輪。前輪為獨立懸掛,裝有螺旋彈簧和筒式液壓減震器,后輪裝有鋼板彈簧和雙作用筒式液壓減震器。另外,后軸還支持在兩個橫向擺動梁上。動力從主動軸通過擺動梁內的齒輪傳遞到4個車輪。擺動梁殼體為焊接結構,能自由擺動,允許后車輪上、下行程為0.9m,這樣就保證全部車輪總是和地面接觸,提高車輛的越野行駛能力。上述結構由恩格薩公司研制,定名為飛鏢(Boomerang)懸掛系統。轉向機構為液壓助力式,制動器為氣液式。該車采用低壓泄氣保用輪胎,裝有輪胎自動充放氣系統。輪胎內部有泡沫蜂窩結構,即使被彈丸擊中、破裂,車輛還能以80km/h速度行駛。電氣裝置為兩組24V系統,一組蓄電池供車輛使用;另一組只供啟動發動機和電臺用。該車水上行駛靠輪胎劃水,車速較低,海軍陸戰型為適應海上行駛,車后裝有兩臺噴水推進器,水上轉向靠兩個方向舵操縱。
海軍陸戰型車在后頂部裝有4根水上行駛時的進氣管,陸地行駛放倒平置。車輛浮渡時車前豎起防浪板并氣動操縱進氣管升起,使空氣進入乘員艙。這時發動機從乘員艙進氣。該車車底排水泵的排水量為1135L/min,水上最大航速為8km/h。如果車輛安裝14.5mm機槍或20mm機關炮炮塔,可取消上述進氣管,浮渡時從炮塔頂部進氣。
可選設備包括夜視儀器,車內、外各種通信器材,拉力為49kN的絞盤,奔馳(Benz)公司的OM352A柴油機與阿里遜(Allison)公司AT-545液力機械傳動裝置以及三防裝置。
MK5型車體與炮塔裝甲由兩種不同鋼板粘結,經熱處理后,外層較硬,內層較軟并有韌性。車體前裝甲厚16mm,可防12.7mm槍彈;側、后裝甲厚度為8.25mm,可防7.62槍彈。車內有三防裝置。
該車的武器是在車頂環形槍架上安裝1挺M2HB 12.7mm機槍或7.62mm機槍。此外,還可安裝多種武器裝置,如英國蝎式輕型坦克76mm炮的雙人炮塔;法國ESD TA20雙管20mm機關炮塔;湯姆遜·布朗特(Thomson Brandt)60mm迫擊炮以及恩格薩EC-90式90mm炮的ET-90炮塔等。目前,恩格薩公司還為該車研制3種新型炮塔,一是ET-MD單人炮塔,裝1挺M2HB12.7mm機槍和1挺7.62mm機槍;二是ET-20單人炮塔,裝1門厄利空(Oerlikon)20mm機關炮和1挺7.62mm機槍;三是ET-25雙人炮塔,裝1門厄利空(Oerlikon)25mm機關炮和1挺7.62mm機槍。
2.性能數據
七、以色列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一)以色列RBYMK1輕型輪式偵察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為全焊接結構,側面為8mm厚裝甲鋼(MIL-A-46100)的斜甲板,車底為10mm厚普通碳鋼(SAE-1020)。車體外形設計考慮了對地雷的防御,軸和車輪伸出車體外。
駕駛員位于車前部左側,車長位于右側。乘員艙前部可折至水平位置以擴大視野,頂部觀察艙口鉸接2個向外開啟的艙口蓋,駕駛艙兩側各有1個向外開啟的觀察窗口。
6名載員分兩排相背而坐,跨越兩側車欄上下車。
動力艙后置,帶有1個玻璃纖維艙蓋,兩側各有1個門以便接近發動機。機動性部件采用標準的民用設計結構,前后各帶1個備用輪。按需要可安裝紅外駕駛燈和拉力為26.67kN(2722kgf)的絞盤,車頂樞軸上可安裝5挺7.62mm或12.7mm機槍。
2.性能數據
(二)以色列RAM輕型輪式偵察車族
1.簡介
RAM已發展RAM V-1和RAMV-2兩種基本型。V-1型的結構基本與早期的RBYMK1輕型偵察車相同,敞頂式,輪胎直徑加大,動力裝置為柴油機和自動變速箱,車前有拉力為35.6kN(3629kgf)的科寧(Koening)EC-100絞盤。該車有長短兩種類型。V-2型的載員艙是封閉的,有長短兩種類型。
a.步兵戰車(裝有反坦克導彈發射器)
裝備3挺7.62mm機槍,5000發子彈;1個反坦克導彈發射器,6枚火箭彈和殺傷榴彈;夜視設備和多通道收發報機。
b.步兵戰車(裝有反坦克火箭)
裝備3挺7.62mm機槍,5000發子彈;1門52mm迫擊炮,36發炮彈;2枚反坦克火箭彈;殺傷榴彈;夜視設備和多通道收發報機。
c.TCM-20AA自行高炮
裝備拉姆塔公司的TCM-20雙聯20mm高炮,720發炮彈;1挺7.62mm機槍;夜視設備和多通道收發報機。該車是以RAMV-1L型為基礎的唯一車型。有駕駛員、車長、炮長和裝填手4名乘員。有4個穩定用的液壓千斤頂。現役的TCM-20將被TCMMK3所取代。
d.近程反坦克炮車
裝備106mm M40系列無后坐力線膛炮,可360°旋轉,載18發炮彈,有夜視設備和多通道收發報機。
e.遠程反坦克炮車
該車將休斯(Hughes)公司的“陶”式導彈發射器裝于筒式支架上,載有16枚導彈,裝備2挺7.62mm機槍,5000發子彈,有夜視設備和多通道收發報機。
f.RAMV-2裝甲戰車
全封閉載員艙載6~9名全副武裝載員,載員無論坐或站均能各向射擊。采用折疊式甲板艙蓋,能部分或全部打開。
根據需要可裝備1挺12.7mm機槍,1500發子彈或40mm榴彈發射器,6箱榴彈;3挺7.62mm機槍,5000發子彈;火箭彈發射器,6枚火箭彈;24枚殺傷榴彈,9枚煙幕彈和2枚發煙曳光彈。有夜視設備和多通道收發報機。
RAM輕型輪式偵察車族如下。
2.性能數據
①可選用12.5×20輪胎。
(三)以色列RAM輕型輪式偵察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為7mm厚鋼板的全焊接結構,可防彈片和7.62mm穿甲彈,底部可防地雷。整車重心極低,不易被爆炸地雷掀翻。
車的前部為儲藏箱,敞頂乘員室居中,發動機后置。車長和駕駛員在乘員室的前部,其余4人相背成對坐于后面。
該車裝備3挺7.62mm機槍或1挺12.7mm和2挺7.62mm機槍。
乘員室與發動機和燃料箱相隔離,提高了戰場生存力。
2.性能數據
(四)以色列休特2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1.總體結構特點
該車在外觀上類似前蘇聯БTP-152(6×6)裝甲人員輸送車。車體用鋼板焊接,能防7.62mm槍彈和彈片。發動機在前,車長和駕駛員位置居中,敞開式載員艙在后,沿車體外部兩側有儲存架。車長和駕駛員各有1個側門,門的上部可向外、向下折疊,并有可移動的觀察窗。載員艙內可乘坐10名步兵,車后有2個門。
發動機為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公司的6V-53型6缸水冷柴油機,采用MT-643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輪胎安裝充放氣系統,公路行駛時的輪胎氣壓調整到482.65kPa(4.92kgf/cm2)、沙地為241.33kPa(2.46kgf/cm2)、泥濘地為103kPa(1.05kgf/cm2)。
車頂最多裝4挺7.62mm或12.7mm機槍。
變型車有指揮車、偵察車、自行高炮、反坦克車(裝106mm無坐力炮或反坦克導彈)、自行迫擊炮、運貨車和煙幕施放車等。
2.性能數據
八、日本輪式戰車技術分析
(一)簡介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日本就從英國和法國引進了裝甲汽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先后研制出6輪裝甲汽車和“角田”裝甲汽車,并曾用于實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組建了陸上自力衛隊,美國軍隊曾向其提供了M8輪式裝甲車輛,但是由于當時日本國內的道路狀況惡劣,所以該裝甲車沒多久便不再使用。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當時研制的60式和73式均為履帶式裝甲輸送車。
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公路網建設突飛猛進,再加上輪式裝甲車輛價格便宜,易于大批量生產,因此,在軍隊中,主張采用輪式底盤的意見占了上風。
1982年,82式指揮通信車被定型生產;1987年,87式裝甲偵察車裝備部隊;1996年,日本陸上自衛隊開始裝備最新型的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
目前日本各種裝甲戰斗車輛(不含坦克)的裝備情況是:履帶式裝甲車的數量約為570輛,其中89式步兵戰車67輛,73式裝甲輸送車338輛,若干輛60式裝甲輸送車等;輪式裝甲車的裝備數量約有460輛,其中包括131輛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和325輛82式指揮通信車和87式裝甲偵察車等。
最近的采購數字表明,1997年度89式步兵戰車的采購量只有3輛,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的采購數量達到約等于其10倍的29輛。今后89式步兵戰車將可能會繼續以少量采購,但是60式裝甲車將在下期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內全部退役,73式裝甲輸送車也開始退役,因此履帶式裝甲車輛的裝備數量將繼續減少,相反,由于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及小型4輪裝甲車的正式列裝,輪式裝甲車輛的數量很可能要超過履帶式車輛。
(二)82式指揮通信車
1.研制
陸上自衛隊對于輪式裝甲車的預備研究著手于1968午。正是在同一年,新型裝甲車(后來的73式裝甲車)的部件試制車SUT完成,根據第二年(1969年)年度預算,小松制作所和三菱重工公司試制了稱為SUB的整車試制樣車。當初,三菱公司生產的SUB-Ⅰ樣車采用了安裝M2型12.7mm重型機槍的外置式遙控槍座,小松公司生產的SUB-Ⅱ樣車采用了也安裝此種機槍的單人用槍座,然而,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20mm機關炮的問題后來也得到了研究。
結果,20mm機關炮因成本等問題而未被采用,然而,對于采用重型武器、昂貴的步兵戰車型的履帶式步兵戰車和較廉價的、可在公路上高速行駛的輪式裝甲車這種高低混合構想的探索,可以說成了開始輪式裝甲車研究的一個契機。
三菱和小松公司從1974年開始試制,分別在1975年完成了2輛樣車(共4輛)。小松公司的試制樣車為4輪式,三菱的試制樣車為6輪式。根據以后的試驗結果及各種設備裝載量、人員搭載能力等因素,新型輪式裝甲車被決定采用6輪式的。1978年,改變了方針的小松公司開始了4輛6輪型試制樣車的制作。
三菱公司在此之前已有制作F-6、F-8型6輪式裝甲車的經驗,應該說比小松公司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小松公司以三菱公司設計的型式為基礎繼續試制的做法,在制作60式106mm無后坐力炮方面已有先例,這時也沿用了同一種做法。
小松公司在1979年10~11月間,在富士山附近完成了行駛試驗等的各種公司內的試驗,于12月7日交付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第4研究所。各種試驗很快從1980年開始,82式指揮通信車在1982年定型。
2.總體結構設計與優勢
82式指揮通信車為6輪式,全部車輪都為驅動輪。有的參加演習的車輛,前輪和后輪或全部車輪上安裝了鐵鏈,但是鐵鏈并不是用來夾緊輪胎的,似乎是防滑裝置。
轉向由前4輪完成,最小轉向半徑是8.4m。懸掛裝置為6輪獨立懸掛型,采用液壓螺旋彈簧,乘坐舒適性作為裝甲戰斗車輛來說的確很好,感覺與一般的卡車無大差別。
發動機為五十鈴公司生產的10PB型90°V形10缸水冷4沖程柴油機,在轉速2700r/min時輸出功率為305hp(224kW)。這種發動機也用到民用卡車上,可靠性很好,但是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即風冷發動機在此之前一直是國產裝甲戰斗車輛動力裝置的主流,82式指揮通信車一開始就采用了水冷發動機。
最大速度是100km/h,但速度表上的數值為140km/h,估計有時能夠達到與此接近的速度。戰斗全重為13.6t,單位功率大約為22.4hp(16.5kW)/t。輪式車輛與履帶式車輛相比,機械阻力和行駛阻力明顯小,因此,假如在公路上行駛,輪式車輛就可發揮遠遠超過單位功率相同的履帶式車輛的行駛性能。
該車從外觀上看好像具備有浮渡性能,但是實際上其涉水深度只能達到1m。這種車輛的主要任務是在戰線后方實施指揮通信,因此浮渡性能也未必重要,但是令人費解的是,既然不要求具備浮渡性能,車體的外形為何與外國具有浮渡性能的車輛很相似。
其他的主要性能數據有:車長5.72m,車寬2.48m,車高2.38m,車底距地高0.45m,通過垂直墻高0.6m,越壕寬1.5m,爬坡度約31°,乘、載員8人。
車體前部有駕駛椅和駕駛員助手座椅,駕駛椅位于右側。各座椅上方設有艙門,左側駕駛員助手艙門為橫長方形,艙門前方設有槍架,可在必要時用來安裝7.62mm機槍。該車前半部的形狀與德國“狐”1和法國VAB裝甲輸送車很相似,但是也有區別,即駕駛員及其助手側面沒有設置出入門。為了乘員上下車方便,車體側面設置了扶手、腳登,前輪的護板上有登架(試制車上未設置),乘員可以從車體上面的艙門進出,也可以從車體右側前輪和中間輪之間的小車門進出,進入到前部的駕駛位置要經過一個很窄的通道。乘員通常好像是從頂部艙門進出的。駕駛員及其助手的前方和側面都設置了可獲得良好視線的玻璃窗,玻璃窗外側裝有鉸接的裝甲護板,前部護板上設有開閉式的觀察孔。87式裝甲偵察車的此部分采用了潛望式封閉結構,顯然兩種車的用途和使用環境是有區別的。
車體中央的左側為發動機室,其右側為狹窄的通道。
武器除了車體頂后部右側艙門前方的槍架上安裝的M2型12.7mm重型機槍以外,還包括車內的步槍等,左側門后面和右側門側面設置了一個步槍用的槍架,右后部車門側面設置了4個步槍用的槍架,后部車輪位置上部設置了M20改4型89mm火箭彈發射管架。
車頂后半部較高.其下面就是指揮通信員所用的空間。這種車假如是由裝甲輸送車改造的話,可以說就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因為開始就是作為指揮通信車研制的,所以特別使車頂后半部突出來的設計的確有些令人費解。
后部艙室內的前壁上掛有地圖板等,前方左右兩側設有朝前的座椅。兩個座椅的上方各有一個艙門,座椅的高度可以調節,人員可以坐在升高了位置的座椅上通過潛望鏡進行觀察。前部中央位置的座椅是朝后設置的,與此相面對的是設置在后門兩側的兩個座椅。后部艙室內左側的最前面位置設有一個小車門(至少是有一輛試制樣車設置了更大的車門)。在其后方的左后車輪處側面設有朝向右側的座椅。面對的一側是儲放電臺等設備的空間,還有折疊式簡易桌。
82式指揮通信車的四向視圖見圖1-2。

圖1-2 82式指揮通信車的四向視圖
3.指揮通信車的主要問題
就82式指揮通信車存在的主要問題來說,似乎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該車的車頂后部突出無疑能夠保證車內后部的較大空間,但是,這個空間作為指揮所使用尚不能說是寬敞的,因為參加演習等的82式指揮通信車通常還要利用車體后部設置帳篷。這樣一來,便可使指揮通信車采用裝甲的意義減少了一半。
82式指揮通信車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車族化問題。在82式指揮通信車定型以后,先后有部分部件相同的87式裝甲偵察車及最近研制成功的96式裝甲輸送車兩種輪式車輛投入使用。
假如在82式指揮通信車研制當時就考慮了車族化發展的問題的話,陸上自衛隊無疑能夠更早地裝備輪式裝甲戰斗車輛。
指揮通信車這種車輛本來就是不需要太多數量的車輛,僅僅特意新研制這種車輛本身就有點令人費解。按照慣例,首先是制造基型車裝甲輸送車,然后再制造指揮通信車和裝甲偵察車等變型車。在這種情況下,既要考慮偵察車的武器裝載能力,又要考慮裝甲輸送車的人員輸送能力,車體的體積因而不會太小。
車族化發展的優點很多,最為突出的是能取得批量生產的降低成本的效果。在陸上自衛隊的裝備采購中,批量生產則是少見的實用的降低成本方法。就通過批量生產來取得降低成本這個問題來說,如果價格低的話,采購數量也就可以增加。
(三)87式裝甲偵察車
1.研制
87式裝甲偵察車的研制開始于1981年,整個試制開始于1983年。
小松公司制造的2輛試制樣車于1985年接受技術試驗,1986年進入使用試驗。發動機、懸掛裝置和傳動系等與82式指揮通信車通用,因而各種試驗的進展均比較順利,87式裝甲偵察車于1987年定型。
2.總體結構設計與優勢
基本結構與82式相同,為6輪式,布局上與82式的區別是發動機裝置在車體后部右側。發動機型號為與82式相同的10PBⅠ,輸出功率也無區別,在轉速2700r/min時功率為305hp(224kW),最大行程約500km。最大行程雖然低于外國同等級的車輛,但是因為陸上自衛隊車輛的標準最大行程一般是有限制的,所以不能一概斷定較小。乘員5名,戰斗全重約15t,車長5.99m,車寬2.48m,車高2.8m,通過垂直墻高0.6m,越壕寬1.5m,爬坡度約為31°。
車體前部右側有駕駛椅,左側為偵察員座椅。方向盤采用了與民用卡車相同的機構,開窗駕駛時的感覺與駕駛卡車無大差別。橫向的空間也比狹窄的坦克駕駛椅寬裕,因而心理上的壓迫感及疲勞均較少。變速箱有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安裝了HI-LO(高低)2檔型輔助變速器。轉向由前4輪完成。乘坐舒適性與82式相同,感覺與卡車很相似。
車體中部裝有雙人炮塔,其右側為車長位置,左側為炮長位置。下方位置有25mm機關炮彈藥箱,儲放有曳光脫殼穿甲彈和曳光燃燒榴彈。彈藥箱左側有立式輸彈槽,供彈從機關炮左側進行,右側裝有7.62mm并列機槍。
旋轉、俯仰的控制通過左右前后扳動操作桿完成,在按壓上端的按鈕時,旋轉和俯仰的速度增大。
瞄準鏡內的分劃板上標有彈種(HE和APDS)和射程,初速低的榴彈的性能顯然低于脫殼穿甲彈。炮塔尾部裝有電臺。炮塔上艙門的直徑并不大,略大于身高1.77m的筆者的肩寬。
主要武器是由厄利肯公司研制、日本制鋼所特許生產的KBA25mm機關炮。全自動時的最大發射速度為600發/分,200發/分內的程控單發速射和單發射擊方式也可選擇。
曳光脫殼穿甲彈的初速為1335m/s,它可在2000m射程上擊穿傾斜30°、厚25mm的裝甲板。曳光燃燒榴彈的炸藥量為27g,初速為1150m/s。穿甲彈和榴彈各在總彈藥基數中占的比例基本相同。炮全長2888mm,身管長2000mm,相當于80倍口徑,在包含炮口制退器時為2173mm。整體高度253mm,寬度263mm,重112kg,炮身管重37kg。
車體后部左側有朝后的偵察員座椅,此位置比前部偵察員座椅窄小。其側面設有進出用的車門,車門上設有觀察孔。觀察外部的途徑除了此觀察孔以外,還有1具朝后的潛望鏡及用于監視后方的電視攝像機的監視器。車體后部右側是發動機室,左側有一條狹窄的通道,進出也可以從后部的車門進行。
3.主要問題
首先是主要武器方面的問題。采用25mm機關炮據說是87式裝甲偵察車初期階段作出的決定。當時供選擇的武器除了此炮以外,還有M242“大毒蛇”,即美國陸軍M2步兵戰車上采用的主要武器。
25mm口徑的武器在陸上自衛隊只采用到了87式裝甲偵察車上。比該車晚2年定型的89式步兵戰車采用了“厄利肯”KDE35mm機關炮。
作為輔助武器,87式裝甲偵察車安裝了74式7.62mm機槍。此種機槍是由步兵部隊使用的62式機槍改造的,很遺憾筆者沒有聽到過太好的評價。
87式裝甲偵察車的炮塔側面安裝了煙幕彈發射器,但是激光探測器沒有配備。這種探測器如果事先打開開關的話,在感知到敵方坦克等測距用激光后可自動發射煙幕彈,即使感知到友方坦克的激光照射也可產生相同的效果。89式步兵戰車和90式坦克都采用了這種裝置,裝甲防護能力薄弱的87式裝甲偵察車顯然更應該配備這種裝置。就87式裝甲偵察車來說,當與敵坦克遭遇時并不具備摧毀敵目標所需要的攻擊能力。
從這一意義上講,87式裝甲偵察車武器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反坦克能力。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缺乏浮渡能力。其涉水深只有1m,如果遇到稍深的大河流就難以通過。
除以上以外,雖然配備了斯塔里特顯示器,但是并沒配備熱成像儀、地面雷達和地面定位系統等設備。這不能不說是偵察車輛存在的問題。
87式裝甲偵察車的優點當然也有許多。
首先是低噪聲,這對執行偵察任務來說的確是個大優點。
其次是遠距離機動能力。遠距離機動時,履帶車輛必須由輸送車運輸,87式裝甲偵察車可依靠自身的力量到達目的地。這可謂是87式裝甲偵察車的最大特點。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這些也是輪式車輛的共同特點,并不是87式裝甲偵察車的突出特點。
(四)96式輪式裝甲車
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由小松制作所制造,到2000年時的裝備數量為131輛,每年的采購數量在30輛以上,這樣,到2010年時,96式的裝備數量超過73式和60式裝甲輸送車的總和,成為陸上自衛隊的主力裝甲輸送車。
1.總體布置
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的車體為全焊接單殼鋼裝甲結構,結構型式8×8,前4輪為轉向輪。車體的前方右側為駕駛員席,駕駛員席的上方安裝有彈出式艙門,艙門上安裝了3具潛望鏡。駕駛員席左側為發動機室,裝有水冷式四沖程、6缸360馬力柴油機。駕駛員席后方設置了車長席,并設有車長用指揮塔。指揮塔中安裝了6具潛望鏡。車長指揮塔上可安裝1挺M2型12.7mm重機槍或1具96式40mm榴彈發射器。車體后部為載員室,有8個座位,可以搭乘8名步兵,4名為一排,面對面而坐。座椅是每2個座位為一組。由于車內空間寬敞,最多時可以搭乘10名步兵。載員室的最前部,發動機室的左側正后方設有面向前的座席。該座席為步兵班長席,為了便于觀察,左側設有安裝防彈玻璃的小窗口。
載員室的兩側設置有5個25cm寬、15cm高的固定式防彈玻璃觀察窗,這些窗口可根據實際要求,在內部加裝防彈板。另外,載員室的上方設有4個可向外打開的帶扭簧的矩形艙門,必要時搭載步兵不但可以打開該艙門,探出半個身子進行射擊,而且步兵還可以通過護欄跳下車徒步作戰。另外,在車體上面的左右方各安裝了1組4聯裝煙幕彈發射器。
雖然96式輪式裝甲車的裝甲厚度沒有公開,但是根據車體重量和嵌入防彈玻璃的窗口可以推測出,車體正面裝甲約12mm,側面約8mm。也就是說,該車只具備防御炮彈破片和7.62mm機槍子彈襲擊的能力。
車體后部安裝1扇可開啟的可用作步兵上下車的跳板。后門由液壓操縱控制,在日本尚屬首次用到裝甲車上。后門上還開設1個向右開啟的小門。在駕駛員處和在車外均可控制后門開閉。
96式輪式裝甲車輛的最大速度為100km/h,最大行程為500km。
2.“H”型動力傳動系統
96式動力-傳動裝置。變速箱中帶液力變矩器,可以增大扭矩變化范圍。此外,還有副變速箱,使扭矩變化范圍更大。整個動力傳動系呈“H”形,因此,稱“H”型傳動。從變速箱輸出的動力,通過一根很粗的主軸及2對錐齒輪,傳遞到左右兩根傳動軸,再傳遞到后面的4個車輪。前4個車輪為轉向輪有的日本資料稱,前4個車輪僅為轉向輪,也就是說,整車為8×4結構。不過,從動力-傳送裝置圖來看,可以通過前加力,使前輪也成為驅動輪,從而成為8×8結構,經確認為8×8型式的可能性更大些。
96式輪式裝甲車輛的懸掛裝置是前部2軸為獨立懸掛式的雙橫臂懸掛。該懸掛方式是各個車輪有獨立的彈簧,與用于各種載客汽車上的為同一種式樣,但是,用于96式輪武裝甲輸送車的懸掛部件非常粗大結實。彈性元件為扭桿。另外,減震器露出車外。上下的雙橫臂大致等長,但形狀不同。大概是考慮到左右兩側有互換性。
車輪的內側具有外伸的盤式制動器。盤式制動器不但散熱性好,具有穩定的制動力,而且冷卻液循環好。盤式制動器多數使用油壓和氣壓,96式采用油壓式動力制動器。
采用“H”型傳動裝置可以有效使用車內空間,降低載員室底板距地的高度,降低整車高度,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另外,據說車的有效載重量為2t,因此,即使乘坐10名載員,也綽綽有余。
3.防彈輪胎
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采用徑向式小型輪胎。這種輪胎的優點是能夠緊密地接觸松軟的地面,在低速越野行駛時,通過中央輪胎壓力調節系統,可以調低輪胎的壓力,以此增大輪胎的接地面積,減小車輛的單位壓力,提高車輛的通過能力。
在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上,駕駛員席右側的控制面板上裝有中央輪胎壓力調節系統的壓力調節控制開關。駕駛員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就可以調節輪胎的壓力。幾乎所有的輪式裝甲戰斗車輛普遍采用防彈輪胎。現有的防彈輪胎大都是使用了強化側壁(內支撐)的多層輪胎,即使輪胎泄氣,側壁也可支撐整個車輛,使車輛能夠繼續行駛。但是,這種輪胎不適合在松軟地面上使用,因此,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采用徑向式防彈輪胎。徑向式防彈輪胎的結構特點是,在輪胎內側嵌入了金屬制或橡膠制的硬芯,即使輪胎中彈漏氣,輪胎內側的硬芯也能支撐車輛的重量,且然不能高速行駛,但是不會由于中彈而陷于不能行駛的境地。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使用了鋼制硬支撐的防彈輪胎,其規格為11.00×R20。
4.單一車載武器
96式輪式裝甲車的主要武器根據用途的不同,可以是96式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也可配置M2型12.7mm重機槍。
96式自動榴彈發射器是由豐和工業公司為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開發的,其發射方式為高低壓室式,因此,發射器身管較短。96式自動榴彈發射器夾緊裝置安裝在機架后部,按下中央的按鈕便可發射。發射速度為每分鐘250~350發,并可以進行單發與連發射擊的切換,由彈鏈供彈。40mm榴彈為大金工業公司制造的裝有破甲彈藥的榴彈,被稱為殺傷/反裝甲榴彈,具有穿透輕型裝甲車薄裝甲板的能力。
由于不需要精確射擊,所以使用的瞄準具并不是高級的光學瞄準具,榴彈發射器曾經使用了槍械上使用的表尺,表尺上的刻度為300~1500m,單位為100m。榴彈發射器全長975mm,槍身長為454mm,發射器全重為24.5kg。
96式自動榴彈發射器通常安裝在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的槍架上,必要時也可像重機槍那樣,放在地上用三腳架支撐著進行射擊。但是,該榴彈發射器發射時的后坐力很大,以致于降低命中率。殺傷/反裝甲榴彈的穿甲威力很大,能夠穿透50多毫米厚的鋼裝甲板和100多毫米厚的輕金屬裝甲板以及180多毫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M2型12.7毫米重機槍是著名的約翰·勃郎寧機槍,由住友重工業公司特許生產。雖然該重機槍的工作性能穩定,但是由于重量大,后坐力大,波及的區域廣,因此,不適用于地面三腳架射擊,但非常適合于車載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