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你需要體檢嗎

萌叔陪你體檢

我年輕時一直自覺身體狀況良好,偶爾感冒不吃藥也能扛過去,很少主動參加體檢。年前,有位老友被查出患有癌癥、不幸離世,讓人震驚之余又為之惋惜。雖然原來聽過不少類似的事情,但真的發生在自己身邊時,才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與脆弱。也就是從這件事以后,我才意識到健康和體檢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注意健康飲食和積極鍛煉,定期進行體檢,這樣即便是身體偶爾“鬧情緒”,也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自認健康不代表真的健康

很多人往往認為自己一向很健康,沒有必要進行體檢,尤其是年輕人,更加不重視體檢。事實真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嗎?沒有生病或者沒有出現不適就是真的健康嗎?

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負面積累,逐漸形成病變。很多人患病伊始,表面上身體很健康,自我感覺良好,而體內潛伏的致病因素正在發展變化之中,待出現癥狀再進行治療,常已延誤了時機。所以,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可及早發現潛在的致病危險因子、早期病灶,達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目的。

如今,來勢洶洶的環境污染,讓人透不過氣的工作壓力,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大大增加了人們患病的可能,如脂肪肝、高脂血癥、高血壓等疾病在年輕人中屢見不鮮。所以,即使是年輕人,也應該為身體健康、防治疾病早做打算。

按時進行健康體檢,是檢測自己健康與否的重要手段。定期進行體檢可做到“有病治病、無病預防”,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侵襲的機會。

健康小貼士:

世間美好的事物大多需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健康也不例外,積極主動才能獲得健康。定期體檢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利于我們主動出擊,盡早消除致病因子,遠離疾病困擾。

體檢是身體的一面鏡子

人們普遍缺乏主動體檢的意識,認為不體檢對身體、生活不會有什么影響。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很難通過自身的感覺來判斷身體內部的健康狀況,體檢就像是身體的一面鏡子,可以幫你發現潛在的疾病,并及時治療、調理。

有些人也知道體檢對人體有益,但覺得體檢是件麻煩事兒,總是抱著僥幸心理,認為疾病不會找上自己。我們常說“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也就是說生病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即便是身體再好的人,也不能完全避免疾病的困擾?;疾『蟛粌H治療起來更困難、花費的金錢更多,而且對身體損害更大,患者承受的痛苦也更多。醫學專家提醒,千萬不要等到自己生病后才想到體檢,平時要重視對自己健康的監測,將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體檢可預防疾病

身體猶如一部精密機器,任何機器都需要定期檢查以保障安全、高效運轉,我們的身體也需要這樣的“定期審查”或“年檢”,實現預防疾病的目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定期體檢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基本保障。

體檢有助糾正不良習慣

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環境等因素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同時體檢醫生會通過體檢報告提醒你應遠離的致病環境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健康小貼士:

亞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全球健康人群只占5%,而亞健康人群約占75%。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如果不及時調理,任其發展可能會轉為疾病。亞健康狀態在體檢時往往查不出疾病,但如果感覺一定時間內活力下降、身體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就應引起警惕。

三類人群不可怠慢體檢

體檢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十分必要,尤其是以下三類人群更要重視體檢。

白領一族——經常忽視職業傷害

長期以來,民眾形成了這樣的普遍意識:白領一族的工作環境優越、勞動強度較低,因此與農民、建筑工人、技術工人等人群相比較,他們的健康更有保障,患病率理應更低。事實是不是這樣呢?一份研究資料表明,4000多名31~60歲的白領,脂肪肝發病率高達12.9%,肥胖癥患病率達31.6%,高脂血癥患病率為12.8%,冠心病患病率為3.1%。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白領罹患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概率比整個人群的患病率還高,這是因為白領有快餐飲食、吃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這些不良習慣擾亂了身體正常的代謝,為脂肪肝和肥胖癥的發病提供了條件。如果每年做一次體檢,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有效阻止肝臟進一步纖維化和硬化,使肝臟免受損害。

此外,辦公室的電腦、空調、打印機、復印機日益成為白領的健康“殺手”,長期在各種高科技產品環繞的環境中工作容易損傷眼睛、呼吸系統以及造成免疫能力的下降。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身體出現的隱蔽問題,從而能有效預防多種疾病。

40歲以上的亞健康人群——身體在走下坡路

“四十不惑”,40歲的年紀正是家里的中流砥柱,但與青年人相比,過了40歲之后,罹患疾病的概率會陡然增高。隨著年齡的增長,55歲前后的人群中出現明顯疾病癥狀的比例越來越大。

亞健康狀態在步入中年以后變得明朗化,身體從健康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扒Ю镏?,潰于蟻穴”,肩負事業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萬不要小看亞健康狀態,否則易對身心造成危害。

已有慢性病的人——疾病如虎,體檢是籠

慢性病是指不構成傳染、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的疾病的總稱,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肺結核、類風濕關節炎等。慢性病雖不會馬上危及生命,但如果預防和治療不及時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體、生活和經濟負擔。

患有慢性病的人在科學治療下可以暫時使病情得到緩解,但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定期進行疾病的復診和檢查對于了解疾病的控制情況以及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下一步治療方案具有重大意義。比如,糖尿病患者至少應每個月做一次血糖檢查,同時檢查是否出現并發癥。

健康小貼士:

亞健康高發人群:

1.精神負擔過重的人

⒉腦力勞動繁重的人

⒊體力勞動負擔比較重的人

⒋人際關系緊張的人

⒌長期從事簡單、機械化工作的人(即缺少外界的溝通和刺激的人)

⒍壓力大的人

⒎生活無規律的人

⒏飲食不均衡、吸煙酗酒的人

走出體檢“誤區”

健康體檢作為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大眾的共識,但很多人對體檢在認識上卻存在著一些誤區,不利于體檢發揮好為健康“保駕護航”作用。

健康體檢,預防疾病

誤區一:沒有疾病不用查

自己感覺身體狀況良好,而為此拒絕體檢,是非常不恰當的做法。因為疾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并且很多疾病在早期無明顯癥狀,不易被察覺,待出現癥狀再進行治療,往往已延誤了時機。

誤區二:身體不好不敢查

這是典型的“鴕鳥心態”!我們只有主動做回自己身體的主人,正面應對疾病,努力調養好身體,才能使身心向健康的方面發展。

誤區三:以后再查也可以

有人認為體檢不是什么大事,手頭工作更要緊,這種心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工作沒了可以再找,錢沒了可以再掙,但健康沒了,是金錢和時間都換不回來的。

誤區四:挑著重點查查

對身體重要器官的檢查,如心、肺、肝、腎等,大多數人都非常重視,但對于身高、體重、腰圍、耳鼻喉科等這樣的“小科”很多人常抱有查不查無所謂的態度。其實,這些“小科”同樣不容忽視,比如最簡單的BMI(體重指數),卻是判斷代謝綜合征的重要指標。

誤區五:擔心輻射而不查

許多人體檢時回避做胸透、CT等檢查,這很可能錯過早期發現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的最佳時機。其實,X線檢查輻射劑量遠遠低于國際上規定的人體器官可接受的射線劑量標準,一年一兩次、一次幾十秒的X線檢查,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并不大。

誤區六:體檢不用年年查

有些人一次體檢正常后,好幾年都不去檢查。要知道人的健康會受到年齡、精神、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所以一次體檢結果并不具有長遠意義。

誤區七:發現問題不復查

體檢發現異常問題后,需要過3個月或6個月對異常項目做針對性檢查。如果沒有重視起來或因工作繁忙忽視了檢查,很可能延誤病情。

誤區八:體檢合格就是健康

常規的健康體檢是查體而不是查病。一些常見病確實可以被發現,但對于一些較復雜疾病的早期,常規的健康體檢可能就無法發現。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體檢合格就萬事大吉,認真實施體檢結論中醫生給您量身開出的健康處方才是正確做法。

健康小貼士:

過度體檢也不好。過度體檢不僅浪費時間,多花冤枉錢,更重要的是過度體檢還可能損害身體。比如年輕女性體檢者不應該過多地接觸放射線,否則會增加患乳腺癌的概率;有些項目檢查起來也很痛苦,比如胃鏡等。

有關體檢的Q&A

Q:體檢結果正常,可是過了3個月因身體異常住院,是否說明體檢無效?

A:一方面,體檢并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再精確的設備也有局限,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發現病灶。另一方面,大多數疾病都存在潛伏期,一些指標在檢查時未達到異常的標準,但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繼續發展出現病變。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體檢,定期監控仍是及早發現疾病的好方法。

Q:自身有某個疾病史,不想跟體檢醫生講,是否會影響體檢結果?

A:有些人平時就患有某種疾病,體檢時若不加說明,甚至當醫生問到時還隱瞞不報,這樣醫生很難判斷是體檢中查出的健康隱患,還是既往疾病。

Q:經常感覺腰酸背痛、容易疲倦乏力,是不是要去體檢查病因?

A:腰酸背痛、疲倦乏力等自覺癥狀并不能稱之為疾病,但也是身體發出的信號,最好去醫院做個體檢,了解有無器質性疾病。如果體檢結果正常,應從生活調理入手,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大的壓力,糾正不當的生活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容城县| 西青区| 左云县| 兴和县| 镇宁| 高淳县| 绍兴县| 麻阳| 罗城| 大连市| 勐海县| 乾安县| 腾冲县| 页游| 邢台市| 池州市| 忻州市| 桦甸市| 耿马| 葫芦岛市| 安丘市| 栾川县| 拉萨市| 墨玉县| 江达县| 桑植县| 丽水市| 和田县| 利川市| 长治县| 辽宁省| 汝城县| 汉沽区| 满洲里市| 肇东市| 武清区| 那曲县| 定襄县| 桐柏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