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便秘的易患人群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老年人、女性、兒童及術后患者是便秘的易患人群,我國便秘的患病率在3%~17%。
(一)老年人
便秘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研究發現,老年便秘者要比青壯年多2~3倍,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經常發生便秘(圖1-6),其中大約有半數老年人要依賴通便藥物,這主要與年老體衰、活動減少及體質發胖等有關。

圖1-6 老年人
(1)老年人的消化系統結構也發生改變,比如老年人膈肌、腹肌、肛提肌與結腸壁平滑肌收縮能力普遍下降,其排便動力較青壯年明顯下降。
(2)老年人的胃腸黏膜萎縮,分泌液減少,容易致糞便干燥而排出困難。
(3)老年人精神、神經系統功能減退,排便反射遲鈍。
(4)老年人的多病性,其全身性疾病及肛腸疾病可致便秘,且服用某些藥物也可導致便秘。
(5)老年人牙齒脫落,不喜吃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缺少膳食纖維,即缺少對腸壁的持續刺激,使腸蠕動減弱。
(6)老年人活動減少,腸蠕動普遍降低。
以上諸因素決定了老年人易患便秘。
(二)女性
研究表明,女性患便秘概率要明顯高于男性,男、女性別比例大約為1∶2.75。
女性便秘發生率高的原因除了全身因素之外,還與其生理因素和特殊的局部解剖結構等有關,例如女性骨盆寬大、生殖三角區肌肉筋膜薄弱等。
女性妊娠和分娩造成的損傷可導致直腸內脫垂和會陰下降,這類因素致使女性易于發生便秘。同時,雌激素持續減少,可能與頑固性便秘有一定的關系。根據臨床來看,女性孕期(圖1-7)、產育期及體質較胖、體質較弱者均容易出現便秘。

圖1-7 孕婦
(三)兒童
兒童便秘(圖1-8)的發生率也比較高,造成兒童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不良的排便習慣(如無法定時排便),精神因素,以及腸套疊、腸扭轉、腸道蛔蟲癥、肥胖、發熱、營養不良、脫肛、肛裂、直腸狹窄、巨結腸、肛門狹窄等疾病。

圖1-8 兒童
(四)手術后的患者
手術后患者也是便秘的易患人群,大多見于婦產科手術、骨科手術、腹部手術及肛腸疾病手術后的患者。因為手術后臥床,尤其是骨科手術患者需要長期制動,活動量減少,胃腸蠕動減少,加上臥床排便所需腹壓增加,易導致排便障礙,增加便秘的發生率。手術創傷也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例如肛腸疾病及會陰手術易致出口梗阻型便秘,而盆腔和胃腸手術可能使腸蠕動減弱,也容易出現便秘。此外,手術后患者飲食過于精細、量少,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不足,食物殘渣過少,胃腸功能恢復較慢,腸內容物不足等,也是易于引發便秘的原因。
(五)肥胖者
臨床表明,肥胖者與體重正常者相比更易發生便秘。肥胖者,特別是過度肥胖者,由于腹壁脂肪堆積,使腹壁過厚,直接影響腹肌收縮能力,造成排便動力不足而出現便秘。肥胖者由于腸系膜上大量脂肪沉積,使腸管蠕動能力減弱,從而容易發生便秘;因為腹腔及胸壁脂肪過多,腹壓升高,膈肌抬高使其運動受限,膈肌收縮性排便動力減弱而影響排便。同時,肥胖者盆腔肌肉的舒縮功能也受到限制而影響排便;或因活動困難,活動少,腸蠕動緩慢而發生便秘。另外,肥胖者多數愛吃大魚大肉等膏粱厚味,吃蔬菜、水果較少,造成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取量過少,也是肥胖人易發生便秘的一個重要因素。
(六)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
腦卒中、胃下垂、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心肌梗死等患者易出現便秘,其原因主要與缺乏排便動力、排便姿勢改變、缺乏運動、精神及飲食因素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