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章節架構

一 研究方法

作為一種離境的文學景觀,在臺馬華文學與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兩地的政經文教環境有著密切的依存關系,其研究必然是一項意蘊復雜的實踐性課題,對把握海外華文文學在中國大陸的生長具有啟發價值。本書站在馬華文學的立場考察在臺馬華文學,并將之定位為跨界的文學及文化現象,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就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文學文本分析,將結合扎實的外部研究,透析在臺馬華文學的跨界意義。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書將采用文獻分析、文本分析與話語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搜集可以應用的資料加以整理,設定問題意識、推估問題演進脈絡、建構合理答案。而本書所采用的文獻資料包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的相關著作、期刊資料、碩博士論文,特別是通過查閱20世紀9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深入文學發生的“現場”,掌握原始研究資料。

在臺馬華文學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其地理坐標位于北緯3度與北緯25度兩個緯度之間,因而,本書的研究也將循著時間與空間的向度梳理在臺馬華文學的歷史脈絡和地域美學。在時間的向度上,通過世代劃分的方式,厘清在臺馬華文學的代際系譜,在作家及文本選擇上側重于第二代及第三代作家。在空間的向度上,重視跨地域的方法,深入馬華文壇與臺灣文壇的文學生態,找尋在臺馬華文學另類美學的生成機制。

二 章節架構

本書共設六個部分。“緒論 走近在臺的馬華文學世界”,主要交代本書的選題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現狀及相關概念的界定,以明確研究展開的基本邏輯。“緒論”共分三節:第一節是“研究對象的確定與界定”,“留臺”、“旅臺”和“在臺”是學者常用的三個描述本書研究對象的術語,特別是“旅臺”,本節將著重分析這三個概念的基本內涵,并闡明本書采用“在臺”這一術語的原因;第二節是對在臺馬華文學研究現狀的回顧與評述,在此基礎上發現有待研究或挖掘的命題;第三節主要交代本書的研究方法及章節布局。

第一章“‘再華化’的生命旅程:在臺馬華作家的認同意識”,主要闡述在臺馬華文學的生成原因與在臺馬華作家的認同意識。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分析在臺馬華文學與馬來西亞的華教政策和中國臺灣當局的僑教政策之間的關系,及其背后的政治意識形態;第二節透過“僑生”這一符號,解讀在臺馬華作家身份的詭譎性;第三節通過不同代際作家對“內在中國與鄉土情懷”差別化認知,解讀在臺馬華作家認同意識的流變。

第二章“離境的文學傳統:代際系譜與臺灣的意義”,主要梳理在臺馬華文學半個世紀所形成的文學傳統并解析臺灣在其中所產生的文學意義。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將星座詩社與神州詩社歸結為第一代在臺馬華作家,因其主要靠結社介入臺灣文壇,本節在重點分析了這兩個詩社的文學主張與美學實踐;第二節將依靠文學獎崛起的李永平、張貴興、潘雨桐和商晚筠等統稱為第二代在臺馬華作家,他們主要的成就在小說領域,這一節通過文本分析的方法概括了以上四位作家的創作風格;第三節將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赴臺留學的林建國、黃錦樹、陳大為等列為第三代在臺馬華作家,這是創作與批評都卓有成績的一代,學院氣息很盛;在臺馬華文學“依附于”臺灣,并受其影響,本章第四節從臺灣場域、臺灣中介和臺灣經驗三個方面,探討臺灣之于在臺馬華文學的意義及產生的影響。

第三章“跨界的文學書寫:出走南洋與回望馬華”。在臺馬華文學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屢屢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斬獲各種文學大獎。以往的研究往往過多地關注在臺馬華文學的“馬華”特性,例如原鄉書寫與雨林書寫,本章將超越這一狹隘的研究視野,指出在臺馬華作家的文學書寫既有回望“馬華”的南洋情調,也有走出“南洋”的臺灣色彩。在這樣的思路下,本章共設三節:第一節指出當前的在臺馬華文學研究,存在不少誤讀,它在美學上應該是“馬來商標”與“臺灣條形碼”的結合;第二節分析在臺馬華文學中的“臺灣”書寫;第三節分析在臺馬華文學中的“南洋”書寫。

第四章“闡釋的焦慮:與身世有關的命運”。本章主要討論在臺馬華作家/學人的馬華文學論述,分析這些馬華文學論述對馬華文學產生的影響,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由在臺馬華作家/學人主導的數場馬華文學論爭,在馬華文學理論話語轉型過程中的意義。筆者認為,在臺馬華作家/學人的馬華文學論述是一種與“身世”有關的“命運”,他們的馬華身份決定了其言說馬華文學的方式和理由,在馬華文學和臺灣文學的論述場域中,在臺馬華作家/學人的馬華文學論述處于雙重邊緣的位置,這使他們的論述獨具一格,充滿理論張力。在臺馬華文學的吊詭位置決定了其歸屬的復雜性,它是應該寫入馬華文學史還是臺灣文學史?或者,都屬于還是都不屬于?再或者,是否應該書寫一部獨立的在臺馬華文學史,以辨正三者之間的勾連關系?在臺馬華作家已經改變了馬華文學史及臺灣文學史的固有視域,面對在臺馬華文學,原有的文學史模式/思路是否經得起考驗?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臺馬華作家掀起了一股重寫文學史(馬華及中國臺灣)的熱潮,他們的重寫文學史想象與實踐給我們提供了怎樣的啟示?這些疑惑已經困擾了在臺馬華文學研究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本章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提供重寫文學史的某種可行性。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梳理在臺學者的馬華文學論述之歷史脈絡;第二節解讀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臺學者主導的系列馬華文學論爭;第三節分析馬華在地學者與在臺學者之間的矛盾與誤會;第四節闡釋在臺學者尤其是黃錦樹與張錦忠兩人的重寫文學史論述;第五節分析當前的馬華文學史與臺灣文學史如何安頓在臺馬華文學。

最后一部分“結語 臺灣作為問題與方法”,總結本書主體部分的研究結論,并試圖指出未來在臺馬華文學的創作走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阳高县| 延吉市| 鄄城县| 来宾市| 开阳县| 灌南县| 雷山县| 南川市| 淮安市| 夏邑县| 吉安县| 赤水市| 高唐县| 子长县| 正宁县| 旌德县| 修水县| 韩城市| 宁德市| 开平市| 邹平县| 沾化县| 土默特左旗| 秦安县| 三都| 宣武区| 西充县| 韶关市| 左权县| 阳朔县| 大化| 新闻| 松阳县| 沈阳市| 徐闻县| 闻喜县| 进贤县| 甘南县| 丰镇市|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