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意識與邏輯:基于唯物史觀的解釋
- 胡瀟
- 595字
- 2018-11-08 19:58:49
一 現象描述
這種方法,由泰勒首開先河,把文化看作一個復雜的整體,逐一列舉各種文化現象,以此說明什么是文化。運用這種方法的不乏其人。美國新進化學派的主要代表懷特曾像泰勒一樣去界定過文化。他說:“在心理學及大部分社會學之外,存在著另外一類人類行為的決定因素。這就是傳統的風尚習俗、典章制度、工具、哲學、語言等等,這些我們統稱為文化。”我國學者梁漱溟也曾經用此方法界說過文化,他認為:“所謂文化不過是一個民族生活的種種方面。總括起來,不外三個方面:(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學、科學、藝術等是。文藝是偏重于感情的,哲學科學是偏重于理智的。(二)社會生活方面,我們對于周圍的人——家族、朋友、社會、國家、世界——之間的生活方法,都是屬于社會生活一方面,如社會組織、倫理習慣、政治制度及經濟關系是。(三)物質生活方面,如飲食起居種種享用,人類對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種是。”
這些表述,都是從羅列文化現象入手去說明文化。其長處是對文化的各方面、各因素有所分析,并給人以外觀的具體,使人易于明了而不玄惑。但它們停留于對文化概念外延的描述上,而對這一概念的內涵卻沒有概括出來,其抽象程度很低,未能深入揭示文化的本質。它們只是羅列了什么是文化,而沒有回答文化是什么,即沒有將個別上升為一般,不能給人一個把握文化內在本質的完整定義。故此,用這種樸素的列舉現象的方法,去界定文化科學的基始范疇,必然存在很大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