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框架與研究內容

一 研究框架

本書的研究思路,主要按以下脈絡思路展開:首先,通過動態貧困研究,分析經濟增長的減貧績效,初步認知貧困與非貧困群體在享受經濟發展成果上存在的差異性,認識到對于經濟增長的性質,即利富增長或利貧增長判斷的重要性。其次,通過計算利貧增長指數,對經濟增長的利貧程度作出判斷。之后,以現實中的職業階層視角研究經濟增長有利于哪些階層,深化利貧增長研究。通過趨同研究,把握不同群體之間收入差距的長期趨勢,進而研究收入增長影響因素。再之后,通過對收入增長影響因素分布的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的測度與分解,認識到不平等在利貧增長中的重要性。最后,根據上述實證研究,得出研究結論和相應的政策啟示。

具體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研究框架

二 研究內容

依據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本書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如下:

第一章,導論。主要在介紹研究背景基礎上,提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以及研究意義,并給出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框架,闡述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研究數據來源和數據處理作整體說明,進一步指出本書研究的可能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

第二章,相關理論與文獻綜述。主要就本研究的有關理論基礎進行文獻綜述,依據第一章提出的研究邏輯,對貧困理論、利貧增長理論、不平等理論和社會分層理論進行文獻綜述。其中貧困理論圍繞貧困的定義及其測度、貧困線的定義及其測度兩方面來進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給出本書的貧困線選擇。利貧增長是研究的核心,對這一理論闡述主要圍繞利貧增長的定義、利貧增長的測度與分解來進行。不平等理論的研究則為利貧或利群增長的影響因素公平性測度提供理論基礎,主要涉及不平等測度基本公理、不平等測度方法和不平等分解。社會分層理論主要介紹有關社會分層的方法,涉及職業分層、收入分層、消費分層和多元分層,目的在于為本書的階層劃分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章,中國動態貧困與收入轉移。對于貧困狀況的整體認知是利貧研究的基礎,通過對中國的貧困發生率、長期貧困與暫時性貧困狀況的分析,可以認識中國貧困狀況的趨勢與變動。通過入貧與返貧的深入分析,可以對貧困人口在脫貧后維持非貧困的能力狀況有一定認知。而從收入轉移角度對窮人在脫貧后在社會中經濟地位的分析,可以粗略地認識到窮人收入增長與富人收入增長的差異。

第四章,中國利貧增長測度與效應分解。本章在依據第二章中有關利貧增長測度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基于非匿名性方法,依據動態貧困線,對利貧增長指數和減貧等值增長率兩個指數進行了改造。并以此對全國利貧增長情況、城鄉利貧增長情況和省際利貧增長情況進行考察,對經濟增長是否利貧增長做出全國層面、城鄉層面和省際層面的判斷。在利貧增長測度基礎上,依據純經濟增長效應、收入分配效應和貧困線變動效應對利貧增長進行效應分解。

第五章,中國利群增長測度與效應分解。本章在回顧社會分層理論基礎上,借鑒第四章利貧增長測度及效應分解思路,依據職業分層,首先對1989—2009年中國各社會階層的收入增長情況進行分析。其次,通過構建利群增長率、群體增長曲線和利群增長指數,對中國經濟增長中各階層獲益程度進行分析,測度經濟增長的利群程度。借鑒貧困缺口比率的思路,構建群體收入缺口比率,并據此給出利群增長指數的計算方法。同時,遵循利貧增長效應的分解方法,將群體收入缺口比率變動分解為純經濟增長效應、收入分配效應和貧困線變動效應,進而按各階層分享經濟增長益處的程度進行層次劃分。

第六章,中國利貧增長與利群增長趨同。本章采取截面回歸方法和動態收入分布方法進行兩類對象收入的絕對β趨同研究。在絕對趨同的截面回歸方法上采用Barro簡約回歸方程,通過省際空間相關性檢驗決定是否考慮空間效應,在此基礎上,對貧困人口與非貧困人口之間、省際貧困人口之間、省際非貧困人口之間以及各階層之間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長率趨同進行研究。之后,依據收入分布動態學方法,研究省際窮人與富人的收入趨同以及不同社會階層的收入趨同。

第七章,基于面板分位數回歸利貧增長與利群增長影響因素研究。本章主要從家庭層面和個體層面對收入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影響因素的選擇主要以家庭財產、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自然資本因素為主。在計量模型上,鑒于截面回歸或協整分析對于收入水平影響因素的刻畫信息有限,本章轉而以面板分位數回歸和截面分位數回歸模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刻畫不同分位收入水平的影響因素的顯著性,二者的結合又能對時變性因素和非時變性因素的顯著性作出科學判斷。

第八章,中國利貧與利群增長差異影響因素的公平性。本章在第七章收入增長顯著性影響因素研究的基礎上,對于各種資本在貧困人口與非貧困人口以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分布狀況進行研究。通過對人力資本、政治資本、自然資本和醫療保障不公平程度的度量與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關資本的不公平程度,深化對社會不平等的內容認知。在不公平測度基礎上,進而對高等教育機會的公平性、進入政府或事業單位工作機會的公平性以及享受社會保障機會的公平性進行研究。

第九章,結論及政策啟示。本章從整體上總結全文的主要研究結論,在此基礎上,回歸利貧增長本意,結合不平等現實和機會不平等分析,闡述若干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山丹县| 贵定县| 丰都县| 夹江县| 车险| 黄浦区| 石狮市| 广昌县| 长寿区| 武威市| 马关县| 通州区| 安西县| 万源市| 堆龙德庆县| 嘉兴市| 阳泉市| 肇庆市| 建宁县| 栾城县| 九江县| 黎城县| 黔西县| 桦川县| 孟村| 灌阳县| 灵璧县| 德钦县| 寻甸| 佛冈县| 涟源市| 德令哈市| 滨海县| 光山县| 聂荣县| 宣汉县| 汶川县| 皋兰县| 建平县|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