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與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經濟新常態的視角
- 邵慰
- 759字
- 2018-11-08 19:41:04
第四節 面板數據計量分析
被解釋變量:工業產值(CC)
解釋變量:總資產(ZC)、從業人數(RS)、R&D經費支出(YF)、外商直接投資(FDI)、能源消耗(NH)
首先建立隨機效應模型,得出計量結果(見表2-7)。根據計量的結果,對計量模型做進一步分析。
表2-7 動態面板數據的計量結果


第一,從業人數和外商直接投資不顯著。從業人數和被解釋變量即裝備制造業的總產出之間并不顯著表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出水平與就業人數關系不大。裝備制造業作為資本密集型企業,勞動力投入并不能給競爭力的提高帶來大的幫助。所以中國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對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影響不大。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產出水平影響也不大。這和我國企業行業的情況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大部分的國民經濟行業,外商直接投資都會顯著地帶來產出水平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但是裝備制造業的影響卻不大。這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技術實行保密,未將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到中國,還是把中國當作是加工制造基地。
第二,總資產、能源消耗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總資產規模對裝備制造業產出的影響較大,總資產規模越大,產出也越大,表明裝備制造業行業存在顯著的規模經濟特點,規模越大,經濟性就表現越明顯。而能耗越大,產出越大,表明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目前的技術水平尚處于較低的層次,產出主要依靠能耗完成,在全國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裝備制造業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能耗標準。
第三,R&D經費支出在10%顯著性水平下顯著。R&D經費投入越大,產出水平越高,這表明中國裝備制造業需要進一步加大R&D的投入。但是,10%的顯著性水平表明R&D經費的使用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有隨機效應模型之后,還要進行豪斯曼檢驗,檢驗是否需要建立固定效應模型(見表2-8)。檢驗結果顯示,p值為0.0005,拒絕了隨機誤差項和解釋變量不相關原假設,所以應建立隨機效應模型。
表2-8 豪斯曼檢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