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及規律性研究
- 趙智奎等
- 6406字
- 2018-11-08 19:30:22
第三節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對外傳播
中國共產黨不僅善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并創造性地把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提升,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而且,中國共產黨從來不隱瞞自己的理論觀點,相反總是盡可能地把自己的理論主張和核心政治理念對外宣傳,在擴大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同時,對人類文明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作出自己的貢獻。過去,人們在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時,對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闡釋的問題很少涉及,我們在此專門論述。
一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公開傳播自己的理論主張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也是如此,從來就沒有隱瞞自己的觀點,更不封閉自己的主張。相反,總是創造條件主動讓世界了解自己,宣傳、解釋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核心政治理念,維護和發展國家民族的利益,并以和平友善的態度去影響和感染世界,尤其是在自身發展的關鍵時期。
從成立那一天起,中國共產黨就公開宣布自己的理論主張、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指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高高打出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并明確表示堅決捍衛這面旗幟,“主義之爭,出于不得不爭,所爭者主義,非私人也。”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的第一個綱領中,旗幟鮮明地宣稱要“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消除“社會階級區分”,從而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1936年,中國共產黨人剛到陜北不久,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做了兩件值得記憶的事情。一是編寫《紅軍長征記》。紅一方面軍剛到陜北安頓下來,毛澤東就指示楊尚昆成立編寫關于紅軍長征文稿的編委會,二人一同向參加長征的同志發出信函:因進行國際宣傳及在國內國外進行募捐,需要出版《長征記》。他還向各部隊發出電報,號召各首長并動員與組織師團干部撰寫有關長征的文稿,并強調這件事情“事關重要,切勿忽視。”一大批參加紅軍長征的革命家和紅軍戰士,記述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經歷,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主張。二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熱情接受美國記者斯諾的采訪,詳細介紹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戰爭、民族統一戰線等重要主張,通過他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觀點。斯諾在采訪后創作的《西行漫記》一時之間風靡世界,中國和世界人民以極大的興趣客觀公正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理念。許多熱血青年,就是受到這本書中介紹的中國共產黨的感人事跡和政治主張的感染,沖破重重阻力來到延安參加革命的。可見,對外宣傳、介紹和闡釋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核心理念何等重要。
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歷史中,多次同國外記者進行談話,把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理論觀點向世界傳播。在革命戰爭時期,他多次接受外國記者采訪,把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社會性質、中國主要矛盾、中國革命的對象和任務、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民主聯合政府等觀點,通過外國記者向全世界公開。例如,他關于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就是通過美國記者路易·斯特朗向世界公開發布的。新中國成立后,他同各國政要、理論家等廣泛接觸,大力宣傳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觀點。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對當時世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給許多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以很好的參考。
鄧小平在領導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論觀點和政治主張,首先就是在同外國政要、來賓和記者的談話中公開的。《鄧小平文選》第3卷記述了他從1982年9月到1992年2月間的重要著作119篇,其中73篇都是同國外政要或其他來賓的談話,占全部篇目的61%強。諸如小康社會、翻兩番、一國兩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重大觀點,都是同外賓的談話中首次公開闡述或詳細介紹的。即便是在1989年政治風波之后,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口所謂的民主人權等問題對中國制裁之時,他也在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理念方面不讓步,并通過外賓對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例如,1989年11月23日,他在同坦桑尼亞革命黨主席尼雷爾談話時,公開批判西方資產階級的人權觀,闡明中國共產黨的人權觀,他明確指出,西方人制裁中國,“他們有什么資格!誰給他們的權力!真正說起來,國權比人權重要得多。……他們那一套人權、自由、民主,是維護恃強凌弱的強國、富國的利益,維護霸權主義者、強權主義者利益的。”同年12月10日,在會見美國政要時,他毫不退讓地聲明,中國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走自己的路,“美國的制度中國不能搬”。1990年7月,在同加拿大政要談話時直接明了地告訴西方人,“第一,他們沒有資格制裁中國;第二,實踐證明中國有抵抗制裁的能力”;“中國永遠不允許別國干涉內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絕不會因別國干涉而加以改變。
歷史告訴人們,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通過主動宣傳和闡釋自己的基本理論主張和核心政治理念,客觀公正地向世界介紹自己,擴大了自己的世界性影響,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核心利益,也為世界人民提供了思想智慧和政策參考,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發展,對一些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和指導。
二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能夠而且需要走向世界
馬克思主義是在充分吸收人類文明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創立的,是全世界工人階級的世界觀和全人類性的科學真理體系,科學社會主義是全世界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解放和發展自己的行動指南,是世界性的理論,必然要在全世界得到傳播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致力于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實現了兩次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結果,一方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另一方面包含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征,是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不是在個別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個體系,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它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不僅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世界馬克思主義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點早已經得到了歷史和實踐的證明。時至今日,國際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幾乎沒有不談毛澤東思想的;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也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重要的理論參考甚至作為指導思想寫進自己的黨章。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個重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科學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具體形態。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我們正在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基本經濟制度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在分配制度上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在政治制度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主張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文化制度上力求極大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實現人的精神高度發達,在政黨制度上堅持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即共產黨領導,這些都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它又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和當代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和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奮斗建立起來的,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基礎上開拓前進的,是在吸收包括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發展進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充分吸收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反映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同時也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個民族的各種制度的優秀文明成果,體現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基本趨勢,反映人類共同的理想愿望和價值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包含著豐富的世界性內涵,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既需要在世界上進行宣傳解釋,也能夠為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所了解。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上闊步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日益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年來,國外的一些學者和政要,越來越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談論“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夢”、“中國經驗”、“中國獨特性”。在這些關注中,除了一些敵對勢力的惡意攻擊之外,還有很多人因為不了解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尤其是不了解中國人民基于自身特點而開辟的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從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產生了誤解。一些西方學者,包括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把當今中國說成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把中國模式說成是“國家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專制政治、文化控制的混合物。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這些情況告訴我們,中國的思想理論界必須要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政治責任,全面、客觀、公正、準確地向世界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讓世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破除對中國的誤解,讓那些惡意歪曲中國的論調不攻自破,對那些給中國制造麻煩的國家進行有力回擊,同時也更好地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良性影響。
三 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對外宣傳闡釋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宣傳闡釋中國特色,就是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習近平的講話給當代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任務,這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理論自覺性對外闡釋宣傳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和理論,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更好地在世界上得到人們的正確認識,并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當今中國文化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一些無法回避的困難,這尤其體現在中國同西方發達國家在文化國際化發展方面的一系列不對稱上。首先,發展時間上的不對稱。中國文化真正走上國際化發展之路,只有短短30多年時間,當中國文化開始謀求國際化發展之時,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國際化發展已經走向成熟,在創作、發行、市場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體系,而我國文化相關方面的制度法律體系都不健全,這就使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文化國際化發展方面形成了夕陽與朝陽的不對稱。其次,文化資源上的不對稱。在當今世界的文化資源控制方面,發達國家一般控制著文化的傳播工具和宣傳途徑,特別是他們在國際互聯網方面具有全面的控制權,這就使得我國的思想文化要想在世界上站得住,就必須和這些西方發達國家所操控的媒介進行合作,而這種合作當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再次,文化規則上的不對稱。在國際文化規則的制定和解釋方面,發達國家一般具有主動權,我國往往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標準和適應要求,如何處理利用規則和堅守立場的關系成為對當今中國對外宣傳的重大考驗。最后,社會制度上的不對稱。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社會制度上不同,意識形態方向不同,這就使我國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遭遇更多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方面的阻力。一般性的文化傳播尚且遭遇如此多的困難和阻力,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對外宣傳更是如此。為此,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界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著力提升文化自覺和政治責任意識,增強對外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能力。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要求的,“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提升文化擔當意識,增強對外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覺和政治責任。客觀公正地向世界介紹和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全面準確地對外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理論工作者,應該不斷提升理論自覺,切實增強責任意識,真正做到在對外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面有責、負責、盡責,向世界說清楚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發展經驗,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集中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理念和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糾正國外學者和媒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誤解,樹立當代中國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增強當代中國思想理論的文化軟實力。
確立文化標準權意識,增強對外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立自主性。長期以來,某些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掌控著國際文化傳播的解釋權,總是把自己的核心政治理念作為“通用標準”,審視評判別國的思想理論和政治理念。聲稱只有他們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才是最優秀的,只有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才是普世價值,其他國家必須服從西方的意識形態和文明模式才是合理的,如果哪個國家堅守了自己的特殊發展道路和意識形態,就被指認為“不人道”、“踐踏人權”、“限制自由”、“政治專制”等。基于這種現實情況,中國的思想理論界在對外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借船出海”,借助、承認和接受西方文化標準中的合理性內容,擴大進入世界文化空間的機會;另一方面要“造船出海”,打造和堅守自己的思想文化標準,堅守對外宣傳的政治底線和獨立自主性,切實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政治理念、客觀真理的要求、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中國的國家利益和人民意愿,完整準確地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內涵,決不能為了進入西方文化領域而放棄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曲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完整內涵。
建構獨立的學術話語體系,增強對外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資質。標準只是規定了原則性的要求,而要真正把核心政治理念傳播出去,必須借助于一定的載體,這些載體之一就是中國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核心政治理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無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和社會制度特征,為了更好地在國際上傳播這個理論,我們必須適應當今世界意識形態學術化的趨勢,盡可能不以剛性的政治話語而采用中性的學術話語來傳播,以擴大它的受眾面。為此,中國思想文化界應該在堅持文化標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和吸收中華文化中積淀著的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從中汲取豐厚的文化滋養,形成對外宣傳的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同時,認真研究和適應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充分吸收借鑒各種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擴大對外宣傳闡釋的世界性視野。以此為基礎,構建反映世界文明發展趨勢、具有中國文化特色、體現理論發展規律的學術話語體系,深入總結和釋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和實踐經驗,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當代中國核心政治理念的范疇體系、概念系統和理論架構,在打破學術話語依賴和標準控制的同時,提升當代中國的理論解釋力,提高對外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能力和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