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孔子詩論》對《詩經》的認識

十年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出版,這是新近發現的一批戰國竹簡文獻,其中收有一篇非常重要的孔門論詩文獻——《孔子詩論》。這篇文獻現有完、殘簡29支,共約1006字。因為這篇簡文連綴拼合有很大的難度,許多學者都參與了拼合整理,因而有若干不同的版本。我因為當時正研究經學,覺得這篇簡文對詩經學非常重要,所以花了極大的功夫參與研究。我自己也作出一個文本,這個文本吸收了許多學者的重要意見,加上我自己的原創,應該說是當時最好的文本之一,后來被美國學術刊物翻譯成英文發表。據我所知,這也是中國學者關于《孔子詩論》整理研究唯一被譯成英文的文本。

幾年前我在岳麓書院開《孔子詩論》課,講了一個學期,我也發表過許多篇相關的文章,這里不想重復,也不擬多講。這里只想談兩點新的認識。

第一,《孔子詩論》幫助我們確認《詩經》到底分為幾個部分。傳統的意見認為,《詩經》分為三大部分:風(十五國風)、雅(小雅、大雅)、頌(周頌、魯頌、商頌)。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但宋代程大昌作《詩論》十七篇,專門論述《詩經》原本分為南、雅、頌三大部分,他認為《詩經》中的“周南”和“召南”的“南”字,不是表示地域和方位,而是表示一種“樂”名,南和雅、頌一樣,都是樂名。其他十三國詩,不入樂,也無“國風”之名。“國風”之名是漢儒起的。這就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不過傳統儒者并不依從程大昌的說法。到了近代,梁啟超提出《詩經》應分為南、風、雅、頌四大部分,其說暗襲程大昌的說法,而又有許多新的論證,文章寫得非常雄辯。一些學者看了他的文章,在認識上發生了動搖,比如蔣伯潛、蔣祖詒父子合著的《經與經學》一書就采用了他的說法。那么,《詩經》到底分為哪幾部分呢?讀了《孔子詩論》,我們就有了答案。我們不妨錄下其中一段:

 

《頌》,旉德也,多言后。其樂安而遲,其歌紳而藐,其思深而遠,至矣!《大夏(雅)》,盛德也,多言□□□□□□□□□□,【矣!《小夏(雅)》,德】也,多言難而怨懟者也,衰矣!小矣!《邦風》,其內(入)物也博,觀人俗焉,大僉(驗)材(在)焉。其言文,其聲善。

 

《孔子詩論》明確將《詩經》分為風、雅(小雅、大雅)、頌三大部分,那時不稱《國風》,而稱《邦風》,那是因為古來原本稱《邦風》,漢以后因為犯了漢高祖劉邦的名諱,才改為《國風》的。所以今天,我們可以不受程大昌、梁啟超的困擾,很有把握地說:《詩經》分為風、雅(小雅、大雅)、頌三大部分。這雖說是一個常識,但它是一個正確的常識。由于人們喜愛標新立異,許多時候要維護一個正確的常識意見,也很不容易。

第二,孔子的解《詩》態度。漢儒所塑造的孔子的形象是一位通天教主,張口就是道德教化,好像孔子出生的使命就是來教訓人的。但我們在《孔子詩論》中所見到的孔子并不是這樣,而是顯示一種謙恭的學習、研究《詩經》的態度。我們不妨再錄一段于下: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祗初之詩,民性固然,見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見歌也,則以绤之故也。后稷之見貴也,則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廟之敬,民性固然,甚貴其人,必敬其位,悅其人,必好其所為,惡其人者亦然。【吾以《木瓜》得】幣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隱志必有以揄也。其言有所載而后納,或前之而后交,人不可干也。見本書附錄。

 

這段話比較晦澀,將它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孔子說:我從《葛覃》的詩中得到崇敬本初的詩意,人們的性情就是如此,看到了織物的華美,一定會去了解織物的原料。葛草之所以被歌詠,是因為和绤織物的緣故。后稷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為(他的后人)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德行。我從《甘棠》的詩中得到宗廟之敬的道理,人們的性情就是如此,如果特別尊重那個人,必然敬重他曾經停留的位置。喜歡那個人,一定也喜歡那人所有的作為。(反過來),厭惡那個人也是這樣(一定厭惡那人所有的作為)。(我從《木瓜》的詩中)得到幣帛之禮不可去除的道理。人們的性情就是如此,他們內心的意愿必須有表達的方式。他希望結交的心意要先有禮物的承載傳達而后再去拜見。或直接前去拜見而后送上禮物。總之,與人結交是不可沒有禮物的。

孔子通過學習《詩經》來重新認識民眾的習俗和性情,以便調整自己的處事方式。我們從這些話中看到了一個敏而好學、通達事理、平易近人的孔子。這與《毛詩序》將《詩經》篇篇都看作“美某人”“刺某人”的認知方式大相徑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麻阳| 宁津县| 钟祥市| 龙陵县| 积石山| 门头沟区| 正蓝旗| 茂名市| 上思县| 禄劝| 安康市| 常德市| 商水县| 和林格尔县| 西丰县| 竹山县| 旬邑县| 仁布县| 崇义县| 迭部县| 长岛县| 永安市| 三河市| 桐乡市| 邮箱| 盖州市| 德钦县| 富锦市| 屏山县| 澜沧| 杭州市| 衡东县| 搜索| 鹿泉市| 巫溪县| 尼勒克县| 兴业县| 堆龙德庆县| 南昌市|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