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拜謁

為了實現科舉與仕途的理想,士人付出各種艱辛的努力,反映到交游上,積極拜謁名公巨卿即為重要形式之一。以往對于宋代士人交游的研究,多從屬于人物或家族個案的范疇,而對于士人的拜謁活動,尚未有專門的探討。

拜謁這一現象在各個朝代都比較常見,但在北宋這一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自有其特殊情形。諸如當時的科舉、薦舉等制度的規定與變遷,無不構成士人拜謁現象背后的深層動因,并對士人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對于相關的制度,學界有過不少精深的研究,本章不擬過多闡釋,而是將這些制度作為背景,藉以深入探討士人的拜謁活動。

地方社會也有這類活動,但都城東京的士人最為集中,拜謁活動也更為活躍。以東京為例來研究,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東京有別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不僅是城池的堅固、宮闕的壯麗,更在于其政治、文化功能所凝聚、伴生的優勢資源。作為科舉考試和官員調集的場所,東京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各個階層的士人,他們有著情形各異的出身、經歷等社會背景。緣于科舉考試,舉子在進京之后向知舉官等相關人員行卷。東京薈萃著名宗宿儒,不少地方士子為了拜謁名師、問道求學,不辭勞苦遠道京城。這里也聚居著高官顯宦,一些中下級官員為求得舉狀,前往他們宅中干謁。這些都是東京有別于地方、比較突出的社會現象。

從拜謁活動的動機來看,其具體情形又很復雜。李覯在《上江職方書》中曾一語道破士人游謁于權貴之門的各種動機:


覯伏以新進俗儒,樂游貴富之門者,莫不有求也。或崇飾紙筆以希稱譽,或邀結勢援以干薦舉,或丐祿粟之余以免困餓,或借威柄之末以欺愚弱。李覯:《李覯集》卷27《上江職方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97頁。


李覯這個概括可謂言簡意賅,其中的“崇飾紙筆以希稱譽”和“邀結勢援以干薦舉”兩種情形最能體現士人群體的特征,本章即著重對此予以探討。具體而言,又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情形:宋初的舉子為了進士及第而向知舉官等人行卷;士子向名宗宿儒投贄拜謁,以求師問學或博得延譽;中下層官員為了轉官、升遷而奔走權貴之門。以這些拜謁為機緣,分別生成了三種門生關系:知舉官與及第進士之間的座主門生、學問師承上的恩師門生以及薦舉中的舉主門生。

本章雖然論及各類士人群體,既有尚未入仕的舉子,又包括全體文官;但并非全面討論士人社會的所有問題,而是集中討論士人的幾種拜謁活動。透過“拜謁”這一視角,既關聯到以各種門生關系為紐帶的社會網絡,又涉及當時的政治制度、世態人情等諸多層面,有助于我們更為立體、深刻地洞察北宋東京士人社會的某些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本溪市| 自治县| 宁波市| 策勒县| 资源县| 永昌县| 奉新县| 馆陶县| 确山县| 英吉沙县| 昭平县| 平乡县| 灵石县| 北海市| 青河县| 华池县| 岳普湖县| 大同市| 榆中县| 聂拉木县| 搜索| 昆明市| 疏附县| 涟源市| 太湖县| 社会| 武山县| 拜泉县| 改则县| 高淳县| 武城县| 江陵县| 灵璧县| 岱山县| 漾濞| 长岭县| 万全县| 莱芜市| 莒南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