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日本海軍的近代化

伴隨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陸海軍的實力也不斷加強,其對外擴張的野心也急劇膨脹。日本侵略中國臺灣、吞并琉球、覬覦朝鮮半島導致與中、俄的矛盾日益突出。1882年在朝鮮的發生的“壬午事變”是日本同中國矛盾激化的公開宣示,隨之日本便將中國視為第一假想敵。

從海軍力量對比來看,1890年清國的海軍實力排名超過日本,鐵甲艦、非鐵甲艦以及魚雷艇的噸數在數量上都優于日本。日本政府為對抗清朝海軍,1883年2月通過了總額為2400萬日元以八年為期的軍備擴張案,計劃建造包括大型軍艦5艘、中小型12艘、魚雷炮艦12艘在內的合計32艘的軍艦,1886年發行海軍公債1700萬日元,通過了用三年建造包括一等鐵甲艦在內的各類艦只54艘,合計66300噸的軍備擴張案。小山弘健、淺田光輝:《日本帝國主義史》(上卷),東京:新泉社1985年版,第36—37頁。為了能戰勝北洋艦隊,日本海軍省1884年頒布了《艦隊編制》,將艦隊分為常備艦隊與警備艦隊,并于1894年7月按照戰時編制首次組成聯合艦隊。

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日本迫使中國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中國支付的巨額賠償金,成為日本繼續擴軍的資金保障,在中國賠付的總計相當于3.65億日元的巨款之中,從1896年開始的七年間有34.1%(1.25億日元)被用于海軍軍費,海軍計劃7年間建造大小艦艇39艘,這是海軍在甲午戰爭之后的第一期擴張,加上陸軍軍費所占的15.6%(0.56億日元),合計有50%的賠款被用來擴充軍備。海軍隨后又提出了從1896年開始的10年間增建包括4艘裝甲艦在內的各種艦船584艘,所需經費2.13億日元的計劃案,并獲得通過。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8大本営·陸軍部1),朝雲新聞社1966—1980年版,第53頁。此后1897年通過對俄軍備第二期軍備擴張計劃。1902年,由山本權兵衛海軍大臣提議對俄軍備第三期擴張計劃,也在1903年獲得通過。

甲午戰爭后,日本一躍成為亞洲的強國。日本獲得的大量戰爭賠款,進一步激起其國內擴充軍備的狂熱,而對俄開戰的輿論也開始甚囂塵上。同時,俄國也增加了在遠東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加強防御,擴大其在朝鮮和中國的侵略成果,日俄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國干涉還遼讓日本在“臥薪嘗膽”的口號下開始了十年的海軍擴張計劃。1896年軍費所占總預算的比重為48.2%,1898年所占的比重已達到49.1%,1900年所占的比重為36.7%小林丑三郎、北崎進:《明治大政財政史》,巖松堂書店1927年版,第179—181頁。。在此期間建造了109艘軍艦,總噸位超過了二十萬噸,海軍人員的規模從15100人增至40800人。全新的艦隊中有的戰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之一。在此期間,三菱等公司也開始自行建造艦艇(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許多民眾商船也被軍方征用)。日本海軍也開始組建了潛艇部隊,1904年,日本海軍從通用動力電船公司購買的五艘潛水艇運抵橫須賀海軍工廠,次年年底組裝完畢并投入了使用。

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翌年5月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率領艦隊將從波羅的海駛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擊沉2/3,正是由于這場日本海海戰的大勝,加速了日俄戰爭的結束。日俄最終于1905年9月5日簽訂《樸茨茅斯和約》。俄國將在朝鮮與中國東北的利益拱手讓給日本,日本躋身強國之列。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日本成為世界海洋軍事大國。由于聯合艦隊在日俄海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使得聯合艦隊在日本海軍中的地位驟然上升,并成為一種最高戰斗實力的體現。從此在日本海軍中形成了艦隊第一主義的風尚。此外,兩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還使日本海軍中出現“大炮巨艦”主義,篤信堅船利炮才是海戰中制勝的最關鍵因素,篤信海權來自艦隊決勝于海上,這種思想被尊奉到“二戰”結束。

日俄戰爭結束后,俄國退出了在太平洋上的角逐。此后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日增,日美矛盾逐漸加深。日本政府很快調整了國防方針。1906年12月日本天皇下令參謀總長奧保鞏、海軍軍令部長東鄉平八郎等協同制定日本帝國國防方針。1907年2月,兩人將《帝國國防方針》《國防所需兵力》《用兵綱領》三份文件上奏天皇,并獲天皇批準。

《帝國國防方針》的要點是:假想敵國一是俄國,美、德、法次之;陸軍編制保持25個師團,兵役年限為17年;海軍須建成“八·八艦隊”,即兩萬噸級戰艦8艘,1.8萬噸級裝甲艦8艘。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91大本営·海軍部聯合艦隊1),朝雲新聞社1966—1980年版,第115—118頁。該國防方針雖然將俄國設定為第一假想敵國,但這是陸軍的意思,海軍的第一假想敵為美國。因陸海軍所確定的假想敵國不同,故而致使陸海軍在擴軍上出現意見分歧和對立。

“八·八艦隊”計劃是日本海軍開始建設大艦隊的第一步。目的是讓日本海軍擁有一支最精銳的艦隊,使主要假想敵國在遠東不敢發動戰爭,為此至少要有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這兩種戰艦各8艘,此外還必須擁有巡洋艦和大小驅逐艦若干艘,以此作為海軍第一線艦隊。

這期間,日本海洋軍事戰略在理論上主要是受馬漢的海權論的影響。佐藤鐵太郎(1866—1942)、秋山真之(1868—1918)等人是馬漢海權理論在日本的代表人和傳播者。

佐藤與秋山二人認為日本艦隊應該采取“漸減迎擊戰略”,其基本主張是,由于美國艦隊過于強大,倘若發生美日之間的戰爭,在美國進攻日本之初,日本應該選擇用輔助兵力或魚雷等其他阻擊手段避其鋒芒,消耗美國艦隊的實力,擇機選擇兩國主力艦隊的決戰。這一戰略深深影響了后來日本海軍的實踐。從1907年起,尤其是《華盛頓條約》之后,日本海軍傾心于漸減作戰構想的完善,以漸減戰略為指導的漸減作戰模式成為日本海軍的法寶。但是,這一戰略卻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效。漸減戰略和該戰略指導下的漸減迎擊作戰對太平洋戰爭的進程和最終勝負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漸減戰略指導下,日本海軍在軍備和戰術上片面發展,成為一支畸形的艦隊,這也成為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尤溪县| 岳池县| 岳阳县| 安西县| 精河县| 南皮县| 东港市| 崇明县| 泰和县| 临汾市| 肃宁县| 高碑店市| 嘉禾县| 保山市| 礼泉县| 南雄市| 突泉县| 民勤县| 临高县| 安陆市| 桐庐县| 大埔区| 沐川县| 五河县| 遵义县| 阜南县| 普兰县| 长垣县| 于都县| 板桥市| 茶陵县| 洛浦县| 临邑县| 城市| 龙里县| 湘乡市| 浦北县| 葵青区| 黄浦区|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