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海魂國殤:民國時期的中國海軍作者名: 肖璞韜本章字數: 2287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7:19:19
序一


描寫中國海軍的書,多了去了。尤其近幾年,中國海軍再度復興,海軍題材大熱。我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文章和影視作品,隨著我國對軍事題材的逐步解密,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在題材選取和形象塑造中更加真實、自信。由此,我感覺現代中國對海軍的熱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相信,占地球百分之七十面積的海洋,是人類在未來世紀展現自己無限廣闊的領域。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在我們出版的大量圖書和影視作品中,題材大多比較集中,要么往前回溯鄭和下西洋前后,要么重溫甲午之戰,要么介紹中國現代海軍。而在中國近代有過重要作用的民國海軍,卻始終是個被忽視的空白。因此,導致我們至今沒有一部可以徹底體現那個時代、那些英雄的力作。依我看,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英雄人物,作為說書人,有責任把他們的事跡更多地傳播給后人。
近日讀肖璞韜創作的長篇評書《海魂國殤》,不看則已,越看越讓人欲罷不能。這確實是一部好看、耐看,而且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更重要的是,它填補了中國海軍研究一段空白的歷史。
這本書之所以好看,首先是這部書的歷史性。肖璞韜在這部評書的創作中,時間條理清晰,情節銜接合理,表現出他對民國海軍編年史的系統研究和把握。每次我們師徒談論這段歷史的時候,他都能夠繪聲繪色地說上好一陣,而且在這些談論中,他都充滿了對這段歷史的自我思考。肖璞韜也跟我說過,他十分喜愛中國海軍。這個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創作,似乎找到了一種人們忽略的海軍之魂。
作者在運用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形式的同時,也融入了不少現代因素,讓這部書有了更多的時代印記。由于海軍,尤其是近現代海軍艦船,在技術上頗為現代,而且在打斗交鋒的時候,也和傳統評書十分不同,但作者把其掌握的古典小說和現代知識有機結合,并運用這種獨特的風格,書寫出民國海軍近三十年的歷史。同時還把民國海軍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沉重,卻不乏對中國海軍的希望。另外,肖璞韜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自己創作的詩詞,讓這部書頗有評書的味道。
《海魂國殤》的最可貴之處,是作者對眾多事件的處理,運用精巧的排布,烘托出各種人物性格的獨特色彩。
肖璞韜曾經跟我講,民國海軍主要分為四個系:中央、東北、廣東、電雷,每個系都是相對獨立的一段歷史,而且中間還有互相穿插的情節,十分散亂。面對如此多和亂的材料,肖璞韜處理得多而不亂,紛而不繁,寥寥四十萬字,將廟街事件、南下護法、經營閩廈、發展海軍、大戰蘇聯、嶗山事變、守衛廣東、抗日戰爭等這些民國海軍的著名事件,盡收其中。關于四家海軍的傳奇,作者將其穿插于各個史實中,讀來令人不忍掩卷。因此,可以說這是一部歷史上可信、人物形象上真實、情節上值得品味的經典。
另外,我平常和肖璞韜談論評書的時候,發現這個年輕人對歷史有著比較高的熱情,但在人物創作方面,還稍顯平淡。可在這部書中,肖璞韜對人物性格、動作、語言的把握上,改掉了這些平淡。整部書的人物形象相當突出,每個人物都有著他獨特的性格:陳紹寬軸,但他對于發展海軍,有著獨到的眼光;陳季良正,但他過于看重甲午之恥,成為掩蓋自己智慧的負擔;沈鴻烈見識超人,但對于部下的管理缺乏章法;陳策容易情緒化,每遇大事卻不糊涂,在處理事情仍然冷靜;歐陽格猛,但心胸狹窄。這些獨特的性格,其實在現實社會中也十分常見,讓人讀著有親切之感。比如在描寫江陰封鎖線的幾回中,中央海軍的各將領,雖然都抱著同樣對抗日本的信念,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和情結,思想卻不完全一樣,就在同一事件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呈現了百態千姿。海軍部部長陳紹寬抱著保存海軍力量的念頭,坐鎮南京,第一時間給艦隊傳達命令,并多次下令,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以利再戰。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則抱著甲午雪恥的念頭,就算打到了幾乎全軍覆沒,自己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然不言撤退。海軍將領方瑩,則為了擺脫叔父方伯謙給自己家族帶來的恥辱,把自己綁在舵盤上大戰江陰。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創造的故事,實際上也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眾生相。看得出,作者在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創作上,下了不小的工夫。
我很喜歡肖璞韜這個年輕人。《海魂國殤》歷時近兩年的創作表明,在當今欲流橫飛的時候,他能夠保持一份自我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實在難能可貴。
我與肖璞韜是有緣分的。早在1994年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他的父親肖建陸先生幫我錄制《百年風云》,那時他就是我的一個忠實小小書迷。后來,他在大學期間,利用自己為數不多的課余時間,為我改編了一系列作品,其中《賀龍全傳》獲得國家廣播電視(評書小說類節目)金獎。剩下的還有《少林將軍許世友》、《九一九綏遠起義》等作品,并且肖璞韜獨立創作了評書《血色特工》,比較讓我驚奇的是,他在如此繁忙的時間里,仍然沒誤了學習。再后來,他成了我徒弟中最年輕的小師弟,主攻評書的創作。
肖璞韜告訴我,他寫這本書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他還要忙畢業、找工作、忙工作。在如此緊張的時間里,他的寫作水平不但沒有下降,還比前一部《血色特工》有了不小的提高,整部書形神兼備,既能寫出歷史,又能反思人物和事件,寫的蕩氣回腸,一個甲午雪恥的念頭貫穿整部書。可以這么說,您讀了這部《海魂國殤》,也一定可以體會到這些海軍前輩,為雪甲午之恥,重新振興中國的海軍,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血淚。
在讀這部《海魂國殤》時,肖璞韜不止一次的跟我說,這只是他在嘗試現代評書的一部試驗品,在歷史的史實方面,肯定還有欠缺,尤其是人物性格,很可能已經脫離了史實。但我想,這個應該不是問題,評書在很多的情況下,也出現了這些問題。但評書更大的意義是要能讓人們記住這些英雄,我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這部書已經合格了。
單田芳
2012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