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與取象思維
- 于春海
- 402字
- 2019-01-04 17:07:01
用取象思維和整體思維合一概括《周易》思維方式特點,理據接近完足。《周易》思維有抽象性,卻不能說它是抽象思維;有形象性,又不能說它是形象思維。說取象思維,就等于說既不是抽象思維也不是形象思維,而是與二者相近又不同的另一種思維,這種思維始終不舍棄對具體事物的描述……加上一個聯想和體悟的中介環節把二者聯系起來又區分開來,稱之為取象思維,豈不正相當!本書作者如此分析,縱然不能說就是真理,也可以說向真理靠近一大步。
——吉林大學教授 呂紹剛
這種思維方式是指在思維過程中離不開物象,以想象為媒介,直接比附推論出一個抽象事理的思維方法。其本質是一種比附推論的邏輯方法,與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頓悟思維有聯系又有區別……中國古代思想家從來都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抽象思維。然而,今天我們也可以說,‘取象思維’(或稱‘象思維’)的旨歸不在于建立脫離感性經驗的絕對知識,這是由于中國人沒有為知識而知識的嗜好。
——清華大學教授 方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