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從生態學到文化生態學,再到宗教生態學

生態學是近代興起的自然科學里的一門新學科,主要研究生物系統與環境系統的相互關系。當代生態學與人文學科相結合,發展出文化生態學和生態哲學。美國人類學家斯圖爾德打破“單線進化論”模式,提出“多線進化論”,首次把生態學應用于人類文化研究,創立文化生態學。他重視文化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和由此形成的文化多樣性,認為這些各有其核心屬性的不同類型文化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進化順序,它們是平行發展的(《文化變遷理論》,1955年)。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考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提出生態馬克思主義。我國學者余謀昌著有《生態哲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站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世界觀的高度考察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關聯。學者方李莉在《文化生態失衡問題的提出》(《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與自然生態不同的文化生態問題。戢斗勇《文化生態學論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嘗試構建文化生態學理論體系。最近幾年,陸續有人文學者把文化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宗教文化的研究,提出并著力建設宗教生態學理論,研究在一個相對獨立的信仰文化圈內,諸種宗教之間的關系及其態勢,包括宗教內部的關系、宗教之間的關系、宗教與生存環境(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宗教多樣性結構及其適應社會過程中的動態平衡、失衡、重建的規律,并涉及文化圈之間的關系。如俄國學者克拉斯尼科夫就著有《宗教生態學》。參見《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9年第10期。中國宗教學學者從中國的歷史與實際出發,用宗教生態學的眼光,考察中國宗教適應社會的多層次性和復雜多變性,以便更好地推動宗教關系的和諧,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促進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建設。我寫了《宗教文化生態的中國模式》參見《中國民族報》2006年5月16日。和《中國宗教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參見《民族宗教學導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陳曉毅著《中國式宗教生態——青巖宗教多樣性個案研究》。陳曉毅:《中國式宗教生態——青巖宗教多樣性個案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宗教生態論的探討引起政界、學界越來越大的關注,因為它關涉到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考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馬克思強調環境(包括物質實在與社會存在)改變人并決定精神文化,同時又認為人能改變環境,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變革的實踐。”(《馬克思論費爾巴哈》)恩格斯在《反杜林論》概論中指出:“當我們通過思維來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生成和消逝。”由此可知,馬克思主義哲學總是用相互作用和生成發展的眼光來認識宇宙、社會和文化,這其實就是生態學的哲學理論基礎,生態學只是把這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用于考察某種系統中事物運動的內部與外部聯系而已。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實際上就是社會生態論,把中國社會作為一個大生命體和大生態系統,以人的尊嚴、幸福和全面發展為中心,激發社會生命的活力,協調社會機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在良性互動中實現社會大生命體的健康運行。落實在宗教領域,管理者就不能滿足于分別去處理各種宗教問題,而要對中國宗教生態在宏觀上有整體性的把握,對中國宗教生態的平衡、失衡與重建有長遠的戰略目標,以保證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能長期協調,避免出現病態化趨勢,使社會穩定又有朝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灵山县| 乐陵市| 正阳县| 盘锦市| 石城县| 盐城市| 京山县| 大田县| 平湖市| 米易县| 威信县| 郸城县| 洪江市| 宝山区| 武鸣县| 通化市| 乌鲁木齐市| 那曲县| 深圳市| 吉木萨尔县| 读书| 会泽县| 海阳市| 德阳市| 乌审旗| 始兴县| 兴仁县| 通州区| 柳河县| 温州市| 台山市| 上林县| 新泰市| 普格县| 新平| 腾冲县| 米泉市| 阳新县| 安溪县|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