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批判性思維和非批判性思維

按照斯滕伯格的思維三元理論,好思維是分析的、創造的和實用的信息加工過程三者的平衡。三元理論闡明了人類智能為了分析的、創造的或實用的等不同目標的用途,所以,這一理論可以應用在所有學科和領域。批判—分析性思維涉及分析、判斷、評價、比較、對比、解釋和檢驗等能力。創造—綜合性思維包含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和設想等能力。實用—情境性思維涵蓋實踐、運用和實現等能力。思維有三種方式,但其背后的思維技巧卻只有一套。分析性的人善于用這些技巧解決熟悉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是學術性問題。創造性的人擅長把這些技巧應用于相對新奇的問題。實用性的人則愿意把這些技巧應用在日常問題上。三種思維方式背后的認知過程包括應用七種基本技能:問題的確定、程序的選擇、信息的表征、策略的形成、資源的分配、問題解決的監控、問題解決的評價。[美]Robert J. Sternberg and Louise Spear-Swerling: 《思維教學——培養聰明的學習者》,趙海燕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第33—42頁。

從思維類型來看,批判性思維只是思維的一種,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它與創造性思維是相區別的。在這個對照關系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非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能引發新的和改進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是對所提供的問題的解決方法進檢測,以保證它們是有效的思維方式。創造性思維引發新觀點的產生,而批判性思維則檢測這些觀點的缺失。這兩種思維方式對有效解決問題而言都是必要的,然而二者有時卻是不相容的。創造性思維干擾批判性思維,反之亦然。我們在創造性地思考問題時必須放開思緒。這個思考過程越是處于自發狀態,越有可能產生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源源不斷的想法提供解決問題的原材料。在尋求解決辦法的早期階段,主要任務是想方設法激勵產生新穎念頭或創意,因此不設任何限制,允許提出任何想法,哪怕看起來是非常荒謬或不可能的想法,這便是“頭腦風暴”的作用。頭腦風暴是一種快速的非批判性思維技術,被用于獲得大量的想法以供討論,通常接下來的是審慎思維。Alan Crawford, E. Wendy Saul, Samuel R. Mathews and Jim Makins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Thinking Classroom, New York: The 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2005,p.235.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批判性思維過早介入,就會抑制創造性思維。在完成這個激勵迸發創造性想法的過程之后,批判性思維把好的想法提取出來,在諸多可能性中選出或組合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非批判的)創造性思維,常常被指責為是浪費時間的空想。然而誰能擔保這些空想肯定不會孕育創新的思想呢?當然,并不是所有空想或遐思都能產生有效的、可操作的想法,但一個有用的想法會在這千百個臆想中脫穎而出。當然,創造能力如果被過于強調,批判能力就會停滯不前;反過來,對批判性思維運用時機不當,也會束縛創造性思維。因此需要平衡發展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John Chaffee, Thinking Critically, 2n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8, pp.236-237.沃爾特斯在批評傳統批判性思維模型時,實際上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區別用“證明的演算”(calculus of justification)和“發現的模式”(pattern of discovery)來表達。邏輯—分析的功能構成一類認知功能,而同等重要的是所謂的“直覺—綜合”的一組技能。前一組技能在給定的命題性論證的邏輯分析、評估和證明中是基本的,后一組構成非邏輯的運算,比如直覺、洞察和想象,它們在構建和發現新概念模型、新方法論和新問題的過程中是基本的。兩組認知功能互補:證明演算技能能夠使推理者邏輯地分析和評估命題性論證和問題,而發現的技能促進不同模型的創造性建構與新問題和新視角富于想象的發現。這兩個認知功能一起構成與人的合理性相聯系的思維技能集。Kerry S. Walters, “How Critical Is Critical Thinking? ”, The Clearing House, Vol.64, No.1(1990), pp.57-60.按其本質,批判性思維關涉批判某種早已存在的東西,而創造性涉及生成某種新的、先前對批判不可利用的東西。Debra McGregor, Developing Thinking, Developing Learning: A Guide to Thinking Skills in Education,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7, p.172.不過,有學者進一步主張,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相互滲透。貝林和西格爾指出,創造性不僅包括新穎性的生成,更包括生成改進或革新的產品,而分析、邏輯和評估必然包括在這種創造性生產中。對于辨識難題、確認現有解決的不充分性、要求確認一個新方法、確定探究方向以及確認可能的解決,批判性判斷都是核心的。因此,導致創造性成就的思維,最好被看作是在對一個難題情境的合情理的和批判性回應的條件下,而不是在無限制生成的條件下。也不能把批判性思維刻畫為嚴格分析的、選擇的和規則決定的。對觀念或產品進行評估或批評的思維不只是算法的,而是有創造的、想象的成分。標準的應用不是一個機械過程,而是包括某些環境的解釋、關于不同語境中標準適用性以及是否標準被滿足的想象性判斷。同樣,發明假說、生成反例、構建反論證和預想潛在的問題都是具有創造性維度的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方面。在任何復雜環境中,得出一個總的評價要求基于提問、權衡、駁回、協調和整合各種分歧觀點來構建一個觀點,也許導致假設的質疑和問題的再定義。貝林和西格爾認為,在所有嚴肅思考的實例中,邏輯的約束和想象的獨創性是明顯的。所有批判性思維都有創造的維度。在某些情形中,批判性的深思熟慮導向假設的質疑、規則的突破、要素的重新安排,因此可以產生顯著新穎性的產品。由此看來,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是交織的。Sharon Bailin and Harvey Siegle, “Critical Thinking”, Nigel Blake, Paul Smeyers, Richard D Smith, Paul Standish(eds.), The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Malden, MA: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pp.181-193.沒有創造性的批判性思維只不過是懷疑論和否定性,而沒有批判性思考的創造性變成了僅僅是新穎性。Richard Paul and Linda Elder, “Critical Thinking: The Nature of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ought”,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Vol.30, No.2(2006), pp.34-35.英國批判性思維學者費舍爾用很多人使用的一個詞critico-creative thinking來強調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這種密切關系。即使是評估論證和觀念也常常必須在其他可能性、替代考慮不同選擇等方面富有想象和創造。要對一個議題做出好判斷,看出別人話語的缺陷是不夠的,需要在你設計的最佳論證的基礎上做出判斷,這往往要求思考相關意見,從不同視角考察議題,想象不同的情境,這些都是創造性的。使用這個詞就是要強調批判性思維肯定的和想象的方面。Alec Fisher, Critical Think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p.13.也有人用“creative critical thinking”一詞。

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們在做決定時,有平行起作用的兩個思維系統——系統1和系統2。系統1做出快速的、整體的、聯想的判斷,是更為自動的、應激的。當做出一個不太重要的判斷的時候,系統1負責對刺激做出肯定的—否定的、贊成的—逃避的快速反應。系統1的快速的、聯想性輸出往往對于指導有效行動是充分的,但系統1的輸出需要補充或校正。系統2做出的深思熟慮的、基于規則的、連續的判斷,是更為反省的、邏輯的。它適用于有重要性的判斷,負責高于系統1的東西,比如發現原來的自動評價的一個錯誤,或者發現系統1的輸出看起來對于有效指導人們執行手頭的任務并不充分。例如,大學可能遇到一個是否接受捐贈的決策問題。運用系統2的反省的和邏輯的方法,將要處理以下問題:以某種有條理的方式評估捐贈的潛在價值;確定也許要被遵循的規則和程序;預計接受(不接受)的代價;列舉接受或不接受的可能后果;分析對學生、員工和社區等可能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Peter Facione and Noreen Facione, “How We Err in The Academy”(http://www.aacu. org/meetings/annualmeeting/AM08/documents/Howweerr-FacioneFacione-AACU2008BW. pdf, 2010 -06-16.).關于兩個系統的論述可參見[美]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胡曉姣、李愛民、何夢瑩譯,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8—9頁。顯然,系統1屬于非批判性思維,而系統2屬于批判性思維。

在批判性思維研究領域,還在另一個意義上使用非批判性思維,這時通常蘊含著這種思維是有害的、需要克服的、有缺陷的,與這個概念相聯系的是“非批判的人”。如前所述,杜威使用了非批判性思維,并給出了簡要定義。John Dewey, How We Think, Charleston, SC: BiblioBazaar, LLC, 2009, p.13.正如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呈現多樣化一樣,對非批判性思維的解釋也有各種視角。

批判性思維的突出特征是質疑假設,重點放在問“為什么”的要求上。從這個角度出發,“非批判性思維是這樣一種思維,即在沒有系統地檢核其有效性、否認或忽視影響信念和實踐之語境的重要性、沒有尋求和評估替代選項的情況下,而就表面價值接受常識假設,僵化而不質疑地依附教條和權威宣示”。Alan Berkeley Thomas, Controversies in Management: Issues, Debates, Answers, London:Routledge, 2003, p.6.非批判性思維意味著,就其表面價值接受每一個命題,什么也不質疑,假設每一結論完全得到證明,即使證據是薄弱的或根本沒有證據,它是由思維的壞習慣和懶惰滋生的。Jo Ray McCuen-Metherell and Anthony Winkler, From Idea to Essay: A Rhetoric, Reader, and Handbook, Mason, Ohio: Cengage Learning, 2008, p.11.在非批判性思維的條件下,永不存在審查一個人如何獲得某個結論的思考或需要。非批判性思維包括鸚鵡學舌式的老生常談,說“對的事情”。當不確定性真的出現時,許多人訴諸非批判性思維,希望給予他們的世界觀一個穩定感,即使事實并不支持這一點。Michael J. Taleff, Critical Thinking for Addiction Professionals, New York: Springer, 2006,pp.10, 22, 35, 37.非批判性思維的另一個表現是偏愛一個理論模型或概念模型,非批判地接受建立概念、理論和公理的假設。Christopher E. Hackley, Doing Research Projects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Consumer Research, London: Routledge, 2003, p.58.非批判性思維從現存的思想和社會實踐得到自己的信念、規范和價值,而批判思想根據它所生成的一個批判的觀點來尋求不同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要求具有區分存在和本質、事實和潛能、表象和實在的能力。Herbert Marcuse, One-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2002, p. XiV.非批判性思維決意相信某事物,即使在面對相反證據的情況下。Nigel Warburton, Philosophy: The Basics, London: Routledge, 2004, p.52.有學者在杜威對思維的分析的基礎上,將非批判性思維看作是四種不同思維類型之一。在“以非批判信念形式進行的思維”中,我們只是相信或者非批判地接受常見觀點。在成千上萬接受這些觀點的那些人中,很可能沒有一個人能給出或者嘗試給出他們觀點的充分理由。并非我們所有人都因我們自己受過訓練的思考力能給出由我們自己的思維所發現的好理由而引以為傲。為什么我們認為我們的政黨、宗教或社會組織比別的更好?歸根結底,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自己的信條、加入一個教會或選擇一個政黨的理由!我們采取自己國家或集團的觀點,并不因為我們通過思考它們是最佳的而相信它們,而是因為相信它們省事。George Herbert Betts, The Mind and Its Education, Charleston, SC: BiblioBazaar, LLC,2009, pp.177-179.這種形式的非批判性思維不僅與批判性思維相對立,而且對創造性思維也是有害的,它們最終危害任何社會。Consuelo G. Sevilla, et al., General Psychology: With Values Development Lessons, Manila:Rex Bookstore, Inc., 2006, p.206.

批判性思維和非批判性思維的另一個突出區別在于是否依賴好思維的某些標準。李普曼說,在學生們還不熟悉用來區別批判性思維和非批判性思維之標準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被激勵進行批判地思考。當然,非批判性思維暗示思維是缺乏堅實基礎的、模糊的、主觀的、似是而非的、無計劃的和未經組織的,而批判性思維依賴標準這一事實,暗示它是有良好基礎的、結構化的和可靠的思維。Matthew Lipman, Thinking in E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pp.69, 212.批判性思維主要是一個規范概念,它指的是好思維,具有不同于非批判性思維的品質,這種品質是由思維滿足相關標準和規范的程度決定的。在科學教育文獻中,常常按照一組程序來定義批判性思維的概念,這種方法用描述性的術語刻畫批判性思維,描述行為或活動的一個范圍。但是,簡單完成一組程序對于確保批判性思維是不夠的,因為人們可能粗心地或不反省地——以一種非批判的方式完成任何程序。John K. Gilbert,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06, p.249.有學者將非批判性思維的三個形式或特性勾勒如下:“非全即無”(all or nothing)思維。這是一種兒童的思維形式,事物被絕對地認為非好即壞,非對即錯。這種思維比批判地評估更容易。混淆巧合與原因,常常采取“跳躍到結論”的形式。這種非批判性思維最極端的例子是錯覺。錯覺是一種虛假信念,盡管證據支持相反的信念,非批判的人卻依然堅持該信念。T. L. Engle and L. Snellgrove, Psychology: It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79.轉引自Consuelo G. Sevilla, et al., General Psychology, with Values Development Lessons,4th ed. Rex Bookstore, Inc., 2006, pp.206-208。根據這些標準,非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形成一系列鮮明對照:Lynn Basford and Oliver Slev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ur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aring Practice, Cheltenham, Glos: Nelson Thornes, 2003, p.454.

莫里塞特所引證的保羅關于批判性思維和非批判性思維的對比不僅突出了標準,而且也強調心智習性方面的差異。Patrick J. Morrissette, Self Supervision: A Primer for Counselors and Helping Professionals,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02, p.102.亦可見Richard W. Paul, “Critical Thinking in North America:而且,保羅進一步從心智習性方面刻畫了“非批判的人”擁有的種種特性及其思維和行為表現:人們的心靈是他們既不理解、控制,也不關心的社會的和個人的力量的產物。他們的個人信念往往基于先入之見。他們的思維很大程度上由陳規、夸張、過分簡單化、粗率的概括、錯覺、妄想、合理化、虛假二難和乞題構成。他們的動機往往可追溯到非理性的害怕和依附、個人的自負和嫉妒、理智的傲慢和頭腦簡單。這些構件變成了他們個性的一部分。這樣的人注重直接影響他們的事物。他們通過種族和國家主義者之眼看世界。他們把其他文化的人們模式化。當他們的信念被質疑時(那些信念也許未被證明是正當合理的),他們感到自己受到了攻擊。當他們感到威脅的時候,他們通常又回到幼稚的思維和情感的對抗攻擊。當其先入之見被質疑時,他們常常感到被冒犯,把質疑者模式化為“心胸狹隘的”和“有成見的”。他們依靠粗率的概括支持自己的信念。當遇到“校正”、不同意或批評時,他們感到憤怒。他們想被過分夸獎,被人人覺得重要。他們想要一個呈現為簡單的、黑白分明的世界。他們很少或不理解微妙之處、細小的特質或難以捉摸之點。他們想要被告知誰是惡人,誰是善人,把自己看作善人,把自己的敵人看作惡人。他們想要所有的問題都允許一個簡單的解決,而且該解決是他們熟悉的那種解決,比如,用武力和暴力懲罰那些惡人。在他們心中,視覺形象比抽象語言遠為有力。他們過度地被權威、權力和名人所影響。他們完全準備被指揮和控制,只要那些控制給予他們愉快的感覺,把他們引向相信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和富有洞見的方向。大眾媒體為訴求這樣的人而構建起來。微妙和復雜的問題被歸約為簡單的公式。有利于自己的描述便是一切,實質無關緊要。Richard Paul and Linda Elder, The Thinker's Guide to Fallacies: The Art of Mental Trickery and Manipulation, Tomales, C. A.: The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2006, pp.3-4.

一些學者還討論了具體學科中的非批判性思維的表現。例如,在處理A New Theory of Knowledge, Learning and Literacy”, Agumentation, Vol.3, No.2(1989), pp.197-235。數據表征時,學生被觀察到的四個推理模式之一就是非批判性思維,即專業性能力(technological power)和統計方法被隨意或非批判地使用,而不是有針對性地運用;Dani Ben-Zvi and Joan B. Garfield,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ing Statistical Lliteracy, Reasoning,and Thinking, New York: Springer, 2004, p.123.從科學態度來看,區別日常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的基本事實是,后者抑制愿望,即任何科學地思考的人必須排除將其主觀愿望之事混同于科學事實。“這個態度差異說明了批判的和非批判的思維所意味的東西。”Ernest R. Groves,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Read Books, 2007, p.415.在領導科學理論中,人們也研究了領導者和下屬(遵循者)之間的遵循關系可能有5種風格。這些遵循風格按兩個向度歸類。第一個向度就是獨立的、批判性思維的品質和依賴的、非批判性思維的對照。獨立的批判性思維者注意他們自己的行動和他人行動的重要性,能估量決策對領導者所提出的愿景的影響,提供建設性批評,創造和革新。非批判性思維沒有考慮超越一個人被告知之物的可能性,沒有對組織培育做出貢獻,不加思考地接受領導者的想法。第二個向度是主動行為和被動行為的對照。主動的個體完全參與到組織中,實施超越工作限制的行為,表現出歸屬感,推動問題解決和決策。被動的個體需要有持續的監督管理,由高層促動這樣的特征。一個人是主動還是被動,是批判的、獨立的思維者還是依賴的、非批判的思維者的程度,決定他是一個不合群的、被動的遵循者、墨守成規者、務實的幸存者,還是一個有效力的遵循者。Richard L. Daft, The Leadership Experience, Mason, Ohio: Cengage Learning, 2007, p.1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沭阳县| 沂水县| 吉安市| 体育| 乐昌市| 镇坪县| 佛学| 商洛市| 岢岚县| 顺平县| 黑河市| 南通市| 凤冈县| 盐亭县| 西青区| 瓮安县| 汉沽区| 陇川县| 宣威市| 蒙阴县| 永济市| 慈溪市| 湘西| 景德镇市| 滨海县| 陆良县| 中阳县| 城口县| 仪征市| 竹山县| 锡林浩特市| 鞍山市| 贡觉县| 平山县| 兰西县| 罗平县| 高清| 扬州市| 沾化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