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重新把握中國哲學的源頭與脈絡

:剛才您談到,對個人而言,哲學能讓人有智慧,活得更明白,而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哲學確實能達到自我的覺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但在近現代以來,確實由于中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使一些人對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對自己的哲學越發地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您提出要重建中國的哲學,推進“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和世界化”成中英:《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中國和平出版社1989年版。,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今天我們為什么需要重建中國哲學?也就是說中國哲學之于今天的人類,有什么特殊的價值值得我們重新關注?

:我們的傳統觀念存在著一種誤解,就是中國沒有哲學,特別是沒有哲學的智慧和力量。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是我們憑借知識所采取的理性行為,這樣的理性行為能達到兩種目標,即認識世界和掌握價值。智慧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我們不僅能夠面對這個世界而產生新的知識,更能夠用知識掌握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從哲學的角度看,知識與價值一方面來源于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對自己的認識,即我需要什么?我要成為什么?所謂的價值在于我和世界的統一性追求,即世界給我的知識能不能使我在認識中達到我所需要的目標,換言之,即能否實現我自己。誰在推動歷史的發展,促進文化的累積,誰就在增長和改變著知識,因為知識是建立我和世界、我和其他人以及我和自身的溝通狀態,從而實現我的自覺。

中國在近代有三種問題:其一是我們的文化缺乏創新動力,這會導致其喪失哲學的熱忱。原始蒙昧人是如何發展到知性人的呢?就是不斷追求知識,從而能夠認識自己,成為文化的創造者。近代以來,我們文化的創新動力不但沒有激發出來,反而陷入了困境。

其二是對于本民族知識的不自信。很多人覺得我們中國人已經無法掌握這個世界的知識,我們中國人已經徹底落后了。可以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文化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識危機。我們覺得自己對各種知識都不如人,也就是胡適所說的“百事不如人”。我們不僅沒有近代科學知識,而且也沒有由這些知識所引申出來能夠控制自然的工藝與技術。更嚴重的是,缺乏知識造成了智慧的喪失,這樣我們就更覺得自己非常渺小,進而產生了嚴重的民族自卑。

其三是對價值上的迷茫。這表現為很多人搞不清人生到底要走什么路,要追求什么。既沒有了知識,也沒有了智慧,那該怎么去掌握我的人生價值,又該追求怎樣的目標?人作為人總應當有自己生活上的目標,但我們不確信人生的價值意義何在,因此我們就無法確立一個確定的目標。

這是近代中國的三種危機,從思想根源上說,這都是中國哲學的危機,因為中國哲學在原始點上是對智慧的追求,既是對知識的追求,也是對價值的追求。同時,從知識到價值,它也不否定技術的追求,這一切在中國哲學的體系中都是具備的。若要證明中國有這些內容,就必須要回到中國哲學的源頭,掌握最為原始的哲學的發展狀態。但當時很多中國人已經不考慮這個問題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哲學的起點,包括馮友蘭先生。他撰寫哲學史的指導原則是新實在論,這還是以西方思想作為標準,而這就很難說清我們自己到底是怎么樣,我們的思想在源頭處有哪些內容。這顯然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自信的民族。羅素寫西方哲學史一定要回溯到古希臘,通過介紹古希臘哲學對于宇宙的認識和對人的認識,使得他的哲學史獲得了牢固的開端。我們的哲學史是沒有開端的,中國突然一下子就出現了道家,而道是怎么產生的,怎么來的,卻不知道。我們對孔子的介紹也是如此,突然就出現了。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先講原始社會的發展,然后沒有過渡,突然間哲學就產生了,這樣我們沒法知道哲學是怎么來的。西方哲學史則不是這樣,它首先告訴自然主義哲學家對于本原的思考,然后再介紹蘇格拉底,告訴哲學考慮的重點是人在世界上的問題,這里有一個很清楚的過程。實際上我們中國也有類似的東西,但當時根本沒有人面對這些問題。中國在古代完全是說古書上的話,“六經”特別是《周易》確定了一個基本層次。到現在我們很多人還在講所謂的經典詮釋。什么叫經典詮釋?我認為就是用古人的注說古人的話,缺乏對那個文本所具有的生命意義的解析,這一點在我看來是很大一個問題。

以后的哲學史基本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主的,從經濟發展、人與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哲學思想,這實際上是以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作為基礎的哲學觀。這個哲學觀還是從外面引進的,因而還是有與中國傳統思想相沖突之處,比如說它們會去討論中國有沒有奴隸社會,怎么看中國的封建社會,等等。這實際上是把哲學轉向社會觀,其后果就是把中國的思想意識形態化。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中國哲學的發展,需要從意識形態化的僵化理解中解脫出來,從一種無知和自卑的心理中解脫出來,還要從故紙堆里面解脫出來,這樣才能產生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需要追問我到底能不能認識這個世界,我到底能不能掌握我生命的意義,我能不能追求我的目標。

:成先生剛才談的確實很重要,我們確實需要反思近代中國文化危機的根源之所在。從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來看,國內的哲學界也逐漸有一定的覺醒,開始產生對我們傳統文化的自覺。再回到我們討論的核心,我們知道,您對中國哲學的重建與發展做了長期的思考,特別是您的本體詮釋學和對中西哲學的會通研究,確實為中國哲學在新時代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礎。那么我想請問成先生,您認為中國哲學進一步重建的方向在哪里?

:剛才我們經過簡短的批判性回顧,其實已經找到了中國哲學在近代衰落的根源。我們為什么今天要重建中國哲學?就是因為我們哲學的精神有所喪失,而且對哲學智慧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因而產生了哲學無用論和哲學無力量的看法。同時,我們還缺乏對自己傳統的一種全面而細致的梳理。這里還包括我們對西方的文明推動西方現代化的具體過程并不清楚,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只知道西方的科學和宗教的作用,而對西方歷史上哲學精神的作用了解還是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痛定思痛,除了關注我們現實中遇到的各種實際的困難,也要警惕我們所面臨的哲學困境。當一個民族喪失了哲學之后,即便它在社會經濟上有所發展,它還是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心靈喪失依靠,社會沒有了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才能夠談論中國哲學的重建的問題,我們才能夠認識中國哲學為什么需要重新發展。

:成先生,您看今天國內非常重視國學,在世界上也不斷建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您看來,我們的國學在今天能不能開出新的道路?國學需要我們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轉換?國學復興和中國哲學發展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中國哲學作為中國文化發展的動力或者精神,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關鍵。至于國學與中國哲學的關系,我認為,國學涉及我們中國文化的全面發展,涉及我們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一種從古到今的認識,以及對它的評價,所以包含的面很廣。國學包含了中國的人文社會方面的所有內容,包括諸子百家、經史子集、典章制度、文學歷史等等。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哲學本身當然也在其中。應當講,哲學最后需要轉變成影響社會與人文各方面的精神力量,而國學也必須以中國哲學作為其源頭活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宜章县| 苗栗市| 卫辉市| 德惠市| 巴彦淖尔市| 花莲县| 威远县| 宜州市| 峡江县| 乌兰察布市| 漾濞| 镇远县| 临沭县| 禄丰县| 丽江市| 西平县| 武安市| 阳春市| 赤峰市| 大关县| 滕州市| 汶川县| 花莲县| 仪征市| 武山县| 新巴尔虎右旗| 突泉县| 文昌市| 彰化县| 遂川县| 罗江县| 札达县| 安西县| 冀州市| 桦南县| 沭阳县| 黑河市| 鸡东县| 泸溪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