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20世紀80年代小說創作觀念的革新

在西方,小說觀念、小說美學觀念也有一個流動變化的過程。一種比較古老的說法是,小說就是講故事,這里所指的故事雖然沒有排除虛構,但并不強調虛構的力量。一段傳聞、一件新鮮事,都可稱為小說。后來,小說觀念開始有了變化,17世紀的法國神父于埃將小說定義為“虛假的愛情故事的總體,用散文體寫就的藝術,其目的在于娛樂和教育讀者”。轉引自[法]貝爾納·瓦萊特《小說:文學分析的現代方法與技巧》,陳艷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頁。他對虛構因素的強調和突出,成了后來現代小說主要的文體標志。這個小說觀念演變得更加完整:凡是具備小說的所謂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即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并以此區別于詩歌、戲劇和散文的那種敘事性文學體裁,都可以稱為小說。19世紀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巴爾扎克、福樓拜、狄更斯、契訶夫等人,都是創造故事的高手。在他們的作品中,故事似乎是自動展開,情節有其自身的發展邏輯,作品中每個細節描寫和景物刻畫,都與整個故事的推進密切相關。一方面,他們是傳統的繼承者,在創作中遵循小說虛構的藝術傳統;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圖謀變化的新人,不斷地開創新的創作規則,汲取其他文學藝術樣式的養分,使小說藝術在尊崇寫作的基本規則和不斷沖擊這種規則的融會、撞擊中迅速發展。再后來,英國批評家福斯特又為小說下過一個更為寬泛的定義;“任何超過五萬字的虛構的散文作品,均可稱為小說。”[英]愛·摩·福斯特:《小說面面觀》,見《小說美學經典三種》,方土人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頁。他把虛構散文都看作小說,實際上超出了西方傳統小說講故事的范疇,福斯特的小說觀在整個20世紀西方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推廣。不少理論家都認為,小說不必再執著于完整的敘事結構,小說家不用把自己的審美理想局限于敘述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上,可以寫人的內心生活、心理感受,可以只寫一種心情或者情緒。再發展到后來,美國作家約翰·霍克思甚至提出:“小說的真正敵人是情節、人物背景和主題”,于是,又有理論家提出“三無”(無主題、無人物、無情節)小說的主張,小說的主題線索幾近消失,故事情節也似有似無;人物不知道從哪里來,也不知到哪里去,沒有確定的身份,甚至沒有姓名。傳統的小說“三要素”觀念受到了徹底的挑戰……我們并不一定贊同這樣的小說觀念,更不一定采用這種小說觀念,只想客觀地告訴讀者,在西方,小說觀念已經演變到了何種地步。

進入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由于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政治、經濟、文化政策的開放,西方各種思潮、“主義”紛紛涌入,一些作家、理論家或者以自己的創作實踐,或者以理論概括的方式,競相提出了一些標新立異的小說觀念,比如,小說不一定以塑造人物為中心,人物形象可以淡化,甚至可以沒有人物;小說不一定必須具有貫穿始終的情節,情節可以淡化,也可以沒有情節,可以只寫一種心理,一種情感、情緒,完全依靠心靈的旋律和節奏來打動讀者。80年代中后期以后,有些小說實際上已經達到了這種境界:一個與作者基本脫離關系的敘述者,在一個虛構的文本中,所演繹的一段生命歷程。這個嶄新的小說觀念,包含了現代小說這一特定文學樣式的主要文本特征——敘事性、虛構性和真實生命的創造性,它要求小說通過敘述,虛構、想象、創造一個真實的生命。中國當代小說觀念在80年代中期發生的巨大變化,不僅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獨霸地位,而且也顯示了中國小說向世界性小說思潮的靠攏和認同。參見金漢《中國當代小說藝術演變·緒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河曲县| 河曲县| 天祝| 松江区| 苗栗县| 龙胜| 平远县| 韩城市| 湖州市| 赤峰市| 读书| 白山市| 新乡市| 连州市| 杭锦旗| 新兴县| 仁寿县| 邹平县| 东兰县| 古丈县| 华宁县| 西安市| 耿马| 兴文县| 辽阳县| 枣强县| 巨鹿县| 宜宾县| 华安县| 尼木县| 罗城| 彭泽县| 临西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汉中市| 平江县| 温宿县| 社会| 丰台区|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