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印度佛教向中國的傳播持續了千年之久,是人類文明交往與傳播史上極為罕見的現象,也是中印兩國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研究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的人很多,成果也很豐富,但真正從兩者文化的不同來審視研究佛教傳播過程的很少。透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類文明交往的特征,并可以給當今世界各類文明的交往提供某些借鑒。

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在長安口授《浮屠經》,印度佛教逐步傳播到內地。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可以看作佛教傳入中國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大月氏和昭武九姓的中亞各國人以不同的方式進入漢地,安世高、支謙、康僧會等高僧紛紛來內地傳教,帶來了中國佛教的初步發展。中國人接受佛教的最初階層是上層人士,楚王英便是最早的代表。佛教最初發展被中國人視為方術,佛陀與孔子、老子并列視為神仙加以崇拜。漢恒帝在皇宮中就是把這三者作為同等的神祇來供奉的。三國兩晉時期,佛教入傳仍是緩慢的,這與印度本地佛教發展狀況、西域的交通、中國內地的政權文化固然是有關系的。但這一時期的西域的僧人來內地傳播佛教者逐步增多,其中竺法護的譯經數量超過前人,極大地推進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東晉時期佛教持續入傳,大量的印度西域僧人進入內地,許多佛教經典得到翻譯。但是這一時期的中國佛教仍處于蒙昧狀態。許多僧人和居士由于缺少理論指導,不能準確理解佛經中的概念和思想。他們以自己擁有的魏晉玄學基礎去解釋、領會佛學內容,由此產生六家七宗的派別和分歧。同時大小乘的派別思想也未能及時進入內地,即使當時最有名的道安和慧遠大師,也存在著疑惑。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中國佛教的向前發展。他們不約而同地渴求西方高僧來中原傳授指導,而鳩摩羅什的東來便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實現的結果。

鳩摩羅什來長安后翻譯了大量的經典,其中很多的經典是對原來的重譯。由于他在涼州待過17年,所以漢語水平很高,他翻譯的佛經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因此很多經典得到長期的流傳。比如《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等后世流行的都是他的譯本。同時他還譯介了龍樹的中觀學說,使中國僧人第一次準確領會了般若的概念和大小乘的判教思想,從而改變了中國佛教固有思想的軌道,向著獨立自我的方向發展。

印度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結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期間二者既有矛盾又相互協調。在印度佛教持續進入中國的同時,一方面印度佛教進入中國后,有的被接受,有的被冷落拋棄,表現出對外來文化的選擇性;另一方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印度佛教不斷地得到改造和異化,使它與中國傳統文化逐漸適應起來,并走向融合,成為中華文化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底稿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正是考慮了以上思想,所以在博士論文開題的時候,選取了鳩摩羅什來長安傳法譯經作為研究的對象加以考察。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說影響最大的我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他傳譯了龍樹的中觀學說,把中國般若學的認識和研究推向歷史的高峰,為中國佛教哲學以后的獨立發展提供了可能。二是他的傳法譯經奠定了大乘佛教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基礎。從內因上講,中國傳統文化有需要大乘佛教理論思想的因子,但是沒有外因也是難以成形的。鳩摩羅什帶有明顯判教傾向的大小乘觀念,讓內地僧人深刻認識到大小乘學派的不同,促成了中國選擇大乘佛教作為主導方向的道路。三是鳩摩羅什的譯經帶來了中國佛教的全面傳播和迅速發展。他一改前面譯經的風格,轉為意譯,成為中國譯經史上劃時代的標志。由于其譯經的通俗易懂、語言優美,大大促進了佛教經典的廣泛流傳。為佛教走向基層的普通民眾創造了條件,開辟了中國佛教發展的新時代。這也是我們選取鳩摩羅什長安譯經傳法作為考察對象的重要理由。論文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印度佛教輸入的背景,西域在輸入過程中的媒介作用,輸入的過程,與中國內地文化的碰撞交流,在中國傳統文化潮流中的演變與融合。可以說這一構思是變幻微妙的,既有難度又有精彩之處。因此,博士論文定稿的時候把題目修改為《入傳、對話與突破——從鳩摩羅什入華傳教看印度佛教向中國的輸入》。如果仔細觀察這些過程,就會發現印度佛教的輸入是有條件的,與當時中國社會歷史環境需求是分不開的,同時二者又發生漫長的斗爭融合。本書從鳩摩羅什來長安弘法這一重要事件出發,深入分析印度佛教文化輸入環節,特別關注了兩種不同文化交鋒碰撞的內容,顯得有趣又有意義,然后著重分析了鳩摩羅什所譯經典在中國內地的發展演變過程,很好地表達了本書文化的輸入與演變這一主題思想。因此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文中的內容,經李老師建議將出版的題目確定為《文化的輸入與演變——鳩摩羅什長安弘法研究》。這一題目不僅與內容是吻合的,還能體現當時論文選擇的初衷,苦苦尋覓之后終有結果。

學術著作的出版不同于一般的通俗出版物,雖然著者費盡辛苦完成書稿,但出版資金又成問題。幸運的是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西安草堂寺和隴南師專學校著作出版基金兩方的資助,基本上解決了版面的全部資金,使得這部書的出版變成了現實。戶縣草堂寺是鳩摩羅什大師譯經的故址,能與之結緣實在是上天注定的因緣和合。隴南師專是我工作的單位,能得到學校出版基金的資助,體現了對我科研的肯定和對本書的關注。在這里向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在這本書付梓出版之際,我又誠惶誠恐,心情變得復雜起來。由于印度佛教輸入中國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把握起來十分的困難,不僅需要作者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更為關鍵的是它涉及佛教哲學、歷史文獻、考古與藝術等多學科的領域。我只能以現有的能力來做,所以書中的有些章節側重了敘述,在理論的創新上較少,內容與最初的設想和導師的要求差距甚大。這也是我以后努力改進的方面。其次,本書的寫作和修改時間倉促,雖然做了完善工作但錯誤和紕漏還是有所出現,希望能得到專家同人和讀者的諒解。

崔峰

2015年6月9日于隴上江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兴海县| 普兰县| 凤山县| 谢通门县| 马关县| 陆川县| 都兰县| 孝义市| 西乌| 庄浪县| 墨竹工卡县| 金溪县| 庆阳市| 大名县| 富顺县| 绍兴县| 龙州县| 黄浦区| 弥勒县| 伊金霍洛旗| 隆回县| 宝坻区| 茂名市| 丹江口市| 太原市| 中山市| 驻马店市| 出国| 高青县| 延吉市| 雅江县| 祁门县| 淳安县| 翁牛特旗| 车致| 泾源县| 浦北县| 志丹县| 漠河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