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民生”概念的厘清

“民生”一詞成為關于“人”的生存與生活狀況的概念,泛用于古今中外。但由于時代主題的不同,以及統治階級利益的各異,因而使得該概念體現出顯明的階級色彩,打上了清晰的階級烙印。

在中國,“民生”一詞最初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薄掇o?!分袑γ裆髁巳绱说慕忉專裆褪恰叭嗣竦纳嫛?img alt="辭海編輯委員會:《辭?!罚?999年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7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B949/10797206603789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png?sign=1756716931-cvngMy9wyBpvXOQ71KiHGhJh59pEAj7M-0-3efe7e54319db5b408c7ee59813a8a62">。本書所稱民生亦用此意。在中國的傳統社會里面,民生一詞多指老百姓的生活,直到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給民生賦予了新的內涵,提升為“民生主義”,作為“三民主義”的內容之一,旨在表明民生關系到國家大計。這樣一個歷史高度,充分顯示了“民生”問題在一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孫中山對此作了如此的注釋:“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img alt="《孫中山選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B949/10797206603789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png?sign=1756716931-cvngMy9wyBpvXOQ71KiHGhJh59pEAj7M-0-3efe7e54319db5b408c7ee59813a8a62">他還說:“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img alt="同上書,第82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B949/10797206603789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png?sign=1756716931-cvngMy9wyBpvXOQ71KiHGhJh59pEAj7M-0-3efe7e54319db5b408c7ee59813a8a62">在別的地方他又如此講道:“民生是社會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同上書,第835頁。

事實上,民生可以從廣義與狹義上去理解。廣義上的民生,則意味著與人民生計直接相關與間接相連的各方面內容。這樣界定,可以充分顯示出民生問題的綜合性與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其內容必然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各范疇,因為它們都與民生直接相關。有人認為這樣便不利于操作與把握,也容易沖淡對那些具有直接相關性,以及切身的、具體的、真正的民生問題予以關注和進一步改善,使得民生問題難以通過具體政策和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孫中山先生就是從這個廣義上講的民生主義。而從狹義上看,民生問題主要是關于社會中民眾的基本生存與生活樣態,加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發展能力與基本權益的保障,等等。參見吳忠民《三個層面剖析民生問題,遵循規律改善民生》,《光明日報》2008年9月2日。

不可否認,民生問題就是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它包括衣食住行,具體地講,則指就業、住房、分配、教育、醫療、保險、安全、財富等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內容。有人認為,民生就是要老百姓有肉吃,有衣穿,有房住,看得起病,上得起學,能過上安心、舒心、放心、順心的日子,而且這樣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在此意義上,民生就指民眾的生存、生計與生活。換句話說,民生就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前者主要從人生歷程的縱向而言,后者則從每日生活的橫向來講。還有人在此基礎上向前擴展了一步,認為民生應當擴展為衣食住行用,生長老病死。參見鄧偉志等《民生論》,《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事實上,衣食住行亦包含“用”了,生老病死本身就有“長”的含義,因而傳統說法沒有問題。

一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何其簡單,但其內涵十分豐富,既包含維持生存的物質利益的滿足,又包括使民眾生活得十分幸福、快樂、愜意甚至成為一種享受的精神與文化利益的滿足。當人民的物質利益得到滿足以后,緊接著便是更高一層次的精神追求,因而二者不可偏廢,而且社會發展到今天,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一部分人看來更甚于物質利益的追求。這樣,民生問題就包含了社會、文化、經濟方面的內容。同時民生必然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因而它又內含著政治的要素。透過對民生的評價,可以測量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以及對政治的滿意度,進而提升人民對文化發展與政治參與的意識,還可以進一步對政治發展提供必要的行為依據,對如何決策、如何合理配置政治資源等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民生不僅是關涉民眾的生存、生活與生計的概念,而且是一個與人權、與需求、與責任相關的概念。在現代社會中,民生與民權、民主相互倚重,“民生為本”就必然從原來的生產、生活資料的追求,上升到生活形態、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包含物質需要亦包含精神需要的整體形態。從人權視角看,民生就是要關注人的全部生存權與普遍發展權;從需求的視角看,民生則是與實現人的生存權相關的全部需求及與實現人的發展權緊密相關的普遍需要;人權強調生存條件,而需求則強調生活質量,二者共同組成了保證生存條件的一切需要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普遍需要;從責任視角看,民生必然成為黨和政府施政的最高準則。參見柳禮泉《新中國民生60年》,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5頁。在此意義上,中國自古以來將“民生”與“國計”聯系起來,甚至相提并論,就可以理解了。

從更高的層次看,民生問題就是哲學問題,是政治哲學或政治倫理問題?!懊裆軐W解決的是 ‘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瘛纳娌粌H包括實現其物質存在需要的形式,更包括實現其精神存在的內容,‘民’的存在不僅要滿足其衣食住行,還要滿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img alt="牟岱:《民生哲學問題研究:以新農村建設為例》,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前言。"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B949/10797206603789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png?sign=1756716931-cvngMy9wyBpvXOQ71KiHGhJh59pEAj7M-0-3efe7e54319db5b408c7ee59813a8a62">換言之,民生問題的內容不僅體現為滿足生命延續而需要的基本物質資料,更體現為滿足生活健康持存而需要的精神文化資料?!懊瘛钡纳?、生計與生活,并非簡單的生物學意義上的延續生命的標準,這只是動物生存的標準。對人而言,頂多屬于滿足其自然屬性的標準,更重要的是延展自然生命的理性要求,即人作為一個社會存在物而應當具備的要求,如公平、正義、自由、發展等。也就是說,“民”不僅表現為獨立存在的個體,而且表現為類存在的分子。作為類本質的“民”不僅要求生存的滿足,而且要求符合類本質特點的發展,即馬克思所說的“自由的人”、“全面發展的人”。由此可見,民生的內涵不僅包括物質需要的滿足,而且包含精神需要的滿足,體現為二者的辯證統一。如果僅能滿足物質需要,卻無法保障精神方面的需要,便無法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如果僅能滿足精神需要,但不能滿足其物質需要,便將失去其存在與生命延續的根基,精神生活更無從談起。因而,民生建設便是全面建設的政治要求,忽略了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影響到人民群眾生活狀況。

有鑒于此,民生表達著向“善”的追求。無論是物質需要的滿足,還是精神文化需要的滿足,也無論是“民”的自然屬性的符合,還是社會屬性的符合,其目標都是指向“善”的,都是要排除一切“惡”的現象與結果。也就是說,民生是政治的倫理性追求,是政治朝向德性的努力。

在西方,與民生對應的詞有welfare、wellbeing、happiness、good等。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們對“民生”就有述及。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國家的重要特點就在于實現一種真正文明的生活,在于不斷改善民生。他指出:“國家的起源完全是出于生活的需要,但是它的繼續存在卻是為了實現一種善的生活?!?img alt="[美]薩拜因:《政治學說史》(上卷),鄧正來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8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0B949/10797206603789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png?sign=1756716931-cvngMy9wyBpvXOQ71KiHGhJh59pEAj7M-0-3efe7e54319db5b408c7ee59813a8a62">追求善的生活,成為政治活動的價值取向。只不過,在西方的階級社會或剝削制度中,“民生”概念中的“民”會因統治階級的變更而轉換,其民生制度在本質上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而生活在底層的勞苦大眾并無真正的幸福生活可言,因而其“民生”制度是虛偽的。也正是這種原因,才促使馬克思把目光聚焦到勞動大眾的生存、生計與生活上來,開創了具有科學性和革命性的勞動解放理論。

從意義上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包含豐富的民生倫理思想。然而,學界對此表現出不同的主張,尤其是對馬克思是否有倫理思想,持不同意見。為了澄清馬克思的民生倫理思想,有必要對學界的主張進行一番考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正阳县| 榆社县| 德惠市| 金坛市| 哈巴河县| 罗田县| 涞源县| 金乡县| 家居| 菏泽市| 易门县| 龙里县| 澄迈县| 福贡县| 巴东县| 济源市| 集安市| 汾阳市| 淮滨县| 聊城市| 静海县| 汉寿县| 四平市| 无棣县| 辛集市| 新宁县| 枣强县| 汉中市| 香河县| 广宁县| 临洮县| 梨树县| 三明市| 观塘区| 准格尔旗| 平乐县| 蒙城县| 台前县| 抚远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