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農民合作新路:構建“三位一體”綜合合作體系作者名: 仝志輝本章字數: 1697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2:27:23
◇◇ 第一節 間接定價理論模型及其應用
在Coase(1937)和張五常(1983)的研究基礎上,楊小凱和黃有光(1995)提出了間接定價理論模型。該理論假定每個人都可以從事兩種有專業化經濟的活動:一種是生產最終產品的活動,如農產品生產活動;另一種是生產中間產品的活動,如從事農業所需的各類經營活動(包括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人們用資源生產沒有直接效用的中間產品,一定是中間產品的使用可以提高最終產品的生產效率,這是一種迂回經濟效果,如專業化、規模化的農業經營活動可以提高從事農業的效率。
最終農產品用y表示,生產y的活動用ly表示。另一種是為農產品生產提供經營服務的間接活動,經營知識用x表示,它是中間產品;經營勞動用lx表示。每種活動都有專業化經濟。這樣一來,生產組織結構可以細分為四種:
A.每個人自己提供經營知識(x)從事農產品(y)生產。
B.生產農產品(y)的人賣農產品,買經營知識(x);經營專家賣經營知識(x),買農產品(y)。生產是通過產品市場進行組織的。
C.生產中間產品,即經營知識(x)的經營專家賣經營勞動(lx),農產品(y)的生產者當老板,雇用經營專家從事經營活動,加上自己的生產勞動(ly)生產農產品(y)。生產是通過勞動市場替代中間產品市場,用企業形式進行組織。
D.生產中間產品,即經營知識(x)的經營專家當老板,雇用其他成員提供生產農產品的生產勞動(ly),加上自己的經營勞動(lx)來生產農產品。生產也是通過勞動市場替代中間產品市場,用企業形式進行組織。
以上四種結構可以用兩個維度來劃分:第一類是有無分工的結構,其中,A是無分工結構,B、C、D是分工結構;第二類是有無企業的結構,A、B是無企業結構,C、D是企業結構。這四種結構中哪一種會出現呢?間接定價理論用超邊際分析方法進行求解(楊小凱,2003),得到以下四個命題。
命題1:當交易效率足夠低時(即專業化經濟小于分工所產生的交易費用),無分工結構是一般均衡,如結構A;當交易效率足夠高時(即專業化經濟大于分工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分工結構是一般均衡。
命題2:當勞動交易效率高于中間產品(x)的交易效率時,分工通過勞動市場和企業制度來組織;否則分工通過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市場來組織,如結構B。
命題3:當企業在一般均衡中出現時,如果用來生產最終產品(y)的勞動(ly)交易效率比用來生產中間產品(x)的勞動(lx)交易效率低,最終產品專家(如直接生產農產品)是企業老板,享有剩余權利,如結構C。
命題4:當企業在一般均衡中出現時,如果用來生產中間產品(x)的勞動(lx)交易效率比用來生產最終產品(y)的勞動(ly)交易效率低,中間產品專家(如經營服務專家)是企業老板,享有剩余權利,如結構D。
命題3、命題4說明企業和非對稱剩余控制權、收益權可以將交易效率相對低的活動卷入分工,以避免對這類活動的投入與產出直接定價所形成的高昂交易費用,這類活動價值的大小不由市場定價直接反映,而由剩余收益間接反映,這就是間接定價理論。該理論揭示了:當交易效率足夠低(專業化經濟小于分工所產生的交易費用)時,產權將采取自給自足的直接實現形式,當交易效率足夠高(專業化經濟大于分工所產生的交易費用)時,產權將采取分工的實現形式;在分工的實現形式中又分為直接定價形式和間接定價形式,當只有最終產品或者出現了中間產品與最終產品的分工但勞動交易效率低于產品交易效率時,產權將通過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市場直接定價來實現,否則產權將以剩余權利的形式通過勞動市場和企業制度間接定價來實現。現在,間接定價理論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領域,特別是在企業的分工合作(張小寧,2005)與人力資本定價機制(豆建民,2003;張小寧,2001;李新、陳強,2005;楊厚學、彭禮坤、王霞,2005)的研究上。向國成則認為,整個間接定價理論模型不僅包含了解釋企業產生及其性質的間接定價理論,在本質上是探討出現最終產品與中間產品分工時產權的組織實現形式;他在做適當擴展后對中國農業組織化的演進路線進行了統一的縱向理論解釋。本章將基于該理論嘗試對當前中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這一橫截面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多元發展邏輯給出統一的理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