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跬步集(上)
  • 李可亭
  • 7594字
  • 2019-01-04 12:27:00

《史記·五帝本紀》之“帝嚳”考述

帝嚳高辛氏是《史記·五帝本紀》五帝中之第三帝,前承炎黃,后啟堯舜,是我國五帝時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妒酚洝の宓郾炯o》既對帝嚳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太史公的評價也顯得寬泛和籠統。

一 帝嚳事跡有一個逐步放大的過程

關于帝嚳的身份,古書記載說法不一?!妒酚洝の宓郾炯o·索引》引皇甫謐曰:“帝嚳名夋?!薄冻鯇W記》九引《帝王世紀》曰:“帝嚳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夋?!蓖鯂S認為這個“夋”就是《山海經·大荒經》及《海內經》中的“帝俊”。甲骨卜辭中有“高祖夔”,郭沫若認為“夔”就是高辛氏帝嚳?!妒酚洝の宓郾炯o》: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顓頊為族子。”據此可知,帝嚳為黃帝的曾孫、玄囂的孫子、蟜極的兒子、顓頊的侄子。帝嚳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南23公里處高辛集)。綜合這些記載可知,古書上的夋、俊、夔,同為一人,就是高辛氏帝嚳;而帝嚳又是商朝始祖契的父親,契的母親即帝嚳次妃簡狄。

先秦古籍中,帝嚳出現較晚,其事跡也極為簡略:《詩》《商書》《周書》中已有禹,但無帝嚳。《逸周書》較早的幾篇中已有炎帝、黃帝、蚩尤、少昊,亦無帝嚳。《左傳》中所言之古帝足有20位,無帝嚳但有高辛氏。

帝嚳之名首見于《天問》: “簡狄在臺,嚳何宣?玄鳥致詒,女何喜?”隱約表示他與東夷之始祖母產生了瓜葛。但《天問》不以其說為然,遂有此一問??芍蹏恐霈F,較之其他古帝要晚。

帝嚳出現后,起初并沒有為世人所重視,戰國時期的《古本竹書紀年》中有黃帝、顓頊,有堯、舜,但就是不談帝嚳;《莊子》談古帝甚多,不但《內篇》中無帝嚳,即使《外篇》《雜篇》中也沒有提及。

帝嚳在戰國及秦漢一些古籍中“事跡”極為簡略,人們幾乎無法知道他有何種“功績”。《國語》中,帝嚳凡三見,兩見于《魯語》,一見于《周語下》,依次錄出:“周人禘嚳而郊稷。”“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薄靶桥c日辰之位,皆在北維,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以上三段文字,除周人把他當作祖神意義明確之外,其余兩句令人茫然:三辰(日、月、星)如何“序”?顓頊既立了星與日辰之位,帝嚳如何“受之”?實令人費解。

戰國末期的《世本》講帝嚳甚多,但多附會之詞:一是將他與高辛氏畫上了等號。二是將他納入了黃帝譜系,說他是“黃帝之曾孫”。三是給他安排了四名妃子。四是講他生了帝堯。涉及其“功績”的只有一句:“帝嚳年十五歲,佐顓頊,有功,封為諸侯。”既然有功封為諸侯,那么“功”何在,因其語言簡略而無從知曉。

對帝嚳講得最“詳細”的是《史記·五帝本紀》,其辭曰:“(嚳)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材而急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p>

可以看出,《五帝本紀》中的這段話,是空洞而抽象的,并且這空洞而抽象的表述似不單指某一個人,而應是那個時代所有部落首領的化身。此后,晉人的《帝王世紀》、宋代羅泌的《路史》等所記載的帝嚳事跡,大抵不出《史記》的范圍。所以有學者指出:“(對于帝嚳),我們沒有好多話可說,因為材料太貧乏了。以羅泌的善于東拉西扯……可是他還是不能不說:‘帝嚳之治天下也,初無赫赫之功……’足見材料貧乏,就是善于附會的人也沒有辦法?!?img alt="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科學出版社1960年版。"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240CF/10797206604883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png?sign=1756731304-n6pPaV75kFhLJyfLTCbmtRM7xUsp5h0n-0-b7186affde505d790eb1611f82f6c327">可以看出,“五帝”中的帝嚳,其傳說的材料是相對貧乏的,即便如此,他的事跡也是隨著歷史的推移而逐步放大的。

但是,仔細查找,帝嚳的事跡和貢獻還是有幾項可述之處:一是如《史記》所高度評價的,他是一個仁愛之君,“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材而急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二是繼承《顓頊歷》,發展農業生產,教化萬民?!洞蟠鞫Y·五帝德》說顓頊“履時以象天” “治氣以教民”,是指顓頊依靠天象歷法指導農業生產,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許順湛在其《五帝時代研究》中說,“黃帝時《調歷》還不是十分完善,沒有被后世所繼承,顓頊在《調歷》的基礎上繼承和完善,被稱作《顓頊歷》”許順湛:《五帝時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頁。?!秶Z·周語下》說:“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毙熘惺嬉舱J為“龍山文化可能就是傳說的高辛氏所建立的文化?!痢础健菢淠荆且陨值貛槠涮卣鞯摹?img alt="徐中舒:《先秦史略》,巴蜀書社1992年版,第17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240CF/10797206604883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png?sign=1756731304-n6pPaV75kFhLJyfLTCbmtRM7xUsp5h0n-0-b7186affde505d790eb1611f82f6c327">。三是都于亳,為商人的祖先?!妒酚洝の宓郾炯o》《正義》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帝俈(嚳)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見其神靈,自言其名曰岌。阿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紀官也”。許順湛說:“帝嚳能明黃帝之道,能遵顓頊之道,能節用修財,能治序之三辰以治歷明時,教民稼穡以因民?!庇终f:“帝嚳時人與人之間相親,飲食相與,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耕以自養,長幼有序,左宗右社,明鬼神而祭之。制禮作樂,政通人和,男有分,女有歸,壯有用,老有終,四海同風,九州共貫,天下歸往,人以樂生,都于亳殷?!?img alt="許順湛:《五帝時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240CF/10797206604883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png?sign=1756731304-n6pPaV75kFhLJyfLTCbmtRM7xUsp5h0n-0-b7186affde505d790eb1611f82f6c327">四是帝嚳事跡雖少,但他之所以能躋身五帝行列,是因為他后世顯赫。據《史記》所載,帝嚳有四個妃子,有八子一女,枝繁葉茂,正妃開周之祖先,次妃開商之祖先。

二 帝嚳是商族的神靈

如前所述,帝嚳都亳,一般認為,此亳即南亳,即商丘南高辛鎮。

眾所周知,商族的始祖是契,又有很多人認為契是帝嚳的兒子。契是否是帝嚳的兒子,帝嚳與商族是怎樣的關系?

《禮記·祭法》: “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薄兜弁跏兰o》:“殷出帝嚳,子姓也?!蓖鯂S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中說,殷墟卜辭中稱“夔”為高祖,“則夔必為殷先祖之最顯赫者,以聲類求之,蓋即帝嚳也”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卷9,中華書局1959年版。。胡厚宣認為契“父為帝嚳,亦即太皞”,屬于東方之族。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鳥圖騰的遺跡》,《歷史論叢》1964年第1集。曹定云也認為:“在古代,‘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殷人既禘祭帝嚳,說明帝嚳確為殷人之遠祖?!庇终J為:“卜辭中既有先祖夔(合集1025等),又作高祖夔(合集33227);而又有 ‘大夔’(合集376反)。經筆者考證,此先祖夔(高祖夔)即殷之始祖契,亦即 ‘少皞契’;而 ‘大夔’(太夔)即殷之遠祖帝嚳,亦即傳說中的 ‘太皞’?!?img alt="曹定云:《商族淵源考》,載《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240CF/10797206604883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png?sign=1756731304-n6pPaV75kFhLJyfLTCbmtRM7xUsp5h0n-0-b7186affde505d790eb1611f82f6c327">

上述說法都認為帝嚳是商族的祖先,這些說法主要是依據《史記·殷本紀》《大戴禮記·帝系》和《禮記·祭法》中的一些說法?!妒酚洝ひ蟊炯o》: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薄洞蟠鞫Y記·帝系》曰:“帝嚳卜其四妃,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原氏,產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曰簡狄氏,產契;次妃曰陳隆氏,產帝堯;次妃曰陬訾氏,產帝摯。”

上述材料均言帝嚳為商人的祖先,是契的父親。這種觀點源于“玄鳥生商”的傳說。事實上,關于“玄鳥生商”的傳說,也有一個發展、演變、膨脹的過程。

《詩經·商頌·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编嵭{:“天使下而生商者,謂遺卵,有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庇帧渡添灐らL發》說:“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编嵭{:“禹敷下土之時,有娀氏之國,亦始廣大,有娀女簡狄,吞卵而生契?!薄渡添灐放f說是春秋初年宋大夫正考父為贊美宋襄公而作,近人有的以為是“殷商的頌歌”。這是這一傳說的時代最早者。意思是說,天帝想要立子,就命令玄鳥降到人間,使有娀生下了契。玄鳥怎么會使有娀生下了契呢?鄭玄說,玄鳥遺下的蛋,被有娀氏之女名叫簡狄的吞掉,因而懷孕,就生下商的始祖契來。由于在商人部族誕生神話中,其始祖契來源于玄鳥,故契又稱為“玄王”,如《詩·商頌·長發》云:“玄王桓拔?!泵珎髟唬骸靶酰跻病!边@是玄鳥生商的雛形。

《呂氏春秋·音初》對這一傳說描寫得更為詳細:“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謚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备哒T注:“帝,天也,天令燕降卵于有娀氏女,吞之生契?!币詾橛袏皇嫌袃蓚€女兒。《淮南子·墜形訓》還具體舉出了她們的名字:“有娀在不周之北,長女簡狄,少女建疵。”

早期的傳說,商的始祖契本來是“感天而生”或“無父而生”的,到了戰國時期就有了變化?!冻o·離騷》說:“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蓖跻葑ⅲ骸爸^帝嚳之妃,契母簡狄也。”《離騷》又說:“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王逸注:“帝嚳次妃有娀氏之女生契?!庇帧短靻枴? “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嘉?”王逸注:“簡狄,帝嚳之妃也。玄鳥,燕也。貽,遺也。言簡狄侍帝嚳于臺上,有飛燕墮遺其卵,喜而吞之,因生契也?!庇帧毒耪隆に济廊恕? “帝辛之靈盛兮,遭玄鳥而致詒?!蓖跻葑⒄f:“嚳妃吞燕卵以生契也?!薄峨x騷》《天問》《思美人》都是戰國時屈原所作。屈原把簡狄、玄鳥、帝嚳三者捏合在一起,這時的簡狄,已經成了帝嚳之妃,商的始祖契,也擺脫了“無父而生”的局面而有了父親。

到了秦漢時期,傳說的內容又有了變化,謂契是簡狄在行浴時吞吃鳥卵而生?!妒酚洝ひ蟊炯o》: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薄渡袝ぶ泻睢? “玄鳥翔水,遺卵于流,娀簡拾吞,生契,封商?!被蛞院喌倚性?,是在玄丘之水?!对妭鳌? “契母與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銜卵墮之,契母得,故含之,誤吞之,即生契?!薄对姾耢F》: “契母有娀,浴于玄丘之水,睇玄鳥銜卵,過而墮之,契母得而吞之,遂生契?!薄读信畟鳌? “契母簡狄者,有娀氏之長女也。當堯之時,與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過而墜之,五色甚好,簡狄與其妹娣競往取之,簡狄得而含之,誤而吞之,遂生契焉。”

《呂氏春秋·仲春紀》: “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薄抖Y記·月令》之說與之相同。高誘注《仲春紀》曰:“王者后妃于玄鳥至日,祈繼嗣于高禖?!编嵭ⅰ对铝睢吩唬骸案咝潦现觯B遺卵,簡狄吞之,而生契。后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庇帧对娊洝ど添灐ばB》毛傳:“春分,玄鳥降,湯之先祖有娀氏女簡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于郊禖而生契?!睆母咝潦现觯B遺卵,簡狄吞之而生契,到高辛氏帝嚳夫婦于仲春之月與玄鳥至時,祈于郊禖而生契,后王因立以為祈嗣的高禖之祠,是這一傳說的又一演化。

這些記載由簡單到復雜,不斷有所演變。在《詩經·商頌》中,只不過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有娀方降,帝立子生商”。到《呂氏春秋》居然變成了那么美麗的一個神話故事?!渡添灐返男B生商,鄭玄說成簡狄吞卵,到《列女傳》又把玄鳥的形狀描寫為五色甚好,所以簡狄才得而吞之。《商頌》的玄鳥,據《離騷》所指本來是鳳凰,到《呂氏春秋》以及漢人的箋注,才都說成是燕子。生商的先是有娀,后來變成有娀之女簡狄,簡狄后來又有了姊妹。有娀之女,先說在瑤臺,然后變成三人行浴,后來又說是與姊妹同浴于玄丘之水。商的始祖,本來是無父而生的,后來有了父親帝嚳,后來又說是在仲春之月,玄鳥到來的時候,帝嚳與簡狄夫婦一同禱于高禖。這些傳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情節由簡到繁,逐步演化,但始終沒有改變“玄鳥生商”的主題。也就是說,人們始終把玄鳥作為商族的圖騰,殷商王朝的始祖契,是由玄鳥所生。創生神話作為發自人類最底層的文化史現象,與圖騰信仰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圖騰觀念中,圖騰生育信仰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圖騰生育信仰可分為兩種類型,其一為感生信仰,如“舜母見大虹,感而生舜”; “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蟜氏女,少典之妃,感神龍而生炎帝”。其二為吞食圖騰物,諸如吞食鳥卵或植物果實等。以上關于玄鳥生商人的神話,實際上表明了遠古時期卵生圖騰信仰的存在。玄鳥也就成了商最初的氏族祖先,是氏族的庇護者。

兩漢以來,許多古文經學家,如毛亨、左丘明等,都竭力反對契本無父的說法。從東漢王充的《論衡》,一直到清朝崔述的《考信錄》,也有許多著作嚴詞批駁玄鳥生商的傳說。清朝今文經學家皮錫瑞,在《經學通論》一書中,對這種說法曾做過總的回答。他說:“《玄鳥》詩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則契生于卵甚明,若但以為玄鳥至而祀生契,何言天命,又何但言天命玄鳥?作此詩者,近不辭矣?!对娊洝ど添灐らL發》云,有娀方降,帝立子生商,《列女傳》高誘《呂覽》注引皆無帝字,詩稱有娀,不及其夫,自不以為帝嚳所生,則契非帝嚳所生甚明?!庇终f:“且據詩而論,無論事之有無,而詩人所言,明以為有,如必斷為理之所無,則當起周魯與宋,作詩之人,責以誣祖之罪,不當謂三家說詩為誤,責以誣古之罪也?!庇终f:“嘗謂后世說經之弊,在以世俗之見,律古圣賢,以民間之事,擬古天子。仲任生于東漢,已有此等習見。即如其說,亦當以為詩人之誤,不當以為儒者說詩之誤也?!逼ゅa瑞以為作詩的人,是相信感生之事,相信契本無父、玄鳥生商的。他反對古文經學家附會解經,以及王充等人的所謂科學之見,說:“無論事之有無,而詩人所言,明以為有?!闭J為既要解詩,就應當承認詩人確是相信那些傳說的。其實這些神話傳說,說它真有其事,當然不能;說它荒誕無稽,完全沒有道理,恐亦不妥。

傳說契本無父,同文獻中常見的“古者知母而不知父”的說法相類似,都是遠古母系氏族制度曾經存在過的一種反映和形跡。傳說玄鳥生商,則是早期商族崇拜鳥圖騰的遺存。圖騰崇拜是在原始人聯合成為早期氏族的家長式集團的時期產生的,這種集團由于起源于共有的女祖先,因而彼此又常常統一地結合在一起。早期商族以玄鳥為圖騰,便是荒誕地把這一部落的人說成是起源于玄鳥。而《詩經·商頌》的傳說,又恰恰把女祖先有娀和鳥圖騰統一地結合起來。“玄鳥生商”的神話,我們當然不會完全相信。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創世神話,大都是該民族早期發展、社會狀況、民族精神以神話形式進行表述的歷史文本,它是該民族文化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表現形式。盡管其中有不少前人臆想和后人附會的成分,但都能反映出真實歷史的一些影子。今天,我們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所謂契本無父、玄鳥生商這一感天而生的傳說,至少說明了契之前無父而生,契之后子孫相承,它反映了商族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真實史影,也反映了商族以玄鳥為圖騰這一歷史的殘跡。因此,它對于研究商族起源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由上可見,高辛氏與帝嚳是否是一個人,帝嚳是否是契的父親,契與閼伯是否是一個人,自古以來,說法不一,至今仍莫衷一是??梢哉f,契是商人的始祖,從契開始,商族由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有明確父子相傳的社會也是從契開始的。正是從這一意義上,筆者以為,帝嚳、夔、帝俊、少皞等都是商人的遠祖,都是商族圖騰崇拜的痕跡,是商族神靈的體現和化身,是傳說時代歷史傳說的變化和膨脹的結果。

三 帝嚳葬地多處的現象可以理解

帝嚳葬地多處。《山海經》三次提到帝嚳,兩處講帝嚳之葬地,《海內北經》說“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大荒南經》說“帝堯、帝嚳、帝舜葬于岳山(郭注 ‘即狄山’)”。據此有學者認為黃帝陵、顓頊陵在遼東半島。參見張駿偉《黃帝陵、帝顓頊陵、天書、河圖在遼東半島》,《理論界》2005年第3期。今陜西省渭南合陽縣、河南省內黃縣、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集各有帝嚳陵。張新斌在其《二帝、二帝葬地與祭祀二帝》中認為顓頊、帝嚳二帝葬在河南內黃,認為“這里發現的建筑基址與碑刻不僅確證了內黃長期以來為二帝陵所在,碑文所透露的信息也加深了我們對明清時期國家公祭二帝具體細節的了解”徐春燕:《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6年第10期。。而張瓊主編的《三商之源商丘》則有如下論述:“今商丘古城南23公里處有高辛遺址,由高辛集、帝嚳陵、潘廟村三部分組成。高辛集周圍原有土城墻,東西南北各有城門,現已遭破壞。高辛集地勢四周高而中間略低,呈龜背形。考古發現集鎮下疊壓著古代城池文化遺址,有原始社會的龍山文化遺存,更多的是周、漢至唐宋時期的文化遺存,目前出土的文物有戰國時期豆類、漢代繩紋陶器以及唐宋時的陶器。從考古發掘看,地下的古文化遺址要大于地表上的高辛集。帝嚳陵位于高辛集西北角,現存墓地為一高大土丘,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30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但多毀于戰火?,F在帝嚳陵遺址上散存著漢代繩紋陶片和陶器及漢以后各代的陶瓷瓦礫,另有明代嘉靖年間石碑一通。潘廟村位于帝嚳陵西北1.5公里處,傳說這是高辛氏的后花園,實際為周至漢的古墓群。這里已經出土了大量殉葬文物,成為研究我國古代殉葬制度的寶貴實物資料?!?img alt="張瓊主編:《三商之源商丘》,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240CF/10797206604883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png?sign=1756731304-n6pPaV75kFhLJyfLTCbmtRM7xUsp5h0n-0-b7186affde505d790eb1611f82f6c327">筆者在拙作《商丘通史》(上編)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參見李可亭主編《商丘通史》(上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如何認識這一問題,是訴訟到底,還是各行其是?筆者以為兩者皆可。學術界研究帝嚳葬地的確切位置是應該提倡的;各地方舉行相應的紀念活動,一是弘揚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二是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同時應該說明,帝嚳葬地多處的現象可以理解,因為帝嚳是傳說時期的人物,我們今天的紀念活動其實質是在紀念具象的情況下弘揚我們的華夏文明。

四 帝嚳是傳說中的人物,傳說時代的歷史也是信史

“夏商周斷代工程”只證明夏代為信史,夏代以前為傳說時代,而夏代距今是4000年。那么,如何認識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如何認識《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

許順湛先生在其《五帝時代研究》一書中首先確認伏羲、燧人、神農為“三皇”,認為“三皇都是歷史時代的標志”。并要解決“五帝時代是傳說時代還是歷史時代”的問題,就要說明五帝時代不是傳說時代,而是歷史時代。《中原文物》2005年第5期開辟“五帝時代研究筆談”欄目,發表了朱紹侯、李先登、馬世之三位先生的文章,對許順湛先生的提法給予熱評。徐中舒認為,《五帝本紀》所列帝王世系,是“太史公根據古文資料《五帝德》《帝系》(見《大戴禮》)而整理出來的”, “司馬遷整理的系統,是有相當根據的”徐中舒:《先秦史略》,巴蜀書社1992年版,第16頁。。筆者在此想說明如下幾種觀點。

(1)五帝是傳說中的人物,是中華文明起始時期的代表,其事跡雖不確切,但其時代是存在的,這已有大量考古材料的證明。否認五帝時代的存在就是否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因此是不可取的。

(2)在敘述五帝時代的歷史時,應采用“五帝時代”的表述,而盡量回避“傳說時代”的表述,以免產生誤解。

(3)不能否認《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但也不能過分拘泥于《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比如帝嚳與黃帝、顓頊、堯、舜的關系等。

(4)在文字產生以前,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最初的歷史都是通過“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因此在古文獻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傳說,用這種古代傳說史料所記述的時代,我們稱為“傳說時代”。但“口耳相傳”的歷史并非向壁虛構,應該說其淵源有自,自有其真實與合理的性質。因此,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傳說文獻,也不能否認傳說時代的歷史不是信史。

 

[本文是參加“中國《史記》研究會第十三屆年會”(2014)提交的論文。原題目《關于帝嚳研究的幾個問題》,為“內黃·第二屆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學術討論會”(2008)論文,收入張新斌、張順朝主編《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八宿县| 金坛市| 留坝县| 白沙| 安化县| 成都市| 西昌市| 醴陵市| 平潭县| 通州市| 吉木萨尔县| 德惠市| 巴林左旗| 铁岭市| 耿马| 乌苏市| 仁怀市| 云霄县| 馆陶县| 邛崃市| 闻喜县| 蒲江县| 万荣县| 蓝山县| 家居| 青岛市| 浦东新区| 和林格尔县| 叙永县| 温宿县| 安阳县| 天镇县| 商河县| 陆川县| 康马县| 比如县| 土默特左旗| 商水县| 金昌市|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