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與商朝
一 先商丘后商朝
商丘和商朝誰先誰后,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我的答案是先商丘后商朝。
“商”的本意是商星,也叫辰星,是天象二十八宿之一“心宿”三星中的第二顆星,即心宿二,因其為赤色一等星,故又名“大火”。
在原始社會末期,黃帝的曾孫帝嚳受封于今商丘高辛,名高辛氏,后建都于亳,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這說明商丘地區是遠古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關于高辛氏的子輩,史書記載頗不一致,《史記》說有堯、摯,《左傳》說有閼伯、實沈,《漢書·古今人表》說有棄、契、堯、摯。
《左傳·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故參為晉星。”這段記載說明,帝嚳的兩個兒子不和睦,于是把他們分遷到商丘和大夏(今山西晉陽),主祀辰、參二星?!蹲髠鳌は骞拍辍芬舱f“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祀大火”即主祀辰星、商星,以大火的運行來定時節,安排農時。古代人民對天象變化及風、霜、雷、電極不理解,于是產生了恐懼和崇拜心理,“敬天”是科學技術不發達時代的普遍現象。閼伯被遷后,在今商丘火神臺之處筑臺祀星,一方面祈禱天神保佑本部落人民生活平安,另一方面根據商星的運行規律安排農時,并適應天氣的變化。那么,閼伯主祀商星之高臺,就叫商丘??梢姡吧糖稹钡淖畛鹾x是專指這樣一個祀星高臺。
學術界認為,商族的祖先為東夷人,分布在今山東曲阜附近,他們以鳥為圖騰,其中有鳳鳥、玄鳥、伯勞、青鳥和丹鳥?!对姟ど添灐ばB》:“太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史記·殷本紀》: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逼跖c閼伯一樣,均為高辛氏之子,但也有很多學者(如郭沫若)認為契與閼伯為一人,為傳說中的商之始祖?!对娊洝泛汀妒酚洝返挠涊d,反映了商族是以玄鳥為圖騰,也反映了商族在契以前還未脫離母系氏族社會的歷史進程。從契開始,商族才有了以父子相承為主的世系,商族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大概就在此時。
玄鳥,古人釋為燕,或代以鳳。在屈原及聞一多看來,玄鳥就是鳳鳥。地下出土文物也證實了商族是以鳥為圖騰的。今天坐落在商丘市神火大道與南京路交叉口的“商”字雕塑即反映了這一特點。整個雕塑既像“商”字,又像幾只展翅飛翔的鳥,寓意為商丘正在騰飛。
學術界把商朝建立之前的歷史稱為先商時期,把商朝的建立者湯之前的先輩稱為商先公。契(閼伯)至湯共十四代,與夏朝禹至桀也是十四代同始同終,基本對應。夏朝建立后,商先公是夏的臣屬,有幾個先公曾為夏“司空”。但隨著商族勢力的強大,便漸有問鼎之心。到了公元前17世紀,終于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于亳。
二 商都屢遷
由于種種原因,商都屢遷。據歷史記載及史家考證,商先公時期就曾八遷。這八遷的地點為:契自亳遷居蕃(今山東滕州市)、昭明遷居砥石(今河北元氏縣南槐河)、昭明歸商(今河南商丘)、相土遷東都、相土歸商、上甲微遷于殷(今河南安陽)、上甲微歸商、成湯滅夏定都亳。
商先公八遷,其地點大多在今河南、山東境內。但商人活動的范圍則頗為廣闊,《詩·商頌·長發》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說明相土時商人活動的區域可能已經到達東海之濱。另據《竹書紀年》《楚辭》等有關材料,振(王亥)、上甲微時商人的勢力可能已進入了河北北部。
商朝建立后,又有過五次遷徙,即仲丁遷于隞(一作囂,今河南鄭州)、河亶甲遷于相(今河南內黃東南)、祖乙遷于邢(一作耿,今山西河津市境,一說今河南溫縣東)、南庚遷于奄(今山東曲阜),到盤庚時最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陽)??梢钥闯?,商朝建立后的五遷,其范圍亦在今河南、山東境內,部分涉及山西、河北境內,但總不外黃河南北、距黃河不太遠的地方。
商湯都亳為史家所公認。但亳之地望,爭論頗多,有南亳、北亳、西亳等說。南亳在今商丘虞城谷熟,北亳在今河南商丘東北部與山東西南交界處,西亳又分長安杜陵杜亳、河南偃師西亳、鄭州商城鄭亳等。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湯都之亳為南亳,即今河南商丘虞城谷熟集,也就是說商朝是從商丘開始的。
三 商與殷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王朝,從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建立國家,至公元前11世紀商紂王為周朝所滅共傳17世,31王,歷時600年左右。
記載商朝歷史的古代文獻,首推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其他資料較早的還有《詩經》《尚書》《左傳》《國語》《世本》《禮記》等。我們習慣上稱呼商朝為“殷商”,也有直接稱“商”“殷”的?!耙笊獭边@一名詞,作為朝代的名稱,最早開始于《史記》。《史記》記載商朝歷史不稱“商本紀”而稱“殷本紀”?!吧獭敝娪谳^司馬遷《史記》時代更早的記載。如古本《竹書紀年》就稱“商”,《詩經》“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國語》“玄王勤商”等,但《詩經》中也有“殷商”并稱的,只不過局限于稱盤庚之后的商朝人。
殷最初是地名。盤庚遷到殷地——今河南安陽市西北的小屯村,人們就把國都所在地的地名代替這個朝代的名稱,從而稱為“殷”。但到目前為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殷”字還沒有出現過,倒是“大邑商”出現過多次??梢钥闯觯耙笊獭笔侵敢蟮刂蹋瑸樯坛笃?,商在前,殷在后。
稱商朝為“殷”或“殷商”,是由于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商朝的都城在殷地最久,于是“殷”這一稱號其勢力之大當不在“商”之下;二是殷墟出土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的出土使殷地聲名鵲起,使得商朝前期的歷史有點失色。
一般認為,中國有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開封、洛陽、杭州。后來安陽躋身其中,稱第七大古都。在這一問題上,商丘是很可惜的。眾所周知,商丘除了為商朝前期的都城外,還是周朝宋國、西漢梁國以及南宋初年的都城。西漢梁國的興盛以及歸德古城的時間之早、保存之完整都非安陽所能比。
(原載《商丘日報》2004年2月8日。目前中國有八大古都,即在本文七大古都之外,2004年鄭州申報成功第八大古都。商丘學者建議商丘申報第九大古都,我們期待申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