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家風文化

第一節 家風文化內涵及研究背景

一 研究背景

(一)“中國夢”的感召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走到了今天。回觀昨日的“雄關漫道”,喜看今天的“正道滄桑”展望明天的“乘風破浪”,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無不堅信,實現“中國夢”要堅定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這條道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走上中國道路,我們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跑在前列;解碼中國道路,我們開創了獨具特色和優勢的制度文明;尋根中國道路,我們凝聚了最持久、最深層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國道路生于斯、長于斯的深厚土壤。中華民族5000多年創造的燦爛文化,蘊含著寶貴的思想資源和崇高的價值追求,正因為這條道路是對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悠久中華文化的傳承,從而才有如此深厚的中華文化積淀,才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生命力、活力和凝聚力。中華文化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的文化沃土,又是極為重要的文化軟實力。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我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倡導發展先進文化,用科學理論賦予中華文化先進的思想內涵,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當代中國文化,為開創和發展中國道路提供了豐厚滋養。研究家風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回應,自覺喚醒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弘揚傳承優秀家風的文化內涵,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正能量。

(二)繼往開來的責任擔當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也有著世界上傳承最悠久的家族。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這樣的國必是文化深厚,這樣的家必是家風綿久。時至今日,中國普普通通的家庭還保留著什么樣的家風?大多數家庭最看重什么、最在乎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最不能丟掉的又是什么呢?2014年春節,央視“家風是什么”、“您家有家風嗎”、“您家的家風是什么”的主題采訪仿佛重錘擊魂,喚醒了國人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一時間,國人追憶傳統、縱論時政、大話家風,掀起中華大地的家風熱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鮮活的社會橫斷面。

還是讓我們看看來自老百姓的最樸素的回答吧。杭州一位63歲的退休老人說,他服侍病床上的母親6個月,88天不換衣服,因為母親在他13歲的時候就帶著他去服侍奶奶了。天津街頭賣面條的小伙子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砸著我的,不能異想天開,要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在臺北經營雜貨鋪的田老板拿出了從大陸帶來的田氏家訓影印本,他說:“堅持了幾十年的(家風)就是正直跟守法,從事古老的行業金華火腿,年份不到堅決不賣。”銀川一位老人說:“這個節目我認真地看過,現在應該提倡家風,再不提倡這個,我們的下一代就什么都不懂了。連我4歲的小孫子,我都讓他看這個節目”。參見2014年春節央視新聞聯播,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家風是什么》。還有網友留言道:小時候看到一本標價3元錢的《金光大道》,當時3元錢可以買30多斤玉米面,猶豫了一會兒就買了。回家后小心翼翼地跟爸爸說,沒想到爸爸告訴他:“你只要買書,花多少錢都行。”打那兒以后,他就養成了逛書店、買書看書的習慣。圣保羅華聲藝術團的一位老師在巴西居住了20年,她說:“我跟孩子說,不管走到哪里,別人問你是哪國人,你就說是中國人,要很自豪地說。我們千萬不能做那些對社會不利的事情,回到家里一定要說中文,因為你是中國人。”——一時間,“家風”成了熱詞,在網上,“說家風”、“曬家規”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網友璇璣玉衡說:“我家的家風是太姥爺定的,舅姥爺還寫成一幅字畫送給了我—— ‘不慕富貴不憂貧,任它霜雪凍傷身。留得泥爪兒孫念,奮志勤勤齊古人。’”有網友留言:我們家的家風就是“人勤地增寶,人懶地長草”。還有網友留言:“我家的家風就是簡單做人,認真做事。父母經常用這句話教導我,對我影響很深。人的生活都是‘人’與 ‘事’構成的,這兩個字雖然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的確不容易。漫漫人生,我們一直在學做人和做事,長短互補。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和諧、更幸福、更強大,國風自然會更好。”

在央視的采訪中,很多有影響的杰出人士也分享了自己的家風故事。當代京劇大師梅葆玖老先生說:“我們這個家風還是儒家的 ‘忠’,對國家要忠,對父母要孝,自己還得有氣節,該做的做,不該做的絕對不能做。就像我父親,在抗日戰爭時期,不管日本人怎么逼迫,他也不唱,這就是亮氣節的時候。”梅葆玖老先生講得斯斯文文、輕聲細語,觀眾聽來卻是蕩氣回腸、擲地有聲。著名攝影家焦波先生講他父親的家教:“我家是祖傳木匠,到我這一代是第四代了,小時候父親就讓我拉大鋸,要拉三年大鋸。不是說拉大鋸三年才能學會,木匠行里有句話叫 ‘百日斧子千日錛,大鋸只需一早晨’,學大鋸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學會。但是學木匠當學徒必須得學三年。為什么?他說,這三年主要是讓你磨磨性子,要把性子磨踏實了,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作家陳忠實說:“我的家風家規直接繼承于父親,不說狂話、大話,只說實話、真話。印象最深的是三年困難時期,我高考落榜,回家痛不欲生。在人生重大轉折的時候,我父親只說了一句話:天下農民一大層人啊!意思就是農民也是人,也可以做人,你不要以為高考沒有得中,人生就完了,農民也很好啊!這一句話對我震撼很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道,他的家風就是要有事實依據,實事求是。1975年,他的父親寫了一本有關兒科的書,在書的序言中講的全是學術內容,鐘南山當時覺得不符合那個時候的形勢,他認為應該先寫毛主席語錄,再講一講抓住主要矛盾、一分為二等。但當時父親對他說,我們就應該實實在在地寫,學術上是什么就是什么。父親的書沒有改,出版了又再版,非常受歡迎。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的女兒常如玉說:“我們家老太太,她沒有特別清楚地像人家一樣有幾句話在那兒,但是給我的感覺就是國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就是國比家大。我媽去世之前趕上了‘非典’,其實她自己沒有錢,但是她要去捐。出門的時候我給她穿鞋,她手扶著門框說:這個 ‘非典’是咱國家的災難啊,我就是想給年輕人提個醒,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申勇、張宇珺:《央視新春“問家風”讓民族信仰在家風中傳承》,《電視研究》2014年第4期。

不管是小人物身上的大智慧,還是大人物背后的微故事;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不管是身居國外還是留守故土,“大話家風”引燃了中國老百姓說家規、憶傳統的熱情,而且更多的人由家風談及民風,由家規家教談及社會風氣,由家庭傳承談及傳統文化的回歸,由人生談及國之命運,由家想到了國。從央視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孝敬父母、勤儉持家、厚道誠信、正直守法、不怕吃虧被提及得最多。“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老百姓海量的回答中具體了、落地了,“活”了起來。傳統文化的根還扎在百姓的心里,百姓對國的情之切、意之深,在“家風海采”的字里行間流淌。一句“家風是什么”的追問,為什么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奔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國人熱議“家風”,大家又是在感懷什么、期待什么呢?把“家風”發酵中的正能量挖掘出來、釋放出來貢獻社會,探討培育現代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學界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中宁县| 东方市| 丹江口市| 通海县| 区。| 大兴区| 遵化市| 永泰县| 新泰市| 新竹县| 林西县| 左云县| 安图县| 交城县| 历史| 岚皋县| 密云县| 瓮安县| 当雄县| 铜川市| 仁怀市| 同德县| 富民县| 铜陵市| 襄汾县| 丹棱县| 阿拉善盟| 怀来县| 黔西县| 利辛县| 隆昌县| 绥化市| 多伦县| 玉林市| 阜平县| 南陵县| 长沙市| 清水县| 万载县|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