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 聰明的承擔風險

如果有人問我投資者工作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我覺得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應該是“聰明的承擔風險”。

以我的經驗來看,看一個人的投資水平有一個簡單的訣竅:那就是這個人在談投資的時候是風險導向的還是收益導向的?大多數人都是收益導向的,關注的永遠是哪個東西漲得快?什么東西回報高?而風險導向的正相反,任何一個東西總是先考慮還能跌到哪?有哪些潛在風險?考慮完風險再看潛在收益能有多大。

對于風險的認識中,我認為霍華德·馬克斯的總結既經典又富有哲理:“風險是一種發生的可能性。因此風險本身是觀察不到的,能觀察到的是損失,而損失通常只有在風險與負面事件相碰撞時才會發生。研究表明,多數風險都具有主觀性、隱蔽性和不可量化性。”由他的這個論述延伸一下,我認為投資中的風險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在所有的風險中,“無知”可能是最初級但也最普遍的風險。一筆已經被證明獲得良好回報的投資,是否就是低風險的?這很難說。正如霍華德所說:“在過去的每種情況下,都存在著發生許多事的概率,最終只有一個事件發生的事實低估了實際存在變化的可能性。“一筆成功的投資,也許是因為之前的風險評估中確實擠出了幾乎所有重大的風險,但也許僅僅是因為其所蘊含的重大風險沒有發生罷了。投資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一方面你必須以結果來說話但另一方面某個時期的結果卻可能給你錯誤的印象。

無知的風險還體現在對自我能力及行為的錯誤判斷。自以為是投資實際上在投機,或者被誘惑著做那些遠遠超過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都是在主動性地創造風險。

“復雜和不可知”同樣是股市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選擇什么樣的投資對象往往已經注定了之后的投資之旅所蘊含的風險程度。行業屬性與生意特性的天然差異,再加上企業不同的經營階段及競爭優勢的強弱程度,導致在經營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上必然出現極大的不同。為什么巴菲特總是偏愛那些簡單、好理解,同時長期發展又可預測的公司顯然這正是出于對風險“主觀性、隱蔽性及不可量化性”的認識。

投資要做大概率的事。但這不代表要忽略小概率的可能性,特別是那些一旦發生就將遭受滅頂之災的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某天,波蘭遭到轟炸。所有的人都逃入了防空洞。但一個數學家卻安然待在家里,在他看來要在整個城市中讓炸彈掉到他的頭上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但結果第二天人們發現數學家匆匆趕來擠入了防空洞,數學家說:昨晚這個城市里唯一的一只大象被炸彈炸死了。顯然,更小概率的事件也發生了,而且后果非常嚴重。

香港著名投資者曹仁超曾回憶上世紀在股市中的一段經歷。當時股指上漲到1200點時他認為已經到達頂部,但股市卻繼續上漲到1700多點,為此曹仁超還被炒了魷魚。但不久后股市果然見頂并一路下跌回400點。曹仁超預測成功揚眉吐氣,并信心百倍地在1974年的290點入市,用全部身家抄底從43元跌到5.8元的和記洋行。按一般情況來看跌了這么多了怎么也該大反彈了,可此時小概率事件出現:在他抄底后的5個月內,狂瀉到1.1元。這個“罕見”的走勢,讓他坦言嘗到了破產的滋味——好在,當時這一切發生時他還年輕,有機會重來。人們經常混淆“小概率”與“不可能發生”之間的區別,一般情況下而言我們確實應該在大概率事件出現時就可以下注了,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小概率事件可能導致無法承受的嚴重后果。“俄羅斯轉盤”被子彈打中的機會只有六分之一,但一旦碰上了一切就都結束了,聰明人永遠不會去碰這種游戲。何況,現實中所謂的”小概率”往往主觀因素非常大,優秀的投資者更善于看到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性并且提出有意義的問題,但很多時候事情還是會出乎意料的差——特別是那種正態分布的統計數據圖,高度的集中性更容易讓人忽略罕見事件的存在。人一生中也許碰到這種罕見情況的概率很低,但只要碰到一次(特別是在最自信而不留后路的時候),那么一生積累的財富都可能化為烏有。所以特別對于已經實現了財富積累的人來說,永遠給自己留下余地哪怕是在“有絕對把握”的時刻也不孤注一擲,是需要深入骨髓的原則。

對待風險有兩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是完全無視風險,另一種則是力圖避免承擔所有的風險。前一種顯然非常危險,但后一種也無法成就理想的回報。投資者存在的意義是盈利而不是規避風險,否則直接買國債就可以了。試圖規避一切風險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關鍵在于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并且在較低的風險系數下尋求具吸引力和可持續性的盈利機會補償,這就是“聰明的承擔風險”的含義。

當然對于何謂投資中的低風險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對此后面的章節也將展開討論。但正如霍華德所舉出的保險公司經營的例子一樣,學會像他們一樣建立體系化的風險控制思路至關重要:

首先保險公司承認風險的存在,正如每一個壽險產品的算法中已包含了可以想到的風險狀況;其次他們會邏輯化地分析風險的來源,并依此來仔細地評估申請人是否符合足夠的購買要求;然后他們將風險予以分散,用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居住地的投保人來規避罕見事件及大規模的損失;最后他們會為風險尋求良好的補償,通過精算師的推算,那些風險系數更高的申請人會被要求支付更高的費用。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保險公司就能夠在一個明顯存在風險的產品上盈利。

與認識風險同樣重要的,是知道什么不是風險。在股市中最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價格波動”就不是真正的風險,而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資本損失”的潛在因素才是風險。但“大幅超出預計的波動”和“毫無應對準備的波動”卻可能導致一種風險,那就是巨額浮虧和再無后手的被動。特別是對于那些喜歡借用杠桿的人來說,波動就會變成一種致命的風險。

另外在一些機構和投資者眼里,風控機制成了下跌多少就必須斬倉,或者對單一股票的持倉進行一個鐵定的比例約束,甚至是對某一個板塊進行主觀性的排斥(比如絕對不碰創業板)。這些看似非常嚴厲,實則僵化教條的規章制度,在我看來與真正的風險控制毫無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尔| 泽州县| 揭西县| 延津县| 泸定县| 渑池县| 义马市| 平阴县| 翼城县| 乐东| 洛浦县| 潼南县| 湖南省| 忻城县| 泗洪县| 柯坪县| 临泽县| 永善县| 延川县| 民权县| 南开区| 开化县| 峨眉山市| 永福县| 丰镇市| 叙永县| 达尔| 宁武县| 深圳市| 澳门| 大丰市| 宜君县| 杭锦旗| 亳州市| 汝南县| 安康市| 江孜县| 秦皇岛市| 博白县| 南丹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