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有關俄羅斯僑民在哈爾濱的文學叢書,是中國第一套專門描寫外僑在華生活的系列文學作品,如此重要的盛事,邀我當文學顧問,無論是學識或資歷都覺難當此任。但,哈爾濱是我的家鄉,青年時代我與哈爾濱的俄僑有諸多來往,多年來我又從事中俄文化交流與友好工作,不便推辭,只好勉為其難。
我生在哈爾濱,長在哈爾濱,學在哈爾濱,哈爾濱與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飽嘗過敵偽統治時期的痛苦,同時也經歷了蘇聯紅軍解放哈爾濱時的雀躍,在哈爾濱這座國際化的城市里,受到特殊文化的熏陶。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離開哈爾濱。可是,哈爾濱的鄉親,哈爾濱的市容,哈爾濱的綠蔭,哈爾濱的白雪,哈爾濱的鐘聲,松花江的濤聲,以及多種民族語言的聲響,一直回蕩在我的心海里。
我在不同時期幾次返回哈爾濱,看到她迅速地發展,也見到有些標志性的建筑被毀掉或拆除。我的故居——木板小平房——早已蕩然無存,在原處修起高樓;我的母校校址已經變成旅館。當然,哈爾濱還保留了一些舊的遺址,如橫跨松花江的大橋,江北的太陽島,連接三個區的霧虹橋,道外區的老式閣樓,南崗區的博物館,道里區的繁華街道和中央大街及石鋪的馬路。可惜我沒有見到一位老同學。
我當年就讀的是個外國學校——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同學中除了少數中國人外,都是異民族的子弟,多數是俄羅斯孩子,還有猶太人、波羅的海人等。他們出生在哈爾濱,在哈爾濱長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外國民族外迂時,俄羅斯青年很少有人回到父母之邦,而更多的人選擇了浪跡天涯。我們學校通用的語言是俄語,生活在他們中間,使我對俄羅斯人的歷史過去,對他們的風俗習慣、人生經歷多少有些感性認識。
一九四五年夏天,哈爾濱光復后,我開始在哈爾濱市中蘇友好協會從事翻譯和研究俄蘇文學工作,最終這一行成了我的職業。也許正因為這個,我和這套叢書有了今天的緣分。
我看到,叢書作者都是在哈爾濱長大的人,他們作品中的人物幾乎都有混血兒。混血兒在歐洲并不奇怪,父母膚色相似,眼窩深陷,高鼻梁、藍眼睛、或深色或淡色頭發。而在哈爾濱則大不相同,因為他們是歐亞血液相交的結晶,都別具特色,長相不一般,自幼通曉兩種語言,他們的感情表現也有所不同。混血的兒女形成了混血的文化,從這套叢書中也可以見到一斑。小說的書名有的雖然帶有俄羅斯地點的名字如“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等,但作品寫的都沒有離開哈爾濱,都沒有離開中俄兩個民族。這些作品內容最早的涉及哈爾濱開埠初期,俄日兩股勢力爭奪哈爾濱,一直寫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人建成嶄新的繁華城市。在這百年當中既有初建的艱辛,杜會制度的嬗變,也有中俄(中蘇)兩國之間的矛盾……作品均以一些特殊事件為主線,從不同角度寫出哈爾濱曲曲折折的發展。比如,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九一八年出生在哈爾濱的一位俄裔青年,經歷了俄國內戰,最后輾轉到了赤塔,已經奄奄一息。他再也沒能回到故鄉哈爾濱。哈爾濱成了他遙遠的思念和鄉愁。有的作品描寫二十世紀初俄國動亂,大批俄羅斯人沿中東鐵路逃到中國哈爾濱,與哈爾濱各階層人士結成生死情誼,中國義士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趕赴俄國援救受難俄國友人逃回哈爾濱。有的作品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哈爾濱俄僑文化界人士的一些零星故事,描繪了當時的大學教授,中東鐵路職員,流浪詩人,哈爾濱交響樂團鋼琴師等等。這些被戰爭裹挾卷入動蕩生活的人,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體會到哈爾濱對他們的友善接納和包容。有的作品內容寫的是現代,以新中國建設初期一位蘇聯援華專家的女兒與一位在哈爾濱長大的混血兒男青年,由通信相識、相愛而發展到決定結婚。最后中蘇關系交惡,導致這對青年男女不幸的結局。作品以第三代在哈俄羅斯人及同齡中國青年的視角,回敘了整個二十世紀哈爾濱俄羅斯人的生活史,具有史詩般的感人力量。有的作品以中俄青年知識分子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揭示了嚴酷的政治風云對人性的考驗。有的作者本人就是中俄混血兒。他以自身童年的親身經歷,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及五六十年代的哈爾濱歷史為背景,塑造了身邊的一些平凡人物的形象,再現了俄羅斯僑民在哈爾濱艱辛的生活和坎坷的命運。這些文學作品的出版,無疑將對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哈爾濱獨特的地域文化起到無法取代的作用。
同時,收入叢書的作品在藝術上也各有獨到之處,在展現歷史的真實,刻畫生活的力度,描寫細節的才賦,特別是在塑造俄羅斯人物形象上,展現出令人驚嘆的獨特成果。這無疑給當代中國文學注入了一股新鮮活力。
我這個在哈爾濱長大的中國人,從這些小說中也更深層地了解了俄蘇僑民文化對哈爾濱的滲透與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凝聚在各種建筑物上,如哈爾濱的老火車站、霧虹橋、喇嘛臺、歷史博物館,中央大街以及石塊馬路、松花江邊的抗洪紀念塔,還有一座座六角街燈,難怪哈爾濱具有那么鮮明的國際文化風貌。
這套叢書從不同時代、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人物、不同事件,揭示了人們在哈爾濱的生存、工作、斗爭,愛情遭遇,使我這個九十歲的老哈爾濱人不由得頓生思鄉之情。我相信這套叢書對后來人會有更多的啟示。
愿新的一代人能細心地賞讀這些作品。
高莽
2015年6月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