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木瓜之役”

一九〇九年夏天,魯迅離開日本歸國。本來,魯迅曾準備到德國去繼續深造。但是,因為他的母親在家庭敗落之后需要贍養,還在日本立教大學求學而又已經結婚的二弟周作人也希望他能有所資助。這就使得魯迅不得不結束留學生活,歸國謀事,以承擔日益沉重的家庭負累。魯迅后來對友人說:“負擔親族生活,實為大苦,我一生亦大半困于此事,以至白頭……”然而,在唯利是圖的社會里,魯迅愿意躬行損己利人的人生哲學,無所怨尤。他當時哪里料到,欲壑難填的周作人在十四年之后竟會對他反目相向呢!

當魯迅重新踏上祖國的土地的時候,正值辛亥革命前夜:一方面,同盟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已經遍及南方大部分省區,革命的宣傳活動也由濱海城市逐漸向清朝的腹心地區發展,反清革命派已經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另一方面,搖搖欲墜的清王朝為了茍延殘喘,不但對革命派的活動進行血腥鎮壓,同時也在整個意識形態領域強化了思想控制。在辛亥革命的產兒呱呱墜地之前,我們的祖國母親就這樣處在痛苦的痙攣之中。

在日本弘文學院帶頭剪掉辮子的魯迅,一踏上祖國的土地,不得不首先花四塊大洋在上海裝了一條假辮子。這種假辮子雖然做得巧妙,不留心觀察難以看出破綻,但不戴帽子不行,而且在人堆里還要提防擠掉或擠歪。基于這些不便,魯迅在一個多月之后就索性將假辮子去掉了,脫去帽子,露著短發在路上走。這樣一來,他就享受到一種新的待遇:最好的是被路人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惡罵。小則說是偷了人家的女人——因為那時捉住奸夫,總是首先剪去他的辮子;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即所謂漢奸。魯迅想,即使一個沒有鼻子的人在街上走,也未必遭受如此痛苦。

歸國第一年的秋天,經友人許壽裳推薦,魯迅擔任了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初級化學和優級生理學教員,并兼任日本籍植物學教員鈴木珪壽的翻譯。“救時應仗出群才”,魯迅就這樣走上了歸國后的第一個工作崗位——為中國培養“群才”的教育工作崗位。

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坐落在杭州的下城,是在“廢科舉,興學校”的高潮中以省城貢院舊址改建的,建筑格局和學制大部分仿照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所謂“兩級”,即分為“優級”和“初級”兩部分,優級培養中學師資,初級培養小學師資。原任監督(校長)沈鈞儒思想開明,教員中許多人是革命團體光復會的會員或接受過民主思想洗禮的日本留學生。在這所開明空氣比較濃厚的學校里,魯迅的教學活動也充滿了民主和科學的精神。

魯迅開設生理學課程時,用通俗淺顯的事例講授“胚胎學”,駁斥那種“轉世輪回”的迷信落后觀點。他還勇敢地向封建假道學挑戰,破例地加講了生殖系統一章。他事先只對學生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在他講的時候不許笑。因為講的人的態度是嚴肅的,如果有人笑,嚴肅的空氣就被破壞了。他編譯的生理學講義——《人生象斅》,文字精美,論證有力,科學性和系統性都很強。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提出了“防疾病于未萌”、重視體育衛生和兒童青少年衛生等先進思想和觀點,使這部教材成為我國近代不可多得的優秀的生理衛生學講義之一。

魯迅教化學時,十分重視實驗。有一次,他在教室里試驗氫氣的燃燒,因為忘了攜帶火柴,臨時走出教室去取。出門前,他再三叮囑學生,一定不要觸動氫氣瓶,以免混入空氣,在燃燒時炸裂。但他取回火柴一點火,玻璃瓶卻爆炸了,手上的鮮血濺滿了雪白的西服硬袖和點名簿。魯迅抬頭一看,發現前兩排只留著空位:原來坐在這里的學生故意將空氣放進氫氣瓶之后,悄悄地躲到后排去了。魯迅后來談到這事時說:“他們也相信我,也不相信我。如果相信我的話,那就無須放進空氣試看是否會爆炸了;如果不相信,認定不會炸,那就不用離開座位遠避了。”

杭州的風景是美麗的,確如蘇東坡的名句所描繪的那樣:“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但是,沉潛于工作之中的魯迅卻無暇流連于湖山勝跡。只有在采集植物標本的時候,他才得以徘徊于吳山勝水之間。僅一九一〇年三月,魯迅就攀玉皇山,越棲霞嶺,前后十二次,采集了七十三種標本。有時僅為采一種標本,他就得付出幾天的跋涉之勞。魯迅還計劃編一部《西湖植物志》,后因環境變遷,未能遂愿。

魯迅在杭州執教期間最有意義的一段經歷,是參加了痛擊教育界封建頑固勢力的“木瓜之役”。這是他歸國后投入的第一次戰斗。

“木瓜之役”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有一位革命者潛隱在浙江巡撫增韞的撫署做幕友,后來活動暴露,突然潛逸。這位革命者的妻弟胡俊是兩級師范的學生,因為替姐姐、姐夫傳遞過信件,一度受到株連。特別是胡俊姐姐的一封親筆信,更引起了增韞的疑竇。因為信中寫道:“你對我所說之事,待我寬松幾天后,再聽吩咐。”色厲內荏的增韞以為這是革命黨人聯絡的暗語,惶恐萬分,立即派衛隊闖進兩級師范學堂逮捕了胡俊。經審訊,增韞才知道信中所說的“事情”,其實是那位革命者希望妻子放腳并來杭州讀書。雖然胡俊一案純屬杯弓蛇影,但增韞仍然心有余悸。為了防止兩級師范學堂跟紹興大通學堂、安慶巡警學堂一樣,成為反清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他乘學堂監督沈鈞儒被選為省咨議局副局長的機會,推出了一個綽號叫“木瓜”(比喻木頭木腦,頑固守舊)的富陽人夏震武繼任沈鈞儒的職務。夏震武原任浙江教育總會會長,一貫以道學家自命。他不但仇視推翻帝制的革命活動,而且就連從根本上維護帝制的“君主立憲”也極力反對。增韞以為驅趕著這個頑固派上陣,就能加強對浙江教育界的控制。

一九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即夏震武上任的前一天,他寫了一封信給前任監督,內附禮單,要求全體教師各按自己的品級穿戴禮服,用當時官場下屬見上司的“庭參”禮節和他相見;還要求設立“至圣先師”孔子的牌位,由他率領全體師生“謁圣”。二十二日早上八點左右,夏震武頭戴清朝的紅纓帽白石頭頂子,身穿天藍色大袍,外罩天青色套子,腳蹬一雙黑靴,“冠冕堂皇”地來到學校;更為威風的是,他身后還帶了十六名教育總會會員。到校后,夏震武首先帶領學生向孔子神位行了三跪九叩禮,而后聲嘶力竭地進行了一番所謂“廉恥教育”的說教,并在講演中攻擊兩級師范的教師“高談平等自由,蔑倫亂紀,誑惑學生”。接著,他又在會議室召見全體教師。教師詰問他帶人入堂的理由,回答是:“兩級師范學堂名譽甚壞,教育總會理應調查,并行整頓。”本來就對“庭參”“謁圣”這一套做法極為反感的教員們,面對夏震武的信口誣蔑,再也按捺不住怒火。在他們看來,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他們憤然責問夏震武:“‘名譽甚壞’四字,跟學堂全體人員都有關系,而教員的責任更大,請你明示證據,以付公論。如能指出腐敗確據,我們立刻自行出校。”很多人還七嘴八舌地罵起來:“你這個假道學!”“你這個假孝子!”“你這個老頑固,怎配當我們的校長?”

夏震武見教員們哄然而起,自知形勢不妙,便在一群隨從的簇擁下奪門而逃。

二十三日上午八時,夏震武派人往學校送了三封信:一封斥責教務長許壽裳“非圣”“蔑禮”“侵權”;另一封責備全體教員貽誤學生;第三封勸令學生全部自修。一貫主張“教員反抗則辭教員,學生反抗則黜學生”的夏震武,原以為依恃強硬手段就可以迫使師生屈服,不料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十二月二十六日,魯迅、許壽裳、楊莘士、張宗祥等二十五位進步教師全體辭職。一些原來住校的單身教師卷好鋪蓋,整理好行李書籍,一齊住進了黃醋園湖州會館。夏震武進校后,只見教員部渺無一人,辦事部亦空空蕩蕩,呼喚不應,茶水不備,大有進退維谷之勢。在走投無路中,他只好宣布“提前放假”,妄圖借此茍延殘喘。

兩級師范學校教員的正義斗爭,得到了進步學生的大力支持。省內教育界和京滬報刊也群起聲援。夏震武開始還虛張聲勢,揚言“兄弟不敢放松,兄弟堅持到底”,后來種種詭計都未得逞,只好被迫辭職。在這場風潮中,魯迅一直站在前列,勇敢堅定,因此被擁護夏震武的一派稱為“拼命三郎”。教職員復職后,在大井巷的一家飯店聚餐,共慶勝利,戲稱為“吃木瓜酒”。魯迅暢飲之后,用筷子夾著一塊肥肉,模仿夏震武的語調說:“兄弟決不放松。”大家都被逗得大笑起來。這場在笑聲中勝利結束的“木瓜之役”,給魯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一年后,魯迅在致友人許壽裳的信中特意提道:“木瓜之役,倏忽匝歲,別亦良久,甚以為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团风县| 上犹县| 珲春市| 贵阳市| 山西省| 姜堰市| 泸西县| 红河县| 会同县| 象山县| 桑植县| 晋城| 施甸县| 溆浦县| 黄龙县| 黔西| 涞水县| 三河市| 呼玛县| 手机| 犍为县| 新晃| 辽源市| 彰化市| 中西区| 万宁市| 灵石县| 镇雄县| 朝阳区| 南康市| 清新县| 崇礼县| 武宁县| 惠东县| 宣武区| 呈贡县| 河津市| 金阳县| 巨鹿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