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Ⅰ.歸屬感的原理

學習是一種社會化活動。首先從學習場景上來說,學習發生在社交情景中,比如教室或者辦公場所等。即使是一個人在家里靜靜地讀書也是社會化的,因為書也是由人所寫,它或多或少呈現了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例如,在社會中誰是受人尊敬的知識生產者等微妙的信息。另外,閱讀的目的也通常包含很多社會意義,比如為了在學校中爭取優異表現,或者增加聊天的談資,等等。

人類活動的一大特征就是各式各樣社會群體的存在,小到家庭,大到國家,甚至是喜歡開快車的人,都可以構成一個社會群體。只要有人關注,幾乎任何事都可以成為構成社會群體的依據。卡夫食品(Kraft Foods)曾開展過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活動,叫作“你是奇妙醬達人嗎?”讓人們把自己歸為喜愛或不喜愛奇妙醬的人。當然了,你是否屬于喜愛奇妙醬的那類人,對生活應該不會有什么影響。而人們對其他群體參與感的強弱,則會給學習帶來更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學的技巧,提高人們在學習環境中的歸屬感,幫助減輕負面情緒、強化積極效果。

社會群體一旦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我是否屬于該群體”這個問題。群體身份的構建通常依賴于成員的社會屬性。人們據此為自己或他人貼上標簽,形成身份歸屬,而這也是某種形式的身份認同。這個過程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其一是自我歸屬——“我是一名籃球運動員”;另一種是他人對你身份的歸屬——“你是一名籃球運動員”。

有些時候人們會不認同自己所處的學習群體。例如,一名學生不認為自己歸屬于學校,沒心思聽講,卻只想著如何開公司做生意;銀行職員不認為自己該在銀行上班,沒心思學習新的出納流程,卻只想著自己在舞臺上一展歌喉。這種想法有時還會被他人強化,比如一位不善于鼓勵他人的老師批評這名學生不夠聰明,部門經理批評職員粗心大意,等等。有些更微妙的情況下,學習者身邊不乏支持和鼓勵,只不過周圍的人沒有意識到問題出在歸屬感上。如果自己沒體會過不合群的感覺,也就很難切身感受到他人因缺少歸屬感而產生的焦慮,同時也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傷害到別人的感情。一個人如果缺少歸屬感,他的參與感就會降低,焦慮的心情肆意蔓延,消極回避各種問題。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藏得更深,因為它涉及刻板印象。有時候我們認為一個人一旦屬于了某個群體,就不能再屬于另一個群體。舉個例子,你可以想象有這么兩類群體,一類是“好媽媽”,另一類是“好老板”。然而好媽媽感覺都是時刻陪著孩子的,好老板則與這個印象格格不入。人們如果這樣認定,就會產生刻板印象(固有觀念)的威脅。雖然這種刻板印象沒有事實根據,卻會讓這名女性在選擇自己未來成長方向時感到困惑。這種焦慮有時容易被察覺到,有時則隱藏在日常之中暗流涌動,而無論如何它都會令人分心,侵蝕人們的認知資源。結果這么一分心,老板的角色還真做不好了。現在我們知道,真正造成問題的是社會身份認同感的缺失,而非她自身能力的不足。

引發人們刻板印象的導火索可能非常微妙、難以預測。在一項經典的研究中,斯蒂爾和阿倫森(Steele & Aronson,1995)發現,在美國大學的考試中,單是讓學生在個人信息中填上種族這一項,就會導致美籍非裔學生成績的下降。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引發刻板印象的導火索無處不在、千變萬化,所以很難將它們徹底清除。因此最有效的辦法是直接改變人們的觀念,讓人不要隨便就被這些觀念影響。從本質上改變了,就能以不變應萬變,不必一個接一個地改造各種環境因素能夠改變環境的時候改變環境,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改變自己。——譯者注。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幫助人們構建歸屬感:別擔心,我們是一家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金华市| 玛沁县| SHOW| 灵山县| 龙泉市| 合水县| 荆州市| 岢岚县| 武隆县| 甘孜| 上栗县| 潞西市| 石景山区| 桐庐县| 湖北省| 邮箱| 察隅县| 文化| 门头沟区| 土默特左旗| 乐至县| 卢氏县| 小金县| 林周县| 望城县| 茌平县| 惠安县| 林口县| 保亭| 南江县| 乐陵市| 南澳县| 思南县| 遂川县| 扎鲁特旗| 永丰县| 四川省| 芒康县| 鸡东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