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反觀一些大都市的“美麗”建設,報上經常見到城外新增造林多少,郊外某地又建一個大園林,地下又新增多少交條通線,電視廣告每晚必炫示城市夜景,高架如虹,燈光如海,宣傳我們正在邁向國際大都市等等。這些“美麗”與市民的日常生活不是無關,但直接關系不大。倒是和官員的政績有關,或者外星人看地球時會顯得美麗。對市民來講,遠美不解近愁,他每天看到的是馬路成了停車場,人在車縫里穿行,這是一不美;路越修越寬,兩邊的大樹越來越少,舊時的林蔭道不再見到,這是二不美;凡是大醫院門前和大廳里必如鬧市,要看病如進自由市場,這是三不美。去年,我居住的小區施工,把一個院門暫封一年,一年后工程完工,門卻再無法打開,門外的路早已被車占滿。規劃管不住違建,或本來就沒有科學的規劃,人生活在水泥森林里,冬天走路不見陽光,夏天上街又躲不開烈日。真是滿眼風光人車樓,舉步維艱使人愁。這就是我們正實實在在享受著的“負美麗”。北京倒是有一座美麗的香山,十幾年前市民還可以隨意去爬,現在人滿為患,秋高氣爽時,市民只能在心里回憶一下它的美麗。
所以我想,要建設美麗中國,治理江河,改造沙漠,建大都市當然重要,但要以人為本,當務之急先要扼制美麗的退化,不要一面規劃偉大的美、將來的美,一面又聽認傳統的美、實在的美在身邊失消失。要先從家門口美起來,從與人民生活相關的美做起,逐漸地美開去。
用其心還是用其力
康熙時黃河泛濫,經年不治,工程上馬后又眾說紛紜,意見不一。治河老臣靳輔在黃河上滾了十幾年,因與皇上看法不一被貶。后事實證明他的意見正確,又召他回來。他上書說:“我已70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還是請皇上另選他人吧?!笨滴跽f:“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黃河于是得治。類似的故事還有一個。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我們沒有海軍。十八萬公里海岸線基本沒有船艦。毛澤東召長征老將、12兵團兼湖南軍區司令員蕭勁光,要他任海軍司令,組建海軍。蕭急了,說:“我是個旱鴨子,哪懂海軍?這輩子總共坐過五六次船,每次都暈得不敢動,怎么當海軍司令?”主席說:“就看上你這個旱鴨子?!苯Y果他主持創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毛主席很滿意,說:“有蕭勁光在,海軍司令不易人。”他成了世界上任職最長的海軍司令。
這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用人是用其力,還是用其心?其力,當然要考慮,但前提是他的心,即他的思想、品德、意志。思想是管方向的,即做什么,怎樣做。品德是操守,要能把握住自己,處理好公與私、個人與事業的關系。意志是堅持力、毅力、攻堅能力。人才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能力相差不多,成功與否常在意志方面。靳輔以70歲暮年之身,蕭勁光以外行之人,結果都不負重托,卓有建樹,是心在起作用。
古人有閱人之術,就是觀察人,曾國藩就自信精通此道。有時一個人的好壞,并不需要多么復雜的考察,可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很奇怪,近年來落馬的一些干部,群眾早有議論,其惡行丑聞,就是做鄰居也要回避三舍的,卻照升、照用。最近公布處理的一位副地市級干部,做縣委書記時寫了一本他與本縣名人的書,好借機出名。封面上他挺胸叉腰,雄視河山。十幾個“名人”如指甲蓋大的頭像,環襯在他的身后。他到中央黨校學習,用“換頭術”假造了一張中央領導給他發畢業證的照片,到處吹噓。有中央領導去當地視察,他本不在現場,又如法炮制一張與領導人的合影。其父母過生日,用公款大擺宴席,請劇團唱戲。他最后翻船是因為查出貪污數百萬。但如果沒有這些經濟問題呢?這種瞞天過海、欺世盜名的做派,就是拿一般的閱人術,一看也知是個壞人,倒退一百多年,曾國藩也不敢用他。這種人格在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也是被人嗤之以鼻的。但在出事前,此人還又提了一級。
用其心,用什么?用其公心,憂國憂民,不以權謀私;用其誠心,不弄虛作假、招搖撞騙;用其忠心,負責敬業,恪盡職守。這用不著多么復雜的考察,稍一了解,或談一次話,就能閱其大概。正如一張粗劣的假幣,一看就知,用不著再上什么驗鈔機。人格的高下,是放之四海、求之古今都一樣的。君子、小人、忠臣、奸相、清官、污吏,早有定格。我們現在只要回到最低門檻,把住其心就行,也就是老百姓說的良心。有了這個良心,力不足,可以勤補拙,以誠撼天。沒有這個良心,力有余,則正好以權謀私,以能售奸。用人還是用心為上。
地震教我們如何說話
“5·12”汶川大地震后,國內外只有一個呼聲:抗震救災。過去常不絕于耳的幾種聲音,如老百姓對政府的批評,西方媒體對我們的挑剔,社會上的謠言和猜測,統統沒有了。大地這一發威,把輿論都震住了。輿論是比軍事的、經濟的、物質的等一切硬實力還難對付的軟實力。俗話說眾口難調,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又百口莫辯,任你怎樣解釋,人家總是不信。但有一樣東西可以對付,這就是事實。要學會用事實說話,用重要的事實說話,用真誠的口吻說話。抗震救災,檢驗了我們的經濟實力、組織能力,也檢驗了我們的說話能力、把握輿論的能力。
大道無形,強不言兵,最好的說話方式是不必再說。過去群眾對政府的工作有意見,如腐敗、效率等等。這次收到地震消息時,總理還在外地回京的路上,立即掉轉車頭直奔機場,就在飛機上發表抗災動員。四個小時后,已落地在廢墟中指揮救災。當日就近調帳篷五千頂,十天后又在全國再增調九十萬頂。救援隊水、陸、空并進,三天內,來自數千里外不同方向的,掛著北京、廣州、青島、沈陽等不同牌子的白色救護車,已按劃定分工出現在災區各縣、各鎮。這時百姓還有什么話說,無論是災民,還是全體國民,只有一句話:政府效率高,政府想著百姓。什么是政治?國家、民族的全體大事就是政治,這幾天救災是最大的事,就是政治。儒家的思想“民為邦本”,孫中山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毛主席說“站在最大多數人一邊”,不管是哪一個時代的政府,能給老百姓辦事的政府就是好政府。這是人類長期積累的共同的政治文明。此時此刻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最得人心的政府。全國人民高高舉起的雙手既是對災區的支援,也是在對政府的致敬,哪里還會有什么牢騷?
信息公開是現代政治文明的表現。最好的工作形式就是無形式,這次救災工作及其報道,最大的特點就是透明。地震突發后,相關部門每天都召開新聞發布會,電視臺二十四小時滾動報道,各媒體都有記者深入到災區的每一個角落和后方的每一條生產線、運輸線實時播報。一時,人們的腦子里只有兩個概念,一是災難,百年不遇的大難;二是救災,一刻不停地救災。事實的透明帶來思想的統一。這場救災檢驗出了我們的兩個進步,一是政治進步,政府坦誠,沒有什么可保密的,歡迎監督,每一筆資金、每一項物資都可跟蹤調查。二是科技進步,通信、電話、網絡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服務和監督?;蚓栀浘葹?,或尋找震后親友,或監督舉報都可。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問及有救災帳篷流向市面,怎么解釋。民政部立即答應查辦,謠言止于信息公開。這樣,小道消息還有什么市場?我們要感謝在地震前不到半個月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雖然這比美國1976年出臺的《陽光下的政府法》晚了三十多年,但我們還是追上了世界政治文明,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就遇上了這個剛剛出臺十多天的法規,這也是天意。
過去西方媒體最喜歡做的文章就是中國的人權。我們常對他們說,最大的人權是生存權,也許他們沒有什么體會。當溫總理在廢墟上大喊,第一是救人!當連續三天,全國都為死難者下半旗志哀時,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政府是怎樣尊重生命。而近來在西方,無論是政府、國會還是媒體都一片聲地稱贊中國政府的救災行動。謠言止于透明,偏見化于誠懇。當年朱镕基訪問美國,示威者圍著他下榻的賓館鬧人權,朱第二天講話說,你們急什么,我們自己的事,我是總理,我比你們還急。溫家寶總理訪問美國,耐心地解釋,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什么事一乘十三億太多,一除十三億又不夠。這都是誠懇的態度。這次抗震救災我們向全世界再次顯示了這種誠懇。就在一個月前,西方還有人借“藏獨”說人權,地震后卻出奇的平靜。誠懇再加事實,總會理解,總能溝通。
毛澤東同志說,戰爭是洗滌劑。災難也是洗滌劑,這次地震幫我們洗掉了許多舊方法、舊作風。讓我們的工作,特別是宣傳工作大進了一步。我們不敢說以后有多好,但再遇到困難時,聽到批評時,我們就想一想這次地震。就像過去常說的想一想戰爭,想一想長征。
對國家領導人不要稱爺爺
政治就是“一大二公”:是國家大事、公家的事。講政治就是要分清大小,分清公私。大事不能亂,公私不能摻。報紙宣傳猶要注意,一些細節,雖一時無大礙,但潛移默化,事關規矩。社會運轉自有一套大規矩、大程序,是公共程序。在這套程序中,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各有定位,各盡其職,各盡其責,這就是政治生活。政治是嚴肅的,唯其嚴肅,才有效率。政治生活之外,還有人情、人倫的私生活,但兩者不能混淆。北宋名臣富弼出使遼國,一走數月。有人捎來家書,他不拆,直接放燈上燒掉,曰:徒亂人心。當此時也,他如無家、無妻兒,只有使臣身份。我們一些報紙、一些記者,常用孩兒語、私家情去寫嚴肅的政治,弄得不倫不類。如報紙上報道孩子們對國家領導人的稱呼常用“爺爺”。到過“六一”兒童節,整版通欄大標題喊爺爺。個別稿子,可以動筆改一改。但對這種風氣,便只有認真向有關部門反映,提請研究改正。下面是我當時寫給中央有關部門的一封信,并得到重視,已通知各媒體注意改正。
某某同志:
您好!
最近的“六一”報道中,許多報紙提到孩子們對國家領導人稱呼時都用“胡爺爺”“溫爺爺”等,以前也有這種情況。我覺不妥。一方面欠嚴肅,另外,也涉及未成年人教育的一個問題。從晚輩尊老的角度講稱爺爺當然是對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國家意識、領導人意識和社會觀念。一個看似簡單的稱謂,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和憲法、法律的啟蒙教育,是個政治問題。孩子一懂事,除了讓他們懂得家庭、親情、尊老愛幼外,還要逐漸讓他們懂得自己是生活在社會上和國家中,這樣才會有責任感和紀律性,進而有愛國心。像“主席”“總理”這樣的職務是代表國家的,在媒體上的公開宣傳報道中還是稱職務好,比較嚴肅。20世紀幼兒園、小學里教育孩子也是稱“毛主席”,而不是稱“毛爺爺”。我們提倡黨內稱同志,但在報紙上對國家領導人還是稱職務好。
不知妥否,謹供參考。
官不擾民民自富
一日,與京城幾位領導相聚,談及農村工作,有地方來的同志說,官不擾民民自富。此言極是。內中有分管農業者接道:“我們常說要增加農民收入,試想哪一次農民告狀是來向你要高收入的?都是不堪其擾來要安靜的。”這使我想起去年電視上公開批評的一件事,某鄉強迫農民種煙葉,村頭墻上赫然寫著大標語:“凈化種植”。并組織工作隊將農田里已長出的玉米、豆苗等拔掉。采訪鏡頭下,幾個農民跪在田壟間,以手捧苗,憤然拍地,潸然淚下。記者問鄉干部為什么這么做,答曰:煙葉能賣錢。能不能賣出錢,應讓農民自己去算賬,再說都種煙葉又吃什么?這樣發展下去,恐怕就要干預村民每日三頓飯怎么吃了。也許那時又會有個堂皇的理由:這樣吃有營養。
官者,保境、安民、維護社會發展之用也。民心唯求安居樂業,猶草木唯求生態平衡。封山育林,草木自長;民不受擾,其業自旺。漢代政治家賈誼說:“天下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逼淅韮汕晡醋?,可惜不少人,一日為官,其情也虛,其心也躁,抓耳撓腮,指手畫腳,總想干點什么,以逞其能,以示其績,便以民為戲了。殊不知,民可保、可導、可安,唯一的是不可擾、不敢擾;企圖靠擾民弄出點熱鬧來升官的,其烏紗帽遲早是要掉的。
好山好水更求好官
在南方某城出差,這里是有名的花城、太陽城。雨水充沛,真是插根扁擔都成林。但是幾條主要街道的兩邊就是沒有樹,水泥馬路接著水泥樓房,噪聲中灰蒙蒙、冷冰冰的。導游興奮地說此地如何山好水好,風景迷人。我沉重地應曰:“好山好水就是缺個好官,舉手之勞,甚至動口之勞就可滿城綠蔭,可惜沒有。”自然風光好,只能說明是上天所賜,城市風光卻要靠當家人,靠這個市的官員組織市民去干。官者,管也。管什么?管百姓的生活,生活條件的創造,生活環境的管理。官就是一個公務員、管理員。大者管好一省一市,小者管好一城一鄉,民居樂,官心安。我還親聞一事,西北某省,氣候惡劣,常年干旱。人們盼雨望眼欲穿。一日突降小雨,省委書記推門而出,在省委大院里興奮地大喊:“下雨了!下雨了!”其憂民喜雨之情殷然躍然。為幾滴雨而狂呼高喊,像一個當大官的形象嗎?然唯此才足以見其真,百姓的冷暖他是真想、真管,真正是個管事的官。可惜,這個好官沒有遇上好山好水,英雄無用武之地。也可惜把南方某城那樣好的山水給了一個不干活的官。若以此省官易彼市而為長,他一定會拼命地栽樹,讓百姓出門走路、室內推窗都生活在綠蔭中,不是樹之蔭,是官之蔭。若以彼市長易此省而為官,他該想,當初那么好的條件,我為什么就沒有去好好干呢?
假奶粉拷問真道德
食品衛生出了一件大事,有人將化學物質三聚氰胺摻入牛奶,只為提高檢測指標,賣個好價,卻危及到人命。成千上萬吃了有毒奶粉的嬰幼兒發病,并有死亡。全國為之震動。此事看是質檢不嚴,實為道德崩潰。民以食為天,人命關天。天都敢欺,命都敢害,還有什么不敢為之?我們說以德治國,如果這樣的道德行世,則人將不人,國將不國,社會將不社會,更談什么和諧、安定。作案人何來此膽?一是利令智昏,只要能滿足一點私利,就敢昧良心,敢害人命;二是愚不知法,竊喜于小利之得,不知法網難逃,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傊侨说乃枷氤隽藛栴},不是奶粉質量,是人的質量,人的道德質量,社會管理質量。而且這種事情屢有發生,已不是一次兩次。
五月份“汶川大地震”,讓我們見證了人性中真誠無私的一面,這九月份的奶粉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自私虛偽的一面。魯迅一生以極大的勇氣和精力與民族劣根性做斗爭,看來,此事還遠沒有完結。奶粉摻假的背后是社會上假風盛行,久而久之,司空見慣,見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