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仕強教授告訴你怎樣帶團隊
- 曾仕強
- 1327字
- 2019-01-04 14:40:40
四、視缺點為優點才能管好中國人
既然團隊管理要結合當地的文化,那我們必須要先了解當地的文化。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太一樣,你要把中國人的缺點當成優點來看,才能夠管好中國人,否則就會感到無能為力。
在39歲以前,我覺得中國人花了太多時間“做人”,根本沒有時間“做事”;中國人的聰明都用來鉤心斗角,搞得別人烏煙瘴氣,他在旁邊看笑話。但是40歲以后,我就徹底改變了觀念,我認為自己犯了一個大錯,就是用西方人的觀點來評判中國人的行為,這樣只會覺得中國人一無是處,亂七八糟。后來我用《易經》的觀點來觀察和評判中國人的行為,才發現中國人是亂中有序。
39歲那年是我人生的低潮期,當時我的身體非常不好,我常常想,做人這么辛苦,有什么意思?后來,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既然沒有統一的教科書教我們怎樣做,為什么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亂七八糟?當時我的想法是,中國人的狀態非常糟糕,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但是轉念一想,我認為是我錯了,我不應該用西方人的標準,而應該用中國人自己的標準來評判中國人。
于是,我把西方人和中國人的標準比較了一下。我發現,西方人通過天平來衡量物體,天平有固定的標準,平就是平,不平就是不平,沒什么好爭執的。而中國人用秤衡量物體,用秤量東西時,秤桿不是高一點就是低一點,所以判斷標準就成了“差不多”。
為什么會這樣?我研究了一下,覺得中國人這樣做很有深意。如果是朋友來了,我就盡量讓秤桿高高的,多給一些;如果是陌生人,我就會盡量讓秤桿低一點。這樣,我永遠是公正的,而且到最后也不會有什么損失,這就叫親疏有別。親疏有別是社會最大的原動力,它促使人們廣結善緣,以獲得盡可能大的利益。
所以說,每一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特性,不能簡單說誰好誰壞,因為找不到評判的統一標準。你不能用日本人的標準來評判美國人,也不能用英國人的標準來評判中國人,這種評判是毫無意義的。美國人做什么都跟開玩笑一樣,日本人做什么都是如臨大敵,好像要打仗一樣。你到英國的火車站去問:“我要到某地,車站在哪里?”乘務員會說“我也不知道”。如果此事發生在中國,我們肯定會批評乘務員業務水平太差。但是在英國,乘務員根本不可能知道,英國的交通系統很復雜,每個人都要自己查路線圖,否則誰也搞不清楚。這是形勢所致,我們沒有辦法去批判他們。新加坡是有名的花園城市,非常干凈,但是離警察局越近就越臟,為什么呢?因為新加坡在環保方面管得很嚴,在新加坡人看來,能夠偷偷地把臟東西丟到警察局附近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很刺激。這是新加坡人的一種樂趣,你可能不認同,但無法批評他們。
有一句話叫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以唐人街為例,美國的唐人街都是亂七八糟的,而旁邊的日本城卻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但是美國人就喜歡到唐人街,不喜歡到日本城,為什么?美國人認為,如果他們想去干凈的地方,留在自己家里就行了,何必跑出來?人們到另一個地方去,就是要看看不同的東西,如果發現到處都和自己家里一樣,就喪失了樂趣。所以說,不要強迫自己變得和別人一樣,不要盲目地適應別人,要了解別人的想法。
當你發現不適合的時候,就要調整自己,這樣你才可以做一個快樂的領導者,做一個很有效率的人。這就是強調中國式管理的原因,找到一種適合中國人的管理方式,讓人心甘情愿地做事情,就是最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