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這樣的話,請換方式說

【長話,要縮短了說】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無論在什么場合,講話要語不厭精,字字珠璣,簡練有力,使人不減興味;冗詞贅語,嘮叨啰唆,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時間組成的。信息時代的今天,每個人都有干不完的事,都有無窮的欲望等待著去實現,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因此,無論是領導講話還是員工做推銷,或是熟人朋友之間的閑聊,都一定盡量長話短說,千萬別啰哩啰唆,沒完沒了。

長話,不僅是對他人不負責,也是說明自己的歸納能力還有待改進。有這樣一個關于啰唆的故事。

一個書生一日外出游玩。他走到外地突然想起家中皮箱里的一件棉襖需要拿出來曬曬太陽以防長霉,于是他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他父親,信是這樣寫的:

我最尊敬的父親大人:

您好!請您將我那衣柜里的皮箱打開,將皮箱里的棉襖,我過冬穿的棉襖,那件已穿了三個冬天的棉襖,箱子中唯一一件棉襖小心地拿出來,拿到太陽底下來,放到曬衣架上,拍拍打打,打打曬曬,前面拍拍,后面拍拍,翻過來拍拍,拍掉上面的灰塵,打松一點衣里的棉花,再對著太陽曬上三個時辰。然后在太陽下山前收起來,收時再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再照原樣放回柜中皮箱里去,至此,我不再啰唆了,不再多說了,估計父親大人您也聽懂我的意思了,我就此打住,不再強調了,一切就這樣,就這樣吧,拜托您了……

這顯然是一個諷刺笑話,一句話完全可以說明白的話,這位啰唆先生硬是寫了一頁紙。

許多長話是純粹的啰唆,也是完全沒必要的。說話簡單明了最打動人,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限,而且說得太長也不方便別人歸納提煉主題。因此,古人說話有“惜字如金”“要言不繁”之說。

把短話說長,不容易,但把長話說短更不容易。有用的話,不在多,而貴在精。人類最有效率的話,就是短語,比如部隊里那些常見的短語:立正、稍息、向右看齊、保證完成任務等;我們日常交往中用得最多的短語有:早上好、你好、謝謝、請、對不起、十分報歉等;還有在情人世界里,情人可能要講千言萬語,但這千言萬語之中男人最能打動人的話,只有三個字——我愛你。

由此可見,感人的話,打動人心的話,都不在長,而在于精。

丘吉爾,是英國歷史上一位有獨特魅力的首相。有一次,他被邀請到劍橋大學做“成功奧秘”演講。當時,丘吉爾十分繁忙,但他還是答應了出席。劍橋大學的大禮堂里坐得人山人海,許多學生都想親睹首相風采。

丘吉爾準時到達會場,他直接走向演講臺站在臺上,而后慢慢地脫下大衣交給隨從,接著摘下帽子,目光緩緩地在聽眾身上移動,一分鐘后,他激揚地說出了一句話:“我的成功秘訣就是:決不放棄!”

說完這句話后,丘吉爾又穿上了大衣,帶上帽子,步行離開了會場,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鐘后,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丘吉爾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講,也是世人認為最精彩的一次演講。

丘吉爾長話短說,一句話講出了成功秘決,告訴同學干什么事情都要堅持到底,只要有決不放棄的信心,就一定能夠成功!“要言不煩”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們講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煩瑣。如果一個人的演講“要言不煩”的話,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40年,處于歐洲反法西斯侵略最前線的英國,由于黃金外匯枯竭,已完全無力按照《現購自運法案》從美國獲取軍事裝備,只好求助于羅斯福總統,而羅斯福必須說服美國國會暫時終止《現購自運法案》,才能繼續向英國提供援助。但是,一些目光短淺的議員拒絕給英國以支援。

為此,12月17日,羅斯福在國會就全力支持英國的議案發表了演說:“尊敬的女士、先生們!如果我的鄰居失火了,而我擁有澆花的水管,我應該把水管馬上借給鄰居滅火,而不是討價還價。因為我幫鄰居滅火時,也避免了火勢蔓延到我的家!”

熱烈的掌聲響了起來。羅斯福通過比喻和假設說明了英國和美國唇亡齒寒的關系,一語驚醒了本來持反對意見的議員們,最后,美國同意大力支援歐洲反法西斯戰爭,贏得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羅斯福的演講可謂是“要言不煩”的典范。

語言簡潔是以最經濟的語言,輸出最大的信息量。簡潔的語言常常能比繁冗的話題更吸引人,它體現出說話者分析問題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高超的表現;它能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博得對方的好感;它是說話人果斷的性格表現。說話簡潔會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現代人的感覺,尤其為人推崇。所以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簡潔精煉的言語風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簡潔是必過的一關。

【直話,要轉個彎說】

轉著彎說話是用委婉含蓄的話來烘托暗示。直語易傷人,何不繞個彎。同樣的表達,同樣的目的,繞一個彎兒就能圓滿,何必弄得目的達不到還得罪了對方。

直話多半都是直指他人缺點的話,都是點擊說話者身上“死穴”的話。從客觀上講,這種話的確是應該講的話。如果你真正關心對方,真正想繼續交往下去,那就有義務提醒對方身上某些明顯的缺點。因為缺點只能首先被他人發現,而自己一般是感覺不到的。

不過,你真正將直話講出去了,那多半只能得到一個結局——對方不僅不感謝你,而且還會在心里怨恨你。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人都只聽得見贊美和吹捧的話,而不想聽負面的話。要知道,聽得忠言和逆耳之言的人,是需要修煉的,是要有境界的,而這種人,生活中卻并不多。

所以,直話并不那么好講,一出口多半會傷人。那么,不得不說的話,應該怎么說才有效果?應該轉個彎后再說。

所謂轉了彎的話,就是將生硬如石頭的話加溫、加工,使之變成柔軟的話、溫暖的話。這樣的話才是“話中正品”。直話,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只是話中的“次品”而已。因此,我們在講的時候,要多出正品,少出次品。

說直話的目的也是要人聽進去后有所改變,其最終追求的依然是效果。直話,一則傷害對方的尊嚴和面子;二則否定了人家的智慧;三則否定了人家的品德。正因為如此,許多直話不僅沒有收到預料的效果,而且還會惡化人際關系。

轉了彎的話,則正好彌補了直話的三大缺點,找到了對方能接收的頻道,因此,對方會舒服地聽到耳里去,順利地流到心里去,從而起到真正說話的目的。

所以說,你如果要講他人的直話,最好再等等,等你能用轉了個彎的話說時再說。不然,時機不成熟,結果也會適得其反,還不如不說。

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人長期借錢不還,只要是他認識的人,他都借了錢。他口才特別好,臉皮也修煉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錢,他一進門就說:“老朋友,別看報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幫我……”

甲一聽他又是來借錢的,心里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錢還沒還又來借了。他心里立即涌出了幾句十分直白的話:“你上次借的錢都還沒有還,還有臉再來開口呀!”“我不能再借錢給你這樣的人,你得趕快還上次的錢。”“報歉,我手中沒錢?!薄熬瓦@一次,下不為例了!”

甲轉而一想,朋友相處多年,他人并不壞,只是有此毛病,理應勸他改改,于是,他沒有將心中的直話講出來,而是換了一種方式說道:“我們是老朋友了(其實還不算老,尊重他),借錢沒問題,你先坐下喝杯茶,聽我說幾句。你看今天的報紙又在報道中國的水資源還能用五十年左右,資源都快枯絕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嗎?”

借錢者只想借錢,他略一思考后說:“不知道,你學問多就告訴我吧!”

甲嘆息道:“資源再多也有窮盡的時候呀,關鍵是要懂得及時維護,若不維護,只任意開采,總會枯絕的呀!”

借錢者并非非要借到這筆錢不可,他是明白人,一聽就能聽出朋友是在委婉地勸他。他立即醒悟,帶著歉意走了。

他似乎從這次談話中悟到了點什么——友情也是需要維護的。

在人際交往中,別人提出的要求,總有些是我們所不應、不能或不愿答應的。但拒絕總是令人遺憾的,要把這種遺憾降到最低限度,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與感情,又達到拒絕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說“不”的技巧,把拒絕的話講得委婉靈活一些。

當你遇到敏感的問題或難以滿足的要求而又不便直接拒絕時,不妨以某種話語暗示自己的拒絕之意。

據說,某個企業家飛赴香港創辦××實業公司時,受到各方重視,一下飛機就有記者采訪。一位女記者問他:“你帶了多少錢來?”企業家隨口便答:“對女士不能問歲數,對男士不能問錢數。小姐,你說對嗎?”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支支吾吾哼哼哈哈來掩飾,或用“恕我直言,無可奉告”來拒絕,效果明顯要強上百倍。

許多時候,針對某些人,我們千萬不能耍直脾氣。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這人是個直脾氣,說錯了你別見怪?!闭б宦犕φ嬲\,其實仔細推究起來,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種意義,即給自己說錯話或可能說錯話開脫。那么既然有開脫之嫌,時間一長,難免會被聽者窺破。這樣一來,即使你當時確乎真心,也許還是會被對方誤解,從而產生芥蒂。

因此,在我們日常談話中,有時因為環境、氣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內容不便直接說出來,要用婉轉的語言來表達,即俗話說的轉著彎說,就可以避免給對方造成不良印象,破壞談話的氣氛,甚至使談話無法進行下去。

一位妻子下班途中塞車,回到家里早就過了吃飯時間,等不及的家人已經吃過了,老人和孩子到外面散步去了,丈夫正在網上興致勃勃地沖浪……但是,一個這樣常見的生活場景,兩個家庭卻上演了兩出截然不同的話劇——

A家庭:

丈夫:你吃飯了沒有?

妻子:(吃槍藥似的)我不是才回家嗎?上哪吃去?吃公飯???我可沒那個福氣。

丈夫:沒吃就沒吃,發哪門子的火?

妻子:(提高嗓門)人家肚子空空,前胸貼后背,你酒足飯飽在家呆著!好福氣啊!

丈夫:(沒好氣地)問一下還不行?真是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算我問錯了,行不?

妻子:(把坤包重重地扔在沙發上)你說的本來就是廢話!

(“嘭”丈夫把書房門也關上了)

B家庭:

丈夫:你吃過飯沒有?

妻子:還沒有呢,你們都吃過了?

丈夫:吃過了,女兒和媽出去玩了。(在電腦前興奮不已)快來看啊,我的牌真好。

妻子:喲,這么好的牌啊,連傻瓜也能打得好。

丈夫:快去吃飯,吃好了換你上來打,我要看新聞去了。

妻子:好嘛,幾分鐘就好了。(一溜煙地跑進廚房,馬上端碗飯湊到丈夫身邊)去去去,我來了。

丈夫:哎呀,我打完了這局就走。

妻子:我會幫你打好的,快讓開,新聞聯播開始了。

A家的妻子惡言惡語,火藥味十足,丈夫不生氣才怪呢,晚上兩人不發生戰爭就已是萬幸;而B家的妻子呢,言語親昵,心平氣和,兩人一問一答,夫妻之間的浪漫溫馨盡顯其中。假如A妻子能向B妻子學習學習,換種說話方式,家里的氣氛就絕對不會那么劍拔弩張了。

轉著彎說,并非花言巧語,并非為了嘩眾取寵,耍什么花招,也不是語言不清,態度不誠懇,不讓人弄明白什么意思。它是一種富于智慧、獨具魅力的表達技巧,是為某種需要而采用的辦法。轉著彎說,有時比口若懸河更可貴。

【冷話,要加熱了說】

給語言加點溫,讓生活更愜意一些;給自己一些溫暖的語言,讓生活更純凈一些;給別人一些溫暖的語言,讓生活更和諧一些!

冷話,就是生硬的話,不帶情感的話,甚至是冷酷無情的話。這樣的話,誰都不愿意聽,常言道:溫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其實,語言是有溫度的,不同的語言給人的感覺迥然不同。文明禮貌的語言是溫暖的,如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尊重他人的語言是溫暖的,如您好、您先請、請坐;關心他人的語言是溫暖的,如注意身體健康、多保重。

溫暖的語言,恰似一陣春風,吹走你心中的陰霾;猶如一杯熱茶,撫慰你受傷的心靈。冰冷的語言,卻像一把尖刀,損傷你的尊嚴;猶如一根木棒,打擊你的自信。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需要溫暖。尤其是日益競爭激烈的今天,人情越來越淡的今天,誰不需要陽光和溫暖呢?

正因為大多數人都缺少溫暖,心都是涼涼的,所以大多數人一開口,就是講的冷冰冰的話語,如見到路邊的乞丐向你乞討,可能會冷叱一聲“滾開!”見到熟人投資失敗了,有人可能會幸災樂禍地說:“自找的。”見到同事業績大增,有人會憤憤不平道:“這沒什么了不起?!?

然而,我們若將身份調換過來,我們成了那個意外的失敗者、傷心者,或者成功者,我們內心深處也會期待著身邊的人能說上幾句溫暖的話、陽光的話、正面的話、鼓勵的話,而不是冷冰冰的話。

人們都在孤獨的趕路,誰都很少聽到同路人的溫暖語句,那怕是一句話,也能伴隨著他們渡過心中的寒冬,也能不斷地溫熱他們的心田。

人都是有弱點的,誰都希望從他人口中得到欣賞和鼓勵,誰都想從他人那里得到尊嚴和面子,誰都想從他人那里得到溫暖與關愛。因此,每當我們要開始講冷冰冰的話時,我們要用心升一下溫后再講出來。冬天誰都不愿意吃沒加熱的冷面包,而愿意吃加熱了的面包,因為這種面包聞起來香噴噴地,吃起來很柔軟,很容易消化,拿在手中也是暖到心里。

假如人人都能將冷話加熱后說出來,假如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那么,這個世界就會更有人情味,不然,就是人間地獄,冷風嗖嗖。

愛迪生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他母親就是會將老師的冷話升溫成暖語的人,她時常對幼小的愛迪生說:“孩子,你是最棒的。”

一句冷冰冰的話,有時可以扼殺一個希望;一句暖哄哄的話,有時可以成就一個天才。

同樣,與朋友交流,說話不能太冷酷,要讓人感覺有親切感,別人才會愿意與你交流,愿意與你增進感情。否則只會拉開彼此間的距離。如:“嗨!穿得這么漂亮干什么?要迷死人啊!”這句恭維話就比“哼!不必穿得古里古怪招眼。”要親切得多。

總之,我們平時最好用點語言加溫術。

用文明和尊重給語言加溫,讓溫暖的語言圍繞在我們身邊。到那時,你會驚奇地發現:你送給別人的或許僅僅是幾個“您好”“謝謝”“對不起”,但別人還給你的卻是一臉的笑意,滿身的溫暖。尊重他人,文明用語,給語言加溫,你就會發現:你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文明。

【大話,要降三級后說】

大話是尋找生命自信的一種膨脹的表現形式,是追求發展和強大的一條最直接的精神途徑。然而,說大話是十分有害的,并不是一種良好的獲得自信和爭取同情的手段。

所謂大話,就是說過了頭的話,說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圍的話。這種話說時很過癮,因為一則顯示了你的能力強大,二則讓聽眾覺得你了不起,三則有可能給你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但凡說大話的人,都會口若懸河,熱血沸騰,只顧圖嘴巴快活,逞一時之能,以博取聽眾廉價的佩服和贊美。就算聽眾是仇人,哪怕能激起一些怨恨與惱怒的回應,似乎也是一種享受。

人生的諸多煩惱若追根,幾乎都可以追到嘴巴上來。有時候,一句大話幾秒鐘就說出去了,但要兌現,可能三天甚至三年也辦不到。

1992年1月全國宣傳部長工作會議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環針對某些干部講空話、不干實事的問題,在講話中說——

湖北神農架野豬糟蹋莊稼厲害,群眾叫苦不迭。為此,鄉村組織民兵巡邏驅趕,花費很多人力也不見效。后來有人想了一個“高招”,用錄音機錄上獅子、老虎的吼聲和人聲、槍聲,用高音喇叭播放。開始果然有效,嚇得野豬跑得遠遠的。幾天后,野豬試探著往莊稼地里湊,并用身子靠了靠綁著高音喇叭的桿子,發現仍然只是叫喊而沒動作,于是便甩開嘴巴,把綁著喇叭的桿子給拱倒了。同志們,唱高調、說空話連野豬都騙不了,何況人呢?

吹牛若只是朋友間相互娛樂一下,不必兌現,那倒不會留下太多的后患,最多給人一種膚淺或輕狂的感覺。但若遇上別人當場針對你強大的能力尋求幫助時,那就很麻煩了,就會造成一個兩難——若答應的話,會因為自己能力不夠而辦不到,就算辦到也要花大功夫;若不答應的話,就是在打自己嘴巴,不負責任瞎吹牛??傊?,無論選哪種方式,都會給自己帶來新的麻煩。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都因說了大話而吃了許多啞巴虧?有多少人因說了大話兌現不了而失去朋友和戀人?有多少人因說了大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那么應該如何規避這一問題呢?最好的辦法是一句大話也不講。

當然說話也有兩面性,話說過一點點,有時并不是壞事,也許它還能激勵你更加努力。但要把握分寸,絕不能太過,過到就算你努力也做不到的地步,那就會失信于人,失去朋友,造成不好的結局或不利的人際關系。

總之,只要你想開口說大話時,你就應該記住,先將大話降三級再說出口。

前些年有一個相聲,說一年輕人在火車站有關系,在春運期間能搞到火車票,而且還是軟臥票,實際上他搞不到。

在單位里吹牛時,他說他能搞到,而且還將自己已搞到的票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來顯擺。同事們都沒搞到票,羨慕之余,一同事想托他幫忙弄張票。他把胸膛一拍,說:“沒問題,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旁邊二位漂亮女孩也開口要求他幫忙,他猶豫了一下,也同樣應承下來。

三張票,而且還要軟臥車箱。下班后,他為了不失信于同事,只好去弄票啰!

在火車站里,他根本就毫無熟人關系。他自己那張票也是半夜排了三個小時隊才購到的。他只好硬著頭皮又開始排隊。

購票的人越來越多,三張票到手時,已是第二天早上五點半,而且最后一張還是他用50元錢購了個排隊者的位置才換來的。天已微明,他只好在路邊店吃了些東西就直接上班。一通宵沒睡,累得不得了,他十分后悔自己不該瞎吹牛。耽誤睡覺不說,還倒貼了一百多元,也不敢與同事說。他紅著眼睛呵欠連連直接到單位上班。

同事拿到票后,都十分贊賞他——你真有能耐。

他聽后十分受用,尤其是漂亮女孩的夸獎。一女孩問他眼咋紅了?他說上班時被風吹進了沙子。老總見他們上班時在有說有笑的,就問他們什么事這么開心。一女同事把前因后果說完,還吹了他幾句。

老總正為幾位親戚回家搞不到票而擔憂,聽到手下這么一說,老總自然將購火車票之事立即也轉移到他身上:“五張,全軟臥票。”

他頓時傻了眼,但有言在先,也只好硬著頭皮應下來。

可以想象,他又得兩個通宵不能睡了。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人千萬不能逞一時之能瞎吹牛。否則,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弄不好,也會出現上面的這種情況。倒貼時間、金錢不說,還大傷了自己的身體——簡直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因此,說話還得低調點,高調唱得太多,只會對自己不利。

平時語言交流,最忌講大話。生活中常常見到有的明明是主動找上門來求人,但為了顧全自己的臉面,和維護個人的聲譽,在介紹情況時,故意把大事化小,難題化易。有的還加上幾句“像這樣的問題我本來是完全能解決的,只是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所以只好求你幫忙”之類的冠冕堂皇的話,這樣求人幫助是沒有好結果的。應如實講明目前所處的困難和自己無力解決的實際情況,懇切地提出要幫助的請求。

做人說話千萬不要自我夸大,一定要表示謙遜。也許你自認為偉大,但別人不一定同意。好夸大自己事業的重要性,間接為自己吹擂,縱使你平日備受尊敬,別人聽了這樣的話,也會對你非常地反感。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如果自己不吹牛,那么別人會來稱頌;假如自己說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不管是什么身份,如果想要受人歡迎,就得要放下身份,主動去親近別人。想想看,誰會去接近一個成天緊繃著臉,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人。

一些愛自夸的人到最終是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的,這是他自視甚高,輕視一切,不太理會別人的意見,只會自己吹牛的后果。他只想找奉承和聽從他的群眾,而不是朋友,當然朋友們都唯恐避之不及了。

【反話,要轉正后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與人交談,說話要想感動人,就要善于將言辭中的“惡語”轉換成“良言”,“反話”轉換成“正話”,這樣才能沁人心脾,暖人心扉。

話本無正反,只因相對于人的求樂厭惡心理來說,就生出了正負。陰陽理論是哲學的基本理論,天地分陰陽,人類的一切智慧都有陰陽、正負之分。世界是一個動態的世界,有動就有靜,有前就有后,自然有反,也就有了正。

人是被塑造了的人,人都只愛聽好話、奉承話、積極的話、有利于發展的話、贊美的話。一般人都聽不得反話,如打擊、諷刺、挖苦等,一聽就十分不舒服,就會立即受到打擊,就會感覺失去了尊嚴和面子,這就是人。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負面的話干擾人的心理,從而引起負面情緒升起,導致身體內產生一定量的“毒素”,以致于使身心受損。

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反話的弊病遠遠多于正話的弊病。

因此,為了對他人的身體負責,為了對他人的心情負責,為了對他人的自尊與面子負責,我們都要盡量將反話轉正后再說,那樣于人于己都會十分有利。

文字就是信息,就是能量,人是符號的動物,不同的符號能刺激出不同的結果,正刺激激發正能量,負言詞能激發負能量,如聽到“寒冰”,你就會涼到心里;一聽到王語嫣就會聯想到千金小姐;一聽到“一窩蛆”,就會吃不進飯,就反胃……

這就是語言的能量,因此,你發出什么樣的信息,或正或邪,就會產生出相對應的結果。也就是說,一個人所說話的內容會決定他有怎樣的人生,失敗者口中多消極之語,卓越者口中多振奮自信之語。

表面上,說話三歲小孩都會,但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也不見得就能從口中說出正面的話,說出中聽的話來。話中不中聽,好不好聽,最關鍵的問題在哪里呢?在表達方式上。換一種新方式,得一種新結果。

民間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

媒人問一青年人對女方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青年人回答是:“肥?!?

此話傳到女子耳朵里,女子怨恨道:“這個人沒修養,我是胖了點,可我是福態呀!怎么能說我肥呀!”

媒人又問青年人:“女人還有什么特點呢?”

青年人說道:“那女子腰像水桶,頭發像牛尾巴,腿像大象腿……”

這些話都傳到了那女子耳朵里,那女子立即發火,這段姻緣立即被中斷了。

另一個時間,另一個男子又去與上面這個女子相親,那位男子對媒人說:“這女子長得不錯,身體十分結實,人長得十分豐滿,頭發如云,長發飄飄,淺笑盈盈,真是美極了……”

此話被媒人傳到了女子耳朵里,那女子聽了十分感動,她決定繼續與這個男人相處下去。后來,她就嫁給了這個會說話的男人。

別人問女子為何不嫁給前面的那個有錢人,而嫁給后面這個條件一般的人呢?女子笑道:“女人一生可以沒有一切,如金錢、名譽、子女,但唯一不能沒有的就是男人的欣賞。”

還有一個相聲最能反映這個問題。

女說:“女人長得瘦,那叫苗條。女人長得矮,那叫秀氣。女人長得胖,那叫豐滿。女人眼睛長得大,那叫有一雙慧眼。女人眼睛長得小,那叫有一雙秀目。女人哈哈大笑,那叫熱情洋溢。女人淺淺一笑,那叫含蓄。女人的手很瘦弱,那叫纖纖玉手……”

男說:“男人長得瘦,叫什么?”

女說:“那叫竹桿?!?

男說:“男人長得胖,叫什么?”

女說:“那叫肥頭大耳,五大三粗。”

男說:“男人長得矮,叫什么?”

女說:“那個叫矮冬瓜。”

這個相聲,真是把反話說成正話最經典的表白。同樣的意思,換一種說法,一切缺點都能成為優點,反過來,一切優點也可以說成缺點。不同的說法,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人們見面就問“你好”,這說明人人都是希望得到正面的信息,而不愿意接近負面信息。

許多人對老板、對朋友、對客戶的話,基本上都是說正面語言;但這些人一回到家,一回到子女面前,那套負面語言就立即暴露出來了。

反話,就是毒藥。一個長期說反面語言的人,他周圍的人,就容易生病,容易鬧情緒,一個脾氣暴躁對老婆和孩子講反語的人,于己不利,于他人也不利。

因此,反話要盡量少說,甚至不說。一旦有反話要說出時,最好將其轉正后再說。

正話,利人利己!因此,我們不管在何時何地對何人,都應把話說得好聽點。一個人說話準確生動,入情入理,親切溫和,不僅體現了自己良好的修養和風度,同時,對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融洽、親密,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苦話,請“變甜”了說】

“苦話”很容易有意無意地傷害到聽者,讓對方聽了很不痛快,只有給“苦話”穿上一層糖衣,“變甜”了對方才會欣然接受。

苦話就是指讓別人不愛聽的話,如尖刻的話、指責的話等,說苦話往往會使對方產生抵觸的心理,有時會傷害他人的感情,從而影響說話的效果。苦話沒有人喜歡聽,但苦話卻可以說得好聽一些。

說“甜話”的效果往往取決于形式的巧妙而不是言語的尖刻,就好像給苦澀的藥片加上一層糖衣之后,就能減輕人們吃藥的痛苦,使人更愿意接受。同樣,如果我們能夠給苦話裹上一層“糖衣”,那么就能達到“良藥甜口也治病”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山上住著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誰也說不清他有多大年紀。男女老少都十分尊敬他,無論誰遇到大事小情,都來找他,請求他提些忠告。但智者總是笑瞇瞇地說:“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一天,又有一個年輕人來找他。智者仍然婉言謝絕,但那個年輕人就是苦纏不放。智者無奈,他拿來兩塊窄窄的木條,兩撮釘子——一撮螺釘,一撮直釘。

另外,他還拿來一個榔頭、一把鉗子、一個改錐。

他先用錘子往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他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即使把釘子砸彎了,也釘不進去。

一會兒功夫,好幾根釘子都被他砸彎了。

最后,他用鉗子夾住釘子,用榔頭使勁砸,釘子雖彎彎扭扭地進到木條里面去了,但也前功盡棄了,因為那根木條裂成了兩半。

智者又拿起螺釘,改錐和錘子,他把釘子往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后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鉆進木條里了,天衣無縫。

智者指著木條笑笑:“良藥不必苦口,人們津津樂道的苦口良藥,其實都是笨人的笨辦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后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冷漠,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么大,只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聽者說他不愛聽的‘苦話’。當不得不說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良藥不必苦口”,在人與人的語言交流中,要學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你的人際關系才可能和諧。然而,有一些人總是認為,難聽話肯定是苦的,是一件傷人面子的事。因為“苦”,聽者一定會產生抵觸情緒,會使說話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實不然,只要把握好說苦話的技巧,苦話也能達到春風化雨、甜口良藥的效果。

在馬來西亞的柔佛市的公路旁,有這樣的警告牌:

閣下駕駛汽車——

時速不超過30公里,可以飽覽本市的美麗景色;

超過60公里,請到法庭做客;

超過80公里,歡迎光顧本市設備最新的急救醫院;

上了100公里,祝君安息吧!

這則警告讓人讀了倍感親切,但親切同時,也讓人們提高了警惕。

人與其他任何動物都不同,人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苦話”甜點兒說,就是做到“尊重他人”,每個人自然都樂意接受。就像裹著糖衣的藥丸,沒有苦澀的口感了,就更容易使患者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藥物進入胃腸,藥性發生了效用,疾病自然也就好了。

人們都認為良藥苦口利于病,但仔細想想,良藥是不是都要苦口呢?黃連很苦,但治療拉肚子效果很好,黃連外表裹一層糖衣,它非但不是苦的,還照樣能治療拉肚子,良藥不苦口。因此,要想達到說話的目的和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苦話裹上“糖衣”變甜了去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龙游县| 江津市| 南城县| 嘉黎县| 永吉县| 新安县| 玛曲县| 曲阳县| 灌南县| 黄骅市| 壶关县| 新邵县| 桓台县| 周宁县| 资兴市| 宜丰县| 临西县| 长白| 白沙| 罗江县| 鹤峰县| 凉城县| 吉木乃县| 平定县| 洛浦县| 洛扎县| 漠河县| 五莲县| 澄城县| 当涂县| 平乐县| 环江| 阳谷县| 渝北区| 鄂托克前旗| 巴彦淖尔市| 武穴市| 丹棱县| 景洪市|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