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古代的科學和其他學科

我們提到過,哲學和科學的分界線在古代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到現在為止我們強調的基本上是哲學的貢獻。但在本節我們將強調在這個時期某些核心的科學分支的建立和發展。出于實際考慮我們只能對這些科學提供簡短的考察。

歷史編纂學

在思辨的宇宙論傳統——它傾向于尋求不變之物——中,我們看到有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前425)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公元前460—前400)。他們對經驗的強調更甚于對思辨的強調,并把可變者當作研究的對象。

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研究那些根據其時間和地點來界定的事件,與通常沒有時間定位和地理定位的神話事件(“很久很久以前……”)相反。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為過去的暫時性事件尋找相對可以證明的原理,比如心理因素和國家間權力之爭。當然,神祇也進入希羅多德所作的描繪之中,尤其是以命運的形式,作為我們在談論歷史事件時必須考慮在內的不可預見的東西。

在所有這一切中,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都屬于那種向著科學的思維方式的轉向。與多數希臘自然哲學家相反,他們把暫時的東西和可變的東西看作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領域,因此成為強化經驗的、科學的理想方面的核心人物。他們強調觀察和對現存的、可變的實在的描述,而反對就所有變化背后的不可變之物作理性的、但常常是站不住腳的思辨。

醫學

考慮到前蘇格拉底的自然哲學家的思辨,我們可以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5)是在提倡一種醫學中的經驗科學的理想,就好像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在歷史編纂中所主張的立場一樣:強調觀察和實踐經驗,而不是強調思辨。因此,希波克拉底屬于古代的一種注重事實的、以經驗為基礎的傾向。今天希波克拉底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提出了以他命名的醫學倫理規范,即希波克拉底誓詞:


仰賴醫神阿波羅·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諸神為證,鄙人敬謹宣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此約。凡授我藝者敬之如父母,作為終身同業伴侶,彼有急需我接濟之。視彼兒女,猶我兄弟,如欲受業,當免費并無條件傳授之。凡我所知無論口授書傳俱傳之吾子,吾師之子及發誓遵守此約之生徒,此外不傳與他人。

我愿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并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予他人,并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不與之。尤不為婦人施墮胎手術。我愿以此純潔與神圣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于專家為之。

無論至于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惟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并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奸之事。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系,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尚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祇讓我生命與醫術能得無上光榮,我茍違誓,天地鬼神實共亟之。希波克拉底誓詞,美國醫學聯合會出版。中譯文引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網頁《國內外醫學倫理學經典文獻》(http://www.bjmu.edu.cn/xueyuan/shelunli/2.htm)。


這份誓詞已經成了一個經典文本。它顯示了對醫生和患者之間、醫生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一種反思的、道德的觀點。而且,它還顯示了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那種醫學實踐中的謹慎精神:醫生不應該操起刀來馬上就動手術。對希波克拉底來說,一個醫生首先應該是一個開方施藥的醫師,而不應該是猛烈干預的人。在此背后的是這樣一個觀點:應該與自然合作,而不應該與自然為敵。目標是通過刺激自然自身的過程來恢復自然的平衡與和諧。如果這對我們今天看來過于消極了,那么我們可能有必要作兩點澄清。首先,由于消毒和技術設備等因素,外科手術在古代比在今天要危險得多。其次,希波克拉底對自然持一種與亞里士多德類似的觀點。萬物都尋求其自身的位置,而包括心靈和肉體兩個方面的人類所尋求的就是健康。也就是說,他們尋求對自然功能和自然能力的調節,以及和諧的平衡。在此過程中醫生能做的是充當一個在飲食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顧問,而不僅僅是醫師,因為要保持良好狀態的是“整個”人。

希臘外科醫生從事解剖,甚至活體解剖(在死囚身上),由此來改進他們的解剖學知識和生理學知識:使他們能夠更詳細地描繪內部器官,發現器官之間的功能關系;比方說,把眼睛、視覺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連接起來的關系。如果我們不僅要描繪各種疾病的進程,不僅要結合外部癥狀的觀察進行藥物實驗,而且要解釋事情是如何發生的,這樣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蓋侖(Galen,公元130—200)是希波克拉底的一個追隨者,也是一位亞里士多德主義者。他也強調自然事物追求著和諧,醫生要小心翼翼地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幫助。蓋侖反對那種把物質性的原子看作是自然的基本元素的理論。在他看來,這樣一種觀點誤解了生命的過程。因此,他拒絕以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自然理論為基礎的那個醫療概念。蓋侖后來享有盛名,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結束之前他一直是醫學方面的一個權威。

在蓋侖的時代,人們認為身體的物理狀態受各種體液的平衡關系的支配。根據這個觀點,他設法用這種關系的不平衡來對各種氣質作理論的解釋:多血質的人有太多的血(拉丁語:sanguis),粘液質的人有太多的粘液(希臘語:phlegma),膽汁質的人有太多的黃膽汁(希臘語:chole),憂郁質的人有太多的黑膽汁(希臘語:melaina chole)。這里我們看到的是關于平衡與和諧的典型的希臘觀點。

法學

從智者和蘇格拉底、一直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以及整個斯多葛學派,法律思考都居中心地位。這適用于有關法律之來源和辯護的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法律有一個普遍有效并且有約束力的基礎呢,還是法律最終只是強力和傳統的表現?我們已經追溯了從色拉敘馬霍斯和蘇格拉底到斯多葛學派的自然法理論的這場爭論。后面我們將進一步關注這種討論的延續,經過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一直到現代對此問題的各種研究方式。

屬于對法律的進一步理論思考的有像在伊壁鳩魯主義那里的對效用計算的匯編;這種方法討論的是法律決定的種種效果。這是一個后來在功利主義傳統中由邊沁和密爾這樣的思想家所研究的問題,這些思想家漸漸設法獲得社會洞見以用來判斷法律是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此外,在古代對法律的理論反思中,還有對什么樣的條件導致社會衰落的各種討論,通常是以受有關成長、發展、成熟、衰退和解體的生物學啟發的理論的形式。例如,在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那里我們就找到這些關于衰落和沒落的理論。這些作者提供了關于有些社會中的發展的種種觀察,以及關于應該采納什么樣的法律和其他步驟來影響這個過程的經典討論。

值得記住的是希臘人是如何介入政治領域和法律領域的。同樣值得記住的是許多一流的羅馬的斯多葛學派者是政治家,擁有對于法律制度的第一手知識:馬可·奧勒留是皇帝,塞內加是元老院議員,西塞羅是許多層次上的政治家。羅馬法后來成了歐洲法律的基礎。羅馬法之所以如此發達,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理論遺產,而且是因為羅馬人設法為具有許多不同民族群體和文化群體的整個帝國創造了一個公共的法律制度。要為這樣一個多樣的社會創造一個共同的法律制度(而不主張文化歸順),我們就必須提高抽象的層次,提出可以成為每個人的公分母的普遍規則。

因此,我們可以說,法學發展成了一門職業化的、規范性的詮釋學(希臘語:hermeneuein,意為“詮釋”);也就是說,一群職業人員被訓練來根據普遍的、規范的法律和規則來判決具體案子。這樣,教育不僅僅涉及有關成文法的知識(一個好的社會是如何建立的),而且涉及承認一個新案例為一特定種類的案例(它受一特定法律的支配)所必需的實踐判斷。亞里士多德在討論倫理學和政治學時所提到的就是這種實踐智慧;也就是說,一種根據繼承下來的、政治上得到許可的法律觀點來詮釋法律的能力。

數學

從畢達哥拉斯到柏拉圖,我們已經看到數學的思維方式在哲學中是怎樣具有核心意義的。對柏拉圖的理念及其存在的反思,可以很正當地被看作是對一些基本的數學問題的反思。這個爭論從這些希臘哲學家開始,延續到中世紀關于共相的爭論,一直到我們的時代。客觀知識、有效演繹和證明的問題也是數學中的基本問題。

希臘數學家們,比如畢達哥拉斯,提出了一個對他們的陳述進行“證明”的概念,也就是這樣一個數學證明的概念,構成這種證明的是從自明的公理出發的邏輯上正確的演繹。通過提出這個概念,他們就是為了使人重視數學的形式方面和演算方面。一個公理-演繹系統,是由公理、演繹規則(推理規則)和借助于這些公理和規則而獲得的被證明了的陳述(定理)所構成。

大約公元前300年生活在亞歷山大港的歐幾里得(Euclid)寫了一本數學教科書,其理論基礎直到近來一直是這門學科中根本性的內容。牛頓在他的物理學中運用了這個體系,笛卡兒和其他哲學家用這個推理體系作為嚴格思維的模型。

物理學和化學

我們已經看到,早期自然哲學家們是如何提出一些導致了機械論的原子論(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概念的,而原子論在后來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實驗的和用數學表述的自然科學的確立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在古代,這個理論在多數人看來是過于思辨了。它所談論的畢竟是我們無法知覺的東西。因此,公認的觀點是亞里士多德的自然觀;這個觀點的主要優點,在于它對我們所經驗到的自然界的描述性視角,在于它那重視物種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在一個非進化論的語境中)的生態論視角。

因此,希臘人為后來在現代經驗自然科學之確立中起關鍵作用的許多概念提供了基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可以說他們缺乏實驗的方法。但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比方說,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前212)的確是做了科學實驗的。他出生在西西里的希臘城市錫拉庫薩,但在亞歷山大港學習。他尤其以液體的浮力原則而著名。有意思的是,阿基米德與此同時兼任技術發明家或工程師。智力工作和實踐工作之間的如此密切的關系,在古代是非同尋常的,因為在那時體力勞動——它大部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上——是被人看不起的。阿基米德還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在那個領域的成就大概比作為一個物理學家更領先。或許他是一位比歐幾里得更重要的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工作實際上是建立在歐幾里得的工作的基礎上。當羅馬軍隊在公元前212年攻占錫拉庫薩時,阿基米德正埋頭思考他在沙盤上畫的一些幾何圖形。當幾個羅馬士兵走來時,他憤怒地斥責他們說:“別踩在我的圖形上!”這些士兵的答復,是把他給殺了。

天文學

天文學的研究,從希臘自然哲學一開始就進行了。我們提到過泰勒斯預言了一次日食。我們還提到過畢達哥拉斯賦予天體間和諧的那種意義。在亞里士多德那里,我們看到一個充分發達的世界觀念,其中,諸天以其球體和獨一無二的規律而拱懸于萬物之上。“天上的東西”是在“地上的東西”之上的,不僅在空間上是這樣,在性質上也是這樣。這里我們看到的是觀察和思辨的一種混合。但在借助于恒星和行星來確定航行方向的航海者、關心測時和歷法的人以及占星術士那里,天文學還有很強的實用利益的成分。

大約晚于基督100年之后生活在亞歷山大港的托勒密(Ptolemy),將當時可以得到的大量天文學知識——其基礎是對地球、恒星和行星的一種亞里士多德主義看法——加以系統化和完善化。也就是說,他提出了一種地心說的世界觀。這個宇宙模型把地球當作中心,從地到天包括質上不同的等級結構;到中世紀以后哥白尼和開普勒出現為止,這個宇宙模型一直占統治地位。

但值得指出的是,日心模型在古代已經有人提出了。生活在公元前大約270年的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提出地球是一個球體,圍繞太陽旋轉。這個理論遭受的命運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一樣:在它自己的年代,它被認為是過于思辨了。它似乎是與我們對于圍繞我們旋轉的恒星和行星以及一個不動的地球所具有的直接經驗相矛盾。不接受日心說還有理論上的理由:亞里士多德主義在那時具有強有力地位,它教導說,主張地球在運動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萬物的自然運動都是相對于地球而進行的。因此,當哥白尼開始與地心說世界觀進行斗爭時,對亞里士多德主義同時提出質問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后來卷入了爭論,因為教會相信地心說是《圣經》的觀點。因此,文藝復興時期關于天文學的爭論尤其激烈,因為它威脅了既定的宗教信念。

語文學

希臘人從他們對早期作品的熱烈討論中形成了詮釋文本或詮釋學的非凡能力。這樣,亞里士多德在他自己的詮釋中經常提到早先的哲學家們。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流逝,對古典文本進行編輯、分類和闡釋的需要增加了。這發生在亞歷山大港,在那里建立了一個大規模圖書館。像亞里士多德的著作這樣的文本被人編輯,語文學闡釋得到發展。亞歷山大港成為一個教育中心。

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5年—公元45年的猶太哲學家斐洛(Philo),是那些設法在各種傳統和語言之間——尤其是在希臘哲學和希伯來《舊約》之間——進行溝通的人之一。我們后面(第六章)將看到,基督教神學是如何產生于溝通希臘哲學和基督教對《圣經》的詮釋以及伊斯蘭對《古蘭經》的注釋的需要的。值得指出的,那時通行的不僅有希臘語,而且還有拉丁語、希伯來語,最后還有阿拉伯語。從古代一直到中世紀,這些都是用于教育的語言。當大學在中世紀建立起來的時候,用于教育的語言在西方是拉丁語,在南方是阿拉伯語,在東方是希臘語。作為古代語文學活動的一部分,我們還可以提及語法領域的一些進展。此外,修辭學方面也有成就,尤其是亞里士多德的工作。

古代的女科學家

婦女在古代被排除在哲學和科學活動之外,除了少數例外,比如伊壁鳩魯學派。但在亞歷山大港的學術中心,卻出了一位著名的女科學家,名叫希帕蒂亞(Hypatia,公元370—415)。她是一位精通數學和天文學的柏拉圖主義哲學家。以其學識和其他智力活動而著名的她,在一個暴亂時期去圖書館的路上被人殺害。對于亞歷山大港作為一個學術中心來說,因而對古代的整個精神生活來說,這是一個轉折點的標志。原有的建制處于頹敗之中,學者們開始流落他鄉。古代,或舊時代,過渡到我們后來學會叫做中世紀的那個時期,也就是說:處于舊時代和新時代之間的時期。

思考題

1.請說明伊壁鳩魯和斯多葛學派的基本道德概念。對這兩派道德哲學進行比較,指出它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2.懷疑派討論了哪些問題?我們能懷疑一切嗎?

3.請說明新柏拉圖主義(普羅提諾)的主要思想。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原始文獻

Marcus Aurelius,Meditations,Ware,1997.

Marcus Tullius Cicero,Selected Letters,Oxford,1925.

二手文獻

Barker,E.,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From Alexander to Constanine,Oxford,1956.

Brehier,émile,The Philosophy of Plotinus,Chicago,1978.

Gerson,Lloyd P.(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otinus,Cambridge,1996.

N?ss,Arne,Scepticism,Oslo,1969.

原著選讀

塞內加:《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內加道德書簡》


(選自《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內加道德書簡》,趙又春、張建軍譯,上海三聯書店1989年版)


……不要讓死亡的思想來煩擾你,一旦我們擺脫了對于死亡的恐懼,就什么都不可怕了。每種疾病都是在三個方面使人心煩意亂:害怕死亡、肉體痛苦和快樂中斷。關于第一個方面,我已經說得夠多了,但還想說一點,那就是對死亡的害怕是由自然事實引起的,而不是根源于疾病。疾病實際上給了許多人以富有希望的新生,他們都曾經有過死亡的經驗。你一定會死,那不是因為你身體有病,而是因為你活著。你的疾病痊愈以后,死亡的結局仍然在等待著你。恢復健康,這使你逃避的是某種疾患,而不是死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峨眉山市| 怀化市| 资兴市| 西吉县| 休宁县| 隆昌县| 宁河县| 万宁市| 高雄县| 巢湖市| 南乐县| 象州县| 炎陵县| 黄冈市| 龙里县| 嵊泗县| 长泰县| 临泉县| 开封市| 梅州市| 渑池县| 巴林左旗| 彭水| 安平县| 固安县| 太白县| 邛崃市| 博兴县| 隆昌县| 临泉县| 斗六市| 浦县| 上犹县| 凌源市| 宜宾县| 凉城县| 鄱阳县| 洛浦县| 滨海县| 中西区|